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年金研究报告

团体业务管理部

二〇##年十二月


前    言

企业年金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它源于西方的职业年金或雇主年金,是政府公共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我国计划在“十五”期间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年金制度。

企业年金不同于社会保障,又区别于商业保险。它是企业及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涉及财政、金融、保障三方。本报告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和将要执行的管理运行办法,同时提出企业年金是一个多方参与,竞争激烈,利益共享的、有着很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寿险公司介入企业年金市场,将面对多重挑战。我们建议,新华公司应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团体业务管理部

20##年12月

目   录

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4)

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4)

3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潜在问题…………………………..(5)

第二章 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和现状……………………(12)

1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和现状……………………………….(12)

2          中国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发展概况………………………….(17)

第三章 国外企业年金的模式……………………………(28)

1          美国401(k)计划介绍………………………………………(28)

2          英国企业年金制度…………………………………………….(32)

3          香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概况………………………………….(36)

第四章 我国《企业年金管理办法》简介…………………(41)

1    我国企业年金基本内容……………………………………….(41)

2         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与管理………………………………….(43)  

第五章 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和寿险公司的挑战………(52)

1          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52)

2          企业年金带给寿险公司的挑战……………………………….(58)

第六章 XX公司对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66)

附件:

《企业年金管理办法》(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第一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面临问题

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2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潜在问题

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建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走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1951—1957年的创建阶段、1958—1965年的调整与完善阶段、1966—1976年遭到严重破坏阶段和1976至今的重建和改革阶段。我们着重从第四阶段即中国养老保险的改革历程来探讨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8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也开始进行改革。至今,改革共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1984-1991年,以《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它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资金由“三方负担”的原则和基金筹集实行“部分积累”的模式;第二时期是1991-1995年,以《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标志,它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时期是1995年以后至今,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标志,使养老保险制度从分散化走上统一化的道路。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可以表述为:保障方式多层次,基金来源多渠道,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1.  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

2.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来自企业和个人,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并按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管理。

3.  养老金的计发分为社会性养老金(即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0%)和个人账户累计额两部分,共同组成。

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上述结构性特点,是政府政策制定者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宏观和微观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确定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企业负担重、人口老龄化及与原有制度衔接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出台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和这几年实际运行的经验总结,发现先行基本养老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潜在问题

1、  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我国的养老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它与美国和新加坡的个人账户性质不同,中国的个人账户事实上是“不完全账户”。目前为职工建立的个人账户只是一种计账手段,记录了养老保险缴费,和政府确定利率下的应得利息。这些账户实际上是并没有积累资金,是“名义”的或是空的账户,因为企业与在职职工向个人账户缴费的大部分已经转用于支付现在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了。这种转移支付是制度转换造成的。我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实行个人缴费,企业也不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表面上不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的工资含量中也不包含养老保险这笔开支,实际上国家已经将这笔应属于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从工资中扣除,以税收或利润的形式形成财政资金,又通过投资形成了国有资产。同样,单位不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也已扣除,以税收、利润形式上缴国家财政,然后再由国家财政返还一部分(企业以营业外收支列支)作为养老金发放给已经退休的职工。按照现行制度中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自己的养老基金进行积累,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也可以说是国家对已经退休人员和实行新制度前就业人员的一笔欠债。而且空账规模迅速扩大,个人账户实积累部分减少。这实际上是在用未来的基金风险减轻当前的基金压力;把现在失业的风险转移到今后养老的风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历年积累为682.85亿元,1998年底减少到587.41亿元,空账规模由1997年底的140多亿元上升到448.85亿元,到1999年底个人账户空账已超过1000亿元。

以上情况使企业缴纳高比例养老保险费,同时造成企业的“双重支付”:一方面,企业按在职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为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进进行储蓄;另一方面,企业又要为已退休的职工支付养老金,替国家偿还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欠债。这是制度中不合理之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积累资金的保值和增值问题

截止到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余额为1054亿元,而1998年为612亿元。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金结余余额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种基金的管理方式,是从基金的安全性出发的,但没有顾及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问题。对于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来说,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意义重大,因为这笔资金是为未来退休者预留的养老金,关系到他们的老年生活。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意义在于:

第一: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对基金的冲击。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造成已累计基金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二是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因为通货膨胀带来人们生活费用增长,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要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养老金待遇。要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又不增加资金来源的负担,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靠基金自身的运作来保值、增值。

第二:养老基金调整机制的要求。社会保险待遇与工资水平或物价指数挂钩,是国际上通行的两项基本原则。即社会保险待遇随全体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增加,使退休者与在职职工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或随物价指数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使其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不下降。这既是保障的需要,又是公平的体现。其结果必然导致养老金支出的增加,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尽可能使基金保值和增值。

我国有关部门已认识到养老基金增值问题,在20##年5月9日的“第35届亚行年会中国日"研讨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冯健身披露了全国社保基金运作模式的一些重要内容。基本确立了安全至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模式。同时他透露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风险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较高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

然而20##年4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申购和配售的股份中国石化(600028), 这也是社保基金首次进入证券市场的尝试,不幸由于证券市场风云变化,使社保基金账面亏损将达2.4亿元。此事使有关部门对我国的养老基金增值问题十分谨慎。

3、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将以3.2%的速度增长;1990年,中国老龄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如表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表1-1

通过表1-1,可以分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老龄化过程来得晚、发展的快。中国仅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50-100年完成的人口老龄化过程。2)准老龄人口迅速增加。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国际标准低,特别是女工,50岁退休,女职员和教师55岁退休,几十年一贯制,致使大批这样的准老龄人口迅速加入到老年退休群体中来,他们提早享受退休待遇,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

截止到1999年,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迅速提高,这样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需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出现2名职工供养1名退休人员的沉重的代际负担局面。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的发展速度快、老龄人口绝对量大及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特点,将产生两个负面的结果:其一是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退休费用急剧增加,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二是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而养老金的主要缴费承担者——企业无力承担过高的缴费率,同样国家财政也不可能为社会保险提供过多资助。最终导致老年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没有保证或保障程度下降,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小结:中国现行养老保险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多方位的,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后,专家一致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对养老保险的架构重新认识。世界银行在《中国养老金体制改革》报告中提出了向三个支柱转变的建议,即建立三种性质的养老金计划。如图所示。

第一支柱是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它通过按工资收入缴费或税收融资筹集基金,按现收现付的财政体制进行分配。这个基金不要求必须形成足够积累,因而不一定进入资本市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作用是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养老金收入。

第二支柱是中央政府管制下的、个人账户储蓄计划即我们现在称为企业年金的养老金计划。法律强制企业和职工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费,缴费完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退休以后按照其账户上的缴费积累和投资回报总值,以年金的形式领取养老金收入。企业和个人有权选择基金的投资运营方式。

  第三支柱是由企业或个人完全自由、自愿进行的个人储蓄积累计划。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


2              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和现状

¨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和现状

¨   中国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发展概况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使用了?企业年金?的概念,这是总结世界一百多年来各类?雇主年金?和?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的实践,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选择。

1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和现状

1、  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即是由企业提供的养老金。源于职业年金、雇主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即将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送审稿)中对企业年金的定义是:指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从企业年金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几个中国企业年金的特征:

??企业年金是由企业与职工协商制定。

??企业年金的费用一般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

??经办方式较为灵活,有大企业自办、小企业联办、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经办等多种形式。

??基金实行长期积累和市场化运营。

??政府不承担直接责任,但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特别是税收方面)予以鼓励或限制,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  企业年金的功能分析

企业年金在美国产生于政府养老保障之前,在欧洲国家产生于政府养老保障之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它具有减轻政府负担和提高退休人员生活的功能;但是企业年金又有其局限性,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和监管,对经济发展和消除社会贫困具有反作用。

首先,企业年金的促进功能:1)由于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建立的退休金计划,不仅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而且是企业鼓励竞争、奖励忠诚和贡献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重要措施;2)企业年金是改善老年生活的主要依托;3)建立企业年金可以降低国家基本养老的替代率,由此减轻政府在筹资、管理和支付养老金等方面的负担;4)计划的建立使职工权益得到保留,可以消灭一些故意违反劳动合同的现象,促进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5)养老储蓄数额巨大、储蓄期长,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必然繁生成为一种长期投资和高收益的金融工具,在提高国民储蓄率的同时,支持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企业年金的风险:

