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实验

免疫实验

1、小吞噬(中性粒细胞)和大吞噬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分裂相(可见染色体)、母细胞(比小淋巴细胞大4~5倍)、过渡型(较小淋巴细胞略大,着色淡)、小淋巴细胞(着色深,胞浆少)

3、E玫瑰花环试验——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的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玫瑰花环。

4、凝集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块 分类: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

5、沉淀反应——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有适当电解质的存在下,若二者相遇,比例适当,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物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火箭电泳、对流免疫电泳

6、补体结合试验

7、免疫标志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为: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

原理:将含有抗原(抗体)的溶液,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抗原)与之结合,形成酶标记免疫复合物,再加入酶的底物,可经催化产生有色产物,颜色深浅与抗原抗体量成正比。

微生物试验

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荚膜 ,荚膜不易着色可用墨汁负染) 功能: A 抗吞噬作用 B 抗损伤作用 C 黏附作用

二、鞭毛 用鞭毛染色法

功能:1、运动2、与致病性有关,如穿过粘液层3、细菌的分类鉴定,具有抗原性,H抗原

三、芽胞 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形成

功能:1、抵抗力强 2、细菌鉴别

四、菌毛 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多见于G-,在光镜下不可见

革兰染色

步骤:1、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

2、碘液1min,水洗

3、95%酒精脱色,水洗

4、稀释复红复染1min,水洗,吸水纸吸干,油镜观察

原理: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不同

结果:紫色为G+,红色为G-

意义:帮助鉴别细菌和治疗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生长现象

固体培养基——菌苔(多种细菌),菌落(一个细菌分裂繁殖后形成的细菌集团) 半固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有鞭毛), 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

液体培养基——沉淀生长 、混浊生长、表面生长

细菌的变异

H型——O型(有鞭毛的可形成迁徙现象)

S型(边缘整齐,湿润)——R型(边缘不整齐,干燥)

生化反应

1

1、糖发酵试验(指示剂为酸性复红)

2、吲哚试验(在液面可见玫瑰红)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够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本身无色,加入吲哚试剂,相互作用形成红色吲哚

3、硫化氢试验(黑色)原理——有些细菌能分解胱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盐或铅盐形成黑色沉淀物。

4、尿素试验(指示剂为酚红)原理——有些细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产生大量氨,使指示剂呈桃红色。

5、细胞色素的产生

绿脓杆菌——合成水溶性绿色色素,使培养基为绿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脂溶性金黄色色素,使菌落呈金黄色

药物敏感实验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以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为标准

细菌群体生长的分期(迟缓、对数、稳定、衰亡)

化脓性球菌

1、葡萄球菌——葡萄串状,G+,菌落为S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金黄色,可产生透明溶血环 ,表皮葡萄球菌白色,无溶血环

2、链球菌——球形,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G+。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不完全溶血(草绿色溶血环),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溶血(透明溶血环)

3、肺炎链球菌——瓜子状成双或短链状排列,G+,可见荚膜,在血平板上有草绿色溶血环,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相似,通常用胆汁溶菌实验来鉴别两者。

4、淋病奈瑟菌——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G—,不发生溶血,肾形成双排列。

肠道杆菌——G—

1、SS平板

成分及作用:蛋白胨(被致病菌分解产碱),乳糖(被非致病菌分解产酸),胆盐、枸橼酸铁、煌绿(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中性红(酸时:红色 碱时:黄色)

2、含铁双糖培养基

上层为含乳糖和硫酸亚铁的固体培养基,主要是观察细菌发酵乳糖的能力及有无硫化氢的产生。下层是含葡萄糖的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细菌对葡萄糖的发酵能力和动力的有无。上下都有酚红。

3、肥达反应

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杆菌H抗原和O抗原,甲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分别与患者血清做试管凝集反应。

意义: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以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

凝集效价:出现++的血清浓度

结果判断:伤寒杆菌O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H在1:160以上,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若O与H凝集价均超过正常值,则伤寒可能性很大;

若O与H凝集价均低于正常值,则伤寒可能性甚小;

若O凝集价高而H凝集价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沙门菌属中其他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若O凝集价低而H凝集价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感染晚期或以前预防接种的结果。 霍乱弧菌——G—,菌体呈弧形或逗点状

厌氧芽胞梭菌——G+

1、破伤风梭菌——芽胞为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芽胞大于菌体使细菌呈鼓槌状,周身有 2

鞭毛,所以形成羽毛状菌落。在疱肉培养管里,肉渣由酱红色变为黑色,无气体产生。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导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注入小鼠尾根部,小鼠出现后腿痉挛强直现象)。

