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摘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思考、调查、体验、讨论、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本文从一堂课例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谈谈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字 研究性学习  任务型教学  有意识记 协作学习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而此能力是依靠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而实现的。为了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实践性强、任务明确的 “任务型” 教学 (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 即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内,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是贯穿于我们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我们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工具。

在九月赛教月活动中,作为支教老师的我上了第一堂公开课,内容是Unit 9, Section A 的第一部分,初中英语教研组的同事都来听了,并且评了课在教学反思之前,我首先对这些兢兢业业工作第一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是初涉教坛的老师, 对英语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谢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的帮助和呵护!在此还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锻炼和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山区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而且我们我和学生还不太熟悉,学生第一次接触多媒体,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但我想试试,看看这些孩子在公开课上会不会怯场,能不能跟我配合好,能不能听懂英语课堂用语,当然,我心中也没底。

由于害怕学生看到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会紧张,所以我的课是一开始我就对学生微笑,用实物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们齐声回答问题,学生答得还算整齐,声音也由小声到洪亮,并没有怯场。学生反映不错,配合的好,而且,这样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顺利地过渡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To learn how to read and write the words 学会读写单词words           2.To learn how to greet others学会用英语问候
           3.To learn how to use the order of the alphbert in the daily life..
             在日常生活中字母顺序的合理使用
           4.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large quantitie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通过大量的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英语问候;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平台、自制课件、录音机、任务用场景图若干份、英文儿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形式: Task-based learning, activity-based teaching (class work;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教学过程流程图: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发散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活动时,注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认真备好复习课。

    我整合相关知识,将听说读写的练习设计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加趣味性游戏,营造英语氛围。

    坚持英语的实践性原则,开展游戏教学和愉快教学。把快乐带进英语课堂,营造愉快的语言范围,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道别,或是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活动等,都要用英语说。这样才有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更高。为防止过分的死记硬背和枯燥的练习,我利用family tree让学生猜家庭成员并抢答。即老师先说father’s or mother’s father,学生猜出grandpa(grandfather)。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鼓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回答不上问题时候,鼓励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帮助差生克服英语学习的方法,而且任何的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到高兴。我用开放式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情感,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一种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和谐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创设小组活动利用图片介绍自己的家人,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通过师生、生生和小组评价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形成了较开放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恰当地运用教材 拓展教材 教材只是给我们出示了一个总的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教学所需的部分材料但这些材料有时还不是最完整的或者是最合适的。真正的教材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将教材融入生活中,再在生活中提炼、运用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现实生活、教学实际、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适当删减增加。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迅速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做新教材的主人,与新教材共同成长!

本节课上 ,我花了大量的经历放在了重点句型的教学与操练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句型的掌握较为理想,基本上都能流利地运用句型进行问答,最后也采取了Make a survey的活动进行拓展。
  然而,在这个拓展环节中,我设计的主题是调查小组成员喜欢的电影及其原因,始终没有跳出课本的内容。总体而言,我整节课的教学思维比较狭隘,只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展开。虽然学生对本课时重点句型Why do you like…?与Because I can…的掌握很熟练,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不就是为了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假如我们的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的那几个句型,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不到加强。在设计对话时,我觉得在拓展的环节应该灵活跳出课本主题 内容,多联系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或者生活实际,让学生灵活、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譬如,调查表的主题可以联系到上册的教学内容,eg, my favourite teacher/day/food/animal…然后表述其原因。,我就进行尝试,结果学生的表现很积极,教学气氛很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流利地问答,可以说在拓展部分达到了一个高潮。通过在拓展部分变换主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同时,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文中那一两句四会句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标,就需要在拓展部分立足课文,跳出课文,甚至联系生活实际。只有教师的思维在拓展中放飞,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思维有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时刻注意这一点。在教授新教材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新教材,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老师的上课思路、教学方法等,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材的主人。在新的课程体系里,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1.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留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老师,学生和集体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2.教师设计活动时注意变换活动形式和小组合作伙伴。笔者在教学中常把整齐划一的座位改编,使学生感到新奇;任务型教学方式对于老师要求很高,尤其是课堂组织的能力,更是严峻的考验,老师应该多多总结,好好借鉴诸如体育课的独特的组织形式,取其之长,补己之短。3.学生素质的参差和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性的学习,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如何在开展任务型的教学中有效的监管一部分自律能力相对缺乏的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自觉的执行任务,生成知识和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创造性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多姿多彩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学习英语。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与学行为,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任务1-3的设计由简到繁,又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的循环。在语言技能方面,是先输入后输出,遵循了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体现了任务的阶梯型任务链原则。

该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课文中学到的有关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联系与接触社会实际,拉进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拓宽了学习内容。同时,该活动还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渗透和相互联系。体现了任务的在做中学原则。

与此同时,教师设计了一张大红榜“电影好报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不失时机的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持久的成就感。获得“最佳设计奖”并把作品存入个人档案袋。  

四 总结

评课老师普遍觉得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得好,而且,老师能用英语教学,学生能听懂,掌握得也很好,这对于基础差的初一学生来讲,实属不易。但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欠妥,在词组上花的时间太多,在对话练习上显得比较匆忙,有前松后紧之感。我自己也有同感,觉得评课老师的意见很中肯。

初一学生的英语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堂公开课我发觉,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依据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第二篇:原子的构成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知之较少,为探究活动制造了困难: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引导探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相当好了。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例如:为导出“原子的结构”时,我适时地播放课件电解水的微观图示,动画的运用使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体会到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确实有助于抽象知识的教学。

但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和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如何,一下子也难以想象,此时我又适时地播放课件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然后小结原子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学生们提高了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了解了科学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们领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使微观变直观,抽象变形象,还初步知道了获得实证的途径,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这一课题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了信息面,在帮助学生领略和体验微观世界,提高想象力,创新能力,使微观抽象的原子变为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同时也增强 1

了他们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本节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讲的太多,学生探究的偏少。对于这样的理论课,如何协调“讲清”和“探究”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