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20xx字

《围城》

--读后感

网上有个很有趣的讨论“到底读书是读很多书,还是一本书读很多遍”对人更有裨益。起初我对第二种看法不屑一顾,毕竟每本书都凝结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站在先哲的肩膀上,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光阴如水一般流逝,虽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再读《围城》确实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三次读《围城》,不再是曾经看到的情感纠葛,也不再是情节的风云变幻,感觉到的全是钱先生对人性的批判。人性弱点的描写与人生荒凉的表现,遍及了围城的各个角落。在那个年代里,角逐在情场中的方鸿渐、苏文纨、鲍小姐、唐晓芙、赵辛楣、孙柔嘉、陆子潇??种种可笑情景,深深嘲讽了卑鄙放荡、自私狭隘等种种具有普遍性的人性之丑。一个围城冲破了,新的围城又再次笼罩下来,无处可藏、无处可避。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钱先生描写的生活本身,那计时器对人生包含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或许一个男人终其一生,总是要经历各色各样的女人。张爱玲写过红玫瑰和白玫瑰,一个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一个成了衣衫上的一粒米。可又有人说男人这辈子都会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鲍小姐是肉体与诱惑,唐小姐便是真爱与梦想,而孙

柔嘉呢?就是那白米粒,是令人难以下咽却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说实话挺同情她的,选择了合适的,却失去了爱。但不得不说,这就是生活,没什么对于错,因为这就是人和人生,充满了未知的未来和误会。 曾经很痴迷钱先生在本书中戏谑式的述说。我们能读到拍案叫绝的句子,看到活灵活现的人物,纠缠不清的情感关系,小镇里教员派别的倾轧同大城市中自身渺小的无望相对。钱先生说:“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自归各自,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别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围城是时代吗?是社会吗?还是自己的无奈?到现在我都在思考。

“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这是赵辛楣对方鸿渐说的,十分犀利却不失中肯,又何尝不是在说很大一批人?被现实、社会打磨了棱角的老好人,换来的只是全无用处的老好人的评价,可悲,可叹!说实话,读到这句我笑了,可并没有恼或恨的感觉,充斥的全是对方鸿渐的同情和叹惋。读了大学,留了学,攻读了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他,在生活中并没有展现出和他的身份相匹配的才学和能力。而另一方面,他的空谈、牢骚、脆弱和复杂的心理,他的自我安慰确实那种敏锐尖刻华而不实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的展露,让人不自禁感觉到深深的悲哀。“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

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钱先生的话戳破了藏在文凭背后的一切人。就算是放到现在,都不得不承认一针见血。

方鸿渐是自己在书上的影子,而自己就是被世俗所桎梏,机械般活在现实的方鸿渐,从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对他人恶语相向时,社会其实就已经慢慢的揭开自己的面纱,展露自己原始的狠毒。自己何尝不是像方鸿渐般活着,蚍蜉一般的生活在这美其名曰大学的围城中,寻求着归属感和认同感。生活无常,可自己却依旧孤独,一个人迷迷糊糊的活。“城里的人想冲出去。”不错的,能冲出去又有谁不想?囿于围城,终于围城是这本书的结局,而这绝不该是我们的结局。书里的事情那就留在书里,将书合上便划归虚无。而生活,我们需要更加的去珍惜,好好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奈吗?悲愤吗?沉沦吗?围城无处不在,难道就放弃了吗?不能的,生命的本身在于突破,在于不止的奋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围城”变成了当代人抱怨境遇的口头禅“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整个社会好像都习惯了这样。然而换个方向思考,你所厌恶的现在,是不是有些人梦寐的曾经、有些人羡慕的将来呢?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呢?

人生是一场匆匆的旅行,只有经过了,才知相遇的是否是风景。初中学《背影》,并没有多少的感触,可到现在再读,顿觉每一句都像是一把刀在自己的心上刻画。曾经总认为《项脊轩志》的那句“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最让人感伤的句子。可现在刚读到那句“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就已经泪流满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本书要读很多遍的原因。若是不曾走过,怎么懂?或许这就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许还是太年轻了罢,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或许十年、二十年。再读《围城》,我又会有新的感受。

 

第二篇:《围城》读后感

读《围城》有感

我第一次读《围城》是在高二下学期,一次在书店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又恰逢语文老师在课上介绍此书,便心生兴趣买了下来。当时由于忙于学习,并未细看,只想放了暑假再细细品读。于是便粗略的看了一遍,看过后只觉得风趣幽默,其精彩程度,一点也不比平时看的玄幻小说差。不过由于是略读,对书中人物映像并不深刻。不久后我将这本书借给了一位同学,但至今为止他也并未将此书归还,于是等到暑假在细细品读的打算便不了了之。但没想到,这一次却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这是我第二次读《围城》,虽是第二次阅读,但仍感觉就是初次阅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读得太不仔细,以至于人物情节全忘光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便是此书太过精彩,每次阅读都会读出不同的味道,以至于每一次都会觉得是在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在阅读。

