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谁就赢得了竞争优势。本文以海尔公司为例,并依据人力资源特征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结构、员工素质、可持续性、领导素质

一、引 言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根据调查: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二、海尔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理法。“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一个核心: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根据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这儿有个案例: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分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海尔人的素质。因为这张所谓“日清卡”,使他们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责任人,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有专家认为,OEC管理对任何企业都适合,但要坚持做才行,要有几百次、成千上万次重复做同一件事的韧性和恒心,企业中每个人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的管理目标和人员素质的差距一直解决不好,什么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要把一般员工的素质提高起来,管理人员要天天下功夫去做这件事才行,不是出了事或有了危机感便狠抓一阵,后又不了了之,这件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再回头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来就用的,很多企业反映“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我们企业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员工受不了如此严格的管理”。其实,海尔实行OEC管理是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不同的管理制度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另有资深专家认为,之所以有的企业坚持不下来,是因为执行OEC太困难,太累。相对而言,与敌人(对手)斗争很容易,但和自己斗争特别是和自己顽固的思想斗争则是非常枯燥非常累的,更何况还得坚持。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二)领导素质及人力资源赛马机制。竞争上岗选人才,“赛马场上挑骏马”,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他们的干部每年都有调整,都有人上来,有人下去。在这里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其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发现人才的机制,这个人才机制自身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人才,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的发掘能力更为重要。 

  分析:将来企业成败靠的是人才,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光明白这个道理没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海尔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素质要求有:1、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一堆事里你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3、树立“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领导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就有了目标,就可以永远前进。 

  海尔确立的文化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主题,海尔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海尔的整体文化战略布局。 

三、结束语

  海尔不断兼并和成立一些新的企业,都是按照海尔的这套管理模式做的,这其中就要求企业高管层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和自己较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大部分企业显然缺乏这样一种顽强的持之以恒的耐力。企业靠得是一套良好的机制来管理自身。海尔能够把文化和制度紧密结合,文化层面的东西只会占到30%,而更重要的执行制度的落实要占到60%到70%。有些企业的市场观念也很新,但是就是落不到实处去。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学习海尔,关键是要学习海尔的管理思路,而不是学习海尔的具体做法。因为管理是使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打造与磨炼,结合本企业实情进行必要的扬弃。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论文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

姓名:**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0级软工数据库二班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年河南省高校纺织专业或方向的师资力量

毕业生人数及就业去向

(1)专业简介

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但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 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2)师资力量

从纺织专业排名前十的高校来看(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染整工程综合排名):

1.东华大学(原中国纺大)

2.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院,现在看已经把西纺甩在后面)

3.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院,地理位置不佳,逐渐衰落)

4.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夜大学,20年前和大连轻工一个水平,现比大连轻工发展快)

5.浙江理工大学(原浙江丝绸学院,最近几年发展还是挺快的,即将超越江大)

6.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科技学院,全国唯一有魄力的纺织大学)

7.苏州大学(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虽是全国重点,但是学科不够专业)

8.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也大学)

9.青岛大学(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影响力不够,仅限于山东省)

10.新疆大学(受地域限制,虽然专业好,但很少有人去)

纺织业排在前十的大学中,没有一个是河南省的,这不禁让人发醒,河南省是全国考生人数最多的一个省份,但纺织专业强的高校却没有一个。教师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的不公平,更多的人才的浪费。在本科院校中只有中原工学院和河南工程学院开设了纺织专业,而且是三本专业,学费比较高,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大专的纺织院校有河南纺织高等转可学院和河南纺织技工学院。

