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实验日期:                 教师签字:          

一 、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及认识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熟悉零件的结构形状、工艺、作用;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对所设计的组成方案,进行组装与测绘等操作的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 、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所提供的零件,能进行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连接件等8类100多个零件

2.测量及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活扳手、小橡胶锤等。

三 、实验结果

1.轴系组成结构图

2.轴系结构分析(组成零件功能表)

四 、回答问题

1.滚动轴承一般采用什么润滑方式进行润滑?

答:常用的方式有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类。常用的油润滑方法有油浴润滑﹑滴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雾润滑。

2.轴上的两个键槽或多个键槽为什么常常设计成加工在一条直线上。

答:为了加工方便

 

第二篇: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实验报告

第六届结构创新设计大赛

实验报告

                      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别:第4

    长:

                      员:

目录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模型概述

四、 竞赛规则

五、 实验步骤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结构模型设计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建筑结构模型并进行振动试验。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设计模型的形状及构造:

1. 模型必须至少有4个平面楼层,楼层是以纸张制作,支撑的方式可以自由设计。一个平顶可视为是一个楼层。木板底座可以当作是模型的基础。

2. 模型总楼板面积必须在1000至1800平方厘米的范围之内(不含底板面积)。模型总楼板面积包含内、外柱的截面积。每层楼板面积不得小于200平方厘米,楼层面积小于200平方厘米的不计入面积。为节省裁判量测计算楼层面积的时间,每一个组应完成一张草图,让裁判事先了解该楼层面积的计算方式。 模型楼板的中间不能有妨碍放置荷重块的柱子等结构。

3. 每一楼层净高(即该楼层顶部与其上楼层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厘米,第1层净高不少于15厘米,模型总高不超过80厘米。  

4. 在真正的建筑物中,每一层楼都会有窗户。在模型每一楼层的外围,每一侧必须留有开口,开口面积不小于外表面积的一半,在开口范围内不能安置任何材料,并且便于荷重块的放置与取出。

5. 模型中的每一楼层的每平方厘米必须能够承受 10 克的重量,模型必须能够同时承受每一层楼所应承受的总重量。

6. 模型的每一个楼层必须有放置荷重铁块的固定架,用于模拟载重的铁块必须固定在每一层楼层位置。模型在进行人造地震实验之前,必须先将铁块安置在固定架上。如果铁块从模型中脱落,该模型即丧失比赛资格。铁块与固定架之间必须留有一点空隙,以方便铁块的取出与安放。每一个铁块的尺寸大小会稍有不同。1个荷载铁块的尺寸约为100×150×10毫米。

(二) 材料 

1. 10根2米长的木条,其断面约为6×15毫米。

2. 乳胶1瓶。

3. 木质模型底板。木板厚度约0.6厘米,长与宽分别为25厘米乘25厘米。除了必要的钻孔之外,木板必须保持完整。底板的中心有一个直径为16毫米的孔,用于实验时与振动台连接。

4. 适量的废旧纸张(只能用于楼面),为了环保必须使用旧纸张。

二、 实验设备

(1)河北工程大学振动台
  河北工程大学振动台设备采用从英国SERVOTEST公司引进的伺服液压式振动台。该振动台主要参数见下列所示。
  (2)河北工程大学振动台主要参数:
   1.台面尺寸:3m×3m
    2.最大载重量:10t
   3.工作频率:0.2~50Hz

4.震动方向:水平方向单自由度振动

5.振动波形:各种地震波、随机、周期波

6.最大加速度:满载时最大加速度为1.2g

7.最大速度:1.0m/s(地震波速度指标1.0m/s持时20秒;连续速度指标0.5-0.6m/s。)

8.最大位移:±100mm

9.最大倾覆力拒:30tm

10.最大偏心力矩:100 kN·m 左右

三、 实验模型概述

(1)模型简述

1.模型采用四边形框架结构,共设有四个承重层。总高度650mm,单层面积324cm2,自重1.32kg。平面布置力求对称,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2.在柱的单向惯性矩较较小的一侧设置柱间支撑,增强了柱的抗剪切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增强结构的整体空间刚度。

