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试卷分析姜婵娟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三办 姜婵娟

一、 基本情况:

3.6班 B(8人) C (2人)D(2人)

二、出错较多得题目:

1.磨:多音字。

2.他想起从前有趣的往事,情不自禁地笑了。(修改病句)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照样子写句子)。

3.判断对错

“卧”字的音序是“W”,左右结构,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

4.阅读

a.给第一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b.笑有很多种,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笑来。

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原因分析:

第一题,我也是语文考试中第一次接触听力,学生很多不会听,即使听对了字也不一定写对,造成失分。听力的看题,审题,从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训练和提高。今后我会在课始,组织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或小笑话训练学生听力。

第二题,选择正确读音,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平时掌握词语的程度,这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从失分来看,还有几个后进生和平时马虎的学生容易把“桦”、“砌”、“缤”读音记混。在平时的生字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容易记混的词语教学

第三题,我会组词,考察学生对于音近和形近字的区别这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但“辩”、“辨”、“瓣”和“辫”还是容易混淆。

第五题,词语补充,本题是考察学生对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个别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平时讲解的字还是写错。

第六题,改写句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平时掌握修改病句、造句的积累,这题的得分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平时练习的少了。

第六题,我会加标点,本题得分率比较高,只有几个别的学生出错了。

第七题,判断。本题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

第八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得分率比较高,只有个别的学生出错了。 第九题,阅读天地。课外阅读 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本题的失分率比较大,也是本分试卷的难点之一。从本题来看,以后还要加强学生短文阅读的能力。

第十题,习作世界。

本题得高分的学生人数很多,从失分来看,学生的习作能力还需要继续练习加强,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多写好词好句,对于后进生来说,应该继续指导他们把文章写通顺、具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以及此次的期中测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作为教师,特别地要思考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学习的目的还在于运用,作为中年级学生,作文已成为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出口点。知识绝对是无限的,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路人,为学生开启某个知识点的大门,并提供学生广泛接触的机会就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我们为此奋斗着!

四、改进措施:

教法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新课标,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2、摒弃以前工作中的浮躁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扎扎实实的搞好教学工作。

3、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4、利用好早自习,培养好小干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下半学期要重点抓好后进生,采取“结对子”“一帮一”,让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学习。

5、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不到期末临时抱佛脚。 学法方面: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学生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歙县森村中心学校 王丰华

全县统一举行的期中测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改革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任教的九0二班语文试卷作一个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21 人,参加考试的有21人,合格人数20人,合格率为95.23%,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为15.38%,最高分125分,最低分51分。

二、试卷分析

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命制。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35分);二、阅读理解(55分)

1、文言文阅读(15分),2、现代文阅读(40分);三、作文(55分),卷面分5分。现就本次调研测试卷的情况作具体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情,更好地让教学服务于中考。

从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不太好。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胡编乱绉,言不达意,是不会得高分的。如仿写、对广告语的理解和情境口语互动的交流等题,学生审题不清,不了解命题者的本意只是虚言乱语,我们今后要强化有序地训练,形成能力

2、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岳阳楼记》,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议论文阅读

《大学需要创新精神》、记叙文阅读《我的母亲》,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理解,信息筛选,观点概括,语段内容自主的探究,层次思路的分析,大胆的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也就是抓不准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多数考生不能把握题干的特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学生对《岳阳楼记》人物思想的分析就离题较远,只是对人物心态的简单评点。失分最多。

3、作文分命题和材料作文(任选一题),给考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这样体现了制题者有良苦有心和对中考形势的恰当把握,适宜学生寻找个性生活体验写作,由于材料作文浅易,提示亲切而又简单,能快速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对考生来说,材料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虽自拟题目、能自定立意、还自选文体,但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作文语言假大空,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考后反思:

1、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学承载的任务很重很广: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积累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任务,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向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还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法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拓展课堂、拓宽眼界、拓深思维。

3、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瞄准中考前沿动态,很抓学生各类知识的整合能力,增强学生应变和心理能力的辅导,我相信我们学校语文的明天会更好。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 试卷的总体评价

二零一一年下学期的桃源县期末语文调研考试试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40分,其中包括现代文阅读(27分),文言文阅读(13分),作文(50分)。题型有选择、填空、主观性问答题,其中主观性试题占二分之一以上,题量较为适中。

二、 成绩统计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二、命题整体特点

1.渗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表现在:

(1)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选材具有时代气息。

在阅读方面,第二篇现代文阅读就透露出了九年级学生面对的话题,最关注的问题——如何面临升职中还是升普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则回归到传统的爱的主题上面,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作用。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3)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在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个问题上,充分体现培养学生这种探究精神,让学生对于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将语文知识扩展成为一定的人文关怀。