中原工学院的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学科群体和主体院系,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 2 个专业, 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其中纺织工程专业下设纺织工业贸易、现代纺织技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3 个专业方向,轻化工程开设染整技术专业方向。 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及河南省特聘教授设置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纺织学院现有教师 27 名,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 13 人,在校本科生有 712 名、硕士研究生 12 名。学院设有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纱实验室、织造实验室、纺织品设计及试织室、染整实验室 、纺织品生态检测实验室、纺织服装 CAD/CAM 实验室 。学院于 2002 年建成了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河南省的科技攻关项目及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纺织学院及纺织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一批河南省的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及课题有:1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 :(1)研究提高纺纱、织物产品的质量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方法,如纱线毛羽的控制技术、减少纱疵及织疵的工艺技术等;(2)多种纤维的混纺交织的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研究;(3)利用纺纱原理、织造原理研制新型纺纱、织造的专件、设备及旧设备的改造。2 、新型纺织纤维及其产品的开发 :(1)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其混纺产品的开发;(2)竹纤维、牛奶纤维、负离子纤维等新型纤维的面料的开发。3 、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 :(1)纤维、纱线及织物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研究及其与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的关系研究;(2)纺织面料及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及抗静电剂的研究;(3)废料羊毛的纤维再生研究 ;(4)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5)机织物结构的研究 。4 、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1)计算机辅助机织物设计;(2)计算机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

河南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一批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3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24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36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教育部门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30余人。聘请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姚穆、周世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专家教授和企业界有丰富实践流。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虽然纺织业是河南省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却不倍受重视,希望今后的教育部门能重视我们传统产业的发展。

(三)10年纺织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现状

10年河南省纺织专业毕业生人数为0.35万,比09年同比下降%5。 为此我对近五年内的本科纺织专业的学生做了一个认真的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论文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论文2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纺织专业的本科生的就业率在递减,而选择了考研,说明本专业的对口工作岗位比较少,或是工资比较低,所以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愿直接去工作。所以纺织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好的公司进不去,小的纺织厂又不想去,所以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不平衡,影响该产业的发展。

(4)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浙江的绍兴,被称为中国的轻纺城。总占地面积7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26万平方米,商行1.6万余家,营业用房1.9万间。场内经营人员5万余人,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日成交额1.8亿元,市场区金融网点76个,日存款额20多亿元。市场交易持续兴旺,年成交额从1988年的0.76亿元跃升到2008年的634.53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2.82亿美元),连续十七年居全国纺织专业批发市场第一位,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施齐备,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目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与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 纺织业、欧盟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一致,将对服装零售业带来冲击。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国纺织品输欧即将解除设限,都宣告着重大的改变。受美国经济走缓的影响,企业销售将出现衰退现象。而由于美、欧可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全球纺织业采购可能出现大幅变更的趋势。另外,还有不到3个月,针对纺织服装制品的配额制度就将结束。这一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险。伴随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纺织业的现状的不景气,所以造成了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市场现状不好,政府的不重视,是的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这门课程,即使选择了,也觉得不好就业大多数就去考研了。

(五)解决方案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但未来又是效率与环保并存的时代,所以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技术,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加速纺织产业升级换代,为参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本届展会将联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共同举办纺织专题创新技术应用推广活动,并就新技术的转移进行现场对接洽谈。

   二是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喊口号,现在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安莉芳,在山东建立的工业园是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厂区,其制冷、供暖系统利用土地热能可再生资源,采用国家提倡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达70%以上,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高40%以上,同时还可减少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纺织业,我们不但要从技术上还要从企业上转型:(1)企业要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无锡一棉厂人力资源部主任认为,在外部环境对棉纺织业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再走以往那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已经没有出路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际纺纱技术在单机自动化基础上,向连续化生产方向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用工仅为6人,而中国大多数棉纺织企业的万锭用工都在200人左右。需加强研发投入,坚持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重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2)企业新上项目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装备水平是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因此棉纺织企业应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使用先进的棉纺织工艺技术中,支持推进使用新型、高效棉纺织工艺设备、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紧密纺纱技术和粗、细络联合机。(3)要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棉纺织技术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迅速发展。企业要通过持续不断推进技术进步,逐步提高棉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以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替代棉纺织技术传统技术装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