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网络教育学位论文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张 煜

指导教师:徐伟东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12035230901011

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xx年09月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摘 要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滞后现象:如有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繁)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网络用语等等。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只靠政策性文件,会出现规范性差,权威性小,只有通过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序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语言文字环境的净化。

关键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报刊杂志;媒体;对策。

前 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而汉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延续,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时至今日中国汉字已经有了规范的体系,成为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用字问题,集中体现在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上。比如: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这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且久治未愈的问题。搞清目前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现象的具体状况,探讨其社会成因,寻求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实现语言交际的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用字不规范的现状

(一) “h” “f”分不清

地方方言的影响,就是成了人们的一脉相承。例如:“吃饭”说成“吃换”,“飞机”说成“灰机”,“菜籽花花”说成“菜籽发发”,等等,影响了人们在外的正常的日常交流,给自己交流造成障碍。

(二)建筑物名称、店名、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城镇建筑物的命名不能崇洋复古,不得使用外国的人名、地名和带封建帝王贵族色彩的名称;禁止使用有损民族尊严的名称。就以我们四川省巴中市的建筑物名称为例,就有少数开发商以“纽约香提别院”、“国王花园”、“华夏小区”、“王府家园”等等为小区命名,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名称。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出现在广告用语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店名中。由于取店名做招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和盲目从众性大,因此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我在市内也作过调查,曾有一家理发店取名为“顶级理发店”;还有一些保健用品店直接使用“性用品”作为店名,如成人性道具;一些商品在广告宣传时打出了“世界之最”等绝对字眼;有的甚至泛滥到中小学中,例如有的复习资料叫“某某考霸”、“某某考王”,“某某科目”速成法;有的或利用谐音、多音字的特点,改变原有的词语结构,故意把字写错。例如药品广告:“咳”不

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空调广告:终生无“汗”,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胃药广告:一不到“胃”,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饭店海鲜广告:领“鲜”一步,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等等,这些也都是不规范用字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广告作品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中国广告协会章程》中也有规定,广告语不得出现具体描写、形容与性行为有关的用词。

(三)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

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相对于街头中的错别字少多了,但也时有发生,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报纸常见不规范用字现象分类主要存在三种不规范现象:一是使用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和已被淘汰了的异体字,二是使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乱造的简体字,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形近字。汉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字数繁多,形体尤为复杂,所谓“鲁鱼亥豕”,差之毫厘则可能失之千里。在报纸常见别字中,形近字亦较常见,例如:“灸热的情感,温馨的陪护”。这里把“灸”当作“炙”,“炙”的本义是烤熟肉食,“炙热”乃炽热之义,修饰情感,语甚贴切;而“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汉语中亦无“灸热”一词。

二是音同音近字。谐音替代曾经是古代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种用字手段,现在则要求专字专用,一些意义不同的音同音近字不能再相互代替,否则就是别字。音同音近致误在报纸中最为常见,由于不少作者编者操作电脑采用拼音输入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同音字致误现象。例如:某报纸“高考后分两次填自愿”。“自愿”当作“志愿”,“自”“志”音近,但字义毫不相干。有些字不仅字音相同相近,字义也有相近之处,极易混淆。例如:某报纸刊登“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交汇处”。“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

三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不同。这类字的读音相同相近,但形体也相近。例如:假日孩子不能“脱僵”。“僵”当作“缰”,以缰绳作比,说明假期中孩子不能失去控制。

四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相近易混。这一类字形音义皆近,一不留神就会出错,

是最需要仔细辨析的。例如:某报刊登“今年32岁的她已当了9年市政协委员,有一串令人眩目的头衔”。句中把“眩”皆当作“炫”。《现代汉语词典》:“炫,(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炫目。”而“眩”是指“(眼睛)昏花:头昏目眩。”“炫目”与“目眩”,语义不同,用字各别,不可相混。

(四)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

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对所有公共场所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