2.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表现在:

(1)、加强了对传统文学知识的巩固,如考试了对四大古典小说中内容的解读。

(2)、考试在积累与运用里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比如鲁讯对悲剧与喜剧的评价。

(3)、紧扣中考的题型,以及中考的考试指挥棒,对于一二年的中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彰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文学性的很好的统一的特点。

(5)、作文题目能够给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但对学生的把握主题的能力又有很好的考察作用。

3、考试的试题更趋灵活,难度明显加大。表现在:

(1)题目都是灵活的,基础题很少,侧重于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2)有的试题挺难的,如:名著阅读、分析探究及文言文阅读试题。

(3)有的材料比较艰深,如:驳论文段阅读。这次考试一反常态,考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使有些学生显得束手无策。

(4)有的题干很长,审题有难度。

(5)作文不限制写作的文体。

三.具体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

11、积累与运用

在这部分试题里面,有的学生没有认真把握好字与句子的正误,导致失分,失分率为29%。其次在概括中心要点的题目中,依然有学生的概括能力弱,失分的人也有。

2、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对于驳论文的阅读表现不怎么好,对于驳论的方式,以及立论点把握不准。

3、作文

作文题目很好,用材料加上题目的形式,材料隐含提出作文要求。较宽泛,给学生选材以广阔的空间,学生写作有话可说。重点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引题材料要求明确,不设置审题障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有关作文要求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作文时存在以下问题:

①学生审题粗心,竟然把命题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大约有1/4的学生,把题目写成各种各样的题目,,当然更没看清作文的隐含要求,要求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学生没有注意到。 ②取材不新颖,较为老套。

③立意不深,较为肤浅。

④语言平淡,不够生动。

总之,优作较少,泛泛而谈、没有特色的作文很多。在审题和立意方面,老师还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四、今后教学反思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并着重引导学生转化为一种应用的能力。文体知识也不容忽视,要给学生讲懂讲透。

2.训练学生阐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文章并准确理解概括主题含义。

3.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重视审题训练,引导区分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多进行片断或专题训练,加强作文语言的感染力训练。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官殿中学语文学科组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基本以十堰地区中考题型为主要模式,充分体现知

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本地人文知识,适度增加了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基本做到了客观、全面的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题满分120分,共分语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其中积累运用20分,现代文阅读阅读34分,古诗文阅读16分,作文50分。总体来看,这套试题题型接近中考而又有所创新,难度适宜、结构合理。全面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理念。

二、具体分析

1、试题难度适宜。

试卷在难度上既照顾了中下等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又使尖子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既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文性教育,侧重考查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感受,靠死记硬背来得分的试题较少,主观性试题比例明显增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2、试卷结构合理。

试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语文积累、阅读、和作文的安排与中考“一卷四块”的设臵完全一致。实践证明,这种结构设计简约、科学、合理。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的安排更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和名著知识积累等内容,共20分,比例适中。

第1小题从基础知识易混淆的字形、字音进行了考查,学生对易混淆的字掌握较差,如 “销”“镳”。

第2小题考查古诗文积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较好。

第3小题考查学生名著知识积累,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比较,回答不够完整,有的学生回答比较片面。

第4小题仿写句子,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让学生做到言为情出。

第5、6小题考查了新闻概写能力,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部分课内和课外现代文阅读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第(一)个短文考课内说明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学生队第3题概括能力较差,错误率较高。第(二)题为议论文阅读,此篇阅读分析就“荣辱”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了思想启迪,本题中第14小题学生由于语言表述不到位而得分不完整。第(三)题为记叙文阅读《父亲心中的那只鸟》第15题学生对文章理解片面,回答不够完整。第18题“通篇采用的写法”指向不够明确,学生回答多样,错误率较高。

第三部分为古诗文文阅读,是一篇课内阅读《与朱元思书》考查难度不大,但却由于对句子的翻译不准确而丢分,这是老师平时教学的失误,只是点到而没有做严格的要求。“邈”字的解释错误较多。

第四部分为写作,第(1)属于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把《爱是 》先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觉得这个题目,与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了,让学生把自己真是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让学生有材料写,有情感发,但学生的习作缺少新鲜感,雷同较多。第(2)个为话题作文,学生选这个题目的较少,

四、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2.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3.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20xx年1月28日

丁家营中学2009-----20xx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题情况: 本次语文期末考试题严格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考命题的要求及原则,渗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紧扣初三教学,又适度联系初一、二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适度地向课外迁移。

