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大学生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0xx年08月17日

20xx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xx年就业蓝皮书《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该报告是自20xx年以来的第三次年度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20xx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上升了3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约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

20xx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009届、201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479元)比2009届(2130元)增长了349元。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的上升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旺盛相关。同时,物价上涨导致薪资期待的升高是原因之一。

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其月收入为3023元;其次是工学(29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491元)。

法学、计算机等专业连年就业爆冷

20xx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上专业与20xx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20xx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以上专业与20xx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

走高。

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这与这两个专业的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六成毕业生认为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为63%。

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2.0%,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和金融。

蓝皮书显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高于本科毕业生(0.9%)。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占首位,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

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20xx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比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3213元)上升了4295元,月收入涨幅比例达到了134%。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

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59%的人获得职位晋升,管理学专业门类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63%;医学专业门类获得职位晋升比例最低,为44%。2007届本科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5次;职业类为社区工作者的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

1/4毕业生自费参加职业资格培训

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有74%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5%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6%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其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68%)。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

东部沿海地区人才吸引力高于中西部

蓝皮书显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3%,两倍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

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青岛。

从2008至2010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没有增加。相对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

85.2%的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

20xx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85.2%的人是其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81.8%。从三届趋势来看,这一比例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逐渐上升。中国家庭的教育程度由于新一代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发生巨大提升,是中国近年来最深刻的社会进步之一。

本市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本市人力社保部门不断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

首先,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其次,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总量有所增加,北京生源毕业生为9.8万人。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不同专业间供需情况差异仍长期存在。为此,市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创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一是继续开好招聘会,特别是特色化的、小型化的、专业化的现场招聘会;二是大力开发网络功能,加强信息的收集和网上发布,逐步实现网上求职及岗位需求信息的发布、维护;收集、整理、发布全市高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举办网络视频毕业生招聘会;搭建网络招聘平台;组织网上就业推荐相关工作等等,围绕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这条主线,按照“民生为重,人才优先”的原则,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第二篇:麦可思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年就业蓝皮书《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蓝皮书发布得到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注,他们都对20##年就业蓝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的年度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

麦可思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薪资]

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收入翻番

2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涨幅比例超过了一倍;其中本科涨幅比例为113%,高职高专涨幅比例为101%。 2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有8.1%学历提升为硕士学历,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有25.1%学历提升为本科学历。


图:大学生毕业三年就业报告。(EDUALPHA/供图)

20##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提升学历所中断的就业并未带来明显的收入劣势。并且,学历提升还会在将来带来更大的回报。(但行业区别明显)

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调查显示,2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

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月收入涨幅最大的是从事销售职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涨幅比例达到113%。月收入最低的也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2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在民营企业/个体单位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最大,涨幅比例约为一倍(99%)。

[晋升]

近六成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获职位晋升

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59%的人获得职位晋升 。其中本科为58%,高职高专60%。20##届本科毕业生管理学专业门类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63%;医学专业门类获得职位晋升比例最低,为44%。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医药卫生大类最低,仅为39%。

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1次,其中本科为0.9次,略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1.1次)。有35%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1次晋升(高职高专为30%);有7%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3次及以上的晋升,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11%。

20##届本科管理学专业门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0次;医学专业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20##届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20##届本科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20##届高职高专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6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2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45%)、扩大社会人脉关系(35%)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4%)。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和扩大社会人脉关系(均为41%)最重要,其次是假期实习/课外兼职(32%)

[培训]

超过25%的20##届大学毕业生主动参加自费培训

调查显示,2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有74%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5%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6%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而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有61%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9%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4%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24%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

20##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主动接受自费培训前3位的原因都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在现有工作单位做好工作或晋升、为转换职业和行业做准备

20##届大学毕业生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68%)。26%的本科毕业生接受外语培训,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多数接受在职学历教育(24%)和IT技能培训(23%)。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

[离职]

近七成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

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其中本科的平均雇主数为2个,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2.6个)。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

过于频繁地更换雇主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带来收入的增加。 20##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 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

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0个月,其中本科平均为23个月,高职高专平均为17个月。有18.6%的本科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有接近三分之一(32.7%)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

20##届本科专业类中,地矿类和护理学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都为30个月;艺术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8个月。

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9%,高职高专为78%。离职过的毕业生中有99%的毕业生发生过主动离职,有11%的本科毕业生曾经被解雇,高职高专为14%。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专业对口]

三年后专业对口率略有降低

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3%,低于20##届半年后(66%)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8%,低于半年后(70%)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 58%,低于半年后(62%)4个百分点。多数专业的对口率会随职业的发展而降低。