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网上聊天、留言时用谐音字,自己造字,或是错别字。有很多人用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字形美。另外还有一些人使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拼音),根本就不知道读音,而是用来做装饰用的,他们认为笔画少也是一种美。还有一种就自己造字了,有些也是读一边的谐音,有些只能在他们同龄人当中使用,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暗号、代号。 二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简化汉字。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例如将“鸡蛋”简化为“鸡旦”、“停车”简化为“仃车”、“经营部”简化为“经营卩”等等。而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这些不规范的汉字使人难以辨认,甚至不明其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这些情况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五)街头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严重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我和我们的学生在我市的一些大街小巷作过调查,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修车店门口将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将零售写成“另”售,装潢店门口将装潢写成装“璜”,失物广告将失物启事写成失物“启示”,安装公司门口将安装写成“按”装,洗车店门口将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饭店门口将盒饭写成“合”饭,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波”萝,体育用品店标牌将篮球写成“兰”球,严打宣传标语将严厉打击写成严“历”打击等等。

二、研究解决实施方案

要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根源,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治标且治本;其次,我们作为学校教师要加强汉字教学,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规范用字。

(一)端正态度,对症下药

用字不规范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客观原因:汉字数量多,常用的也有三四千;加上汉字结构复杂,不少字的字形区别甚微,这些都给记忆、书写汉字造成了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是无奈而写错。要写某个字,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信手拿一个形近字充数,甚至乱写一气了事。二是无心写错。由于受上下文或上下字偏旁的影响,出现误笔,写了错别字。三是有意而写错。主要是为了图快、图省事,明知这个字怎样写,却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来代替,乱写简化字。

主观原因主要靠端正态度来解决,要反复教育,写字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多查字典;写好文章后要仔细看一两遍,改正错别字。客观原因是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症下药,学校教师加强识字教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的认识,是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关键。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态度是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每个字的形体,甚至是一笔一画,都有它的内在意义根据,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数量虽多,但汉字是一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掌握了汉字的规律,那么繁难也就变得容易,分散、孤立的识字教学便可进入相对集中、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认字的效率,减少书写中的错率。

(二)熟悉法规,掌握标准

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等,对这些明文规定的标准,应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切实掌握,不再出错。例如:某报纸刊登“公元前后形成1,5000人的楼兰国”。这涉及数字及相关符号的规范用法问题。这里的分节号位置有误,当置于“5”之后。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的分节有两种类型:专业性出版物“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

(三)齐心协力,科学管理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首先,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有资料表明,50年来,教育系统向全社会输送了六千多万名高、中等专业人才和近4亿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从而对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

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在规范语言文字方面的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的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其次,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样板,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效应。时下歌坛流行让人“听不懂的歌词”已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粗俗、猎奇、怪诞的精神垃圾也充斥图书出版市场,让人看不懂的书名随处可见,至于夹杂在各类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更是不胜枚举,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中也频频出错,真是误人不浅。至于影视上的打错字幕、播音员读别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地区,方言居然成为媒体的主流用语,硬是让外来人员听不明白。

再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首先应从党政机关做起。党政机关的人履行职能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如果不能自觉和正确地运用民族共同语,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门和普通群众规范用语用字呢?更何况,政府机关用语用字不规范本身也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结 论

总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书刊、报纸每天与群众见面,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广泛,带有示范性,是国家法定文字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类书刊、报纸都必须切实把好语言文字关,不让那些毛病百出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入读者的眼帘。同时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在整个社会造成人人重视用字规范、人人抵制用字混乱现象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办报质量、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发布

[2]《党政机关公文》,辛华纪德臻,经济科学出版社

[3]《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印书馆;

[5]《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6]《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四川晚报 》,20012-10-13

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徐伟东导师细致耐心的知道,这才保证了改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我要向徐伟东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再次祝导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第二篇: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状态、社会矛盾等诸多问题。

2.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种体系,它包括如下阶段:一是选择课题;二是设计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资料;四是整理与分析资料;五是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

4.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

2.系统:指事物构成的内外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存在而组合的有机整体性。

三、问答题

1.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1)关于社会调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刻。

(2)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结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也更加完备和科学,使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为了使社会调查研究中主观意愿成分减少,就需要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5)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2.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客观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要从具体情况出发。

(2)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

(3)充分占有客观资料,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

(4)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社会调查研究中的系统性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要注重对象的整体性。

(2)在界定系统的界限时应明确清晰。

(3)要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联系。

(4)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把系统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与自然历史一致的过程。

(5)注意发挥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

4.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作用?