二、试卷的结构、分值:试卷共四大块,26小题:(一)积累与运用(20%);

(二)阅读理解(34%分);(三)文言文阅读及诗词赏析(16%);(四)写作(50%)。现代文阅读仍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块,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试卷考查的内容、特点、亮点:试卷在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与地域文化五者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努力,突出了语文学科特点,同时试题中为学生留出发挥个性的空间,倡导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

(一)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如第5题,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第6题,综合实践活动,都贴近学生生活。

(二)题型围绕三年中考方向,兼顾灵活性,多样性,考点密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文体突出。

1.积累与运用的文本考查了字、词、音、形,汉字规范书写,名著阅读中不是只考作家,作品的简单文学常识,而是比较人物性格的异同,大多学生未精读名著,失分较多。默写题有直接默写,有理解提示性默写。

2.文言文阅读,课内考实词,,对重点句的翻译注重,文章整体阅读,写作意图、主旨、筛选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都得以考核。

3.现代文阅读,课内外结合,文体突出。基础与能力,整体感悟鉴赏和情感态度,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都在7-19题中得以考核。

5.写作继续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运用提示加半命题,话题,题目贴近学生,让学生能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看法可发表,作文从文体、立意、构思、内容表达上都是灵活的、多样的、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思想。

(三)突出语文母语学科特征,强调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名句名篇默写,诗文的阅读。汉字的书写(1题)、成语的积累(11题),广告词的拟写(6题)无不体现汉字语言的魅力。

四、试卷不足:

1.试卷缺少人文关怀及亲和力,应加入些温馨提示和激励性的言语。 2.对句子的运用,重点词、句的赏析考查力度不够。 3.试卷出现校对、检查的疏漏。如第2题文本还有一个错字“烈士暮年”的吗“暮”写成“幕”,第22题的“水之清”写成“水之游”,未及时发现。

以上的“三大亮点,三个不足”是我们丁家营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对此套试题所作的浅要分析。

六、学生考试情况,学习情况:

尽管备课组的教师很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要实实在在参加考试,又不能丢下任何一个差生,因此,语文成绩的提高很缓慢。每节课上下来达不到预期的量,学生对语文成绩提高慢容易失去信心,总觉得没有理科上升得快。学习的劲头不是很足。此次考试情况如下:总分9426,总平均分79.8,及格人数89,及格率75.42%,优秀人数32,优秀率27.12%,,最高分105,最低。

此次考试学生亦反映出以下问题: 1.基础不牢,书写差,基础已拉出距离。如:1题:字;2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题,理解成语丢分大;12题修辞手法都不明白;

2.做题的态度,思维品质差异大。差生书写乱,不审题,丢弃文本乱答题,好的学生很严谨、很认真,今后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仍需下大力气。

3.应变能力差,做题的思维不开阔,归纳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整合能力,表达能力差。如:3题,15、17、19、题。

4.学生主动阅读,课外拓展意识不强,写作立意,构思、驾驭语言的能力弱。

七、改进措施:

1.重视课堂40分钟,在单位时间出最大的效益。要做到此,必须抓好“备课”环节。加强备“点”、“专题”、“学生”。每节课重内容,勿重形式。

2.摒弃急切近利的思想,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学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少做题,丰富知识,扩大见闻。

3.深入研究教材,不脱离教材,善于利用教材,站在教材之上的高度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吃透教材,阅读教学定要扎扎实实,立足课内,拓展到课外。

4.加强识字、书写教学,重视双基教学,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语文积累,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表达意思要写明,写清、写顺。

5.规范文体教学,规范答题。

6.继续发扬备课小组集思广义,集体合作的精神,加强教研工作。

7.拟定并落实写作复习训练计划,将写作复习抓实抓牢。

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我们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

( 丁家营中学 赵风云)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新安艺人/文

20xx年4月22日—24日,我校举行了2008—2009学年度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考试内容是九年级语文下全一册,试卷共有三个大题,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总结如下: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第三部分为写作。各占分数为35、55、55(另外卷面5分)。试题模式和往年的试卷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来说:1、注重人文精神,时代性强。2、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能力。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点,考查全面。