本科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法学(55%),但法学专业比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50%)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毕业生三年内通过了司法考试,有更多的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文学专业门类的专业对口率三年后下降最多,下降了7个百分点(20##届半年后76%,三年后69%)。

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和公安大类(均为81%),最低的是旅游大类(38%)。高职高专的旅游大类专业对口率三年内下降最多,下降了38个百分点。

一、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9%),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9.1%)。

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货币收入的平均值。]20##届、2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的上升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旺盛相关。同时,物价上涨导致薪资期待的升高是原因之一。

法学、生物、计算机等高考微博报考“热门”专业连年就业爆冷,地矿、交通等工科专业就业率与薪资持续走高

20##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坛、国际经济与贸易。20##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以上专业与20##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临床医学和法律事务“领衔”2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看上去很美”:美术学、音乐学为2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2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率=1-就业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最高的为临床医学(30.7%),其次为法律事务(19.2%)。医学和法律类专业对应的医生和律师等职业的学历门槛较高,通常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刚毕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要达到这些要求还很困难。同时,高职高专的医学类毕业生更多是面向基层,而与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待地区可能不符合。

就业蓝皮书指出,2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这与这两个专业的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本科经济学专业门类毕业半年后、三年后月收入均为最高

高职高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分列半年后、三年后最高月收入专业门类

2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所上升
历史学、法律大类分列2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专业门类

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5%),最低的为历史学(47%)。而高职高专对口率最高的专业门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86%),其次是土建大类(81%),最低的为法律大类(33%)。

六成2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

毕业半年内就有离职经历

蓝皮书指出,2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为63%。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2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6%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22%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2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211”院校为16%,非“211”本科院校为26%),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2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

销售: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

销售与营销:是最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

蓝皮书指出,2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2.0%,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9.6%)和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8.8%)。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15.3%)、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1.3%)和行政/后勤(9.0%)。

值得注意的是,2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类中,最热门的是销售,有17.1%的人转换职业后从事销售;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也是销售(19.9%)。

蓝皮书中显示,20##届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知识,然而毕业生在大学学到的销售与营销知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度[ 核心知识满足度: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100%为完全满足。满足度计算公式分子是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分母是工作要求的核心知识水平。]为78%,是各项核心知识中满足度最低的一项。

20##届大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优秀人才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大学生最重要工作能力

就业蓝皮书发现,20##届毕业生中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从事某项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根据麦可思的工作能力分类,中国大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共721个,对应的职业能力一共近万条。]掌握的水平(本科53%,高职高专50%)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工作对35项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七级,一级代表该能力的最低水平,取值1/7,七级代表该能力的最高水平,取值1,最高水平是初级和中级职业人员达不到的。以上取值均折算为百分比。为了帮助答题人自评级别,问卷在一到七级中分别举了3个例子,以帮助答题人理解能力差别。](本科62%,高职高专58%)。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 工作能力的能力满足度: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达到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和高职高专基本持平。

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均为86%。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

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优秀人才(毕业三年内晋升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2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位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其中判断与决策的满足度最低。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知识前两位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其中销售与营销的满足度最低。

2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上升,主要动机是自身创业理想

梦想照进现实:创业起步资金八成来自亲友资助和个人储蓄

蓝皮书指出,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高于本科毕业生(0.9%)。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届(1.0%)高0.5个百分点。20##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6.2%),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4.5%)。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占首位,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本科7.7%,高职高专6.2%)。

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小学和中学教育行业(3.0%)、互联网运营和网络搜索门户业(2.7%)。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服装零售业(3.6%)和建筑装修业(2.8%)。

创业理想是2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1%、高职高专42%),只有7%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6%。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才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本科80%,高职高专82%),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4%,高职高专1%)和政府资助(本科2%,高职高专2%)的比例较小。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

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届本科毕业生仅有36.4%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有59.1%的人选择了全职工作,还有2.7%处于无工作状态;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仅有36.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2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

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

毕业三年后对母校校友服务最大的期待是使用母校图书馆和建立校友联系网

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69%)。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几年前的大学专业教学中更加缺乏实践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三年后,更高的工作要求使得毕业生更多地发现到当初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

有68%的20##届本科毕业生希望可以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其他较受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校友服务有建立校友联系网(61%),组织在本人所在地的校友聚会活动(46%),组织在母校的校友聚会活动(如校庆活动)(45%)。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希望母校提供的校友服务类型[ 校友服务类型:指母校对毕业后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项目,这代表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拓展到校园之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校友的更多关怀。]前两位是建立校友联系网(59%)和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52%)。

20##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都认为基础知识面的扩展(本科62%,高职高专54%)、人生观的建立(本科45%,高职高专39%)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科39%,高职高专41%)是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的活动。

