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题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8级 贺凤娇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倾向 就业工作指导 就业对策与建议

正文内容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

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

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

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

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

及生存现状

调研报告

目录: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3. 问题与建议

4. 附件

引言: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针对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的探讨和分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通过分析转型期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需求,并对比调查结果中大学生对工作的普遍主观要求,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

【转型期的社会特点】:

转型期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阶段,具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明显变大,私营民营企业软弱无力,社会保障滞后等特点,这些,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所引起的切肤之痛,亟待我们去解决。

1. 研究对象与步骤

1.1. 对象研究: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潮州市寒假期间归乡的大学生,就读于广东省内第一批重点院校,第二批本科院校与及第三批专科院校。潮州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广东省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选取潮州市寒期归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普遍适应性。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即将面临着或者已经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本次调查又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从他们的反应也可以直接了解到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

1.2. 研究步骤:

1.2.1.制表:

1.2.2. 调查:

(1)前期工作:通过资料收集,背景了解,先从总体上对转型期的社会特点与及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印好调查问卷。

(2)中期工作:通过网络聊天,实际交谈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并以电子问卷或者电子问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3)后期工作:回收发放的调查问卷,并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在发放的15份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明确了毕业的去向,其中11人(73.33%)选择了就业,2人(13.33%)选择了考研,1人(6.67%)表示毕业后会是考研或者就业,还有1人(6.67%)表示大学毕业后可能会就业、考研或者出国留学。

图表1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统计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之所以出现调查结果向着就业“一边倒”的情况,从被调查的学生口中得知并归纳以下几点原因:

1. 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越来越看好;

2.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这也使得在校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充满信心;

3.部分学生因为家境原因,无力承担继续深造的费用,另外,考研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等等,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抉择。

另外,在对选择考研的原因的调查数据(附件2)中可发现,有超过70%的人认为考研为了增强竞争力,为未来增加筹码,另外有40%的人认为考研是一种学术追求,总体上看,被调查对象对于考研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智的。

2.2. 关于就业期望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绝大部分人(86.67%)都认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有难度,但能克服”。只有13.33%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表示很乐观。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能辩证地对待自己将来的就业情况。

在对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上,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合理选择自己的行业,另外,选择“自主创业”占到了13.33%,说明依然有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还是感兴趣的。而在就职单位的选择上,政府机关公务员,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追捧,而这些单位的职工大多数工作收入稳定,虽然外企民企的高薪依然吸引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但是在工作的稳定性已经成了大学生选择单位的必要考虑因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最看重的要素依次是单位前景、工作条件、薪酬标准、学习与培训机会、工作岗位等。这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作的现状,包括薪酬标准、学习与培训机会、工作岗位等,而且更看重的是工作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对单位前景因素的看重也使得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被很多大学生追捧。

在调查中,几乎被调查者都选择在广东省工作,而且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值在3000元附近呈正态分布,实际上,据有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xx年本科毕业生起薪点为1,825,下滑了11.37%,这表明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起点薪水期望过高的现象。

2.3. 关于就业中所需能力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关于就业中所需能力问题方面,由于被调查者的专业差异,从而使得被调查者对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的看法有所不同,不过从调查数据上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尽管专业不同,但是就业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口头表达能力、责任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是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相反,综合测评名次,专业对口这些因素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选

择,这也说明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大多不再局限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作为反映在校大学生德智体水平的综合测评名次,也渐渐淡出了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这也说明了高校的综合测评对社会就业要求的滞后性。而在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反思中,有73.33%的学生认为“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切实际”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面,而有60%的学生认为当今就业问题的原因源于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明确”。由此,高校很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并组织在校学生客观了解当今就业形势,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

另外,多数人的人认为“完善实践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并让“大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创新能力提高措施,73.33%的同学认为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46.67%的同学认为,应该“系统培养实验能力”。由此看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而关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强调了动手能力。关于导致当今大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欠缺的原因,有80%的同学表示这是由于学生自己的意识淡薄,这也表明了对于此问题普遍大学生的自省意识较强。

而在对当前英语学习的看法中,大部分学生在对英语的实用性赞同的同时,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提出了质疑。在对部分学生的访问中得知,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形式过于陈旧,而且考前准备需占用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对于理工科学生,四、六级考试的存在没有必要。

2.4. 关于提高就业成功率的措施的问题

在这次调查中,关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的措施,几乎全部的同学都强调了必须“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建立良好的就业管”,并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应该“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这也说明了造成当今就业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另外,高校作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纽带,也缺少对大学生必要的实习机会,造成大学生素质与社会企业用人标准的错位。在此次调查中,没有接触过学校就业指导的人数居然达到了80%,由于没有了学校就业指导的帮助,没有接触过学校就业指导的同学表示在实习环节中“缺乏规范、完善的实习措施”,而且在企业中也存在着“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单位限制较多,实习内容较少”等问题。