本次期末试题与教材及中考衔接自然,紧扣课标。从试卷卷面上看出:知识题分布面广,难易度适中,重点考察学生实际能力。考试卷面出题重视对学生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题型灵活,问法变化大,生动、新颖、有趣,活题、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的比例增大了,考试更加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课外积累、运用学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一个全面的较好的测试,考试出题符合素质教育和当前语文课教改的要求,为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今后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对指导后阶段的毕业复习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古诗文积累、生字词的积累、现代诗词鉴赏、名著知识积累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内容,共35分,比例适中。第1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大部分都能得满分,也有少数失分较多,没过背诵这一关,尤其是默写时因标点错误而失分;第2题比较分析两首现代诗感情的异同,有一些同学失分较多,原因在于对老师平时强调的知识没有及时加以巩固,以及表述不清;第3题是综合性活动:举办读书活动。考查了名句积累、设计报告会方案、推荐文学名著和谈读书认识。重视积累和能力的测试。我调查了一下,绝大多数学生敢于结合平时所学和课外阅读进行大胆作答,失分不多,但还是少量学生暴露出课外积累和阅读的匮乏。本题考查知识面全,面向广大学生,重难点突出,既有基础认知题目,又有创新开放范围,起到了很好的检测和指导作用。

第二大题收入3个阅读题,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第(一)题为议论文阅读。此篇阅读分析就“尊师”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了思想启迪,本题中第8小题学生由于内容不全面(尊师和重教

两方面)和语言表述不到位而得分不完整。第(二)题为散文阅读,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本题文章不难理解,题目紧扣原文出题,之所以有部分学生答得不够理想,主要是对课文理解不透彻,语言表达不到位,可见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有待加强指导。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是两篇课内阅读选段《邹忌讽齐王讷谏》和《曹刿论战》,考察字词句翻译、节奏划分及文学常识。考查难度不大,但却由于对句子的翻译不准确而丢分,这是老师平时教学的失误,只是点到而没有做严格的要求。最后一题比较这两篇文言文语言表达上的异同,学生有些失分,也主要是表达不清。

第三部分为写作,属于命题作文,即:感动。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觉得这个题目,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发,比较好写,若能精心选材,巧妙组织,工于语言,主题突出,是可以得高分的。但实际情况不是太好,高分段不多,究期原因,主要有:1、题材不新颖,如父母送伞,同学帮忙,话题略显俗套页无新意;2、语言不够优美生动。对于这类主题,学生采用抒情性强优美语句来表达,是很能感染人的。3、叙述不清,主旨不鲜明,不怎么感动人心。看来学生在选项材、组织、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训练,教师进行专题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潦草马虎,不注意书写,思考不深刻,表述过于简单,以致出现时间冗余,无所事事的现象。

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今后教学策略:

中考之后,教学将进入初中语文总复习阶段,目标直指中招考试。因而在复习内容、进程的安排上,突现全面复习,备战中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本复习

认真领会新课标,分析中考试说明及去年的中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现代诗文的复习,力求贴近中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2、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毕业复习的重头戏,本着广与透的原则,不让学生做夹生饭。对每个考点,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然后精选部分习题,老师先做,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3、阅读训练

初三年级与其他年级的阅读不一样,既需有广的面,又需有深度与精度。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基础差,无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有时代性,又能突现语文特色,人人都有收获的语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009-20xx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试

丹江口市石鼓中学 岳传飞

“年年考试题不同,年年考试题相似。”手握着2009-20xx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我的感觉是:今年,语文试卷“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对平时的常规教学有了更好的定位和指引,让教师明确语文该教什么,让学生明确语文该学什么。对一线教师把握中考的特征和规律,安排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和总复习都有指导意义。

试题以“回归教材,突出能力,注重运用”为命题原则,以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板块为试题结构。各大题分析情况如下(抽取本班45份试卷做样本):

1、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卷面分为20分,16分以上的4人,2个同学是10分以下。这一块除了诗歌默写有28人全对、34个同学信息提取全对外各小题的

失分率都比较高,其中又以综合性实践题失分最多,只有1人不失分。但也由此可见一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下。

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对于古诗词,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这次综合性题目是学生最易得分和最不容易得分的题目。这类试题实际上融入了多个考点(如:广告词),它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特别对于开放性试题,如何把握尺度,如何去“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要结合例文示范作进一步的探讨。仿句的“形神兼备”也要通过例文让学生自已去体会。 12个考点要专项落实,各个击破。

2、阅读题部分,分为课内现代文(8分)、课外议论文(13分)、课外记叙文(13分)、课内文言文(12分)。在抽取的46份样本中,该块失分率最高,课内文章做题正确率远远低于课外材料的做题正确率。关键是学生还没有充分把握作题规律,不懂得到文本中去筛选、提炼答案。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大部分学生的答题语言不够精炼,直中要点的答案很少。对于平时强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等落实不够,包括结合中心句、主旨句分要点答题的思想。

策略:在今后复习中,应尽量多选文章进行练习。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学生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提炼。阅读题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加强规律性的探索。对于经典的课内议论文和说明文要认真加以梳理。