《围城》以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段段精彩、风趣、幽默、讽刺的故事。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是讲方鸿渐留学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与鲍、苏两位小姐之间的情感纠葛;第二章是讲鸿渐回到上海,回到家乡后发生的演讲、相亲等一件件趣事;

第三章是讲方鸿渐在上海时与苏文执,唐晓芙二人之间错中复杂的恋爱关系,以及方鸿渐,苏文执,赵幸楣三人间的情感纠葛;第四章讲了鸿渐与幸楣双双失恋后冰释前嫌,由对手转变为挚友后,与董斜川把酒言欢时的种种,以及方、赵二人为同去内地三闾大学而做准备;

第五章是讲方鸿渐、赵幸楣,孙柔嘉、李梅亭、顾尔谦五人在同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发生的种种趣事,以及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抵达了三闾大学;第六章是讲三闾大学内校长、主任、教授、讲师、助教、学生之间的种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明刀暗箭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七章讲汪太太为方、赵二人与刘、范二女做媒,结果弄巧成拙,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以及鸿渐与孙柔嘉二人草草订婚;第八章讲鸿渐被高松年解聘后与孙柔嘉一同离开了三闾大学,并于回家的路上经赵幸楣劝说,草草结婚,以及结婚后两人之间的口角争执;第九章讲方、孙二人的口角争执在家庭亲朋好友的介入下渐渐升级,最终闹得两人分居,鸿渐独守空房的局面。

全书九章中,我最喜爱看第三、五、六章。因为第三章讲的是主人公与两位美女之间的儿女情长,爱恨纠葛,或许是因为我的年龄关系,对于这些事情总是会更加关注喜爱。第五章应当是最有趣的了,有方、赵二人的谈话被孙小姐撞到后的尴尬,有冒雨赶路的艰难,有坐汽车太拥挤的辛苦,有路遇王美人的滑稽,有车上结识寡妇最后闹翻脸的可笑,有投宿旅店被虱子咬得睡不着的痛苦,有途中盘缠用尽饿得发慌的难受,有露宿坟山的惊恐,仿佛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抵达了终点,也正是在这样的磨难中,人的本性才会彻底展露出来,李梅亭就是最好的例子。第六章当是最精彩的了,三闾大学中人人都是工于心计,各种勾心斗角,暗箭伤人,表面和睦,背后却不怀好意,一个个都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可谓用尽手段。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能看清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围城》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无疑是唐晓芙,她应当是本书中最美的人物,作者在她出场时这样写道: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可见唐晓芙的美是与众不同的,在充满胭脂水粉的时代里,她的美是不加修饰的,是纯洁的,是空灵的,即使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她的美也是万中无一的。美丽的不只是她的外表,她的内心同样美丽,她没有其他人那样深的城府,纯洁的心灵只容得下一场真真正正的爱情,唐晓芙当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样的女孩子方鸿渐配不上她,若是她们两人结了婚,那无疑是把一件美好的存在毁掉了。小说中映像最深刻的当是主人公方鸿渐,读他的时候我的确是如杨绛女士所说的那般: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为一。我发现我与他有着许多共同点:没有卓越的文采,没有高深的学历,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可靠的背景,没有一技之长。但方鸿渐有一点我是没有的:他的口才很好。如他在回国的船上议论医生与教徒,如他在家乡学校的演讲,如他在苏家对女政治家的追捧等等,无不显示了他的狡辩能力很强。小说中其他人也颇具特点,如苏文执的自命不凡,如方父的陈腐,如赵幸楣的耿直,如李梅亭的势利,如高松年的虚伪,如孙柔嘉的心计??这诸多人物在为小说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

起初读围城的时候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把主人公写得那么一无是处,那么无能那么自命清高。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作者是借他来揭示当时部分留学生,知识分子心态的沉浮和变迁,从而点明小说的题目“围城”。小说中共有两次提到“围城”一词。第一次是在第

三章苏文执提到——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第二次是同去三闾大学时,鸿渐以狗追求水中肉骨头作比喻。虽只提到两次,但“围城”却多次体现,如三闾大学,战时的上海,方、孙二人的婚姻,甚至当时的社会也是一座围城!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了的又嫌弃。《围城》一书很好的阐明了这一点。

本书中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作者的比喻,可谓是用得出神入化!生动形象的同时又增添许多风趣幽默。总而言之,《围城》是一部很值得品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