而在接触过学校就业指导的学生中,普遍认为,在学校就业指导中也存在“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等问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与否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调查中,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长期跟踪指导”、“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两方面重点着手。另外在访问的工程中,不少同学表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错位,也造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变成了纸上谈兵,徒有其表。

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对“校企共建学校实训基地”、“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引进企业入驻校园”等一系列的合作方式的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2.5. 关于大学教育对就业影响的问题

大学教育,作为塑造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环节,也间接左右着大学生

的就业问题。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大学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在对现行大学学科设置缺陷的看法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主要表现在学科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和“专业设置重复,没有系统性”等方面中。

在对大学教师授课质量的满意度中,居然有高达46.67%表示对大学教师授课质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在访问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指出,大学教师教学态度得过且过,期末赶课速度“一日千里”,与及教学内容的苍白无力,使得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教师“形同虚设”。而对以学术为指导的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评价,60%的同学认为“比较客观,量化的标准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

另外,对大学评估排名,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从“教学评价”与及“科研评价”两个主要方面入手。

2.6. 关于去中小企业就业问题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约有60%的同学表示“很愿意”或者“意愿”去中小企业就业。只有20%的同学表示“不是很愿意”,并认为中小型企业“福利不好”、“没有发展前途”与及“没有培训机会,不能满足成长需求”。

这说明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开始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渐渐妥协。

2.7. 关于去西部就业的问题

在关于去西部就业的问题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有40%的同学表示“很愿意”或者“意愿”去西部工作,另外,还有53.33%的同学表示“不是很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去西部工作,并认为去西部工作“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并且“地区偏远,生活条件刻苦”。另外,我发现,选择“不是很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去西部工作的同学大多居住在市区,而选择“很愿意”或者“意愿”去西部工作的同学大多居住在农村或者市郊,这也表明了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择业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来,政府为鼓励毕业大学生到西部参加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优惠政策,显然,这些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去西部工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分流手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2.8 关于创业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无限的创业机会。因此,支持大学生创业,对发展民族品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创业不仅要求资金,环境等客观条件,而且对创业者本身能力也有很大的要求,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创业艰难的重要原因。

尽管大学生创业艰难,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愿意选择创业。但是,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启动资金不足”,“创业意识不强”与及“创业能力不足”依然是造成大学生创业艰难的主要原因。在访问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提到了资金的问题,其次就是对个人能力的担忧。

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大学可以试试开展创业教育,另外,政府也可以从“减免税收”、“建立创业基金”、“落实有关创业的法律”与及“建立创业咨询机构”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有效的支持。

2.9. 其他

在本次调查中,还对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与及“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另外,多数同学认为,在政府出台的政策制度中,“对大学生就业给予补贴,如带薪实习”、“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户口限制和身份差别”、“开发临时性岗位,如政府实习岗”与及“民企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减税或补贴”等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着切实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同学还认为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与及国家提倡的创新导向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就业创造机会。由此,这次调查肯定了政府与国家在转型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在寒假大学生通常做得比较多的事情是“走访亲友”与及“实习或兼职”。

3. 问题与建议:

在此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3.1.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去向较单一,就业依然是主流。

虽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已经有一部分为了“增强竞争力,为未来增加筹码”选择了考研,但是,就业的队伍依然庞大。高校扩招是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正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就业的洪流。高校对创业的支持远远不够,导致创业无法对毕业大学生有效地进行分流。

【建议】:高校与及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大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与及资金条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发展的土壤。例如,对大学生创业实行“减免税收”、“建立创业基金”的政策,鼓励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另外,在就业的去向上,政府还应继续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西部大开发,以保证就业的区域平衡。

3.2.大学生就业趋向于稳定、福利好、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单位,普遍期望起薪过高。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去向依然扎堆于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与及政府机关等单位,在职业选择的时候,单位前景和工作条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明确,相比于实际起薪,大学生普遍期望起薪过高。

【建议】:针对这样的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校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在校大学生真实地了解到社会的就业形势,并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定位与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增大对民营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外企的发展,并出台有关保障民营私营企业,外企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大学生对私企民企和外企的信心。

3.3 虽然就业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依然被大部分同学看重,但是大学生职业选择已不再局限于专业对口的职业。

由于高校专业培养人数的膨胀,导致大学生毕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

很多大学生把目光开始转向了其他专业不对口的行业。这样的转移,不仅浪费了高校的培养资源,而且从整体上必将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专业水平。

【建议】: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安排专业培养人数,而不是盲目扩招热门专业,并给在校大学生适当的转专业机会,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在校大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另外,为保持人才的专业性,在企业的招聘条件中应该有明确的专业限制。

3.4. 大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就业指导工作纸上谈兵。

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在学校,学生的理论课成绩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其学业成绩高低,许多学校对实践课不重视,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普遍低下。另外,学校就业指导形同虚设,由于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信息与有效的指导。

【建议】:高校应该加大实践课在评估学生专业能力的比重,并与用人单位有效地沟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安排足够的实习内容专业丰富的实践机会,并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长期跟踪指导。

4. 附件: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