文言文阅读选的是《与朱远思书》,在意料之中,内容理解试题融合了09年中考题的影子。词语解释基本上都是课下注释,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不讲解。

翻译的名句也是一般学生都不会忽略的重要句子,整体难度把握的很好。这一块,今后还是要分篇目整理归纳,多落实多见题,才能减少茫目性。

3、诗歌鉴赏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赏析意象和名句的能力。这次意外的考了一首18句的长诗,却紧扣考点,对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名句的整理,还是要早入手,这次只有20个同学拿全分,完全可以争取做的更好。以后要督促学生多记多背诗歌,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4、作文板块为50分。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在所提供的话题或半命题里任选一题,题目熟悉、自由度也很广。绝大部分学生对题目的把握很好,没有偏失主题的情况出现。本次作文阅卷最高得分为43分,最低为35分,在本班的46份样本中,以35至40分的居多。40分以上的作文14人。而且内容、形式、选材、角度空前的多样,只是语言、内容深度上欠火候。

策略:今后还是在作文方面要多交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平时多练习随笔、作文等,尽量少套题写文;关注自身的生活、学习状态、社会动态等,让作文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加强卷面的结构美、书写美、创意美的训练。

蒿坪中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表(样表)

填表时间: 2010 年1 月 29 日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大沟中学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杨兆琴

20xx年1月25日—27日,全市举行了2009 -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共有四个大题,满分12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总结如下: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为写作。各占分数为20、34、16、50。试题模式和往年的试卷类似。从总体看,本试题测试重点突出,题量适中,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和名著知识积累等内容,共20分,比例适中。1小题从基础知识易混淆的字形、字音进行了考查,尤其是拼音注音失分率较高,原因在于对老师平时强调的知识没有及时加以巩固;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做的较好,第3小题考查了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知识,这两部作品学生平时在读,可大多数学生只读了一遍,只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没有做为重点,所以导致知识不全面,失分率高,我想这样的失误也会激励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第二大题收入4个阅读题,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第(一)题为课内阅读,是一篇课内阅读《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考查难度不大,但却由于主要内容概括不准确而丢分,这是老师平时教学的失误,只是点到而没有做严格的要求。第(二)题为议论文阅读,此篇阅读分析就“忍辱”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了思想启迪,本题中第14小题学生由于语言表述不到位而得分不完整。第(三)题为记叙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概括主要内容,写法,心理活动,语言特点等知识的理解运用,体现了记叙文的体裁特点,难度适中,学生经过认真考虑基本能得出正确认识;第(四)题为文言文阅读,从字,词,句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部分为写作,属于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把《爱是 》先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觉得这个题目,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了,但是由于学生的作品阅读有限,中等以后的学生就有难度了,有的同学就只通过一见事来表达,这样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这次写作,学生的作品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间上掌握不够准确,做题速度较慢,存在试卷没有答完的情况。

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今后教学和命题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课上严格要求,向课堂要质量,注重对学生书写质量与速度的练习。注意语言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2.加强课外阅读分析的指导与训练,加大对课内外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力度。

3.加强学生名著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面分析

浪河中学 印保菊

此次期末试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强,各种题型各种知识点的考察兼顾。如:说明文考了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考了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等,增加了选择题。二、注重地域文化知识的积累,体现了语文和生活的紧密结合。如第5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考察,又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且就所选择的内容看和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武当蜜桔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增加了学生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又扩大了视野。还有课内阅读语段的选择。三、创新特点鲜明,灵活性大。无论题型还是选材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点。第3题对名著的考察不单纯机械考学生有没有读这些名著,而是在此基础上考察学生的阅读鉴赏归纳能力,对林冲和武松、诸葛亮和周瑜人物形象的分析。还有第6题设定一个语境给视频拟题目,写广告语贴进学生生活。四、注重对学

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如第6题给自己拟定爱老师的具体做法,阅读理解《忍’辱’方能负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吃苦和受辱有了新的认识。《父亲心中的那只鸟》使学生对父爱理解又有深入的认识。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考察。即使像23、24题考察古诗文的选择题如果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5分也是不容易得到的。六、出题更富人性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设臵审题障碍,在答题格式上,也为学生预设好。如第3题的名著题第(2)题。第15题,第22题。为学生设计好了答题思路格式,更有利考察学生的能力。总的来说此次试卷在有以前试卷的影子,又有创新的元素。

