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指导与报告要求1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指导与报告要求

一、电子发射

1、  电子发射的分类:

⑴、光电发射:靠光照射金属表面引起电子发射。

⑵、热电子发射:加热金属使其中大量电子克服表面势垒而逸出。

⑶、二次电子发射:靠电子流或离子流轰击金属表面产生电子发射

⑷、场效应发射:靠外加强电场引起电子发射

2、热电子发射

⑴、无线电电子学的基础

⑵、真空管中从通电加热的金属丝阴极表面逸出电子的现象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热电子发射规律。

2、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

2、  学习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三、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原理简述

1、真空二极管的结构

a)         阴极K 通以电流 If 加热

b)         阳极A上加以正电压,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 Ia 通过

2、金属电子逸出功

⑴金属中电子能量分布

根据固体物理学中金属电子理论,金属中传导电子的能量分布按费米-狄拉克(Fermi-Dirac)分布,即:

式中WF称费米能级。

c)         金属-真空界面表面势垒曲线 (x为电子距离金属表面的距离)

d)         逸出功定义:

⑵、根据费米-狄拉克能量分布公式,可以推导出热电子发射公式,称里查逊-杜什曼(Richardson-Dushman)公式。

式中:I-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A)

S-阴极金属的有效发射面积(cm2)

k-玻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度

eV-金属的逸出功

A-与阴极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

3、肖脱基效应

式中的I是不存在外电场时的阴极热发射电流。无外场时,电子不断地从阴极发射出来,在飞向阳极的途中,必然形成空间电荷,空间电荷在阴极附近形成的电场,正好阻止热电子的发射,这就严重地影响发射电流的测量。为了消除空间电荷的影响,在阳极加一正电压,于是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一加速电场Ea,使电子加速飞向阳极。然而由于Ea的存在,使阴极发射电子得到助力,发射电流较无电场时大。这一现象称肖特基(Schottky)效应。

根据二极管理论,考虑到阴极和阳极共轴,且是园柱形,并忽略接触电势差和其它影响,可推得

式中IaI0分别是加速电场为Ea和零时的阴极发射电流;r1r2分别为阴极和阳极的半径;Ua为阳极电压。

                        

4、外延法求零场发射电流

 5、查理逊直线法求逸出电势

【实验内容】

1、按图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予热10分钟。(阳极+连1接线柱。阳极-连6接线柱,灯丝电压+连3接线柱,--连5接线柱,安培表正极连4接线柱,负极连5接线柱,微安表正极连1接线柱,负极连2接线柱)

2、取不同的灯丝电流If (即对应于不同的温度T),从0.50A开始,每隔0.05A测一次。对每一电流If,测阳极电压为20,30,40,……,120伏时的电流Ia

注意,If不能超过0.80A,以延长二极管寿命。每改变一次电流值,要恒温5发钟,使阴极达到热平衡。

3、用单对数坐标纸作lgIa直线,求出截距1g I0,即求出不同电流If下的I0,查出对应的温度T。

4、作直线。求直线的斜率Δ()/Δ()。计算钨的逸出功eφ。

5、与公认值时e=4.54eV比较,作误差分析。

【实验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

1lgIa曲线

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不同If下,lgIa的值,如表1所示。

1   不同IflgIa的值

    由表1中的数据可做不同If下lgIa曲线,如图1所示(仅供参考)。

wf1

图1  lgIa曲线

由上图可读出不同If下lgIa曲线的截距lgI0,如表2所示。

2   不同If对应的lgI0

2曲线         知不同If对应不同温度,如表3所示。

标准二极管的加热电流与温度的关系

由表2和表3中数据可得对应数据,如表4所示。

4 不同If的关系

由上表可作出曲线,如图2所示(仅供参考)。

云形标注: 注意坐标的标度wf2

图2 曲线

由上图可知斜率Δ()/Δ()=-22913.56,根据里查逊直线法可知逸出功eφ=Δ()/Δ()/-5040= .------eV。

百分误差为E=

【思考与讨论】

1,  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为什么?

测量Uf、Ua以及If由于公式显示的A,S等不容易测量,需要间接测量电压值来转换成逸出功数据。

2,  试验中如何稳定阴极温度?

每次调整了电压Ua,等待1~2分钟让电流稳定,温度才达到稳定值。

 

第二篇: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由图可知:0.60V时logI0=-4.474; 0.62V时logI0=-4.262; 0.64V时logI0=-4.055; 0.66V时logI0=- 3.855;

0.68V时logI0=- 3.660; 0.70V时logI0=-- 3.479; 0.72V时logI0=- 3.307;

根据表中数据作图如上:直线斜率:m=-21987

逸出电势:Φ==4.36  eV

逸出功:eV=4.36  eV

与逸出功公认值4.54eV比较,误差Er=3.96% 

斜率:K=155.6;

阳极内半径a=3.9*10-3;线圈长度:l=1.47*10-2;;线圈数:N=990匝;线圈内半径:r1=0.021m;线圈外半径:r2=0.028m;真空磁导率:4μ

荷质比e/m=1.7588*1011(c/Kg)

K’=0.0197;K=*K’;

K=155.6;

所以e/m=2.108*1011

【思考与讨论】

3.答:理查逊的直线法在于将原先很复杂的公式简单化,而且变成线性化。便于观察和测量。

4.答:在测量样机电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灯丝电流不变(0.72mA),参考点不能变,因为如果变化了,逸出功也随之改变。

【实验总结】

临界点Q的选择应用统一原则,即或取(1/4)Ia0或者取1/5等,且尽可能取最接近的值,否则对应 的Ic值读取会有很大的误差,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在测量样机电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灯丝电流不变(0.72mA),参考点不能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