2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月收入期待底线连续两届上升

届毕业生最主要成功求职渠道:本科与高职高专大不相同

2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 求职成本:指的是大学毕业求职活动的总花费(服装、差旅、印制简历及其他)。](1057元)相较20##届(1134元)下降,但仍然高于20##届(998元)的求职成本水平。20##届求职份数(8份)也比20##届(9份)有一定的下降,可以看出2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

20##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 月收入期待底线: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毕业时第一份工作能够接受的最低月收入。]连续两届上升。20##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比20##届上升了约500元,20##届这一上升趋势略有缓和,但仍比20##届上升约300元。这个月收入期待变化可能与物价上涨有关。

20##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23%)。

20##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较去年下降,读研首要动机是就业前景

“211”院校留学比例上升,非“211”本科院校留学比例下降

高职高专毕业生专转本比例最高的专业类为法律实务类、临床医学类

2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届下降。“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届(7.7%)下降1.8个百分点。在今年就业明显好转的形势下,可能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读研。20##届本科专业类中读研比例最高的是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为22.7%;读研比例最低的是艺术类(2.7%)。20##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30%研究生转换了专业。其中,转换专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环境与安全类,有79%的读研学生转换了专业;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法学类,为1%。

2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31%)和职业发展需要(27%),有7%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读研时转换专业的人群最主要的动机是符合兴趣爱好(27%)和就业前景好(23%)。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4%)和学校的牌子(24%)。

2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前3项分别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26%)、专业课程知识(23%)和研究方法(19%)。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的创新能力。

“211”院校2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非“211”本科院校20##届的留学比例为0.65%,比20##届略有降低。20##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有近一半选择工商管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45.1%)。

20##届专转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是法律实务类(6.7%),其次为临床医学类(6.0%)。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2%)和就业前景好(29%)。

二、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跟踪

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收入翻番

为提升学历而中断就业并不会带来收入劣势

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用人单位类型为外企

近六成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获职位晋升

课外自学知识和技能对职位晋升最有帮助

三年后专业对口率略有降低

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专业对口率不降反升

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工作稳定性低于本科毕业生

近七成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

过于频繁地更换雇主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带来收入的增加。20##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549元;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245元。

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9%,高职高专为78%。离职过的毕业生中有99%的毕业生发生过主动离职,有11%的本科毕业生曾经被解雇,高职高专为14%。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超过四分之一的20##届大学毕业生主动参加自费培训,多为从业资格证书培训

三、专题研究:地区人才吸引力和高等教育人口流动

孔雀依然东南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

2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 人才吸引力指数:代表某区域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的大小。计算方式是三个指标的平均数,包括本区域生源的毕业生在外区域就学后返回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在本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留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非本区域生源在外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然后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为67.3%,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1%。两倍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本科、高职高专均为32.3%)。

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青岛。

从2008~2010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20##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没有增加,低于20##届的水平。

中西部生源但在东部沿海就学的2008~20##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3.9%回到了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31.3%)。在中西部就学的本科毕业生(包括本区域生源和非本区域生源)有55.8%毕业后留在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62.0%),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仅有7.3%既不是中西部生源也没有在中西部地区就学过(高职高专为3.7%)。可以看出,相对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

中西部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武汉、重庆、西安。

逾两成毕业时留守“北上广”的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离开“北上广”

坚守“北上广”的20##届毕业生薪资涨幅更大,却无购买力优势

20##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届毕业时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17.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7.3%。

20##届本科“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20%离开了“北上广”,比女性毕业生(12.8%)高出7.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离开比例为29.9%,女性为21.4%。可以看出,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男性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遭遇了更大的“北上广”生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人群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6.0%,明显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6%),也高于全国2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4.9%)。高职高专毕业生这一差距更为明显,离开“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8%,明显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6.8%)。离开“北上广”可能会增加自主创业的机会。

85.2%的20##届大学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的20##届大学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

20##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85.2%的人是其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81.8%,高职高专为88.5%。从三届趋势来看,这一比例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逐渐上升。中国家庭的教育程度由于新一代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发生巨大提升,是中国近年来最深刻的社会进步之一。

20##届大学毕业生有67.5%的人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 家庭职业阶层上升:将毕业生的职业所在阶层和其父母的职业阶层进行对比,如果毕业生职业阶层知识含量更高,工作复杂程度更高,则判断其为家庭职业阶层上升。],其中本科为64.4%,高职高专为70.5%,这一比例高于20##届大学毕业生(65.4%)2.1个百分点(20##届本科为63.8%,高职高专为66.9%)。

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9.0%);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2.6%)。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5.9%);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8.8%)。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提升中国家庭的职业知识含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