试卷总分120分,我校年级最高分103,最低分56.。下面就以各个出题部分说说生的失误。一、积累运用部分(20分)最高分19分、最低分10分。得分在13-15分的居多。失分较多的是第5题,概括新闻主要内容(2分)许多学生失1分,多是把主体对象理解成国家质检局或是概括不全,“武当蜜桔”保护专家审查会在京召开或是概括啰嗦,把第1句都写上。还有第6题综合实践活动(5分)失分1-2分现象较普遍,所拟题目和广告语和所给内容提示无关,或不吸引人。二、阅读(34分)最高得分28分,最低11分,在21分-23分段居多。失分较多第9题,对澳大利亚植物墙特点的概括。学生不能根据所给语段准确归纳,要么重复,要么不全,要么超出了所给的语段内容。第12题生回答时不能紧扣反问修辞作用和上下文内容分析,第15题(4分)失分1-2分很多,对鸟的内涵是“父爱”是“理解”,不能结合语境分析理解偏差,概括不准。第18题(2分)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及好处?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偏差较多。三、古诗文阅读(16分),最高分16分,最低分6分。失分较多23题、24题。对文言诗词没有在积累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些学生把以静写闹和以闹写静混为一谈。四、作文(50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28分,在37-39分居多。选择第一个题目(爱是--------------)居多。绝大多数学生无论写人叙事绘景较完整,知道选择合适的材料,知道适当点题等。有一部分学生知道用一些好的写法:以景烘托渲染、故事新遍、日记连缀、设臵悬念、以情动人、细节描

绘等。存在较大的问题:选材陈旧,行文平淡、缺少辞采。

当然在此次出试题中也存在着题量大、难度比大的问题,如3、6、11、15题,下面又设计有2-4个小题,超出了以往的题量。第5、6、16、18、24题学生反映有些难度。尽管有以上的瑕疵,不影响此次试卷的优点。希望今后命题方向多以初三中考为导向,为初三的教学做更多的指引。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常州市翠竹中学 薛 韬

接到了开学初要试卷分析的任务后,我再次批阅了学生的考卷,今天我的发言的依据就是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得失分情况、以及他们对于这张试卷的评价。如有偏颇之处,敬请见谅。

此次初三期末考试首次采用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且不说它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评卷可能产生的误差,也不说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密系数,单从学生答题的态度来讲,我发现我的学生因为重视,所以卷面更加整洁了,答题的量明显增加了。就阅读理解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答题的数量都在两行以上。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来不及,我的两个班的学生

中有4位阅读理解少做一题,有3位同学有一个题目字迹明显比答其他题时潦草。原因可想而知,答其他题时耗时过多。整张卷子除了12题对学生答题字数提出要求之外(50字左右),其他题目并无字数规定,学生一看答题纸有3—4条横线,于是也就竭尽所能地去答题。我举两个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学生的语文成绩都不错,一位学生字很小每行大约写了35个字,5—14题她一共答题30行,答题1000字以上,平均每题100字。另一个学生在回答第6题时,理由一共写了6行,每行30字。我先要为这两个学生答题不简练给相应阅卷老师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更要希望各位老师向学生转达,虽然答题纸上的横线比以往多了一些,不过答题时语言的简练不可忽视。答题的精炼来可以避免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先举个例子,在监考时,只见一位学生奋笔疾书,忽然他停住了笔,满脸通红,抓耳挠腮,终于他举手了,“老师,我把13题答道了14题的位置上了,怎么办?” 我一看他的卷子14题的四条横线写得满满当当,可惜是13题的答案。擦吧,怕把答题纸弄破,不擦吧,14题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我想如果他能比较简练地回答13题,他也许只要吧写错的答案划掉,再写14题就可以了。答题纸上的横线为考生体贴地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可一不小心成了学生的负担。当然,我们应提醒学生答题时对号入座才是王道,但如果粗心不可避免,那也要学会合理利用答题横线。 网上阅卷是一项革命性的举措,在初中刚刚实行,对于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都有适应的过程,以上的内容是我在阅卷和监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不涉及试题内容,与大家分享,希望

我们的学生早日适应新的阅卷方式。

一、学生的失分情况

学生得分率较高的题目依次是1、5、4、14、16、9、2。

第1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的是学生识记能力,得分率是95% 第5题广告,得分率93%

第4题对联,得分率90%

第14题《远去的歌声》中的探究,得分率88%

第16题文言文阅读,理解句意,得分率87%

第9题《一双手》中理解点评赏析句子,得分率85%

第2题默写,得分率85%

得分率在85%以上的题目有7题,积累运用占4题,阅读理解每篇1题,本试卷比较容易的题占30%。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依次是11、18、8、12、13、15、17。 11根据《远去的歌声》这一标题,整体感知文章45%

