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秋

难忘中秋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第二篇:儿时难忘中秋(发表)

儿时难忘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逢佳节倍思情。中秋是收获的季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我们老家中秋节和春节一样重要,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盼望着与儿孙团圆,远方的亲人都会不远万里,不顾旅途的艰辛,与家人团聚,相聚在中秋八月十五。作为儿女都会给父母、长辈送去月饼,并带去美好祝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祝福。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在幸福的成长,不由得使我想起儿时的八月中秋。中秋是瓜果梨桃上市的季节,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里,根本没有钱买这些,通过软磨硬泡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沙果,都舍不得吃,而是把小沙果放在网兜里,挂在脖劲上,沙果在胸前晃来晃去,散发出阵阵清香,馋的直流口水,实在馋的不行,就凑上去用鼻子闻闻,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不离身,搂着小沙果睡觉,一直到沙果没有了香味,才舍得吃掉。

那一年中秋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家里很穷,根本没有能力买月饼吃,即使有钱可能也买不到。在中秋的当天,母亲会用白面和好面,放上发效的母肥,在里面包上白糖,在大铁锅上烙一个“大月饼”,和现在市场的烤饼相差无几,然后由父亲用毛笔在“月饼”的中央画个圆圈,中间写个“月”字,这个大月饼就算做好了。然后找一个大点的盘子,把月饼放在中间,周围摆上水果,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拿到外边,祭祀月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吃月饼的时候到了,我们兄弟几个围坐在桌子周围,父亲拿起切菜的菜刀,按照家庭人数切开月饼,每人一角。当时姐姐已经出嫁,但是母亲也给姐姐留了一块月饼,等她回来的时候共享团圆之乐。

又是一年中秋节,母亲把烙好的月饼放在了一边,奶奶怕我们提前把月饼偷吃了,就藏了起来,到切月饼的时候母亲怎么也找不到月饼,就问奶奶,奶奶说:“我去找找”,只见奶奶从淹咸菜的缸里把月饼捞了出来,整个月饼都淹透了。但我们兄弟几个还是吃的津津有味,就因为那说甜不甜,说咸不咸的味道,触及了我的心灵,使我久久难忘,记忆犹新。

在当时的环境中,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没有好衣穿,但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当一个中秋结束的时候,就盼望这下个中秋节的到来,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吃上母亲亲手制作、香甜可口的自制“月饼”。儿时难忘中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