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有可能要面对的挑战。关于宏观方面:

1   风险转移与政府责任

企业年金是政府职能、功能和风险向企业职工以及市场的转移,企业和职工必须面对私营管理的高成本和市场风险。现在欧盟政府正是通过补贴、命令、解约、规范、保险和最低担保待遇六方面直接影响企业年金发展。

2   阻碍劳动力流动

企业年金跟据企业个性,被锁定的权利和视为劳动报酬一部分的利益,造成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待遇支付、信息管理各方面的差距,使劳动力的流动率只有2%。

在微观方面从参保人角度看,风险包括:基金被挤占、挪用;雇主利用收集来的保险费进行冒险投资;受一些信息失真的欺诈性广告所误导,与投资或资信水平较低的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影响企业年金的最终待遇;职工流动或因企业破产、解散,年金计划中止时待遇损失等。

三、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在?十五规划?之前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开始于1991年,

??1991年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成为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起点。

——1994年 《劳动法》中规定:“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1995年 劳动部为贯彻《劳动法》,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464号),对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管理办法、待遇给付、经办机构、投资运营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确立了基本的政策框架。

——2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正式以文件形式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列支,同时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年金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制度建设方面是严重滞后的。无论在地方还是在行业,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都是少数。从全国分布情况看,上海市、四川省、江苏省、深圳市等已经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在行业方面,铁路、电力、邮政等行业已经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并且规定了具体的企业年金的运作程序。从全国看,目前大部分省、市和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和税收优惠政策。

四、企业年金的现状分析

5)  总量。截止20##年年底,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员为560.33万人,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5.3%;参保企业16247户;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人均3425元。

6)  行业发展快于地方,水平高于地方。企业年金参保人员为395.7万人,占70.6%;地方参保人数为164.6万人,占29.4%。行业积累基金149.3亿元,人均3773元;地方累积42.6亿元,人均2588元。

7)  经济水平决定年金的发展水平。从区域分布看,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北京等地区基金积累较多,超过亿元,仅上海就积累基金22.2亿元。沿海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内地省份。从行业分布看,电力、石油、石化、民航、电信、铁道等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积累达到58.7亿元,占全国积累基金的31%。

8)  国有企业参保积极性较高。在参保行业中,国有企业占到93%;地方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55%。

评价:

从总体上分析,建立了企业年金的国有企业和行业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就全国而言,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的作用基本上没有到位。主要原因如下:

2)  缺乏基本法律支撑体系,使企业年金的运行无法可依。

3)  在管理方面极不规范。从个人账户的建立与管理方式看,重庆市、辽宁省、安徽省及行业的工行、建行、交通、中建等没有建立个人账户;邮政等行业没有将企业缴费完全记入个人账户。在某些省市,如浙江、云南、福建、天津、广东,财政部门硬性要求将企业年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4)  在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投资收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一方面是大部分基金主要用于存银行、买国债,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投资收益较低。20##年全国基金投资收益率为2.79%,其中电力、邮政等行业的企业年金基金为3.2%,地方仅为1.34%。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规则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一些企业委托金融机构运营年金基金,风险难以规避。

5)  在实行积累式企业年金方案,基金的积累及运营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来形成公平科学运行规则、运行程序,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6)  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从企业年金的发展看,十分需要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管理和运营。但由于新建制度基础薄弱,专业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十分欠缺。

第二节 中国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发展概况

这里所说的“行业单位”是指中央直属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他们主要从事交通(铁路、公路、水运)、通讯(邮政、电信、移动)、能源(电力、石油、煤炭)、金融(银行、保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生产和经营。

一、行业单位企业年金的发展背景:

中国行业单位大多具有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经营的特点,在所经营的领域中占有垄断性地位。他们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行业单位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为此,中央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实行政企分开。在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先后撤销了一些直管行业企业的产业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如早期中央政府撤销石油部,成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年后撤销电力部、邮电部等产业部,组建国家电力公司、中国邮政总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从而实现中央直属大中型国有企业彻底与政府职能分开。其次是进行企业重组。消除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中央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政企业分开的基础上进行了企业重组。如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合并,按地域划分为南北两个企业集团,以便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引入竞争机制。第三是加快在这些企业中建立以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

     上述行业单位在我国整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并经过了一段“特殊”的历程。从1986年开始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中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国务院根据我国各地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的具体情况(主要是在市、县级实行统筹)以及行业单位跨省市跨国界生产经营的特点,先后批准原水电部、邮电部、铁道部、交通部、银行系统等11个行业的中央直属企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为主,参加所在地的社会统筹。另一个方面军是中央直属的大中型企业参加行业统筹。11个行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改革中形成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方面军是以地方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为主,参加所在地的社会统筹。另一方面军是中央直属的大中型企业参加行业统筹,国务院这一决策实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国国有企业全部纳入到养老何险基金社会统筹范围之中。1991年国务院提出的为职工建立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后,经过几年的实践,以电力、邮政、通讯、石油等为代表的行业单位初步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并具有了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上述行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的人数约占全部职工人数的39 %,大大高于全国5%的水平。而且在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基金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和总结行业单位举办企业年金的经验不仅会对促进行业单位企业年金制度健康发展,促进行业单位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为落实国务院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全国企业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工作提供新的经验。

    二、行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规模

    原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的11个行业(铁道、交通、邮电、水利、民航、煤炭、有色、电力、石油天然气、银行系统、中建总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有些行业(如电力、邮电)在全行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有些行业(如银行、民航、有色)在行业内部分企业中进行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试点。

    据劳动保障部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年年底上述11个行业中有4185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占全国同期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数的25.8%。从1997年至20##年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行业数不断增加。增长情况如图2-1所示。

 

    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制度的人数20##年年末达到395.77万人,占全国参加企业年金在职职工人数的70.6%。 与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同步,从1997年到20##年期间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出现较大的增长(见图2-2)。

截止到20##年年末已经领取企业年金待遇的人数,11个行业中有36.7万人,占行业企业参加企业年金职工人数的9.3%,而同期其他地方比例为14%。

根据20##年年末统计,11个行业的企业年金当年收入为56.3亿元。占全国当年基金收入(70.4亿元)的80%;当年基金支出25.8亿元,占全国当年支出(29.6亿元)的87%;累计结余为149.3亿元,占全国企业年金累计结余(191.9亿元)的77.8%.

11个行业企业年金资产呈以下分布状态:银行存款97.7亿元,占年金资产的65.4%;购买债券37.5亿元,占25.1%(其中购买国债31.8亿元,占购买债券的84.9%);存入财政专户0.76亿元,占0.5%;现金少量股票等其他形式为13.33亿元,占9%(见图2-3)。

三、行业单位举办企业年金的组织形式

 第一种是行业统一经办企业年金。这种形式是指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的单位统一制定行业企业年金制度;统一制定财务、会计、审计等企业年金管理制度;行业单位组建企业年金投资机构,统一开展企业年金资产投资运营;行业所属企业负责年金缴费、职工个人账户管理、支付年金待遇等具体事务管理。这种组织形式具有制度统一、管理规范、有利于年金资产投资运营等优点。它要求行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较稳定、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好、年金运作有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监督机制以回避风险。适用于统一核算的大型企业(集团)或紧密型行业企业集团。目前按统一经办模式举办企业年金的行业单位有国家电力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等。

第二种是行业指导经办企业年金。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管理职能的单位按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对行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建立行业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性意见和对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及动作情况进行监督。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企业年金办法。独立进行企业年金收、支、管理和年金资产投资等操作。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企业年金制度和管理相对规范,有利于分散资金运营风险。 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年金资产数额相对较小,难以形成投资规模,投资效率较低。此外从管理角度看,一个企业内部难以形成独立的企业年金管理体制和有力的监督体制,存在着企业挪用和损害企业年金资产的风险。目前按第二种组织形式举办企业年金的单位主要有中国邮政总公司中国电信总公司等。

   第三种是企业自行经办企业年金。这种形式是指全行业没有普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而是由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国家(或所在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如民航系统的白云机场、东方航空公司;有色系统的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株洲冶炼厂等企业。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企业年金办法灵活多样,适合企业实际;企业年金资产规模小,由企业自行管理和投资运营,有利于分散风险,缺点是制度不规范,管理和监督薄弱。这种形式是企业年金制度的初级管理形式,目前在行业单位已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中,这种形式无论从参加人数还是资产规模上均只占很小的比例。

