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密度

实践指导

实践课一: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教学目标:

1.明确体育实践课密度的概念、意义;

2.了解安排与调节体育实践课密度的理论知识

3.初步掌握密度测定与统计的技能。

一、体育实践课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体积或容积中某种物质的多少。

在体育课中所说的密度,是指课中有效时间的利用率。

体育课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个内容。

(一)体育课密度

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有效利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是直接用于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教育学生的活动,包括:

1.教师的指导,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纠正惜误、个别指导;

2.学生实际从事运动动作的练习;

3.学生的自练、讨论、分析,互相观察与帮助;

4.练习时必要的等待和练习后的休息;

1

5.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和收回器材等)。

案例: 体育课密度的计算

某次体育实践课中,实际上课时间为45′13〞,测得五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分别为:

1.教师指导10’05”;

2.学生练习18’12”;

3.学生休息10’07”;

4.观察帮助2’15”;

5.组织措施 2’31”。

该次课时间上了 45’13”,则这次课的综合密度等于:

〖(10’05”+10’07”+18’12”+2’25”+2’31”)÷45’13”〗×100%

=〖2590”÷2713”〗×100%=95.47%

(二)专项密度

体育实践课的专项密度是,课中某项活动运用时间与总课时时间的比例。

例如,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与总课时的比例为练习密度;还有学生休息密度;教师密度和观察措施密度和组织措施密度等专项密度。

计算体育实践课密度共有四类,其公式是:

1.体育课综合密度:是指课中有效时间之和与全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2.某个部分的综合密度是指某部分合理有效的时间之和与某部分的总时间的比例。

3.课中某项活动密度是指该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和与全课总时间的比例。

4.某个部分某项活动的密度指某个部分某项活动有效时间与某个部分的总时间的比例。

2

二、体育实践课密度测定

体育课密度的测定有综合密度测定和专项密度测定两种。

(一)综合密度测定

是指全面地测定课中各项活动实践所用的时间,并要及时区分不合理运用的时间。它用来测定课中综合密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研究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1.准备部分

(1)熟悉测定课的教案。

(2)测定人员分工。测定人员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计报时间,一人测定。

(3)准备好测定、统计用的各种表格和工具。

(4)选择好受测学生,确定受测学生数。

2.测定工作

(1)测定是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按课的部分和进行顺序,围绕受测学生,记下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并及时判断不合理运用的时间。

(2)测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ⅰ.课中自始自终跟综受测学生,并围绕受测学生的活动,记下各项活动的时间。

ⅱ.时间要连续,即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计时秒表不能停。

ⅲ.计报时间是报每一项活动结束时间。

合理时间的记录:

武术:无论是动力性动作,还是静力性动作,从动作开始到结束均算练习时间。

队列练习:专门的队列练习,凡是按口令要求做的动作均为练习时间。组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跑步取送器材、变换练习场地也为练习时间。

循环练习: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练习时间,如果出现中断酌情扣除。

指导时间:凡是教师有目的地运用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以及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巩固、提高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均为指导时间。一般是从开始讲解、示范、 3

演示、分析,一直到结束均计为指导时间。

及时判断各段时间中各项活动的合理与不合理时间。

不合理时间的记录:

明显罗嗦的讲解、示范;

由于教师安排的不周密,学生练习之间间隙(休息)过长;

由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和考虑不周,场地器材在课中临时布置和调整; 学生积极性不高;

练习、队伍调动拖拉等。

3.认真做好记录

记录“合理运用的时间”栏中的时间,课后计算后填上。

我国的体育教学,比较合理的体育课密度(仅为参考):

1.教师指导占12-15%;

2.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占30-50%;

3.学生休息占12-25%;

4.保护与帮助占5-15%;

5.组织措施占10-15%;

6.基本部分密度占25%。

4.统计和制图

(1)分别把记录表中各个部分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相加,不合理运用的时间相加,登记在“体育课密度登记表”的相应栏内。

(2)计算全课和各个部分的各项活动的密度及不合理运用的时间的比重

4

(3)根据全课和各个部分的各项活动的密度及不合理运用的时间的比重,制作课的密度的直观图表。

(二)专项密度测定

是指测定课中某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并及时区分不合理运用的时间。它是用来测定课的专项密度,目的是为了深入地研究课中某一活动对象时间比重。

1.准备工作

从上课开始到下午为止,记下受测学生在课中的各部分每一次(组)动作的时间。

测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中自始自终跟综测定受测学生。

(2)正确判断做动作(练习)。

凡属为锻炼身体、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形成技能的活动,以及教师所采取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身体的组织措施中的一些活动,都是做动作,都应记作练习时间。

(3)正确计算一次(组)动作的时间。计算时间方法:

①单个组成动作,从开始姿势至结束姿势为止,算做动作时间;若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做动作,整个做动作过程,算做动作的时间。

②游戏、比赛、球类等集体活动,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做动作时间,若因犯规使活动中断,或球飞远了等待捡球,这段时间不算做动作时间。接力游戏、接力比赛,等待接力的时间不算做动作的时间。

三、体育实践课密度的分析

(一)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比重多少?各种活动所占的时间比重是否合理?