(1)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2)为正确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3)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2.人口构成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按照区域范围来讲,主要有社会中的个人、初级群体、组织、阶级阶层、民族、社区等。

4.按照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调查类型可以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三种。

5.描述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性研究。

6.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7.社会调查依时序划分可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8.社会调查按照研究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9.社会调查按照对象的多少,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三种类型。

10.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变量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测量的四种变量,层次最低的是定类。

11.概念或命题的操作化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

12.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

13.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调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资料的信度。

14.信度和效度是判断调查方法和手段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关系、按着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

2.阶层:指同一经济地位的人们,根据他们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呈现出的分层。

3.社区:指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结合的社会共同体。

4.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者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5.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6.全面调查: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7.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

8.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9.定序变量: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凡属于等级或次序上有区别的变量均为定序变量。

10.操作化: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11.信度: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的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12.效度:指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

三、问答题

1.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道德社会化,即人都要学习和适应社会对人伦关系等规范,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2)性别社会化,即按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的人都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

(3)政治社会化,即个人取得政府和政治生活的参与权的过程。

(4)民族社会化,即个人成为这个民族,必须具有民族意识,接受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社会组织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1)具有固定的目标。

(2)具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

(3)具有更严格的规范。

(4)具有更稳定的结构。

3.定性研究有哪些优点?

(1)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取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

(2)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

(3)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4.定量研究有哪些特点?

(1)在实地搜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

(2)在对样本研究中,定量研究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3)定量研究是为了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个要素之间量的关系。

5.简述命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地位。

(1)命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它规定了调查研究的方向。

(2)规定了收集资料的范围。

(3)科学、准确地表达了调查研究的主要观点或概念。

6.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初步假设?

调查研究的范围比较窄,调查研究的问题较为深入的专门问题时。

(2)在一些解释性调查研究和预测性调查研究中,应进行假设。

(3)所调查内容较为复杂而现有资料和现象模糊不清时,也应进行假设。

7.简述操作化的作用。

(1)可以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2)可以使概念或命题量化,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础上,可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8.影响资料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调查者本身的问题。比如,对调查方法不甚了解,或调查不深入细致,或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或带着框框去寻找材料,甚至人为地编造材料。

(2)调查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存在问题。比如,调查方案、方法设计的质量差,语言表达不清晰等。

(3)被调查者由于种种原因,对调查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4)进行调查时环境对被调查者产生不利的影响,资料处理过程中出现疏忽和偏差。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一、填空题

1.课题的提出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

2.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提出的。

3.调查研究类型可以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等。

4.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有:条件式、差异式等。

5.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有: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

二、名词解释题

1.描述型调查:指通过调查,反映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一种调查类型。

2.比较型调查:指把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或同类事物进行差异比较以认识研究对象属性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

3.因果解释型调查:指研究被调查对象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因果关系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

4.评价型调查:指对所研究的事物得出社会价值属性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

三、问答题

1.从理论方面提出课题有哪几种情况?

(1)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2)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3)证明某一理论的适用范围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4)对原有理论产生怀疑,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这个理论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5)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回答。

2.选择应用性的调查研究课题,大体上有哪些情况?