  四、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制度分析

虽然各行业单位已制定的企业年金制度分别反映了各自行业企业的特点和不同的组织管理形式,但作为企业年金制度又普遍包含了以下制度框架。

1、资金来源

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多数行业的企业年金制度规定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他们称之为“把企业年金制度与个人储蓄性保险结合起来”。个别企业规定职工个人不缴费。企业缴费主要 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企业工资储备基金;二是企业提取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高于国家设定的最高缴费封顶线(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 倍)被列为免缴的部分;三是根据所在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在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之内提取企业年金费用可列入相关成本的部分。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本人工资收入中代扣。

为控制企业年金的总体水平,不少企业规定企业缴费部分控制在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5%之内。企业按职工年龄、职务、工资、对企业贡献等因素将企业缴费分配给职工个人,但分配给个人的数额不能超过职工本人工资的10%,以体现企业的资金分配的公平因素。

2、 建立企业年金职工个人账户

从国际经验看,企业年金制度的基金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我国行业单位举办的企业年金普遍采用了缴费确定型模式,即企业为每一个参加企业年金制度的职工在国家确认的商业银行建立企业年金职工个人账户,将职工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中分配给职工个人的部分一并存入银行开设的职工个人账户。企业年金经办机构负责为每个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职工个人档案。职工个人档案将记录单位账号、单位名称、个人账号、个人社会保障号、姓名、性别、参加工作时间、缴费起始年限、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额、企业为职工个人缴费额、账户资金的存储额和利息等等反映个人投保过程及其结果的相关内容。

企业年金方案普遍规定职工正常离开企业时个人账户资金随职工转移,职工死亡时个人账户资金按《继承法》有关规定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3、企业年金的支付

  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制度普遍规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同时享受企业年金待遇。有些企业年金计划还规定职工遇到残疾、特殊困难或死亡等情况可以提前领取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按月支付企业年金,企业称之为“退休金”方式;另一种是一次性支付方式,被称为“公积金”方式。一次性支付企业年金的方式,多为在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初期一些企业采用的支付办法。目前大多数企业已采用按月支付企业年金的办法。据统计,截止到20##年年末,行业企业职工已有36.6万人享受企业年金待遇,其中按月领取企业年金待遇的有8.3万人,占全部享受企业年金待遇人数的22.7%.

4、 企业年金的监督机制

行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制度普遍注意了对企业年金运行的监督。归纳起来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作用。企业年金制度规定企业年金办法制定和修改均要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实施。企业年金经办机构每年要向职工代表大会做出关于企业年金制度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审查和监督。二是企业社会(劳动)保障基金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行业单位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期间,按国务院的要求均组建了“社会保险基金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企业行政代表、职工代表、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行业统筹下放给地方管理后,一些行业仍保留了基金委员会并行使对企业年金制度运行,基金的收、支、投资经营、对经办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等权利。第三是财务和审计监督。企业年金的资产在企业,因此对企业进行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均包含企业年金在内。

5、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

行业单位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除了达到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的目的外,还用于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首先是通过采取对企业有特殊贡献人员,增加其企业年金的办法,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不少企业规定,对被评选为国家级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国家级技术专家、省部级技术专家,高技能操作能手等对企业有特殊贡献人员,当年由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2000元至10000元,存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其次对企业中从事有毒有害、高温、高空等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职工,企业为其每人每月多存入10元企业年金,作为对职工的补偿。

四、企业年金资产的管理

为加强对企业年金资产的管理,行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如原电力工业部、邮电工业部专门制定下发企业年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他们在财务制度中规定:

(1)企业年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定期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2)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从工资基金和福利基金中列支, 存入在银行开设的企业年金专户。

(3)企业年金支付必须按企业年金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4)企业年金可以采用银行定期存款,购买国债、委托银行贷款等合法手段进行保值增值。

(5)对企业年金资产实行预算决算管理,并接受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会计制度中规定:

(1)企业年金资产实行账款分开管理。各单位要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并按《会计法》和有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同时设置专职出纳员,并按照业务管理程序逐笔登记收支款项,做到账款相符。

(2)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健全档案,妥善保管。

(3)根据企业年金收、支等环节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为加强对企业年金资产投资运营管理,原电力部专门下发了《电力行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小结:

第一,行业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经办的企业年金已具有一定规模。到20##年年末参加企业年金制度的人数占其全部职工人数的39%,达到西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的平均水平(OECD)成员国平均有33%的企业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制度。第二,行业单位组建了企业年金经办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和监督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年金管理体制。第三,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行业单位举办企业年金在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企业凝聚力、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3              国外企业年金的模式

1    美国401(k)计划介绍

2    英国企业年金制度

3    香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

第1节  美国401(k)计划介绍

在美国,401(k)计划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但它迅速成为最重要的雇员退休计划之一,到20##年底其资产规模也已达17000亿美元,参与人数超过4200万。401(k)计划促进了美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大量储蓄资金的涌入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

一、 401(k)计划的出现和发展

养老金计划是美国企业提供的“雇员福利”项目之一,从19世纪末发展到现在,雇主为自己的雇员建立了种类繁多的养老金计划,包括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等等。为了保护雇员的权益,国会于1974年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对企业养老金计划实施政府监管。

401(k)计划起源于80年代初税法修改、相关免税条款的出台。其名称来自《国内税收法案》第401(k)节,它允许职工将一部分税前工资存入一个储蓄计划,积累至退休后使用,在此基础之上,一种新的养老金计划——“401(k)”开始出现,并受到了广泛欢迎,很快就发展成为缴费确定型计划的主流。得益于美国证券市场的飙升,401(k)计划资产规模90年代翻了两番以上,占到了缴费确定型计划总资产的一半。

二、 401(k)计划的主要内容

作为“雇员福利计划”,雇主是401(k)计划的发起人,负责计划的设计和管理。按最新规定,只要有5个以上的雇员参与,就可以成立一个401(k)计划。雇员授权雇主扣缴税前工资的一部分,存入雇员个人的401(k)账户。这个金额由雇员自己确定,但不能超过工资的25%,且每年最高不得超过9500美元(1997年标准)。除了个别情形,401(k)计划成员在59.5岁以前不能提取这笔款项,否则不但要照章纳税,而且还要缴纳10%的罚金。

雇主同时也是计划的资助人,雇主会根据雇员的工作年限等因素对雇员的个人账户作一些补充缴费,但比例一般较低。雇主的缴费也享有税收优惠,对雇主缴纳的部分,雇员可以在一定年限(最长不超过7年)后获得全额权益。

由于是税前缴费,而且政府不对该账户赚取的红利、利息、资本所得征税,只是退休后取出资金时才征税(而退休后所处的所得税等级往往较低),递延纳税带来的税收优惠大大刺激了401(k)计划的发展。

雇员退休时,可从以下三种办法中任选一种领取待遇:(1)一次全部支出,但要纳税,税率约为25%(2)按月支取,按月纳税,税率为10%-15%;(3)转存入银行,不需要纳税。

三、 计划的行政管理和投资管理

雇主通常要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管理401(k)计划,成员由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构成,按照ERISA的规定,委员会的成员就是“受托人”,对计划的实施和管理负主要责任。

计划的行政管理包括:起草计划文件和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吸收新的雇员参加;向政府报送有关文件;为成员和受益人准备有关财务报告;提供投资者教育;对计划成员申请贷款或申请提款进行审批;保存文件材料等等。

账户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金融机构、咨询机构都能提供包括资金划拨、投资品种转换、税务处理、每日计算净值、电话中心、互联网等在内的一系列快捷服务,雇员能够方便的了解账户信息,并及时进行投资转换。

由于401(k)计划是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长期资金积累计划,投入多少资金、如何进行投资、承担什么样的风险都由投资者个人自行决定。很多雇员从年轻时就开始缴费,对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具有较高的偏好,因此基金对股票的投资比例一直较高。近来的趋势是将选择权转移给雇员个人,即所谓的“雇员管理型”计划,从而使得雇主避免承担更多的义务和风险。流行的方式是:由受托人借助咨询机构选择一些具有合适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产品,制成投资目录,供雇员选择投资,雇员可以自行在目录产品中选择或更换。ERISA的404(c)条款要求,计划发起人向雇员至少提供三类风险-收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投资产品,投资目录每三个月至少更新一次。

