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醋泡鸡蛋

化学实验:醋泡鸡蛋

初三八班 刘XX

提出问题:

用醋长时间的泡鸡蛋,鸡蛋会怎样?

猜想与假设:

用醋长时间泡鸡蛋,鸡蛋壳会变软、消失。

收集证据:

准备好白醋、鸡蛋(鸡蛋不能太大)、玻璃杯、塑料薄膜。

先将鸡蛋洗净,再将水擦干,把放入玻璃杯,将白醋倒入玻璃杯内(没过鸡蛋即可),最后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口封住。观察。

开始:

化学实验:醋泡鸡蛋

结束:

化学实验:醋泡鸡蛋

得出结论:

用醋长时间的泡鸡蛋,鸡蛋壳最终会变软、变大

反思与评价:

因为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而醋的主要成份是醋酸,蛋壳在醋中会反应,溶解,蛋壳表面会有气泡,是二氧化碳,放久了,蛋壳会完全溶解,直到剩下蛋壳内的膜(膜不溶化),形成“无壳蛋”。但是因时间、醋酸浓度若等原因,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表达与交流:

这个实验要有耐心,不能中途放弃。

可以的话应多做几次。

应选用浓酸浓度更高的液体做试验。

 

第二篇:分析化学实验报告5. 醋膜电泳-20xx-1022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膜电泳

[实验目的]

   学习电泳的一般原理,掌握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

[实验原理]

定义: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EP)

电荷的来源与等电点概念:

带电颗粒可以是小的离子,也可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病毒颗粒等。蛋白质分子由氨基酸组成,而氨基酸带有可解离的氨基(NH3+)和羧基(COO- ),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一定的pH条件下就会解离而带电荷。

pI:  某一pH条件下,某种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此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易沉淀。

pH < p I,氨基酸质子化呈现一NH3+ 和一COOH,故蛋白质带正电荷,在电场中泳向负极。

pH > p I,氨基酸去质子化,解离为一NH2和一COO-,故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泳向正极。

 

泳动度:不同带电颗粒在同一电场的运动速度不同,其泳动速度用泳动度表示:

 

∪:称迁移率, cm2∕V??S;  V: 为实际电压;  Q: 为颗粒所带电荷; γ分子半径η:为介质粘度。

③影响因素:

υ: 泳动速度; §: 电动势;E : 电场强度;

D介电常数; C:  常数;  η溶液的粘度

a.     电场强度:指电势梯度。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泳动越快。

常压电泳(100-500V: 适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高压电泳(20##-10000V: 适于分离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

b.    溶液的pH:为使溶液的pH恒定,须用Buffer电极缓冲液,可决定带电粒子的解离度和荷电量。

c.      离子强度:适宜的离子强度为:0.020.2之间。离子强度影响粒子的§Buffer中离子强度越高,电动势越小,泳动速度越慢。

d.    温度的影响:电泳过程产生焦尔热,对EP影响大,所以必要时安装冷却装置。

本实验原理:

是以乙酸纤维素膜为支持物的区带电泳。在pH8.6的缓冲液中,血清蛋白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因血清中各蛋白质所带电荷量、分子大小及形态的不同,使其泳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开来。

乙酸纤维素膜有强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区带电泳的支持物进行蛋白质电泳具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分离清晰、没有吸附现象等优点。

蛋白质与氨基黑10B特异结合而不与乙酸纤维素膜结合,染色一段时间后脱色,有蛋白质的部位明显着色。因此电泳后,薄膜经染色和漂洗,兔血清可显示5区带。从正极向负极,依次为清蛋白、     α 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

先天性白蛋白缺陷型:

[实验器材]

    常压电泳仪,水平电泳槽,超极加样器(全套),镊子,直尺,铅笔,乙酸纤维素膜(5cmX2),粗滤纸,试管(10 mLXl),吸管(X1)

[实验材料及试剂]

(1) 兔血清、Cyt.C

(2) 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 molL)

(3) 染色液:氨基黑10B

(4) 漂洗液:取95%乙醇135 mL、冰乙酸15 mL和蒸馏水150 mL,共300mL, 混匀, 分三次洗涤。

[实验步骤]

仪器装置的准备:在电泳槽内加入Buffer电极缓冲液;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将滤纸条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液内,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此即滤纸桥。

1.浸泡

    用镊子取乙酸纤维素膜1张,识别出光泽面与无光泽面(无字面),并在有光泽面距膜一端3.5 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使其浸入巴比妥缓冲液中约20 min,充分浸透后取出,用滤纸吸干。

注意: 实验中应选择质地均匀的,颜色一致而无斑点的薄膜。

2.点样

把薄膜无光泽面向上平放在滤纸上,用超极吸样器蘸取血清(反复3-4),再“印”在薄膜无光泽面的直线印痕上(按压1分钟)。

注意,应使血清均匀分布,这是获得清晰区带的电泳图谱的重要环节之一。

3.电泳

将膜条光面朝上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点样一端靠近负极,切勿将膜上的点样线接触滤纸,盖严电泳室,通电,调节电流(恒流)0.3mAcm膜宽,电泳约10min; 随后调节电流(恒流)0.5mAcm膜宽,电泳约60min (溴酚兰前沿距滤纸沿0.5cm),关闭电源。

4.染色

电泳完毕,立即取出薄膜,直接浸入染色液中5 min,染毕,回收染液,可重复使用。

5.漂洗

    将薄膜从染色液中取出后移至漂洗液中,每隔10 min左右换一次漂洗液,连续3次,使背景颜色脱去,然后将薄膜夹在滤纸中吸干。

 [注意事项]

1.乙酸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市售乙酸纤维素膜均为干膜片,薄膜需要充分浸泡于缓冲液中,使其恢复到原来多孔的网状结构,且薄膜颜色一致、无斑点。

2.点样量:点样好坏是获得理想图谱的重要环节之一,点样时,要控制点样均匀,点样量要适中,如点样不均匀量过大,则电泳后区带弯曲分离不清。

3.电量的选择;电压高,电流大,电泳速度快,但产生的热效应较大,滤纸上水分蒸发严重,致使电泳图谱模糊不清,故电流强度控制在0.40.6mAcm膜宽为宜。

4.染色液的选择:应尽量采用水溶性染料,不宜选择醇溶性染料,以免引起乙酸纤维素膜溶解。另外,多次染色后的染液应弃去,否则,会使染料中盐类浓度增加,pH升高,乙醇挥发,导致电泳条带模糊。

5.实验材料的选择:血清标本宜新鲜,不可溶血。

[结果分析]

    标注薄膜上呈现的兔血清和Cyt.c条带并分析之。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将点样一端放在电泳槽的负极端?

    2.电泳时,为何要盖严电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