(1)为制定政策进行调查研究。

(2)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而进行调查研究。

(3)为了制定规划或计划进行调查研究。

(4)为了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行调查研究。

3.确定课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课题的确定取决于社会的各种需要。

(2)要考虑课题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

(3)要考虑课题的范围。

(4)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大小。

4.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查阅文献。

(2)咨询活动。

(3)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

第四章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一、填空题

1.在全面调查中,可以按照调查的次数和周期分为一次性普查和经常性调查。

2.在非全面调查中,可以根据被调查对象中选择的调查单位不同分为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3.统计报表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和部门统计报表两类。

4.经常性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5.信息系统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全国性的信息系统、专业性的信息系统、地方性的信息系统。

6.从本质来看,典型调查是一种选样调查。

7.个案调查的步骤一般可分为立案、资料搜集、诊断、治疗四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

1.普查:指为了某种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手段。

2.经常性调查: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算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

3.典型调查:指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的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

4.抽样调查:指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要研究的对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

算总体单位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5.简单随机抽样:指将所有总体单位事先不加任何选择或处理,任其自然位置从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普查有哪些特点?

(1)时间性极强。

(2)调查资料全面,但不够深入细致。

(3)人力、物力、资金耗费大。

2.普查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1)普查的调查时间必须统一规定。

(2)调查期限不宜过长。

(3)调查项目一经统一规定,不得任意改变或者增减。

(4)为了使资料有连续性、可比性,普查应定期举行,以利于分析。

3.一个较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哪些优点?

(1)适用性。即适应使用者的需要。

(2)准确性。能准确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3)快速性。能及时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4)经济性。建立一个系统和获取所需的信息花费的费用应该最少。

(5)广泛性。使用者能从信息系统得到多方面的信息。

(6)延拓性。信息系统应能不断延伸,拓展,使最新信息不断进入其中。

4.典型调查有哪些特点?

(1)从本质看,典型调查是一种选样调查。

(2)从选择数量看,典型调查是一种小型调查。

(3)从调查的具体方法看,典型调查是一种解剖麻雀的调查方法。

(4)从调查结果看,典型调查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

5.典型调查有哪些局限性?

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干扰。

(2)缺少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

(3)所代表的总体范围和调查结论的适用范围不易统一。

(4)只适用于同质性较强的对象。

6.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

(1)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

(2)根据样本资料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估算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7.类型抽样时划分类型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划分类型要科学,类型之间应有清楚的界限。

(2)类型的数目不易过多,以免失去类型的特点。

(3)必须知道各类中的单位数目,以便确定在各类中抽取的样本单位的数量。

第五章 问卷调查法

一、填空题

1.问卷调查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使用范围宽,二是有利于定量统计分析。

2.问卷的基本构成是:问卷的题目、调查与填表说明信、主要内容、调查实施情况记录等四个部分。

3.问卷语句的类型有三种,即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

4.问卷问题的回答方式有两种:即开放式和封闭式回答。

5.通常在比较大规模调查时,其正式问卷一般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为辅。

二、名词解释题

1.问卷调查法: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目的设计的问题,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2.调查说明信:指在问卷的卷面上给填写者的简明短信,用意是通过说明此项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消除对方的顾虑和紧张,争取被调查者的支持与合作。

3.开放式回答:指设计者不提供具体答案让回答者选择,而是回答者没有范围控制的自由回答。

4.封闭式回答:指问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再提供一定范围的若干可供回答人选择的答案,由其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中选择确定。

三、问答题

1.问卷的问题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哪几种?

(1)关于事实的问题。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2)关于行为的问题。

(3)关于原因或理由的问题。

(4)关于态度或情感的问题。

(5)关于环境的问题。

2.调查实施情况中应该记录哪些内容?

(1)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可供参考的重要情况和问题。

(2)访问后的效果评价。

(3)调查复核后发现需要进一步复查和修正的项目等。

3.问卷的语句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必须围绕调查主题设计。

(2)语句中所运用的概念要明确、具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词多义的概念。

(3)必须杜绝造成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之间产生歧义的概念,一面造成同一概念不同的理解。

4.问卷调查中对敏感性问题应该作哪些技术性处理?