四、 计划的设计和运作流程

一个典型的401(k) 计划的设计与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首先是企业确立计划方案与目标。主要工作有:企业人员状况统计,雇员现有的投资结构问卷调查,分析决定预算。一些没有经验的企业往往会借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第二步是选择管理方式和管理机构,管理方式包括混合式和分离式等,混合式管理指的是行政管理、投资管理等角色合而为一。在选择管理机构上,企业往往会先发出问询函,然后对收到的问卷进行分析,选出合适的候选机构进行“面试”,再辅以实地走访等方式最终确定401(k)计划的管理者。

第三步是制定投资菜单,即对市场上的投资工具和雇员现有的资产组合、投资偏好进行分析,确定基金投资类别。

第四步是选择基金品种,大多数雇员管理型计划的受托人往往根据有关资料及专业机构的建议,挑选出一些投资基金产品,供雇员在当中选择。

第五步是业绩监测,受托人有义务对所选基金品种的业绩进行监测,发现不合适便立即更换。

除了上述五个步骤以外,在整个计划运行过程,受托人还负有“成员交流”的义务,受托人需要设计交流方式、准备各种书面材料、召开成员大会接受成员的咨询……,并鼓励更多的雇员加入此项计划。

第2节  英国企业年金制度

英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目前企业年金合同的典范,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法律规则

1、雇主和雇员自愿选择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雇主可以针对不同的雇员实行多个不同的计划。

2、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待遇水平及支付方式等条款,由雇主与工会和雇员代表进行协商。

3、资产管理与企业严格分开。

4、税收激励政策。

5、严格的监管措施

6、完备的投资决策。

二、建立企业年金目的

1、吸引和保护人才。

2、奖励雇员。

3、免税的报酬。

4、树立企业形象。

5、担当家长角色。

三、雇主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

1、男女待遇同等,包括参加计划的资格、缴费和待遇支付等条件。

2、必须保护那些在正常退休年龄之前退出就业的雇员的养老金权利。

3、要得到税收优惠,企业年金计划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如待遇的最高水平、获得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和最高缴费率。

4、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和法人有法律责任,向受益人和工会公布企业年金的运行情况,必须每年对年金计划进行审计公布。如果是待遇限定型计划,每三年要进行精算评估。

5、企业年金在公司内部的自我投资必须限定在年金资产的5%以内,必须遵守信托法,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要采取最大投资收益策略。

6、参加年金计划的成员,无论是退出就业,还是选择退出该计划,都有权将既有的养老金权利从一个企业年金计划转移到另一个企业年金计划或个人养老金计划,或用来购买保险公司的年金。

四、企业年金类型

企业年金可分为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根据信托契约和计划条款决定采取哪种企业年金类型。

1、待遇确定型。待遇确定型又称工资关联型计划,通常根据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养老金,由于税收原因,养老金总数一般不能超过最后工资2/3。“最后工资”为在含养老保险的就业岗位结束时的个人实际工资,也可以定义为3年或5年(或其中最好的一年)的平均工资。对于经理层的企业年金,不允许以一年的工资来确定,以避免他们的工资在最后一年超比例大幅度地提高,从而获得很高的养老金。这种计划称之为“最终工资型”。

还有很小一部分的待遇确定型计划的养老金是根据成员在就业期间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这类计划称之为“平均工资型计划”,对那些最高工资不在工作最后时期的工人有利。

2、缴费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又称购买型,该计划不能预先确定养老金待遇的工资比例。雇员可以选择一种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方案,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缴费,基金用来投资,到退休时,根据积累总额和平均预期余命计算养老金。有的缴费确定型计划根据定期宣布的红利运行,保证雇员的年金至少等于红利。

3、混合计划。混合计划既有待遇确定型又有缴费确定型计划的特点。这类计划是根据年龄或在公司的职位制定一个标准,使雇员可以或必须从缴费确定型转向待遇确定型,或者让雇员选择两类中最高的那一类养老金。

4、免税的一次性支付。由于税收原因,企业年金必须按期支付,通常按月汇到领取者的银行账户。税务部门允许将待遇确定型计划或缴费确定型计划养老金的一定比例转为免税的一次性支付,数额不超过每工作一年最后工资的3/80.虽然大部分企业年金计划自动为遗属提供养老金,但不允许养老金领取者将部分养老金转为遗属养老金。

五、企业年金的筹资与基金管理

企业年金计划获得税收许可的一个条件是它必须采取信托方式。根据信托法,年金资产由受托人管理,根据信托契约的规定管理资产,信托完全与举办企业年金计划的雇主分开,如果举办公司资不抵债或进入资产清算,计划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向当前和未来的受益人提供待遇,或用它的资产为成员和年金领取者购买年金,公司的债权人不能向养老基金索赔。

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根据信托契约来任命,信托契约要求雇主必须是受托人。信托契约规定,受托人的任命可以由工会或经与工会协商后的雇员代表来提名,也可以由养老金领 取者来提名,法律规定至少有1/3的受托人来自雇员,除非雇员同意其他的情况。受托人只能以信托受益人利益为准,按照信托契约的条款行事。

六、企业年金的政策

   不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企业年金计划才可以获得免税准许,对雇主或雇员的缴费及其基金投资收益不征收任何收入税、公司税或资产增值税。

   为了获得免税地位,企业年金计划必须由一个固定的信托公司托管,并满足如下条件:

1、雇员的待遇必须是一种退休年金,领取年金的年龄限定在60-65岁之间,年金待遇不超过雇员最后工薪收入的2/3。年金待遇也有一个最高限额(目前为84000英镑),但每年要对年金进行指数化调整。

2、参加年金计划的成员退休后死亡,其遗属的待遇不能超过死者总待遇的2/3。

3、因病退休者可以提前支付年金,某些特殊职业者如军人、警察、运动员和芭蕾演员也可以提前支付年金。

4、年金不能转变为一次性支付待遇或转让给他人受益,但也有例外。如一个退休雇员可将其部分年金转变为一次性支付待遇,只要一次性支付待遇额不超过其最后工薪收入的3/80×服务年限(最高为40年)。英国,几乎所有的退休雇员都选择了这一限额的一次性支付待遇。

5、企业年金必须提供与雇员的服务有关的待遇,这些待遇可支付给年金计划的成员、成员的遗属、孩子或成员的私人代表。

6、雇主必须将企业年金计划的有关信息提供给所有有资格成为该企业年金计划成员的雇员。

7、必须有对年金项目承担法律责任的项目管理人。

8、雇主必须是缴费者,但不必是惟一的缴费者,年金计划只为雇员提供附加的自愿性缴费以便获得附加待遇,附加缴费不能超过一个规定的上限。

9、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只能在英国国内,但派驻他国的雇员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在回国后重新参加进来。

10、参加企业年金的成员每年的最高缴费包括附加性缴费,为工薪收入的15%,对雇主的缴费则不加限制,但对年金计划积累的资产总额有限制。

第三节 香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概况

一、香港强积金计划(MPF)推出的背景原因及目的

1、推出的背景原因

香港强积金计划的出台是源于:首先香港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即

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3%,到20##年,将高达20%,在未来大量的老年赡养工作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而以国际经验不能采用现收现付制度,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必须及早做积累。

其次 现有的职业退休保障计划覆盖面太低。在香港强积金计划推行之前,香港地区的职工退休金计划只有一种即职业退休计划,而职业退休计划的覆盖面很低,在约300多万工作人口中,只有20—30%获得职业退休计划的保障,大量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

最后,世界银行有关专家在香港考察以后,根据香港的现状及将来的预景,倡议香港政府建立养老保障的三大安老支柱

  

香港政府经过周密考察和研究认识到,最佳的退休保障制度,便是利用三大安老支柱为市民提供全面的退休保障,于是在20##年政府强制推行强积金计划。

2、目的 

建立以强积金制度为主,综援计划和个人储蓄为辅的具香港特色的三大安老支柱

二、香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内容

1、个人储蓄:

属于个人自愿行为,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强积金计划(MPF)/职业退休计划(ORSO):

通过政府强制性法规的出台强制推行强积金计划(完全积累制),纳入强制供款范围的企业、雇员范围较广,香港所有符合供款条件的雇主、雇员、自雇人士从20##年12月1日起必须参与供款。

