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阳光牵着我的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为主,教学设计中我将体验乐曲蓬勃向上、健康活泼的情感作为学习重点,请学生能够和着旋律即兴创作肢体语汇,表现出可爱、活泼、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形象。

《阳光牵着我的手》是首4/4拍的歌曲,旋律活泼、跳跃。我班的学生表演欲望强烈,表演大胆而充满活力。特别是女同学的表演,表现力强,肢体语汇多,对于乐曲的情感充满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小老师”的学习策略,请学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肢体语汇,并随乐曲表现出健康向上的少年儿童形象,较好的体验了乐曲的情感。

学生对于这种“小老师”的教学形式非常喜欢,因为要推选出来做“小老师”的同学,在表演上肯定要非常好的、突出的才行,所以他们在自己积极创作的同时,会认真细心的观察,寻找出优秀的、在表演上有特长的小伙伴。这样的一个观察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既可以保护部分表现力较弱学生的自尊心,为那些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就是创造,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潜能的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教学的反馈,我发现了班级中在肢体表现方面较强的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得非常快乐,他们都能从“小老师”那里学到自己喜欢的动作与本领,很投入地和伙伴进行表演互动。而且,在随后的节奏创编活动中,大家有伴奏、有舞蹈,在音乐中开心地表现了一回,情感也得到了尽情的宣泄??

在音乐教育方式上,教师更应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正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指向,帮助学生树立表演的自信心,充满信心的学好每个知识点,不断丰富个人的音乐表演能力。

《大雁湖》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二年级的音乐地方课——鄂温克民歌《大雁湖》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问好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学会一句鄂温克语

“xi bai si mi xi nie”祝你快乐。再介绍鄂温克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欣赏歌曲伴奏,让学生们听歌曲伴奏并加入打击乐器串玲。使学生们反复的聆听歌曲,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通过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唱歌曲。通过手势、对比解决教学难点“啊哈嗬”的节奏。之后通过幻灯片出示大雁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们带着对大雁湖的喜爱之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本课教学,自身感觉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没能让他们完全的沉浸在乐曲柔美的氛围中。应先创设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优美的大雁湖当中,让孩子们随音乐自然的晃动,感受音乐的美。我想效果会好一些。

2、读歌词时,没有让学生随伴奏按节奏读,只是简单的按节奏读一读。所以导致后面学习歌曲的时候,第一句的节奏,唱的不准确。

3、在学唱歌曲时,应先慢速随琴学唱,熟练后再加快速度演唱。我没有让学生们随琴提速演唱就直接随歌曲伴奏演唱了,导致学生第一遍演唱时跟不上伴奏。这也是我课堂掌控的不是很好,备课时已经想到了,可一上课还是出现了问题。所以还是要多磨多练啊!

4、课堂上激励性语言比较生硬,这也是我上课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希望能通过今后的努力,加强这一薄弱的方面。

《小螺号》教学反思

由于《小螺号》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几乎95%的孩子一听便会唱,所以我所选择的内容是《小螺号》第二课时,以运用音乐符号为主的一节唱歌课。由力度记号作为切入点。

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力度记号作用的了解,学会将力度记号运用到音乐当中,并且从中感受力度记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因此,确定了

两个教学目标、四个教学环节。1、通过感受、运用力度记号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并试着用音乐符号来表现歌曲。这个目标的实现我是用模仿海声;游戏:涨潮、落潮让学生来感受力度记号的表现力,让学生讨论如何将力度记号用到歌曲中,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在音乐中起的作用。2、通过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声音、聆听《海》《大海风暴》和表演《小螺号》,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对音乐形象、情绪、情感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与神奇,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螺号》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像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情景再现(即谈小螺号及其用途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聆听感受、氛围营造(即唱小螺号),协作创造(即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表演歌唱)三方面展开设计,意在从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拓展学生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

《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甜美的儿童歌曲,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

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将节奏拓展,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了一些海螺图片伴随着大海声及海鸥叫声,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小螺号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中体会这首歌的欢快,让学生真正的把握这首歌的情绪来演唱,然后我让学生加入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大家跟着音乐加入动作表演歌唱,一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语言的组织上应该更加简练通俗易懂。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表现与互相学习的机会,从组织课堂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争取把我的音乐课堂变成孩子们知识的乐园!课后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在多样而开阔的活动空间自主并自由地寻找、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妙。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后反思