18课外文言文理解47%

8理解文章的写法、作者选材的特色47%

12《远去的歌声》中的创造性阅读,描绘作者所想象到的情景56% 13《远去的歌声》中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56% 15文言文阅读理解词意57%

17课内文言文理解文意59%

得分率在60%以下的题共7个,主要出现在课外阅读理解和文言文中,

这些题目比较难,但并未出现难度系数在0.4以下的题目。

综合我班学生得失分的情况,我认为本张试卷难度系数比较合理,区分度也比较明显,这是一张具有信度又兼顾效度的试卷。

二、学生对试卷的评价。

试卷是用来检验学生一阶段学习情况的,学生无疑是考试的主体,他们同样具有评价试卷的权力。考完后我也让我的学生议论了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

1你是否喜欢这张考卷?结果是35%的学生喜欢,58%的学生比较喜欢。

2你喜欢的题和你不喜欢的题。1、2、4、7题是学生最喜欢的题;3、6、19是他们最不喜欢的题。

3你有把握的题和你无把握的题。1、2、7是学生最有把握的题;6、19是学生最无把握的题。

4你认为有水平的题和无水平的题。4、5、6、10是学生认为有水平的题;6、17学生并不认可。

在这一调查中我发现:

(1)学生喜欢的题是自己有把握的题,学生不喜欢的题是自己没把握的题。

(2)学生其实渴望创造,渴望激发自己才情,渴望思维的挑战。

(3)对于探究题学生有爱有恨,对于文言文学生很少提及。

三、试题点评

基于学生对于本张试卷的爱恨情仇,我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点评以下几类题目:

(一)、学生的最爱——积累

本张考卷中积累一共占8分,第一题“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写对2个给1分),其中三个汉字学生基本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两个拼音大多学生能写对“婀”的注音。因此,学生得分率高达95%,然而在这表面繁华的得分率前,我发现“娜”的注音许多学生错了,错误层出不穷,有注no、有注ne、还有注na的,抛开学生在韵母上犯的种种错误,还有几个学生声调的位置标错。

第二题默写共6分,其中有4分是理解性默写,学生得分率85%。学生易写错的字有“侯”“阑干”“销”这三个。第一个写错是因为写了错别字写成时候的“候”;第二个“阑干”错是因为背诵的时候囫囵吞枣,没有理解“阑干”意思,写成了“栏杆”;第三个错是因为不了解“举杯销愁愁更愁”的“销”是个通假字同“消”。这三个字错误的原因各不相同,对我们教学的启发不言而喻。本题学生更多的失分出现在第(4)小题,写出两句含有“愁”的古诗词名句。(可以是相连的完整句。如果两句不是出自同一首诗词,则必须都带有“愁”字)。学生接触古诗词中有许多带有愁字:我寄愁心与明月;浩荡离愁白日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举杯销愁愁更愁;愁云惨淡万里凝。有些学生积累过有关“愁”的诗句,然而并没有加以整理,考

试后纷纷表示后悔,遗憾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机灵一点的发现第2小题中出现了一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于是纷纷愁云上考卷,造成了严重的失分。

(二)学生喜欢却做不好的题

试卷第7题,课内阅读理解:张迎善的“天下第一奇手”“奇”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得分率65%,这个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能力。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我列举几个答案进行分析:

A生:粗大肥圆,就像老甘蔗一样硬。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缠着线治手裂,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非常大,手十分硬,颜色与常人不同。

B生:1奇在手十分粗糙,从第2小节“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运用比喻手法,体现手的粗糙。2奇在手大。从文中15小节,一系列数据体现手大。

C生:1手很大,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2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连续几年下来,他的手没有被磨光磨透,反而愈加结实。

这几个答案共同之处在于没有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只从外形角度片面作答,没能考虑到贡献之奇。根本来说,我认为学生没有认识到一双手对于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手外形之奇目的在于引出这双手的贡献之奇,表面写手之奇,实则写人之奇。

正是因为此题学生没有领会外形与贡献的关系;手与人的关系,于是有进一步导致第8题的失分(文章为什么不直接介绍张迎善的工作实绩来表现他的崇高精神,而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他的一双手上呢?请谈谈你的理解。)可谓一错再错。

(三)有爱有恨的探究题

第6题探究题同时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题、最无把握的题、最有水平的题和最无水平的题,由此来看学生对这个题有爱有恨。客观一点的学生认为题不错,可惜我无把握;意气用事点的学生认为我不会,题不好。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探究题。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认不得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今年年初,这条消息引发众多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问题: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拟题的理由。

我认为这个题很有水平,作为一个探究题它考查了学生理解(基础)、分析综合(思维过程)、运用(体现思维的结果)。不仅关注学生思维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

