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实训报告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报告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训目的

通过模拟供应链运作,让学生体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功能,掌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内容与流向,构建起对供应链框架和运作流程的基本认识,进一步体会各种供应链运作模式。

二、实训步骤

创建帐套

模拟运作前,首先在系统中为每个角色生成帐套。

1、创建生产企业

2、创建其他企业

生产企业管理系统流程

让学生以生产企业帐套登录,进行各模块实操。步骤及要求如下:

1、基础资料维护

物料管理:新增供应链上所有产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并同步到上下游系统。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仓库管理:为生产企业新增仓库用于上述物料的储存,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货位管理:要求对新增所有库房分区分储位。

部门管理:为生产企业构建组织机构,以保证正常运作。

员工管理:为各部门新增员工,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车间管理:定义生产工艺,划分车间,以完成生成组装。

BOM管理:定义物料之间的关系,建立至少2级BOM目录。

2、认识生产企业销售、生产和采购流程

要求依照图1和“生产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完成至少一种产品由销售订单拉动的生产订单生成、MRP运算、原材料采购、采购入库、领料出库、生产加工单生成、半成品和产成品入库、销售发货单生成、发货出库的业务过程。

3、财务管理

要求生成应收应付帐单。

销售公司管理系统流程

让学生以销售公司帐套登录,进行各模块实操。步骤及要求如下:

1、基础资料维护

客户管理:为销售公司新增客户,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仓库管理:为销售公司新增仓库用于商品储存,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货位管理:要求对新增所有库房分区分储位。

部门管理:为生产企业构建组织机构,以保证正常运作。

员工管理:为各部门新增员工,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2、认识销售公司销售和采购流程

要求依照图1和“销售公司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完成至少一种产品由销售订单拉动的采购订单生成、采购收货单生成、采购入库、销售发货单生成、发货出库的业务过程。

3、财务管理

要求生成应收应付帐单。

供应商管理系统流程

让学生以供应商帐套登录,进行各模块实操。步骤及要求如下:

1、基础资料维护

供应商管理:为供应商新增供应商,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仓库管理:为供应商新增仓库用于物料储存,教师可要求增加的数量。

1

货位管理:要求对新增所有库房分区分储位。

部门管理:为供应商构建组织机构,以保证正常运作。

员工管理:为各部门新增员工,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2、认识供应商销售和采购流程

要求依照图1和“供应商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完成至少一种物料由销售订单拉动的采购订单生成、采购收货单生成、采购入库、销售发货单生成、发货出库的业务过程。

3、财务管理

要求生成应收应付帐单。

物流公司管理系统流程

让学生以物流公司帐套登录,进行各模块实操。步骤及要求如下:

1、基础信息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新增员工,至少一个工种一人,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设备资源管理:新增仓储设备,种类和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取派运力:新增物流公司可用运力,至少内部和外部各一辆,总数可由教师要求。

2、认识物流公司提供外包配送服务的流程

要求参考“物流公司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完成至少一条配送订单从生成作业计划、作业调度、场站操作到签收的业务过程。

基于订单的供应链流程

以个人为单位,同时以上述四个公司的帐套登录,扮演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角色(至少4个角色),要求满足至少2张销售订单。完成以销售订单拉动的销售公司、生产企业、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以最终客户的签收信息录入为业务完成标志。

三、实训分析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了解了供应链软件的相关业务,使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生产商,销售商,供应商,物流公司这些单位的大体基本信息。以前都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点滴知识,通过这次实习才真正的让这些知识得以生根萌芽。更进一步的对企业中的采购、仓库、人员调配方面有了深刻的了解。每一件细小的事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能办到的。

实习中我扮演的是供应商的角色,任务并不多,在销售商和生产商处理完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处理,货到后下达收获指令,入库后进行发货并销售出库。虽然简单,却也挺费事的,操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一开始生产商创建其他企业的时候,没有登录生产企业建立,而是用管理员的身份建立的,使得资料完全不能分享,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经过同学的帮助,才找出了原因。在收货入库进行作业调度和反馈时,有几个按键要点击好几次,否则无法完成。在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互相帮助,不懂得地方大家互相交流,一起解决,气氛非常融洽。

总之,通过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体验到了许多物流的操作业务流程,使自己对物流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将来工作奠定一定基础。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我而言依然是受益匪浅。

2

 

第二篇:物流综合实训报告

物 流 综 合 实 训 报 告

----申通物流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学号:201312940 姓名:朱梦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货品结构向着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高附加值货物大幅增加,对运输时间速度要求高,适合道路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也导致对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单一的整车运输形式已被突破,零担运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快件运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我国货运市场一道最亮景的风景。

但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现有零担运输企业数十万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仅经营一条或几条线路的业务,零担申通行业的大规模整合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利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现有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是零担申通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整合外部社会资源、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申通企业特点

(一)市场需求特点

1、客户群庞大,既有中小企业群体,也有大型企业的分销和普通消费者;既有业内同行之间的业务往来,也可能与铁路运输、空运、快递等其他运输主体有一定的业务关系;

2、货物种类繁杂,包括轻工制品、纺织服装制品、工业零配件、医药制品、食品、印刷与音像制品、仪器仪表、计算机及电子产品,以及鲜活易腐等,没有一致或规则的形状或包装;