职业退休计划是推行强积金制度前的一种企业雇员补充养老计划(完全积累制),但属企业雇主自愿行为,故覆盖面很狭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雇员得不到退休计划保障。

根据强积金计划(MPF)条例,已建立职业退休计划(ORSO)计划并符合豁免规定的企业,可以申请强积金计划(MPF)豁免,但获豁免的雇主必须给现有雇员和新雇员一次选择机会——选择参加强积金计划MPF或职业退休计划ORSO计划。

职业退休计划(ORSO)和强积金计划(MPF)的不同特点

3、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

综援计划仅为退休后收入低于规定较低生活水平以下人士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属于救济性质,与严格意义上人人享有的基本统筹养老有较大的不同。

三、香港强积金计划(MPF)的市场状况

MPF监管体系

1、1个强积金管理局

?强积金管理局主要负责强积金计划及合格受托人的注册核准、并监管核准受托人的事务及活动,以确保受托人审慎地管理所负责的注册计划, 从20##年1月10日起,强积金管理局担任职业退休计划注册处处长职能。

2、21个核准信托人

?  11家由寿险公司发起:AIA、AETNA、AXA、CEF、PRINCIPAL、CMG、CHINA LIFE、CRC、MANULIFE、EAGLE STAR盈科(PACIFIC CENTURY);?8家由银行发起:HSBC、BCT、东亚、交通银行、中银保诚、RBC、花旗、渣打;?2家由资产管理公司发起:Bermuda、 Butterfield

3、300000个强积金MPF计划

?香港现有30万家公司,其中:100人以上的公司占3%,10-100人的公司占10%,少于10人的公司占87%。

四、香港强积金计划(MPF)的税收优惠

1、雇主的税收优惠:强制和自愿性的总供款均可做报税扣减项目,以雇员总报酬的15%为上限。

2、雇员的税收优惠:?强制供款部分不须课薪俸税,以每年12000港元为上限;?自愿供款则须缴纳薪俸税。

?  任何属于雇主的强制性供款和雇员本身供款部分的累算权益不须课薪俸税,?如有关权益是在退休、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身故时支付,任何属于雇主自愿供款部分的累算权益不须课薪俸税。如果权益是于雇员离职时支付,则须就超出“合乎比例的利益”部分交税。

*合乎比例的利益=服务的完整月数/120*雇主自愿供款部分之全数累计权益

3、自雇人士的税收优惠

?只有强制性供款部分不须课税。

?从强积金计划中取得的累算权益不须课税。


第四章 我国《企业年金管理办法》简介

1    我国企业年金基本内容

2   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和管理

20##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以此为开端,在九届人大五会议上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劳动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和养老保险司共同拟定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在《办法》中以《信托法》为支撑,以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法律关系区分了企业年金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权能的界限,目的是建立一个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因为涉及金融系统多个行业的准入资格的认定,同时也涉及多个政府监管部门职能定位,所以《办法》正会签和协调中,社会各界期望着在“十六”大以后,企业年金的运行会有新的进展。下面就我国《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做介绍和分析。

1         我国企业年金基本内容

一、关于建立企业年金的条件:为了防止建立企业年金后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防止少数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不顾自身承受能力,盲目攀比的短期行为,防止企业内部在建立企业年金时少数人说了算,并兼顾企业年金的公平性和激励性,所以要求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必须满足:

1.  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2.  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3.  已建立集体协商制。

二、关于企业年金的性质: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要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主体是企业,它区别于商业保险,又与社会保险相联系,接受国家的政策规范,由企业自主建立的一种保障计划。因此,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三、建立企业年金的程序:在《试行办法》中规定,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建立企业年金应当制定企业年金方案,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四、关于资金来源: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包括企业缴费和职工个人缴费。

五、关于缴费的资金列支:“企业缴费的列支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在辽宁省试点方案中 关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 的税优政策,目前正在财政部讨论是否全国范围推开。关于企业缴费、个人缴费的税优政策已成为各界讨论国家是否有实质的扶持政策的关键点。分析世界各国的模式,都是以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在鼓励或半强制推行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完善。

六、关于企业年金的水平和分配办法:关于企业年金的水平即缴费的总量控制是:企业缴费每年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一年度一个月职工工资总额。

关于分配办法:企业缴费应当按照企业年金方案规定的比例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职工个人缴费按其缴费额计入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按净收益率计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

七、关于企业年金的领取形式: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支付标准根据职工个人账户存储额确定。

八、关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行

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行框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法律关系是: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作为委托人,享有企业年金待遇的职工作为受益人,与受托人依据《信托法》建立信托关系;第二层法律关系是:受托人依据《合同法》分别与基金托管机构、个人账户管理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2         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与管理

一、企业年金在中国运行的前提

1、中国企业年金为缴费确定型,实行以参保人个人账户为基本形式的基金积累制。

2、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基金累积必然要求基金的运营一定要保值增值,必须要市场化、规范化经营管理。但市场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在中国目前是一个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认为开始仅能从规范相关业务机构的准入资格和规范业务程序入手。

3、企业年金的业务管理涉及诸多当事人如(举办企业、参保人、受益人)和相关管理机构(如企业年金基金理事会、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企业年金托管银行、各类中介机构等)。因为关系到广大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同时运行时间长,又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诸多金融行业,所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保监会、证监会等政府监管机构正在协商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同时一致认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投资管理机构、托管银行等必须经过政府监管机构的资格认定,才能具备管理企业年金的条件。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年金账户管理机构》等文件正在制定中。

二、主要定义与职责

1、举办企业。指根据国家政策,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单个企业、企业集团或行业。设立企业年金计划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年金方案,按规定缴纳企业年金保费,定期向参保人和监管人提供年金方案财务报告等信息。

2、参保人或受益人。指按规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雇员以及曾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现已退休正在享受企业年金的人员。

3、企业年金理事会。接受举办企业委托,决定年金的管理方式,制定投资策略;选择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和托管银行,并对其账户、投资和保管情况进行监督;编制基金管理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定期向举办企业、受益人及政府监管机构报告年金制度运行和基金运营情况。有条件的大企业或行业可以自行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没有条件的企业,则可以把这些事项委托给社会上具有资格的受托机构。

4、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受年金理事会委托协助管理企业年金的日常事务。主要从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负责基金的收缴和待遇支付;管理基金的银行账户、会计事务处理;负责向委托人提供信息服务、年度收益报告及其他行政事务。具备条件的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的受托机构有人寿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有关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成立的年金理事会等。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同时兼有企业年金理事会、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能,但必须内部成立相对独立的部门和机构。

5、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指按规定取得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按照委托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并运用年金基金资产进行投资;建立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完整保存年金基金委托资产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机构提交投资运作报告。

6、企业年金托管银行。指按规定取得年金托管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安全保管年金基金的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信托银行可由受托人直接委托,也可经受托人授权由企业年金理事会或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代为委托。主要职责是安全保管年金基金的托管资产;根据受托人的指令向基金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资金额度分配;执行年金基金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指令,并负责办理年金基金名下的资金结算;监督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的投资运作,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机构提交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报告和托管报告;完整保存年金基金委托资产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年金信托银行不得将托管的年金基金资产与其自有资产或托管的其他资产混合管理,不得挪用其托管的年金基金资产。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托管银行必须是独立的商业银行。并且托管银行不能兼有年金理事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年金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能。

 7、中介机构。指在企业年金运行过程中,提供咨询、资信评估、精算、会计或法律等专业性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精算咨询机构等。主要职责是提供企业年金方案设计、投资咨询服务;为受托人选择年金管理机构、托管银行和专业投资机构提供咨询;对专业投资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年金计划的财务状况提供精算报告;对基金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等有偿服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很不发达,专门面向企业年金的中介机构,如精算师事务所、年金咨询机构等,几乎还没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金中介机构市场也将朝着市场化、职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8、企业年金制度监管机构。指对企业年金计划的设立与终止、资金的收缴与发放、基金的投资与运营以及参保人权益的保护等过程,进行资格认定、监督检查和处罚的相关政府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法规并监督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切实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涉及劳动保障部、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

三、一般业务流程

1、企业年金的业务流程

   企业年金的业务流程可分为七个环节。即:

(1)设计企业年金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缴费水平、待遇支付、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方式。