这是一首传唱了五十多年的经典老歌。在教学中,如何使《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有新的突破,为此,对歌曲的教学设计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规,做了一些尝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科综合与其他音乐体裁的联系。从学生熟悉喜欢的北京名胜为主线导入新课,体会荡舟湖面,快乐歌唱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歌词欣赏、了解创作背景中来,再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行介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xx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当我介绍到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许都会唱时,学生们十分佩服的眼神和表情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在朗读歌词时,学生习惯了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但在这一课中我强调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既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感知。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聆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唱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通过欣赏课件和歌曲的学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0X XX | X X || ”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并渗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等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并鼓励每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让美的音乐触动他们的心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通过小小音乐会,有班级的小乐队及为大家献上精彩的表演,还有用动作手势表现歌曲,用竖笛演奏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有特长的学生一展才华,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将本节课的内容继续升华,将课堂

气氛推向高潮,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全课的教学。这样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增进对音乐不同题材以及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是我对《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后反思和总结,作为我今后的教学参考与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校园多美好》教学反思

《校园多美好》一课,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曲调富于动感,情绪欢快活泼。根据我的教学设计,在上完本节课后,我即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日后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从课堂环节和流程的安排设定上,我感觉整节课进行的比较顺畅,也一一落实了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自我感觉在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主体性方面较原先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能够做到用不同的、并具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着明显的成效。整节课下来,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用音乐的头脑思考音乐带来的情感。通过反复唱和教师引导分析歌词内容,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歌词含义,并做到有感性的演唱整首歌曲。这对于这样一首难度的歌曲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是很有难度的。学生收获不少,也确实看到成效,但美中不足也更是必然。

就因为有些过于追求完美,就像我前面所说,一节课下来满满当当,我占用了略多的时间进行了导入。在读歌词时,从头至尾读歌词也显得有些多余,耗费了时间。其实,教师可以直接出示难点节奏,让学生直接攻破难点,就不必再重头至尾读歌词了。对于领导老师们提出的这一点建议,我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唱歌教学的根本还是在于唱,我把以上的时间节省出来用于唱,相信学生们在当堂课对于本首歌曲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歌声。

素质教育很重要,关注全体学生没有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没有错,但毕竟是音乐课堂,还是以音乐为本。在巧妙地将音乐知识传达给学生的同时,更是要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爱音乐、听音乐、唱音乐,注重与音乐课堂的高效性、实效性相结合。

《种太阳》教学反思

今天是组教研最后一天,第一节我在四年三班执教了音乐《种太阳》。感受颇多。

这节课上了后,我认为比较成功,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了,而且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这首歌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儿童歌曲。歌曲用一个课时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不仅仅教会歌曲,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深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歌曲教学,学生学会演唱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我要让我的孩子们体会音乐内涵的魅力,在歌唱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所以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这堂课我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延伸。本节课,我用的是情感体验模式,就是在将情感教学自然的融合在整节课中,最后我让学生写下自己愿望,带着这个愿望完整演唱歌曲,将自己的愿望和歌曲的深意相结合,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

当然之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如:启发性语言还是少,开发学生自我的问题较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更新自我,弥补不足,真正上好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歌曲【雨花石】教学反思

《雨花石》这首歌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中的主题歌,是一首旋律优美深情的歌曲。

本课的重点是教唱歌曲,难点是:

①学生能用正确的方式及情感演唱全曲。

②歌曲中倚音的运用和装饰音的运用。

在学习倚音和装饰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参看乐谱找到了装饰音的位置,我先弹奏有倚音的乐句,然后再去掉倚音,让学生分辨两种唱法,哪一种更好些。我觉得这个环节学生学的也很不错。

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时也遇到了值得反思的问题。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主要通过教师范唱加强学生模仿记忆,然后让学生听伴奏演唱。有困难的小节进行指导。

这首歌曲最重要的是将情感贯穿其中,无论是乐谱中出现的倚音还是较复杂的节奏变化,都是为了歌曲的情感表现。我在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先抓住学生的主导情绪。孩子们在感动中一步步学习体验歌曲的旋律走向。最后一句高音是难点,我便以教师示范的方式唱了一遍,再用乐器协助。学生能很快学会并唱准。 在评价方面要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不足的是:课堂讨论活动,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课堂最后让学生说感受时,最后老师应该做个总结,那样会更好。

