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__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本节介绍的旱灾、台风等灾害类型与必修1教材联系紧密。台风在必修1的第二章中的天气系统一节首次出现,台风本质上就是一种

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由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灾害,本节所述的台风既以必修1为基础,又是必修1的延伸。旱灾由水资源不足引起,与水资源的是否合理利用有关,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有关基础知识已在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三节介绍。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

教学难点

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台风灾害

1台风灾害严重及原因

讲述:台风从天气系统看是热带气旋,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讲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读2.33中国东部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1949——20xx年)图,学生找出我国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

(提示: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总结出台风有沿海重、南方重的分布特点)

对照图2.33与图2.34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1991——20xx年)图,学生得出结论: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4.台风造成的损失

讲述: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

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读表2.6 1986——19xx年台风灾损情况,讨论:

(1)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

(2)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又什么趋势?(有成倍增长的趋势。)

学生自学案例7—— 9216号台风,探究以下问题:

(1)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2)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3)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

思考: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提示: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读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为什么这些地区旱灾严重?

板书: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

承转: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板书:2、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和特点

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与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探究:

(1)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旱灾频次较高的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2)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从自然原因看我国东部季风区,虽然为湿润、半湿润地区,但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有强烈的致灾因子;从社会经济原因看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而东部季风区受灾体多、经济密度大,所以旱灾灾情严重。)

小结: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读表2.4区域灾情的特点,学生总结五个地区的灾情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

旱次之。

学生自学案例6——19xx年大旱年

引导学生自学中关注以下几点:

(1)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2)旱灾的危害有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3)读2.31中国19xx年干旱程度图,看出华北地区是当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分析华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不仅华北地区,我国许多地区都是旱涝兼有。

旱涝关系

教师讲清以下两点即可: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承转:我国是农业大国,旱灾对农业受灾体影响最大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讲述:(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均,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读表2.5中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1950——19xx年),引导学生思考:

(1)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

(2)从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旱灾有时间变化且损失严重。

承转:播放台风的电影剪辑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板书设计

一、台风灾害

1、我国台风灾害严重及原因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

二、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和特点

3、旱涝关系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三、寒潮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2、发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5、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质灾害表现: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

 

第二篇:地质灾害

2.3.6 地质灾害安全工作组促进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什邡市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什邡市中部,距什邡城关20公里,距成都70公里,地处平原和山区的交界处。全镇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高南低,平原与山地相连,北部是山脉,南部是平原,全镇幅员面积52.36平方公里,耕地23967亩,山地15600亩,最高海拔1288.7米,最低海拔654米,位于龙门山地震带,地质活动频繁,存在泥石流隐患。

二、安全现状

1.事故统计

根据国土局事故统计,     年以来我镇发生的地质灾害        起。

    年地质灾害统计

2.安全隐患

项目组成员单位对辖区内       学校,        小区,       单位展开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隐患:

(1)   个单位存在安全通道标致不明,安全通道不畅通等安全隐患。

(2)   个房屋未达到抗震标准。

(3)   亩森林受损,造成水土流失。

(4)   个单位地震逃生演练偏少。

(5)   个塌方、泥石流常发地点防治工作不到位。

(6)石亭江淘沙,河床下陷,桥梁受损。

2、人口聚集地安全通道畅通情况及标志情况调查;

3、房屋抗震情况调查:

 4、森林受损情况调查:  

 5、地震逃生演练次数调查: 

6、山体塌方、泥石流情况调查:

 

7、河道淘沙,河床下限,桥梁受损:

三、居民意见征集

四、“三重点一需求”分析

(一)重点问题:

1、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标致不明或不畅通。

2、居民防震意识不强,相关逃生技能掌握不到位。

3、部分地带塌方、泥石流防治工作不到位。

4、森林保护意识淡薄,林区受损易造成水土流失。

5、石亭江淘沙,河床下陷,桥梁受损。

(二)重点场所:安置小区、学校、医院、石亭江,山区。

    (三)重点人群:安置小区居民、学生、医院职工、淘沙人员,山区居民。

 五、鉴于以上原因,安置小区、学校、医院、石亭江,山区着重实施以下安全促项目。

1.健全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标致项目。

2.疏通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项目。

3、地震逃生演戏项目。

4、塌方、泥石流防治项目。

5、宣传水土流失对地质的破坏项目。

6、规范淘沙,防止河床下陷,保护桥梁项目。

六.地质灾害安全工作组促进项目实施方案

  1.立项依据

1、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标致不明或不畅通。

2、居民防震意识不强,相关逃生技能掌握不到位。

3、部分地带塌方、泥石流防治工作不到位。

4、森林保护意识淡薄,林区受损易造成水土流失。

5、石亭江淘沙,河床下陷,桥梁受损。

  (二)工作目标:

1.保证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标致明确。

2.确保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

3、每年举行       次地震逃生演戏。

4、塌方、泥石流灾害控制在   次以内。

5、让居民了解水土流失对地质的破坏。

6、规范淘沙,防止河床下陷,保护桥梁。

  (三)工作计划

   (1)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2)完善制度,落实措施。

   (3)加强评比,落实责任。

(4)加强灾害宣传培训,提高灾害防护意识。

   (5)认真排查消除隐患。

   (6)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培养居民逃生自救技能。

(7)各村组织、单位做好总结、及时评价。将灾害防护纳入日常管理评价工作中。

  (四)责任落实

(1)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

为切实做好洛水镇创建省级安全社区工作,确保有针对性地指导灾害返沪促进项目,现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华锋 

副组长: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成  员:

地质灾害防护促进项目组

工作职责

1、参加地质灾害防护工作组会议;

2、制定本项目组创建计划和目标;

3、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指导各村组织、单位灾害防护促进项目;

4、宣传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组织相关的应急演练。

5、做好相关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五)干预措施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建设地质灾害防护工作促进组,以各村组织、单位为主体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建立地质灾害防护促进项目工作小组。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地质灾害防护项目组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使灾害防护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灾害防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安全工作会议制度。项目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时参加灾害防护工作组的例会,及时向工作组汇报项目组工作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定期在本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消防安全项目工作,通报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使之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要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与会人员等情况。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和制度。各村组织单位要不定期对本镇地质灾害情况,特别是安置小区、学校、医院、石亭江灾害防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查找并整改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详细注明检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并认真执行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积极配合、督促有关村组织、单位和有关人员按时、按质、按量整理好各类档案。

(3)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做好居民灾害防护教育培训

努力营造整体安全氛围。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宣传车等阵地,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4)深入排查,认真整改

灾害防护工作促进组要深入到安置小区、学校、医院、石亭江,排查灾害防护常识普及教育情况,汇总整理,指导各村组织、单位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并及时督促落实。

(5)加强监管,狠抓落实

 灾害防护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各村组织、单位要主动与农业服务中心,国土局联系,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一定要深刻汲取地质灾害血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积极采取措施,将灾害防护工作安排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为全镇居民创设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六、解决办法

1.健全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标致。

2.疏通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

3、地震逃生演戏。

4、塌方、泥石流防治。

5、宣传水土流失对地质的破坏。

6、规范淘沙,防止河床下陷,保护桥梁。

七.效果对比

八.持续改进

九.3.2 消防安全促进项目

    根据社区诊断结果和事故与伤害干预目标计划,在地质灾害防护方面,需重点解决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疏通安全通道,规范石亭江淘沙,防止河床下陷,保护桥梁等问题,经过策划,设立了“健全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疏通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规范石亭江淘沙”和“地震逃生演练”三个子项目。

3.2.1 子项目1:健全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疏通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

一、项目背景:

我镇有    所学校,  所医院,    个安置小区,主要分布于洛水场镇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场所存在安全标识不明,安全通道不畅通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特设健全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疏通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通道项目。

                  洛水镇“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分布情况

二、干预措施:

(一)健全安全标识

    镇安办对辖区内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安全通道全面排查,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业主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未整改的按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

     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安全通道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安全通道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二)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安全通道隐患全面检查。镇安办每年对   个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安全标识,安全通道全面检查   次。发现存在安全标识缺失   起,占用安全通道     起,现场整改   起,限期整改   起,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避免走形式。

三、干预效果:

通过子项目的实施,我镇安置小区、学校、医院基本实现安全标识齐备,安全通道畅通,无安全事故发生。

3.2.2 子项目2:规范石亭江淘沙

一、项目背景:

石亭江横穿洛水     公里,每年淘沙量      立方米,由于淘沙欠规范管理,对桥梁河床造成损害。

二、干预措施:

(一)管理机构,规范淘沙

通过统计,目前,我镇指定淘沙点有    个,淘沙量      立方米。严格控制淘沙地点及淘沙量。

(二)开展保护桥梁就、河床教育培训

一是在村上开设宣传点集中宣传;二是发放桥梁及河床保护   余份,告知村民不规范淘沙对桥梁河床的破环;三是通过各村(社区)远程教育平台和乡村小广播等播放相关节目,使群众受教育,宣传覆盖约      名村民。

三、干预效果:

通过开展调查,我们使淘沙更加规范,群众的群众的河床,桥梁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

3.2.3 子项目3:地震逃生演练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镇有   个统建安置小区,涉及     余户      万人,    所学校,涉及   人,     所医院,涉及     人。遇到地震等重大灾害时,逃生自救显得异常重要。

二、干预措施:

(一)规定各单位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每年在全镇的安置小区,学校,医院等地方,举行    次地震逃生演练。

 三、干预效果:

通过项目的开展,使得居民地震逃生自救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群众的安全明显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