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马秀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摘要】:本文从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反思及建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作为基础性课程的小学语文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需要反思,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形成原因和改进建议等略作分析探讨。

一、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混淆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即所谓的“越位现象”。

语文教学因其自身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注定了它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广泛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容易讲过界,比如说,把《长城》上成了地理课;把《丝绸之路》上成了历史课;把《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虽然,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但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只

有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尺度才能是语文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下去。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强调“怎么教”,而忽略了“教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载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方法是手段,是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过分的强调教学技巧,一味追求教学手法的复杂多变,沉浸于课堂表现的新颖、多样,从而忽视了或者说淡化了所要教学的内容,这就好比买椟还珠、缘木求鱼。这一现象在近几年的各种教学比赛中尤为凸显。但值得庆幸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在有些名师课堂上,我们会看到还课堂以质朴、自然、纯真的教学手法,比如说王崧舟老师的《与象共舞》、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等,他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多的是精力放在对整体内容、精彩段落的品读上,而非教学技巧的展现。

3.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误区。

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一节课从开课到结束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

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主要或唯一教学手段,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臵。时下,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不错,多媒体的确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但它只能是我们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取代书本、黑板在教学时的作用。如果把课文的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老师想传达的东西都用多媒体展现了,那么这分割的内容又如何能呈现语言的魅力呢?学生又如何学习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积累语文素养呢?语文课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氛围中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来感悟,来品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4.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

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提到的教学简要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虽然,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流行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但终因多种原因,教学反思的真正价值无法

充分展现,使得部分教师、学校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现象,各项教学反思活动一度成为表面工程。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与讨论

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之所以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教师自身因素:

(1)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薄弱,从而使得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造成了教学越位。

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法,积累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情感阅历。而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仅以自身意志为主导,将教学内容讲深了、讲广了。

(2)教育教学观念的偏差,造成了教师对如何使用教学技巧的方向上的错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时应实行“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部分教师认为一节充满各种教学技巧、方法的课就是能体现自身专业素质的好课,于是大量的教学技巧出现在课堂当中。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新奇的教学手法层出不穷,于是整堂课成了教学技巧的展示课。教学方法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语文课带来新鲜的空气,激发学生兴趣,能增色出彩,但过度使用只会是适得其反。

2.外部的客观因素 (1)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使教师即使愿意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书面的教学准备活动,因此,部分老师将目光投向了网络,依赖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快捷、全面的展示。

(2)教育界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导向有误。

虽然,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实施方案和改进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就会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不少学校已将写教学反思列为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必须项目之一,教育各界也积极

开展各种教学反思活动,以期语文教师能从中得到切实益处,快速成长。其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让教学反思落到实处,但文件精神传达的偏差、活动方式的失当,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反思形式的单一,内容的千篇一律,模式的固定等等,使得教学反思成了敷衍了事,上而上的东西。

三、 反思与建议

1. 着力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相关理

论的学习。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代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精通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必须热爱教师这一职业,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 适度运用教学手法,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

习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更应该结合实际,适度运用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听、说、读、写的综合语

文学习氛围,寓教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改变了过去重视技能而忽视知识的倾向,努力做到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增长学习语文的能力。

3.正确的看待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学生是

主体,教师是主导,一味的依赖电脑只会出现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这种尴尬局面。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这些教辅工具的作用。所以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

4、教师应扭转观点,正确看待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

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所以,加强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思维模式,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是当务之急。此外,学校应以结合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开展

多种多样的教学反思活动,将课堂反思与案例反思相比较,将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乐于反思,勇于探究,从而进一步发展、完善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束语:

虽然现在新课标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复杂广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去伪存真,不断更新知识,吸收新鲜血液,汲取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成长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宗丽,《浅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黄河之声,20xx年6期。

[2]李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吉林教育,20xx年。

[3]许定学,《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当代教育,20xx年 。

[4]王瑞河,《小学语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快乐语文,20xx年。

[5]姬秉新主编,《上好课的智慧与策略》,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一、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了合作,没有了讨论;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

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当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过程分析代替目标落实,二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教师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学过了”当作“学好了”,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很明显,“学过”与“学好”,“分析完”与“分析好”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和距离的。学生学过了,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理解了和吸收了。对教材分析完了,同样也不能说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这样的过程分析,忽视了目标的存在,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了。

另一种倾向就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了过程的体现。本人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老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

语文朗读指导来说,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怎样体现呢?同样要通过数量来体现。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的不断训练中,逐步地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能感悟的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