全课合理运用的时间比重(综合密度)应越大越好,最好接近100%,即>95%。

但是全课合理之用时间的比重大,(合理)并不完全意味着各项活动所占的活动比重合理。因此,还需分析各项活动的时间比重。

5

(二)学生练习的时间比重多少是合理,应看几个时间的因素:

1.数值;

2.与动作强度结合起来考虑;

3.把全课的练习密度和基本部分多年练习密度结合起来考虑。

课的部分 进行时间 做动作时间 练习密度

开始 2’59” 1’40” 59.41%

准备 7’41” 6’38” 86.33%

基本 30’15” 4’31” 14.93%

结束 4’11” 2’15” 53.28%

这堂课全课练习密度为33.56%,不算低,但基本部分太低,只有14.93%,没有达到课的基本部分密度的标准,而是其他部分“帮拉”的结果。

(三)课中不合理运用的时间比重多少?造成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重原因是多少?

体育教学中不合理运用的时间比重越小越好,造成不合理运用的时间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做客观分析。

总之在具体分析一节体育课的密度时,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性质、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气候等条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实践课二: 体育实践课的负荷

6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实践课负荷的意义;

2.掌握安排与调节生理负荷的理论知识;

3.初步掌握测定与统计生理负荷的方法。

一、体育实践课的生理负荷

(一)体育实践课生理负荷的概念和意义

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运动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生理负荷包括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两个方面。

外部数据是学生练习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强度;

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运动时机体在心率、血压、尿蛋白等方面的变化。

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是果,两者具有因果关系,一般成正比关系。

(二)体育实践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的方法

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课的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2.根据课的类型和组织教学形式安排生理负荷。

3.依据教学目标,教材的性质、难易程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境等条件安排生理负荷。

4.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要根据每课生理负荷强度强弱,注意使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采用有效的安全、卫生措施来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

(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

合理调控课的生理负荷可采用:

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降低或加大生理负荷。

7

3.改变练习内容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

7.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与评价方法

1.观察法

是课中教师或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判断与评价生理负荷的方法。

主要是从学生完成身体练习的质量、准确性、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学生的呼吸、出汗、脸色、声音,以及练习时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来判断和分析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2. 学生自我感觉法

这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学习任务,主观感觉判断生理负荷的大小的一种方法。 向学生传授判断与评价生理负荷的知识与方法,如生理负荷适宜时,则自我感觉良好,精力旺盛,动作反应灵敏、协调。如生理负荷过大,则会全身疲倦、乏力、较严重的可能出现头痛、头昏、恶心,肌肉抽筋,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虚脱,昏厥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又如何自我调整和互救等,培养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教师要经常在课中或课后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并与观察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课的生理负荷。

3. 生理测定法

它是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一种较为客观、科学的方法。主要采用科学仪器的方法测量心率、血压、吸气量、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原蛋白、血成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生理、生此化指标,来判断和分析生理负荷的大小。通常是采用较为简易的手测定脉搏方法来判断与分析课的生理负荷,即心率测定法。

心率测定法,也称脉搏测定法,是一次课中按时间间隔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次数,以便把握和分析课中心率变化的情况,判断分析生理负荷是否合理。心率测定时有2人操作即可,1 8

人摸脉搏,1人记录,如下表。

具体测定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

研究课的教案,了解课的目的、内容与组织教法全过程,对整节课做到心理有数,有利于分析;确定课中测定的时机和测定者之间的分工。

测定时机把握有三种:

定时测:

按照预先设定的2分钟或1分30秒测定一次。这种测定方法初学者易掌握,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因为定时测,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

1.到规定测定时间时,大多数学生正好在做动作或刚做完动作,这时测得脉搏偏高,统计数据不真实。

体育课心率测定记录表(示例)