《雨花石》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教唱歌曲,难点则是①学生能用正确的方式及情感演唱全曲。②歌曲中倚音的运用。在学习倚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边听边找装饰音”。学生在听过音乐之后,参看乐谱找到了装饰音的位置。我正为这一环节能顺利进行窃喜,却没有注意到孩子们容易把倚音和32分音符的节奏唱混,也就是说在有32分音符却没有倚音的地方唱成有倚音的效果。

经过几次训练也没完全改正过来,这下我可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找了两位唱得比较好的同学演示之后便草草结束这一环节的教学。

经过课后评课、反思,我总结出:“在备课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等高的位置上,考虑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如果我把学习倚音这样设计效果一定不错:我先弹奏有倚音的乐句,然后再去掉倚音,而且弹奏的速度一定放慢,好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两乐句的不同并

谈出其区别,然后再提出装饰音的概念。这样的话学生们接受起来会更自然更容易一些。

《吹草哨儿》音乐教学反思

在上〈〈吹草哨儿〉〉一课中,我打破了以往的音乐教学常规教学方法,对歌曲教学做了一些尝试。我把本课的教学围绕“春天”这主题设计成〈〈绚丽的春天〉〉,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吹草哨儿〉〉后,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歌曲〈〈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春天百花争艳、百鸟齐唱的大自然景象;通过欣赏合唱〈〈渴望春天〉〉感受缤纷的春天;通过欣赏配乐朗诵〈〈春天〉〉了解文学家笔下的春天。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尤其对学习歌曲感兴趣,还能更好的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意境。

【教学反思】

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由两个对比性的乐段加结束句组成,第—乐段动机及音符时值短促,旋律干脆利落,应该用跳音的感觉来唱.第二乐段节奏比较悠长,应用连音的感觉来唱.另外这首歌曲的音区正好处于换声区,学生在演唱时能明显感觉到真假声不统一,从而影响了歌声的表现力.虽然我安排了跳音和连音练习,但学生在演唱时还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每节课都有相应的练习,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拍手拍手》教学反思

《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其速度适中,节奏性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歌曲类型。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上了这节课后,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了起来,而且也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对一拍、前半拍的休止符的唱法都能解决,能较好地演唱这首歌,并且能很有节奏的为歌曲拍手完成间奏。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掌声?这掌声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样的感情?结果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全面,而且上课的热情同时也被调动了起来,为后来的学习做了个比较好的铺垫。因此,在本节课上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出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一节好的音乐课,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红蜻蜓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

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时要唱 i ---ng 和 o--- 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培养四年级的学生保护大自然,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为主要导索。本课主要以欣赏导入,重点在学唱歌,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现就本课的教学做出反思:

一、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欣赏和唱歌。在这样的设计中即有了欣赏又有了唱歌,让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在唱歌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掌握切分节奏较困难,所以运用了连音线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节奏。化难为易。

三、在欣赏环节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欣赏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乐曲《森林里的

歌声》。相反,要求学生去聆听乐曲当中出现的动物鸣叫声及乐器声音,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聆听的趣味性。这样的聆听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2、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四、唱歌环节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4、在学生学会本首歌曲后,运用打击乐器伴奏时,应给出几种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按节奏打乐器,这样更好的控制和统一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上课的不足,发扬优点,让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

《长江我的家》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并有较好的音乐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就整体来说效果还不错,回答问题、练习画旋律线等。而自己只是在解决相对的难点节奏与难句上进行示范指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够积极地展示表现。

本人对自主有效课堂的理解是:一是自主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二是老师的角色要从原先带领学生学习变成引领学生自学,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使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理想化。 其中,针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充分聆听感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歌曲分为二段体,每一个段落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通过认真倾听和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学唱歌曲时我做到循序渐进。在学唱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找出难点乐句教师进行教唱,如:“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长江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两句歌词虽然相似,但是在旋律上却有些不同,因而在学唱这两句时,我让学生以说的形式说一遍,抓住节奏,节奏熟练了直接套歌词,这样很容易就唱好这两句。但也有个别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唱谱,学会了后再教其他同学唱。而第二段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唱,难点乐句由学生自己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2、表现展示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以小组为单位,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用领唱、齐唱等方式表现歌曲、展示歌曲。同学们在这一环节表现非常积极,还分别让男女生担任领唱、齐唱,效果也不错。不足之处是由于没有乐器,所以在吹奏歌曲这一环节没能得以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