就思维的结果——拟题来看,参考答案十分凝练:书法课应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与之相比下面的几个答案就略有不足:书法不能被忽略;中国写字课何去何从;精妙绝伦的书法被人遗忘,但被另一些人重视;中国书法,我们必须发扬广大;中国书法的窘迫。这些答案或者片面、或者不够明确、或者语言啰嗦,单从思维结果的角度去评判,这些答案很难得分。这道探究题的水平就体现给了学生言语的空间,他们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写上。

也请各位老师再来看一下刚才几个题目的理由

中国写字课何去何从?三则材料从书法在中国、日本、韩国的现状以及书法的益处入手,充分体现了练习书法的重要性,日韩对书法及其重视,我国众多作家也十分重视书法,而中小学的书法课却被其他科目占据,这不得不发人深省:中国写字课何去何从?

一个本不算明确的标题,在学生阐述完理由后,成了一个发人

深省的标题。

精妙绝伦的书法被人遗忘,但被另一些人重视。理由1书法是一种富有情趣的课程,同时练好书法不但可以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有益于青少年心理成长,所以是精妙绝伦的;2被人遗忘值得是中国普遍轻视书法,所以“遗忘”。3而日韩两国普遍关注,所以又说重视书法。

这个标题本身让人感觉到啰嗦地近乎荒唐,但当学生拥有话语权之后,他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盘托出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他的拟题是关照到3则材料的,只是没能很好地加以综合。

(四)学生比较认可的题

4.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已拟好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出人意料地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进入鸟巢。小林浩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悬殊,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学生小英雄。

上联:篮球明星姚明赛场上永不言弃超越自我 下联: ▲

5.近年来一些厂商为了推销产品,在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成语广告”铺天而来,如,①某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②某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③某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④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对这些“成语广告”,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面是正方的一段辩词,请你替反方写一段辩词。(2分)

正方:我赞成运用“成语广告”,它们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增强了广告宣传的效果。

反方: ▲ ▲ 。

10.请你模仿示例,联系选文内容,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4分) 示例: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人物林秀贞的颁奖词——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1)试题在背景材料的选取上注意时代性、文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性质。其内容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学生感觉到了真实性和趣味性。

(2)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发挥才情的空间。

(3)难度适中。以往学生总会为仿句绞尽脑汁,第4题对联学生的得分率是90%,我们可想当时学生写出对联时的得意,第10题仿写“颁奖词”得分率69%,因为颁奖词这种形式学生曾经接触过,因此并不陌生,提高了学生的得分率。

(六)学生很少评价的题:课外文言文

《可楼记》明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①,高其左偏为楼②。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③,西则九龙峙焉④。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⑤,于水有悠然之旨焉⑥,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⑦,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⑧,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⑨。

(这不过是)水边上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把居室左房间加高为一间小楼。楼大约一丈见方,四面的窗户打开。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东面是平原,西面(有)九龙山耸立在那里。小楼筑成,我(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合意啊!我对山有和顺舒畅的感觉,对水有悠远闲静的情意,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像对待宾客一样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即(它)是我心中认为很适宜的处所了。

第15题学生的得分率为57%,学生对“窗疏四辟”的解释五花八门,列举几个:四壁没有窗子,都是开着的。四周的墙上都有稀疏的窗户。窗户稀少,四周空旷。不难发现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疏和辟两个字不理解。疏意思是窗,名词;辟意思是开。

表面看来学生是字义不解,其实是没有联系语境,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词意的理解。“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③,西则九龙峙焉。”

第16题第二小题理解句意“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得分率87%。理解这句子断句十分重要,不信听下面几个答案:迎着风可以感受到凉爽,背着太阳可以感到温暖。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诵读,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文意。

这篇课外文言文的15、16两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页下注、根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十分经典。

第17题学生并不认可。我想不认可的原因也许是这个题目略显生硬。

晓雪评论郭沫若的《白鹭》时曾说:“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根据甲文内容,说说欧阳修用精彩、简练的文字描写了滁州山中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4分)

答案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画出滁州山中朝暮多变化、四季各不同的景色;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为景而醉,与民同乐。试想如果这道题改为:说说欧阳修描写了滁州山中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学生回答情况会有变化吗?我想不会。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是科学,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是哲学。

第18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作者把居室命名为“可楼”的原因。题目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看到这里,我觉得甲文和乙文除了都是写景的文章之外,题目相关性较低,希望课内的文言文能与课外文言文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以上是我基于学生的情况对试卷的一些浅见,所提供的数据我独立阅卷后得出的,也许与真实的情况略微存在差距,仅供参考。

20xx年2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