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一、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棉线,丝线200ML烧杯两个,硬纸片一张、滤纸若干、酒精灯一个、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温度计、硫酸铜粉末若干 、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

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

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0.5CM,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第二篇: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