2、产气荚膜梭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次级端,靶样溶血(双层溶血环,外面是不完全溶血环,里面是完全溶血环)有荚膜。在疱肉培养管里,肉渣发红(说明产酸),有气体产生。在牛乳培养基中,汹涌发酵。在葡萄糖高层琼脂中断裂分离(说明产气)

3、肉毒梭菌——芽胞椭圆形,位于次级端,大于菌体,使细菌呈现网球拍状。

白喉棒状杆菌——G+,菌体细长微弯曲,排列不规则,常排列成V、Y、L等字形。有异染颗粒(用Albert染色法)。培养基为吕氏血清平板。血碲盐平板(鉴别选择培养基,细菌生长后能吸收碲盐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Elek平板法(中央的纸条浸有白喉抗毒素血清,若待检菌产生白喉外毒素,则毒素扩散与抗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呈单个或分支状排列(万蓝丛中一点红)。罗氏培养基。菌落呈菜花状。(需用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 ——涂片滴加石炭酸复红,加热至冒气后移开(勿煮沸或蒸干)随时补充染液,以防干涸,持续5min,冷却后水洗。用3%的盐酸酒精脱色,水洗。吕氏美兰复染1min,水洗,用吸水纸印干,油镜观察。

炭疽杆菌——G+,菌体两端平截,排列成长链状,形似竹节。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不大于菌体。菌落呈卷发状。

真菌——沙保氏培养基

1、新型隐球菌(墨汁复染)2、白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

3、大分生孢子(棉兰染色)4、厚膜孢子(棉兰染色)

5、新型隐球菌菌落——酵母型菌落,白色,一圆形隆起,有酵母味。

白假丝酵母菌——类酵母型菌落

病毒培养——细胞培养(引起细胞形态的变化,如细胞皱缩、变圆、融合、坏死等现象,称为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动物试验、鸡胚培养(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尿囊接种法、羊膜腔接种法、卵黄囊接种法)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小体)

3

 

第二篇:实验五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免疫标本的观察

实验八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免疫标本的观察实验目的:掌握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和方法     了解体外免疫反应的原理及意义。实验材料:培养基:生理生化培养基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原理:各种细菌由于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致使它们能利用不同的底物,或虽然可以利用相同的底物,却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细菌。  糖发酵是最常用的生化反应,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中。不同的细菌在糖的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并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丙酸、醋酸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氢、甲烷等),而有些细菌只产生酸不产生气体。例如大肠杆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普通变形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但不能分解乳糖。酸的产生可利用指示剂来判断。在培养基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pH小于6.0时呈黄色,pH在6.0-7.6时为绿色,pH大于7.6时呈蓝色),当发酵产酸时,使培养基由绿色变为黄色。气体的产生可由发酵试管中倒置的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的出现来验证.IMVIC是吲哚试验(idol test)、甲基红实验(methyl red test)、伏-普试验(Voges-Prokauer test, V.P.试验)和柠檬酸盐试验(citrate test)的缩写。  四个试验主要用来鉴别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Eenterobacter aerogenes),而且主要用于水的细菌学检查,因为大肠杆菌虽非致病菌,但饮水中若大肠杆菌超过一定数量则表示受到粪便污染,而产气杆菌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检查水时要将二者区分开来。  吲哚实验:有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就会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杆菌阴性。  甲基红试验。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将培养基中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因而使培养基变酸,用甲基红指示剂[pH4.2(红色)-6.3(黄色)],可使培养基由原来的桔黄色变为红色,即甲基红阳性反应。大肠杆菌为阳性反应,产气杆菌为阴性反应。  伏-普试验。某些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变成乙酰甲基甲醇,此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伏-普反应阳性,没有红色化合物产生则为阴性。产气杆菌伏-普反应阳性,大肠杆菌伏-普反应阴性。  柠檬酸盐试验。有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例如产气杆菌;而另一些细菌

不能利用柠檬酸钠,例如大肠杆菌。细菌在分解柠檬酸盐后,产生碱性化合物,使培养基pH升高,在有1%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的情况下,培养基由绿色变为深蓝色。溴麝香草酚蓝的指示范围为:pH小于6.0时呈黄色,pH在6.0-7.6时为绿色,pH大于7.6时呈蓝色。E花环实验:是检测人类外周斜数量的一种体外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可特异性吸附绵羊红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是检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外实验。其原理是利用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有丝分裂原受体与相应丝裂原在体外结合后,可使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为体积增大、胞浆丰富、并能进行有丝分裂实验内容:1.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 配置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单糖发酵培养基、吲哚实验培养基、甲基红实验培养基、V-P实验培养基、柠檬酸盐实验培养基 (2) 接种:分别接种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 (3) 培养:37度静止培养2.免疫标本的观察 (1) E花环实验 (2)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示教内容:细菌接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