(2)按备案审查制向政府监管机构上报企业年金计划,同时报相关部门备案,作为政府对该企业年金计划监管的依据。

(3)建立企业年金理事会,明确其权利和义务。

(4)建立参保人个人账户,选择并确定账户管理机构。

(5)制定投资政策,选择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年金基金投资管理。

(6)选择企业年托管银行,对年金基金进行委托保管。

(7)企业年金的支付或计划的结束。

    政府监管贯穿于上述全过程中。

流程如图4-2

2、劳动保障部对我国企业年金业务流程的设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计划可按国际惯例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其中需要强调的是:

(1)年金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相同职能机构通过,以体现民主性和公众监督。

(2)企业年金的单位应重点解决其内部监督环节,按其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3)自办年金业务管理的企业,可将账户管理和基金运营一揽子委托给保险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这些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可按国家相关法规进行业务动作。

(4)中介机构在适当的场合提供有偿咨询服务。政府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监管和处罚权。

四、劳动保障部设计的企业年金管理

根据企业年金运行的主要内容,可将年金的管理分为三部分。

1、企业年金的决策管理

   在政府决策管理方面,应统一归口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决策管理主要应负责制定企业年金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办法。在行业、企业方面,主要负责决策企业年金的制度建立、方案的审核、批准。

2、企业年金的行政事务性管理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年金全部行政、事务性工作;负责企业年金缴费及个人账户管理;选择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委托人;负责待遇的发放。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应经政府企业年金主管部门登记,通过相应的资格审核、备案,企业年金行政事务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管理,也可由企业自设机构管理。

在协调中的政府监管部门有:保监会、证监会等。

3、企业年金的基金管理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资产保管。企业年金运营管理机构不属于政府机构,采取市场化规则运行。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由投资管理机构和托管银行分别完成,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对基金审慎地投资、运作;托管银行受受托人、投资管理机构的委托保管企业年金资产。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托管银行的资产与企业年金资产不能混为一体,以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破产而企业年金基金不被任何形式地扣留、非法处置。

涉及的政府部门有: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

     企业年金的管理与运营、监管机构名称、职责范围、业务划分

表4-2

五、企业年金监管

(一)运行风险与政府监管

企业年金是一项长期计划,从建立到领取跨越几十年时间,因此会有许多风险因素。从参保人角度看,这些风险包括:基金被挤占、挪用;雇主利用收集来的保险费进行冒险投资;受一些信息失真的欺诈性广告所误导,与投资或资信水平较低的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影响企业年金的最终待遇;职工流动或因企业破产、解散,年金计划中止时待遇损失等。

从制度本身的运行看,尽管相关企业年金法规在制度上对筹资、审慎管理、信息公开化、多方监督等做出规定,但是企业年金仍然有运行失误或破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大方面:首先,企业本身有破产的风险,企业本身破产,必然带来企业年金的连带破产;其次,鉴于企业年金是按市场化运行的,因而企业年金从理论上说也有运行失误和破产的风险。在发生上述两种风险时,原企业年金计划允诺给雇员的企业年金由谁来承担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风险。

因此,防范企业年金风险是所有受托人和政府监管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是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风险,减少企业年金制度的中途变形甚至破产,减少社会与政府的最终责任。

(二)劳动保障部制定的监管内容

从企业年金的运行看,劳动保障部认为的监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举办企业年金的方案进行审核、认定和备案。

2、对承办企业年金的委托机构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的条件主要是以资本充足度、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专业队伍、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等指标体系考核运营机构的资格。

3、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管理实行监控。主要应包括资金投向监控、财务监控、回报率监控、清偿能力监控等。

4、接受企业年金方面的投诉,并对有关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和必要惩处。


第五章 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和寿险公司的挑战

1    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2    企业年金给寿险公司带来的挑战

1       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养老制度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企业年金的启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飞跃发展,人类的寿命普遍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危险正由个人的老年生存危险逐步扩展为一国的社会危险,各国政府正积极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来消除个人的老年生存危险,进而消除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些不利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其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多样化趋势: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正逐步转向多层次、多形式的支持体系,包括政府基本养老制度、企业或职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保障制度等多个层次。

2.效率优先趋势:各国政府在养老制度改制时都提出了“效率第一”的原则。美国政府在1994年的改革方案中削减了大量社会保险开支,同时,政府还降低了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的比例。许多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也纷纷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增加个人缴费比例。在企业年金方面实行“个人账户式”积累,使个人缴费与养老金收入直接挂钩。

3.商业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商业化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投保人以税收上的优惠,但减少甚至停止对保险基金的补贴,在遵循商业化的前提下,让基金的营运实现自我平衡。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只对少数重要的保险项目基金进行管理,并制定某些重要项目的全国统一标准,多数项目交给地方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负责。政府的职能只限于进行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并不直接参与经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只有具备独立经营权或交给有利益约束的私营机构进行商业化经营的养老保险机构,才能真正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从而最终保证投保人的利益。例如,智利率先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基金交给具有竞争性的私营公司经营,利润率达到了13%以上,这既为国家积累了巨额的资金,又切实保障了基金的支付能力。

各国养老保险组合表现方式不一,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促进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分散风险,增强保障效果。纵观各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过程,能给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国家政策扶持是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使企业年金规范发展,有法可依,各国政府在企业年金的发展过程中从宏观上对企业年金进行了有力的调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失时机地以法律规范企业年金。英国早在1959年在部分企业推出职业年金时,就从法律上肯定了企业在提供第二层次养老保险方面的作用;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了《雇员退休年金保障法案》;联邦德国1974年通过了《企业补充养老金法》;瑞典1959年制定了《补充年金法》;加拿大1965年通过了《标准待遇法》等等。二是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年金的发展。为鼓励企业年金的迅速发展,政府大都给予税收优惠。

第二,多形式的经办管理机构确保保险金支付的安全。

1.  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经办管理。

2、企业内部管理。

3、企业体外管理。即雇主根据雇员人数和工资额按期将一定数目的养老保险费,缴付给独立于公司的外部养老金基金会,由它负责经营管理。投资获取的盈利全部归基金所有。这种方式,经营较稳定,即使公司经营不善遇到财务困难,都不会影响补充年金计划的实施。这种形式以英国的职业养老金、美国的私人年金制度为代表。

4、商业保险公司或共同基金经办管理。主要做法是:企业(公司)将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形成的基金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雇员退休后,到商业保险公司领取补充年金。如英国的“私人年金制度”、澳大利亚的“职业年金制度”。

第三,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有效。

第四,不断扩大企业年金的社会覆盖面。

为减轻国家沉重的社会保险财政负担,解决职工退休前后收入悬殊的矛盾,享受企业年金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的需要。有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年金项目是强制的,如法国、瑞士等国,其覆盖率已近100%。在另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已涉及到国家公务员。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公务员都享有较高水平的职业年金。美国目前参加企业年金的人员已占全部在职人员的50%,计划到20##年前后将发展到75%。

2、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1. 企业年金总量将迅速增加。

表5-1                企业年金进度预测表

表5—1是根据世界银行专家提出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作出的预测。其中心含义是:国家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的替代率将越来越小,即由原来的85%降到20##年前的60%左右,再降到将来的25%-30%,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终将达到广覆盖、低保障目标。但是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不能只有25%的保障,为达到总替代率80%-90%的目标,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补充性质企业年金,而且要逐步加强企业年金的替代水平,即如表中列示的由20##年前20%提高到将来的60%。

结合第一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第6页见表1-1)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8913万人,而20##年65岁的人口将达到22586万人,届时企业年金要为这庞大的老年人群提供20-30年约60%的退休金保障,这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巨大支付。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现有的基础开始有目标的创建和积累基金,经过约30年,该基金和基金的增量才有可能达到要求。

美国的退休金市场1993年共计3.4万美元,而1997年的资产总额共9.4万亿美元,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有媒体估计在未来3年内,该市场将每年超过1000亿的规模,而且其规模一定会超过第一支柱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表5-2是20##年主要发达国家养老金规模。

20##年主要发达国家养老基金规模

表5-2

2、企业年金将进一步得到国家鼓励。

   第一章已讨论过中国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和压力,急需建立企业年金作为补充,以避免人口老化时的未来措手不及。另外,中国的民间蕴藏着巨额的闲置资金,缺乏合理的渠道进入养老储蓄和投资的运行轨道。长期滞留在国家银行内,不仅产生沉重的利息负担,还可能孕育某种金融风险,巨额的储蓄存款已成为间接融资体系一个头疼的问题。