课的部分或顺序测定时间测定时的活动内容 心率备注

课 前走到集中地点测10

课中准备部分走步队列跑步后 19

第二节操前 16

课中基本部分讲解示范投手榴弹后 19

连续助跑投掷两次后 22

连续助跑投掷两次后 24

小步跑高抬腿跑步 24

9

29 400m讲解示范后 21

32 中速跑400m 后 26

34 80%速度跑400m 28

课中结束部分 41 放松练习 21

43 心理放松 18

45 下课时 16

课 后 2 15

2 14

学校 年级 班级

受测者 性别 年龄

测定时间 气候 上课教师

测定者 记录者

2.到规定测定时间时,也许大多数学生正在休息,脉搏偏低,统计结果,也不真实。 做动作前后测:做动作之前测一次,动作完成后测一次。这样测定能够测到做动作前的低脉搏,又能测到完成动作后的高脉搏,不存在偏高或偏低的脉搏,这种测定克服了定时测的不足。这样的测定也有缺陷,如在比较长时间里做动作和比较长的休息时间里,无法测到一段时间的脉搏变化。篮球比赛8分钟,这8分钟间的心率变化就不能测到。

定时测与做动作前后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兼有上述优点,又能克服缺点,是目前比较理想测定方法。

准备好测定用品和表格。选择好受测对象,商量好测定的事宜。

(2)测定工作

10

测定受测学生课前安静时,课中各种活动,课后休息时的脉搏。

在具体测定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准课前安静状态脉搏(安静时测2-3次)

(2)测准刚上课的脉搏

(3)课的进行中,在不影响受测学生各种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测一些次数。(或点数)

(4)测定人员要随受测学生的活动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位置(测即刻脉搏)。

测准下课时脉搏(下课标志:师生道别),课后测准休息脉搏(课后测2-3次,3’—5’或 10’观察学生心率恢复情况)。

每次测定一般用10”,特殊情况下也可用6”每次测定后,及时报告测定时间、内容、心率、 准确记录。

3.统计与制图

将所测得心率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然后绘制成心率变化曲线图(下图),心率平均值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点算法、面积法。

点算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把课中测得的次数相加,除以测定次数得出平均心率。 其公式: a+b+c?/n

面积计算法:

把课中心率曲线下到时间座标轴之间的面积的总和,除以实际上课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即为课的平均心率。

首先计算每一区域面积的公式:

Σx1= (a+b·t)/2

计算课的心率总数的公式:Σx1+Σx2+Σx3+?+Σxn

计算课的心率的公式 X =Σx/t

体育课心率变化测定图

11

4. 体育实践课生理负荷的课分析与评价

分析一堂体育实践课的生理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主要从课的平均心率和生理负荷变化的过程两个方面。

据有关研究,平均心率参照标准为:

小学生125±5次/min; 初中生130±10次/min;

高中女生135±5次/min; 高中男生140±10次/min。

体育实践课的心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般有:中峰型、高峰偏后型、高峰偏前型、双峰型、齿峰型等5种。

体育课密度

12

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整堂课心率曲线上升、下降的一般趋势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学习 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2)心率曲线变化的最高点出现时间、次数是否合适,做练习的时间占多少?各部分的 平均心率多少练习。

(3)课中每分钟平均心率是多少,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每次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5)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应如何?

(6)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

评价课的生理负荷是否合理,还可采用心率指数法进行评价(下表),其公式如下;

心率指数= 课中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指数 1.2以下 1.2-1.49 1.5-179 1.8-199 2以上

强度 最少 小 中 大 最大

实践课三: 课时计划(教案)的撰写

课时计划又称教案,是指对一次课的目标、内容及其安排顺序、时间分配、组织教法、生理和心理负荷等作具体安排的教学文件。

一、撰写教案的流程

体育课密度

13

教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应该对教学过程有直接的指导价值。新课程的学时教案要符合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设计具体的教学。一般的撰写流程包括:

体育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

课时计划撰写流程

二、教案的特点

新课程在教案编写时应该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教案的目标具体、可操作。教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本次课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

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应该有利于课时目标的达成。

第三,要采用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14

第四,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不能统得过死,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教案的教学流程和思路清晰,内容简明。

第六,教案完整,教学后记可以对计划的设计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三、教案中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过分强调“三基”的掌握,从根本上忽视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时教学目标制订方面,改变了以前只注重技术培养的单一性,使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进取、开拓精神的合格人才。课时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体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了解体育健身的过程与科学方法,学会发现健身过程中的问题,学会健身。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教学对象)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表述成“学生应该??”。如在进行篮球原地跳起投篮教学目标制订时表述为:“学生应该掌握身体在最高点时将球投出,提高起跳和举球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力。”