3.梁柱连接点采用卯榫结构连接,井字交叉,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4.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形式,这种扩展基础有利于把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板上。

5.每层设置了铁块的维护结构,并与承重梁直接相连,保证了铁块在试验过程的相对稳定。

(2)预计可能的破坏顺序:

1.剪力撑随着振动台水平力的增加被剪坏

2.铁块维护结构散落

3.井字梁剪坏

4.柱脚弯矩过大,基础失稳

5.主体结构最终破坏。

另外,模型也可能由于共振和严重的扭转变形而破坏。

四、 试验及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1、每个小组应交设计计算书一份。

2、每个小组应按时间要求进行模型展示和实验。

3、模型实验前进行模型称重,并进行记录。

4、由组委会确定模型振动的方向。按振动方向将模型安装在振动台上。

5、按模型各层面积加载附加质量 ,数量为10g/cm2。

6、振动台施加人工地震,共7次,加速度最大峰值分别为0.2g,0.3g,0.4g, 0.5g,0.6g,0.7g,0.8g。

(二)试验成绩评价

1.在振动台实验中,模型发生以下现象,即判定模型破坏,激振强度按上一级加速度值计算。

(1)模型中的任何一个楼层发生坍塌现象。

(2)荷载块飞出模型。

(3)模型的结构与底板已分离且发生脱离底板的晃动。

(4)半数或半数以上的柱子已脱离底板。

(5)其它裁判认为结构已破坏的状况。

 2.模型效率评定

模型效率系数

a-模型实验的加速度峰值,如模型在0.6g时破坏,则a=0.5g。

W-模型等效附加荷载值,W=(W1 + W2)×1+ (W3 + W4)×1.5+W5×2+…

W1、W2…分别为第1、2层等的荷载值。

系数1、1.5、2等为加权值,第1、2层的加权值为1,第3、4层的为1.5,5层以上的为2。

M-为模型的总质量,包括模型的自重M1和因违反规定加罚的质量M2,加罚的质量由裁判决定。

(三)设计计算评价

各组提交的文件:

1 设计计算书;

2 展示用创意说明宣传单;

3 模型参数表;

4 用于说明个人工作的相关材料(笔记,图纸,照片等)。

五、 实验步骤

1、4月17日(第9周周2)下午在校园内展示所有模型作品

2、4月19日(第9周周4)比赛(第一批)

3、加载过程(主要)及模型响应:

第一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0.2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二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0.4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三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0.6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四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0.8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五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1.1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六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2.1g

模型状态稳定,未出现晃动。

第七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2.4g

模型抖动,结构状态稳定

第八次加载:

最大峰值加速度估计为2.8g,工作频率较高;

模型整体抖动加剧,20s后二层剪力撑松动,结构退出竞赛。

3、比赛过程图片

模型固定

低频率时振幅较大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中最大峰值加速度达到4.2g,模型未出现明显破坏,状态较为稳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最后计算得模型效率系数为67.2,在同组模型中为第一;

(3)最后拆下模型时,可以发现:

1.四层销钉连接处胶水已开,成为铰结,这与预期符合的较好;

2.  所有销钉均未出现断裂现象,说明其强度完全满足要求,这与计算结果一致;

3.底板及柱脚未损坏,好于预期效果,可能是由于上部结构位移较大,耗能较多。

4.  底板固定未出现松动;

5.模型在整个振动过程中未出现较明显的扭转变形。

(4)模型在加载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完全体现出了最初的设计思路,最大的优点在于:

1.八边形平面结构,整体稳定;且由于模型对称性较高,在两个方向刚度几乎相同,没有弱向;

2.销钉连接,强度可靠,同时使模型节点在振动过程中由刚结变为铰结,改善受力性能;

3.柱的布置合理,铁块的固定完全不需要胶带绑扎(第五层的垫块在实验前已经去掉);

4.结构整体性好,错层布置不会散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