  各种社会调查表明,目前高达8万亿的储蓄存款中,有相当大比例的部分是居民用于未来养老的,而其形成的资金来源之一是企业员工福利和工薪。在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养老型储蓄倾向在中国表现得非常地突出和强烈,只是社会缺乏合理的引导和制度安排,使其获得合适的资金运作渠道。政府必定将在企业年金计划发展上逐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养老金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合理的年金基金治理结构、放宽对年金基金的投资限制、逐步建立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年金基金管理体系等。

3、企业年金将会逐渐由自愿变为强制。

   企业年金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职工个人的是否安享晚年、关系到企业是否有凝聚力、关系到政府是否能顺利解决20%人口的养老问题,因此国家在政策引导上是非常关键,而且会由开始的不关注到政策干预直至到强制或半强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降低国家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减少国家财政支付、减轻政府负担,使企业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在完全积累的前提下,解决将来老龄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政府干预开始表现为对企业年金的权益、可转移性及基金的筹集规定最低标准,企业年金逐步转向强制性计划。如澳大利亚1991年建立第二支柱,随后政府将计划的属性从自愿性的变为强制性的。瑞典1985年实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所有雇主均有义务为其雇员提供年金津贴。丹麦和瑞士今年也确立了企业年金的强制性地位。

中国的《劳动法》及政府的相关文件中现行的导向是自愿性的,但是我们现在正期待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支持,使企业认识到建立计划和不建立计划的得和失,促使企业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范围内、以一种前瞻性的目光为自己的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美国的企业年金是自愿性的,但是政府复杂细致的税收法律政策,已使美国的企业年金由自愿成为半强制性。

   如果中国的企业年金也由自愿趋向强制,那么企业年金的基金量将比现在的估算大的多。

第二节 企业年金带给寿险公司的挑战

1、  企业年金是一个广泛的市场

企业年金的主要内涵是募集个人“退休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在将来连续定期给付。基金的的建立和积累对于培育长期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引导养老型储蓄投资,繁荣资本市场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企业年金的发展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可以间接拉动各种产业的活力。

直接影响金融市场,以美国为例,截止1997年底,美国退休市场的资产总量总额是9.4万亿美元,以共同基金形式存在的资产有1.6万亿,占了17%,剩下的84%的退休金资产约6.8万亿,由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银行或者经纪商进行管理,退休金资产促动美国整个金融业90年代的繁荣。如表5-3和表5-4。

            美国退休金持有共同基金资产分布

表5-3                                                                单位:10亿美元

     雇主发起的养老金持有的共同基金的结构

表5-4                                                 单位10亿美元

间接拉动相关产业表现在养老基金的投资趋势:一是开始投向证券市场,大量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如美国和英国的养老基金大量购买蓝筹股,智利的养老基金在投资股票时50.4%投入电力公司,17.3%投入电信业,13.1%投向制造业,5.1投向服务业。二是增加海外投资。养老金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小结:从国外企业年金的市场,我们可以肯定: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一定是多方参与的、一定是由多方共同促成,是相互监督,有序竞争,共同盈利的专业化市场,也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因为政府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企业年金不可能只由一个行业运作,更不可能由一家机构或企业进行管理。

二、寿险公司管理和运营企业年金的挑战

在第四章已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基本架构,在架构中设立了企业年金理事会、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机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企业年金托管银行等管理运行机构,这表示在将来的企业年金市场里,参与者将有:社保机构、银行、寿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各种中介机构。任何一个企业年金的参与者必须面对两层检验。

第一层检验是在获得企业年金运营和管理权之前,劳动保障部、保监会、证监会甚至财政部门要进行资格认定,将对申请者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管理水平、系统支持、客户服务、专业服务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慎重评定。第二层检验是在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之后,每一个参与者,面对的竞争除了本行业的以外,还有行业外的竞争。

以寿险公司为例,在将来的资格认定中,首先要面对监管部门的审核。获得资格之后,不论是从事企业年金理事会、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还是企业年金投资管理,面对的竞争主体除了国内寿险公司、国外寿险公司(20##年12月31日以后),还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大行业系统。

1. 关于银行业。

在我国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中为了资金的安全,确定托管银行必须是独立的商业银行。在各种讨论中,现有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可能不用资格认定而直接成为托管银行。

  在中国现阶段的银行业务中除了资金托管、资金结算和代理销售寿险公司的年金产品,没有过多的权限介入养老金市场。但是随着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中国的银行可能会开展一些经营养老金的业务。以美国银行为先例,其银行主要是年金计划的托管银行,另外代售部分年金产品,从中赢得一定的费用,另外银行也可以投资的年金公司,间接开展年金业务,美国花旗银行就投资过这样的公司。其次,有的美国银行还有“个人退休金账户”业务,这是美国商业银行1974年开办的,所有有工资收入者都可以开立这种账户,如果每年存入2000美元以上,可以享受免税优惠。因为该账户可以免税,和不受利率上限的限制从而对广大工薪阶层颇有吸引力。现在成为商业银行吸收稳定存款的重要来源。这其实是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执行的一种方式。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企业年金还比较淡漠,但是各别银行已经悄悄开始行动,在做运行和托管企业年金的准备。如交通银行十分关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并一直致力于养老金投资和管理的研究。交行基金托管部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对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运营和托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目前,该行已完成了社保基金的绩效评估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交行与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的北美信托银行于去年就托管及资金管理业务签定了合作协议,并于20##年10月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养老金投资与管理研讨会。在会上北美信托银行总裁彼德说,全世界的养老金估计20##年会增长到18200亿美元;而在中国由专业管理而投资到资本市场中的养老金资产,预计20##年将增长到230-370亿美元,北美信托银行非常关注中国的年金市场。

   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具有良好的声誉和信誉;2)利用借贷关系有很多优质客户群;3)充足的服务网点;4)具备专业的服务人员。

2、关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

   企业年金的管理、运营目前有社保机构和企业自己,企业自行管理的情况,已在第二章介绍。政府正在考虑社保机构职能的定位,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基本意向是,已由社保机构管理的个人账户资金,一定要逐步清理并剥离,社保机构不再经营管理第二支柱,只负责收缴、管理、给付第一支柱的各种费用,以此规范和明确社保机构监管的职能。企业年金的管理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方式。证监会的官员在不同场合认可了这种方式的建立。20##年8月公布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报告认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具备管理和运营企业年金的条件和能力,其中基金公司的呼声最高。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20##年便与劳动保障部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就是课题成果。博时基金的负责人透露,“博时”积累了一批熟悉养老金相关法律、产品特点和行政管理程序等业务的专业人才,目的是为争取获取资格创造条件。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的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非常关注企业年金的进程,公司正在研究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基金品种,同时将推出适合企业年金业务的稳健型基金品种如保本基金等。

   湘财证券公司2000开始对企业年金的探讨,对企业年金的管理和投资策略的开发已成体系。在20##年辽宁社保试点开始之时,便向劳动保障部提交了整套关于辽宁社保基金中个人账户的管理和运营的精算方案,目的是想在社保试点期间就获得资格。

   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主要优势1)投资渠道多;2)掌握有优质客户等。

3、关于寿险同业的竞争

   1921年美国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the Metropotlitan Lift Insurance Company)首开介入由团体养老保险形式的退休金计划先河。在美国,企业举办401(K)计划可以采用购买团体养老保险的方式。到1996年,美国1695家商业保险公司共为5900多万职工提供了养老保险,受保人数约占美国养老社会保险计划受保人数(1.8亿)的1/3;人寿保险公司管理的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达9160亿美元,占美国各类私人养老金计划资产总额的1/4以上。

   现阶段,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因为嗅到国家关于企业年金的政策导向,预计将来企业年金的基金规模一定会超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参考国外商业保险公司团体业务介入企业年金的经验,纷纷加大了对企业年金的研究和前期市场强占。