3、货流方向多、区域广,但集疏地点可以相对集中;

4、单证量大、处理复杂;

5、由于客户群、货物种类庞杂,报价难,价格不规范;

6、客户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客户投诉多;

7、客户可能会要求代收帐款等其他增值业务。

(二)业务运作特点

1、规模化运营,营运地域广,能实现服务的全过程;

2、营运网络由两级物流中心、两种收送货点(固定收送货点、流动收送货点)构成, 两级物流中心构成营运网络的骨架,多个收送货点构成公司的网络;

3、作业复杂,存在多点接货、多点装货、多点运输、转运、交叉理货等各种情况;

4、单据管理繁琐,统计、核算、分析困难;

5、干线运输以零担班车为主,可能存在多点停靠;

6、与金融、铁路、空运、同行等有密切的业务往来;

7、客户投诉、内部作业出错等例外情况多;

8、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公司管理、控制的难度大;

三、运输面临的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规范目前的业务处理流程?

(二)如何有效处理目前烦琐的单证和票据?

(三)如何控制各个环节的费用和提高收入?

(四)如何提高业务利润率?

(五)如何通过减少少货、错送以及破损以及提高准点率等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六)如何在保持目前优势业务的基础上确立竞争性的业务模式?

(七)如何形成有竞争力、个性化的服务?

(八)如何处理与其他业务主体之间的业务往来?

(九)如何面对目前合同运输和快递业务带来的激烈竞争?

四、关注的焦点和解决的问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规范业务流程;考虑随业务发展的系统可扩展性; 数据的统一和共享; 规范、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 最大程度地消除作业环节中的人为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成本增大和无效率; 加强票据管理、费用处理和财务系统的紧密衔接; 支持多种业务操作;

五、系统架构和适用对象

(一)完善总部内部局域网,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建立公司的Internet客户下单及货物跟踪自动查询系统;

(二)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客户的资料建档,客户业务历史信息备案、客户信用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查询及统计报表等;

(三)托单管理:实现客户托单的信息化处理,同时需要支持信息的自动接收和转换,能够接收和处理多种方式(如传真、电话、Email、EDI等)的订单信息;

(四)中转仓管理:对中转库内各地的货物以及货物的装卸、理货进行监管和控制;

(五)车辆管理:管理车队、车辆、车辆事故以及车辆的运行业绩等内容;

(六)调度管理:根据车辆的运力、人力资源以及当前的实际任务或预测任务对车、人以及设备做出更合理的安排;

(七)财务管理:包括费用结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分析、与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接口;

(八)营业管理及绩效管理:从客户服务、运作效率、收入支出等角度实现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的营业统计和分析,并作为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九)货物的全过程跟踪和查询:通过对托运单据的节点控制,实现对货物订单的全程跟踪,如可以根据托运单号查询出当前货物的状态(收入库、在途、到达中转仓、签收等),从而使客户随时了解到自己货物的情况,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理念。

六、竞争优势

(一)提高客户的核心竞争力;

(二)规范运作,加强管理控制,降低运作成本;

(三)提高供应链协作、适应能力,可以在适当时机扩张业务,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物流方案设计能

我明白到国内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想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必须更多的向西方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非常感谢葫芦岛运输公司物流中心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获益匪浅。

1、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电脑软件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它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被精确地计算出来,还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公司运作。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住处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2、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而不是临时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3、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象一般都较少,只有一家或数家服务时间较长,往往长达几年,异于公共物流服务。这是因为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这也表明物流服务理论从“产品推销”发展到了“市场营销”阶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八要素建立的策略 ,尽管ERM报告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来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但其方法论意义比较明显,它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3.1内部环境的建立策略。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以及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企业的内部环境不仅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反应,还影响企业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的设计和执行。内部环境建立策略中,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内部环境要素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内部环境的一部分,其职责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营造企业的风险文化,并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相关的初步行动结合起来。因此,内部环境的建立策略关键是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素质,

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有风险管理理念、职业操守、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以及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再次,要注重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工作,特别要对会计、内部审计等人员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技术差错;最后,权利和责任与控制任务相适应,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3.2目标设定的建立策略。根据企业确定的任务或预期,管理者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确定其他与之相关的目标并在企业内层分解和落实。其中,其他相关目标是指除战略目标之外的其他三个目标,其制定应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而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一个适当的过程,既能够帮助制定企业的目标,又能够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

3.3风险确认的建立策略。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这些事项进行识别。而潜在事项对企业可能有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有负面影响的事项是企业的风险,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其进行评估和反应。因此,风险是指某一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事项,或者是企业的机遇,或者是可以抵消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事项。机遇可以在企业战略或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以确定有关行动抓住机遇。可能潜在地抵消风险的负面影响的事项则应在风险的评估和反应阶段予以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风险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因此,企业应该做到:(1)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2)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并赋予内审部门从事公司风险管理的专门职责。(3)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4)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新型行业,企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瓶颈的制约。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最新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八要素理论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对该行业做优做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1内部控制理论最新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最新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COSO)的内涵,对企业风险管理这更宽泛的课题做了更全面的关注。但它们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完善的一个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以内部控制框架为理论基础,并将其拓展和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