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讲话稿

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能参加这个会议聆听领导的教诲和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领导的要求和先进单位的做法还相差很远,下面就我校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以下汇报:

太和六小地处沙河中路,县城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共有“留守儿童”256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102人),占在校儿童26.05%。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县教育局、县妇联、县关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强了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将“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启动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取得了一点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一、提高认识,建立组织

为提高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确保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社区书记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以学校、社区有关人员、辖区民警、家长代表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起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让学生时时感受到爱就在身边、就在学习中、就在成长中。

二、强化措施,规范管理

关爱留守儿童讲话稿

1

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采取措施,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在社区、派出所的协助下,对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配合县妇联、县关工委,对“留守学生”进行梳理分析,根据“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委托监护人的状况,分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卡。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结对帮扶,责任到人

为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主阵地的作用,我们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制定了“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制度,与学校的量化管理挂钩,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及时掌握留守学生情况,做好留守学生成长记录。

制度规定每个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是帮扶教师,必须通过联系卡向留守学生及家长、委托监护人公布电话号码,以便互相及时交流;实行“四个一”制,即每学期对每个留守学生家访一次,每月与在外打工的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每月与留守学生至少谈心一次,重点帮扶一个父母均在外,委托监护人监护不到位,学习严重滑坡或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偏失的“留守学生”。要求老师要详细填好记录卡,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努力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

制度还要求每个班级都发动学生与留守学生结成互助伙伴,许多学生 2

自发的为互助伙伴捐钱捐物,有的在节假日或周末把互助伙伴带回家,共享家庭的温馨,形成了和谐共进的班级新风尚。目前学校有记载的共有116人次的留守学生到过互助伙伴的家中,学生自发捐款、捐物价值639.6元。许多老师最初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任务,在与留守学生的交心中渐渐地融入了真情,一位老师动情地说“对留守孩子的关爱,其实收获更多的是老师,能得到这些孩子的信任和爱,是幸福的。”

四、开展活动,促进成长。

教育实践证明,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学校策划活动方案,定期举行人文关爱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教育,从而内化为自觉行动。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1)给“留守学生”锻炼的机会:从培养留守学生劳动观念入手,开展“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我给爷爷(奶奶)做件事”的等活动,加强对他们进行如何自理家务、独立完成学业等问题的教育;(2)给“留守学生”爱的呵护。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的“四个一”活动:要求非留守学生“交一个帮扶伙伴”、给帮扶伙伴“写一封信”、“赠一本书”、每月“互访一次”、“互学一门本领”,这一系列的活动拉近了“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的距离,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让他们享受到了爱的阳光; “为留守儿童献爱心”、 “送你一个微笑”、“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份爱”等主题队会用真情、温情感化“留守儿童”,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3)给“留守学生”自信的动力。开展“阳光少年”争创活动,激励“留守学生”磨练意志,自强、自立、自尊。目前学校已表彰了“阳光少年” 3

37名,成为留守学生的学习榜样。 (4)给“留守孩子”家的感觉。学校把少先队大队部进行精心布置,使这里成为“留守孩子”咨询、交流、求助等的富有生气的“家”;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如组织老师、学生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帮“留守儿童”整理家务;建立“心灵信箱”,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开通免费“亲情热线”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今年中秋节那天,共有 86位同学通过学校的亲情热线与远在他乡的父母通了电话,圆了他们的“团圆梦”。这些关爱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家”的氛围,让每个“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关爱的阳光,真情的雨露,使他们也能同大多数学生一样不觉“留守”,不再孤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五、加强培训,形成合力。

学校利用春节、午收等务工人员返乡之际,通过《致留守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加强与留守子女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学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掌握符合时代特征的隔代交流、沟通的艺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真正将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落到了实处。

“用大爱擎起碧空蓝天,让花季共享阳光恩泽”这是我们六小所有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心声,我们相信在县教育局、县妇联、县关工委等单位的领导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一定会如春风吹暖每个留守孩子的心,使他们在关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4

 

第二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离家乡,都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或是与他们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或是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无法享受到父母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是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无法真正负担起教育管理孩子的重任,他们只知道疼爱孩子,对孩子溺爱有加,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却不知道怎么管教,或只知道关心生活,不关心学习、心理的需求,总是用传统的目光来看待现在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使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状态,因此,此类儿童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而他们大多数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孤僻、不合群、好说谎、报复性强,逆反心理强,迷恋网吧,对到监护人或者教师的批评,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

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 建议家长加强与子女的沟通

“养不教,父之过。”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到责任,教育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替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建议家长尽可能的做到多多关心孩子,把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或者通信地址告诉孩子,让孩子主动与自己进行交流,也建议父母要经常打电话或者写信与孩子进行沟通。一般说来,一星期至少联系一次,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困惑等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惑。给予精神思想上的帮助。孩子有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或思想表现如实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隐瞒了事情的真相,我们有责任建议孩子的父母与委托监护人及时进行交流,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进行仔细询问。以便发现蛛丝马迹,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解决留守儿童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留守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亲娘一样对待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

不图回报,含辛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三、关怀留守儿童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较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二)有自卑心理情结。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

(三)产生寂寞无聊心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如一位四年级女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

知道,自从你和爸爸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

(四)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有少数孩子会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前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而作为乡妇联更应该站在对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认真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努力探索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方法,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特殊资源,教育他们学会自理、自强、自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