太平人寿提出的目标是:“做国内最大的团体年金产品供应商之一,希望为企业员工提供最好的福利保障”。同时提出要成为“团体寿险业务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太平正是利用企业年金在中国推动前期,要抓住市场契机,在5年左右的时间成就自己。太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首先为抢跑市场,20##年10月还在筹备阶段的太平,就以保险公司的代表身份,在“中国企业年金监管国际国际研讨会”上以《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管》为题,表明了太平人寿对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关注。第二,让富通国际参股12.45%不仅可以取得富通国际丰富的银行代理业务和团体年金业务的管理运营经验,同时也得到富通国际花费2200欧元、3年时间开发的全套的DC退休金管理系统。第三,自复业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分别召开“企业年金产品推介会”,以抢占客户,圈定市场。第四,在复业近年的时间里,太平人寿利用其年金产品,奋力抢占市场,4个分公司以4亿的保费收入提前2个多月完成全年任务,并计划以更多的人力和技术投入盈得企业年金的市场先机。

平安寿险团体业务,于20##年便开始企业年金的探讨和实践,20##年开始以伞型账户式投连产品和改良后设有9个账户的分红产品对应企业年金的前期市场需求,分别攻克电力、铁路、电信、烟草等行业,2002的团体保费将达到100亿元。

泰康人寿在团体事业部专门设立养老金部,加大力度迎接企业年金的挑战;太平洋人寿在产品上加大了年金的开发力度和支持; 

中国人寿也在以积极的态度研究企业年金,并在市场上拼力圈占客户和保费。各家国内寿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实施前期拔刀相见的同时,外资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参与。安联、安信、荷兰国际集团等都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发展企业年金市场,并将自己在国内及其它新兴市场多年的管理经验带到中国”。

   相对于传统保险市场,如果寿险公司要在企业年金市场要获得份额和利润,将面临的更多挑战。


第六章 XX公司对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将促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随之给我国企业年金带来了发展空间,以国外经验来看,年金的销售有50%-70%是由寿险公司的团体业务承担。企业年金将成为我国团险的主攻方向,是将来团体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已成为各寿险公司的共识。XX公司面对这种难得的团险发展机遇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该如何应对?团体业务管理部在现阶段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

20##年寿险保费1400亿元,按照世界保险业的普遍估计,寿险30%的增长速度至少会持续5年,那么20##年,寿险保费收入会达到5200亿元,据专业人士预计届时企业年金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面对这样的机遇,新华公司应该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以新华公司六年的寿险经营经验和经营业绩,不仅应该在企业年金市场中争得一定的份额,而且要力争成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佼佼者。这将是XX公司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业务品质,树立公司新形象的有利时机。如果在将来条件成熟,我们可以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成立专业年金公司 ,进行专业管理和运营。

二、提供有利于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销售政策

面对企业年金市场竞争,公司在年金销售政策和销售费用以及考核等方面要体现对企业年金业务的支持。XX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导入期进入市场,应该充分考虑导入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特点,在保证公司基本效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调动销售一线的积极性。另外,公司要有投入,努力开拓市场,抢占客户资源,为几年后市场成熟,公司更大的获利夯实基础。

XX团体业务六年的业务拓展,让我们认识到客户是团险生存之本,缺少客户资源,则业务发展将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在市场转型不努力争取市场资源,一方面将来业务的发展会受限制,另一方面要重新获得失去的资源,可能将要付出更大代价。

鉴于企业年金业务规模有大有小,资金又是委托管理,所以公司的各项费用管理应该具有弹性,年金险的管理费的扣比应适当浮动,使总公司、分公司、销售队伍的费用政策能够作到多险种通盘考虑。现阶段可考虑:在销售队伍上加大对企业年金的考核,并辅以奖金比例、激励政策的倾斜。

三、开发适销对路并具有竞争力的年金产品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的方案要求,我国的企业年金将是:

1    确定缴费型年金产品

2    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承担缴费

3    个人帐户管理

4    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累积,确保其保值和增值

5    到期一次给付或定期给付

6         有一定的税优政策支持

根据上述特点,公司的产品供应应更加丰富、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产品或保障方案时应逐步做到为客户 “量身定作”。

另外,公司产品的推广应该有一个试销、改良、推广、再改良的过程。因为国内的寿险市场常常在变,团险的客户需求常常在变,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常常在变,所以我们的任何一款产品要随应市场、客户和竞争的需求,不断改良,以保持在销售中的主导和有利地位。如现阶段拓宽个人帐户功能, 丰富投连产品帐户设置;个人交费部分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根据个人需求设置限定性领取条件等。

四、培养专业化的企业年金销售队伍

承办企业年金业务,需要有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这也是寿险公司较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银行的优势所在。XX公司的企业年金销售人员,必须成为优秀的年金顾问,及客户之想,利客户之益,平客户之忧,同时兼公司之利,为此公司的销售人员必须熟知社会保障知识、投资理财知识、保险知识、财务知识、税收知识、和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一流的沟通技能和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的理念。达到这些要求,首先公司要在人员招聘时对学历、工作阅历、知识背景要设置标准;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培训课程体系,而且要建立既能为客户宣导又能训练业务员的专业培训讲师队伍,更应该在不同层级的人员中加大销售企业年金的灌输力度,使各级人员充分意识到企业年金市场短期的和长期的机遇及挑战。

五、建立有力的后援支持平台

有力的后援支持可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销售后援的人力支持,表现在各分公司团体部的后援室建设。不仅要设专人进行项目策划、项目支援,而且要培养后援人员的开拓、协调、策划等各项能力。

第二方面是公司系统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承办企业年金业务的重要硬件,也是各竞争主体在努力配置,迎接挑战的措施之一。由于企业年金产品,接受个人的缴费的特点,因此现阶段我们的系统应做到:全面支持个人缴费或通过银行划转保费;确认个人权益,使业务系统能够支持团体业务中个人缴费的保全作业,能够直接出具个人缴费凭证和个人分保单;通过XX网,电话中心可以随时查询个人帐户资金变化情况,定期提供被保险帐户清单,包括:每次交费情况,每次交费对应的帐户积累,总交费情况,帐户余额等。

六、探索新的销售方式

企业年金的销售可以是团体业务人员个人直销、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协同销售;可以通过个人营销业务人员交叉销售、也可以通过公司的项目小组集体协作销售。年金业务规模有大有小,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年金业务,我们建议采用项目小组的销售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走专业团队的销售道路。特别是对于大型业务建议必须采用集体公关方式,以更多公司行为介入市场,以团队的合力,展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弱化业务员单兵作战的销售行为。这就要求公司在后援支持方面加强力度,总分之间建立通畅的项目支持后台,形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作业新模式。

七、形成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要创新团体客户服务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吸引、维系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客户满意度上不仅要提供客户期望的品质、还要提供客户理想的品质、更要开发客户兴奋的品质,目的是建立XX的忠诚客户群。我们建议在总分之间设立团体客户服务的职能部门,主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随时了解客户对服务的期望,建立团体客户管理系统及客户分析系统,实施一系列的后续跟踪服务。建立完善的年金服务体系,以支持团体年金委托人所代表的庞大人群的后续服务事宜。

八、提供稳健优良的投资业绩

公司如果要介入企业年金市场,必须严格依照《信托法》根据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独立的投资管理中心,不仅可以使公司投资部门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形成科学的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优良的投资业绩。在目前的市场中,各公司的主打产品基本上是帐户型增值产品,这些产品多是要参与公司的盈余分配的,而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公司盈余的重要来源。因此,稳定优良的投资业绩是吸引客户、增加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公司忠实客户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加大公司品牌的宣传力度

企业年金业务是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长期保障型团体业务,客户有从众心理,保险公司业务拓展也有以点带面“连动”效应。客户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往往考虑保险公司实力的同时,也会考虑公司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所以公司的品牌宣传战略对业务的促动作用巨大。公司的品牌宣传体现在公司广告、公司在媒体的正面报道、公司的公益贡献等等。

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XX公司有多位外资股东,如:XXX保险公司、日本XX保险公司,公司有关部门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年金业务的销售和管理经验,以修正我们在国内市场中的各种探索行为。

另外,公司还可以利用国内各方面专家学者,一方面合作进行前瞻性的企业年金相关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专家学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与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亲密”关系,及早获得相关政策信息,也可以间接提升公司的影响面。


结束语:

企业年金是若干年后,关系到中国退休职工安享晚年的大事,是国家将推动发展的一个新兴事业。现在,与企业年金市场有关的各方参与者,正处于同一起跑线,谁将在这个广泛的市场上劈荆斩棘,谁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领舞歌唱,那就要看谁在出发之前准备了利刃,谁在浪来之前煅就了舰船。


附件:

《企业年金管理办法》(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