(1)提问可假定敏感性问题有多种回答形式,使回答者放弃一些顾虑。

(2)淡化敏感性,指出某些行为、态度或观念带有普遍性。

(3)用尊敬的口吻称谓社会地位比较低的阶层和职业。

5.编排问卷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先问容易回答的问题。

(2)敏感性问题放在问卷的较后部分。

(3)开放性问题应该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4)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5)有时为了帮助回答者回忆和联想,可先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6)尽量使问卷在问题的形式、长度、回答的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

第六章 访谈法

一、填空题

1.一般访谈也称初步访谈,此类访谈有一套完整的访问提纲,目的为了验证一种假设理论或政策。

2.深度访谈希望发现一些新的要素,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3.访谈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回复率高、控制性较强等。

4.实施个别访谈大致分为四个步骤:进见、建立融洽关系、正式访谈、告别。

二、名词解释题

1.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提供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访谈技巧:指在进行访问时,以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取得被访者的信任与合作,以获取真实可信的资料。

三、问答题

1.进行集体访谈搜集资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要对参加访谈的人进行选择,参加者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表性。

(2)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7-8人为宜。

(3)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让被访者由轻松的漫谈逐步地转入正题。

(4)要注意控制访谈人的相互影响及方向。

2.访谈法有哪些不足之处?

(1)访谈费时费力,不能大规模地进行。

(2)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都可能在访谈中出现偏见与错误。

(3)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3.如何与被访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1)发掘被访者的优点。

(2)真诚地关怀被访者。

(3)以被访者关心的事为话题。

4.在有结构访谈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使用统一的访问提纲。

(2)要按照顺序提问题。

(3)要始终采取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

(4)要尽量保证一次完成。

5.访谈者自身应该具备哪些品德修养?

(1)诚实的品质与一丝不苟的精神。

(2)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3)开朗的性格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6.被访者不愿合作有哪些原因?

(1)被访者对访问感到迷惑和不理解。

(2)被访者对访谈的内容不感兴趣。

(3)被访者无暇费时接受访问。

第七章 观察法

一、填空题

1.从研究者的观察方式来划分,观察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和无结构观察两种类型。

2.从研究者在观察中扮演的角色来说,观察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3.观察法的基本原则是:全方位原则和求实原则。

4.有结构观察的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检验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观察:指有目的地用感观或辅助工具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2.无结构观察法:指研究者不预先设计出观察项目,也不专门探究某一行为,而是观察和记录在研究对象本身及其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件。

3.有结构观察法:指观察者在观察前设定所要观察的活动和行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反映类型,制定出严格的观察记录表格。

三、问答题

1.作为科学的观察应具有哪些特点?

(1)具有研究目的。

(2)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3)科学观察是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观察。

2.如何才能减少人为的主观观察失误?

(1)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

(2)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事件。

(3)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

3.观察法有哪些局限性?

(1)研究者对于环境因素难于控制。

(2)只有较少指标可以用数量表示,而大量的观察资料难于数量化。

(3)观察研究的样本比较小。

(4)观察者难以进入观察环境,接近观察对象。

4.在参与观察中应该掌握哪些技巧?

(1)消除观察对象的戒备心理。

(2)尊重并顺应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

(3)与观察对象共同生活,参加他们的各项活动。

(4)参与群体的活动和个别的接触相结合。

(5)对被观察者提供帮助以增进互助关系。

第八章 文献法

一、填空题

1.从文献的来源上看,文献包括:私人性文件、公务性文件、宣传性读物。

2.文献研究从方法上可分为定性的文献分析和定量的文献内容分析两大类型。

3.文献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文献摘录、分析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的关系、说明主题。

二、名词解释题

1.文献法:指从各类报告、报表等文字材料中寻找值得研究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2.直接文献:一般称第一手材料,是由社会事件或行为的直接参与或接触者撰写的。

3.间接文献:指转手的第二手资料,不是由事件的直接参与或接触者撰写的,而是通过目击者的叙述或阅读第一手资料之后所撰写的报告、文章等。

4.有结构文献研究:指有预先设计的组织方式和研究提纲,通过对文献中所涉及资料进行有目的的量化,验证原来理论假设(观点)的研究方法。

三、问答题

1.文献研究有哪些优点?