2.行为动词(完成的行为)

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学会、掌握、达到、改进、提高、发展、取得、完成等等。

3.行为条件(完成行为条件)

15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方法”,“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等。再如,在进行篮球原地跳起投篮教学目标制订时,可以表述为,“能利用合作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方法进行原地跳起投篮的自创练习。”

4.表现程度(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

表现程度指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如“设计出三种以上练习原地跳起投篮的方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体育教师在具体撰写学时教学目标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习惯性错误,如:

(1)以教育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投篮技巧”、“学生能用正确的动作进行投篮”等。

(3)行为的主题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培养学生的自我健身能力”等。

四、课的内容安排、组织教法与学练方法

一般先构思基本部分。首先考虑的应是基本部分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两个以上内容,则应先确定其先后次序,然后找出各项内容的重点、难点,动作要领以及学习的方法。

在考虑开始部分时,要使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如何给学生一个新颖感。

在安排准备部分内容时,要考虑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同行根据基本部分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基础和体质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安排专门准备练习,并考虑内容的安排顺序。

在安排基本部分内容时,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材,若采用分组不论换的形式时,先确定教材他们的教学顺序。

在考虑结束部分内容时,不要流于形式。

在书写时,一般是每个内容对应组织教法。

16

例如:新教材俯卧式跳高

1.教学组织

学生分成几组,如何站位(画出学生站位场地与使用的器材布置简图),学生练习时分几个组场地如何分配,练习的顺序和回队的路线等。

2.教法

是讲(什么?)提示学生看什么,注意什么,学生练习时教师干什么(巡回指导)。发现错误时教师用什么方法纠正(讲、示范)等。

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

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计划本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6.如教师担任同一年级性别几个班的体育课教学时,可用同一份教案,但需根据各班不同情况,分别在教案的各个栏内注明不同要求。

7.课后小结。

编写表格式教案时应该填写什么?

1.“课的内容”栏应填内容

课开始的常规;

各个部分的教材名称;

教学方法、动作要领、学习重点和难点;

代替文字说明的“单线条图”;

结束时的常规。

2.“课的组织教法”栏应填内容

学生分组,分组形式教学;

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队形的图例;

17

教法步骤;动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游戏规则;

比赛的评比标准;

区别对待措施;

小干部培养;

思想教育和培养意志品质的措施;

教师在课中主要注意方面;

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各部分如何衔接;

场地器材布置。

五、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左右关系

表格式分左右两部分。

左边:是教学内容,主要写学生学习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问题。

在准备部分,应依次填写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 在基本部分,依次填写动作名称、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在结束部分,应依次填写放手整理小结的内容等。还安排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内容,应写明游戏和比赛的方法。

2.上下关系

书写应有个顺序:表头、任务、重点、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课后小结、场地器材布置、密度负荷预计。

左侧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一般是顺序书写身体练习的名称、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 18

护与帮助。

右侧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一般应顺序书写组织、教法步骤、要求。

3.对应关系

在教案中,左右两栏填写的内容有一种对应关系,即右边的内容总是对应左边的内容。 以基本部分为例:左边有一个学习内容,右边就有组织、教法步骤和要求与其对应,并且右边“组织”一词的高度与左边“动作要领”一词的高度一致。

4.“粗细”关系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对粗与细有不同的要求。

新授课的内容一般写得比较细致(新学动作应写动作要领)。

复习的内容书写相对较粗(例如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可以写动作要点、即蹬、转、撑、送、挺、推、拔 7个字)

5.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课的任务要明确,教学要求要具体;

内容选择要实际,教学重点要突出;

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要科学;

教学手段要多样,运动负荷要适当;

场地布置要合理,文字表达要简练;

设计安排要一体,教学思想要新颖。

19

实践课四: 如何更有效地观摩一堂体育课

观摩课,也就是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一、听课的目的

1.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2.诊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3.评判教师教学的相应水平

4.学习借鉴同行的优势长处

5.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听课的作用

1.督促检查

2.评估指导

3.探索研究

4.提高促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修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5.沟通协调

三、听课前准备

1.业务准备(了解教材结构和教改信息、制定合理的听课标准、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

2.物质准备(听课笔记、教材、纸张等)

3.心理准备

20

四、听课中观察

1.观看(看授课老师、看学生、看班级)

2.倾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声音)

3.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渡、记细节特色、记板书提纲、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4.思考(多问为什么、适当的预测与推想、体察教师的思想)

五、听课后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结构

6.课堂管理

7.师生关系

8.课堂评价

9.教学效果

10.场地布置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