(1)可以避免研究者对调查对象本人带来任何影响。

(2)可采用较大的样本。

(3)所得到的资料质量高、费用低。

2.文献的定性研究有哪些特点?

(1)注重对文献的个案研究,不太强调所用文献资料的样本大小与完整程度。

(2)注重文献作者的动机与影响效果,而不过分注意内容的表达形式。

(3)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分析的有效性比较强。

第九章 试点调查法

一、填空题

1.试点调查法有实践性、代表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根据试点的手段是否直接作用于被研究对象,可把试点分为直接试点和模型试点。

3.根据试点的环境,试点可分为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

二、名词解释题

1.试点调查法:指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

2.平行试点:也叫对照试点,指既有试点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一种试点方法。

3.连续试点:指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观察或测量,以检验假设的一种试点方法。

三、问答题

1.试点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确定试点目的和试点课题。

(2)建立试点假设。

(3)进行试点设计。

(4)选择试点对象和完备试点环境。

2.试点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有哪些?

优点:(1)能直接揭示或确立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2)有利于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缺点:(1)难以选择到有充分代表性的试点对象和试点环境。(2)在现场试点中,无法排除非试点因素对试点过程的干扰。

第十章 会议调查方法

一、填空题

1.根据调查者进行调查的方式不同,会议调查可以分为列席旁听型、专门举行型、附带进行型。

2.会议调查法的特点是:灵活性强、有效程度高、综合性强、可控性强。

3.会议调查方法应遵循缜密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题

1.会议调查方法:指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的会议,利用会议的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方法。

三、问答题

1.会议调查方法有哪些作用?

(1)能够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调查效率。

(2)能够使调查对象集中、客观、具体地反映情况,保证了调查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3)是完善调查手段,增强调查信度和效度的有效形式。

2.会议的组织工作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确定出席调查会议人员的标准要求、会议规模、次数及会议主办人员。

(2)确定调查会议举办的时间、地点,并安排好会场。

(3)确定出席调查会议的人员名单。

(4)确定会议的主持人。

第十一章 资料的整理

一、填空题

1.可靠性审核一般通过检查资料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信度来确定资料的真伪。

2.常用的资料可靠性检验方法有:经验法、逻辑法和资料来源检查法。

3.对历史资料加工的常用方法有折算法、调整法、推算法和再分组法。

二、名词解释题

1.资料整理:指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2.汇编:指按调查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编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够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三、问答题

1.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

(1)是对社会调查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深化。

(2)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开始。

(3)是社会调查积累资料的需要。

第十二章 调查资料的分析

一、填空题

1.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物质的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2.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三种。

3.理论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的分析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二、名词解释题

1.相关系数:指表明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数。

2.回归分析:指对有相关关系的变量,根据大量资料找出合适的数学表达式,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然后进行推断和预测。

3.归纳法:指从个别的东西,推导出一般的东西,是从大量的个别事实形成一般性的理论认识的方法。

三、问答题

1.分析资料阶段的定性分析主要内容有哪些?

(1)明确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把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分门别类进行定量分析。

(3)从定性角度验证最初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是否成立。

第十三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填空题

1.撰写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如实反映和记载、描述客观实际的主要阶段。

2.根据调查性质的不同,调查报告可以分成叙述性调查报告和分析性调查报告。

3.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主题、取舍材料、拟定提纲、撰写报告和修改定稿等五个步骤。

二、问答题

1.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1)调查报告的主题必须与调查主题相一致。

(2)要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观点并重新审定主题。

(3)调查报告的主题不宜过大。

2.撰写调查报告在取舍调查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资料要充分、完整。

(2)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

(3)在调查资料量很大时,在材料分析之前,都要对材料进行取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