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单位推荐材料

1 古丈县就读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推荐材料 先进单位推荐材料 古丈一中是古丈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州级示范高级中学,该校近几年来纪委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一直坚持不懈地抓就读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的助学机构,安排专人抓这项工作,学校通过“慈善助学”“基金助学”“结对助学”“网上助学”“政府助学”单位捐资捐物学校减免等各种形式开展助学工作,积极挖掘民间资源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就读保障体系建设。该校在机构建设,管理体系和初中高中贫困生及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助学就读工作方面上卓有成效。 一、机构健全、体系完善 1、为了落实政府的贫困生救助政策,让贫困生救助工作规范,合理、科学、不出差错,学校于二00三年就成立了贫困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再一次健全了领导机构: 组长:向水林 副组长:向庭军、黄全钢 成员:刘朝胜、王永飞、杨自健、朱伟才、傅加科及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自健任主任,傅加科同志任专干具体落实救助工作。 2、制定了贫困生救助制度: 2 〈一〉、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学年初调查评定出校助学生名单,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存档; 〈二〉、学校对评出的学生减免一定的杂费(200-300元) 〈三〉、学校对上级下拨的贫困生助学金加强管理,设立专门的社会力量救助资金帐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保证贫困助学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四〉、积极开展“校园互助献爱心”活动,动员全校师生救助特困学生,使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认识端正,工作力度大 学校领导各部门充分认识到,

学校要搞好教育就是要搞好服务,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这也是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该校近几年来承载着来自社会各界太多的期望和责任。贫困优生的流失令学校深入反思,不断加大对贫困优生的助学奖励工作,今年投入三十多万元建成了两个直播教室,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免费就读,特优贫困生还享受200元/月生活费补助,并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管理,安排专人抓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每年学校投入到救助贫困生的资金达20多万。 三、加强宣传,让贫困生救助工作家喻户晓 该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及宣传窗,大力宣传助学工作的意义、助学方式、申请办法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其他救助政策,深刻认识领会了教育局秦平局长关于教育公平论,“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公平,其他领域的不公或许能伤害人一 3 时,教育领域的不公,却伤害人的一世”。用力、着力、全力搞好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使贫困学生能够享受到公开教育,学校把3月和9月规定为助学活动宣传月,1、利用3月和9月开学之机,采用张贴标语、横幅和发放宣传资料到学生家长手中,让贫困生救助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上网发布求助信息,上传贫困生资料、调查报告,有很多好心人在网上看到该校发布的贫困生资料和调查纷纷来电联系救助对象,学校贫困生救助形势好。通过对拟救助对象进行调查摸底,享受救助对象张榜公示,结合德育建设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联合县团委,安排校救助办,组织校园团委开展广泛的助学和助学宣传工作,在校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助学氛围。 四、学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卓有成效 1、初中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起步得较早,自二000 年,初

中农村绿卡生就开始享受每期90元的救助,特困学生在开学报名时,由班主任和村委开具的学生家庭情况介绍由校长签字减免部分杂费,二00三年秋季学校初中部学生有29名享受到156元/人的贫困学生救助金的救助,二00四秋73人享受到免费教科书政策,60人享受到标准为90元/人的二期义教工程专款救助,20人享受180元/人的义务教育助学金救助,05年春92人次享受到免教科书和免杂费,05年春49人享受补助生活费(50元/人/期),05年秋101人享受两免一补,城市低保户子女免杂费25人(90元/人),06年得到了国家西部助学 4 的好政策,全校初中生免除了杂费,春季101人享受免教科书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06年秋101人享受免教科书费和补助贫困生生活费。两人得到“9.8”助学资助,250元/人/期。二00三年至二00六年王远玉、石巧云获得省武警600元/年的资助,05年起吴微同学得宋祖英基金会500元/年的救助,另外有5名同学得到了长沙个体老板的无私援助1000元/期。同时初中部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对各年级贫困生给予了救助和奖励,20xx年秋针对很多农村孩子只有一床薄被的情况给初一年级十一名贫困学生捐来了新棉被。近几年来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开学初还减免一些费用,同时对于学生的突发事件同学互助友爱,初159班秦静同学重病,父亲意外死亡,母亲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服毒自余后,全班同学自发捐款,初中后波及全校师生为其进行了“爱心”捐资活动,县新华书店又开展实践“三个代表”精神发动员工为秦静募捐了800元的生活费,学校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她,保证了她的学习与生活。象秦静这样遇突发事件得到同学爱

心资助的还有几个同学。 2、高中贫困家庭学生也有声有色,因为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高中生每期壹仟多元的学杂费,总计每年需4800元左右的开支成了农村农民供孩子上学的巨大困难。学校开展了多层次救助的同时也联系了各方面的救助。每期开学校对贫困学生展开调查,贫中选贫、贫中选优,建立了优秀高中贫困档案。通过县委县政府联了到珠海巍峰集团,长沙移动公司, 5 省建设厅、长沙雨花区个协、上海黄埔区等单位和私营企业主来学校救助贫困生。通过县救助中心联系到好心人让高三学生向金艳、向秋燕、符文金等同学得到了救助。学校领外出学习考察也不忘联系好心人对贫困生的救助,05年经校长联系省商学院周老师对陈建波、张忠前两同学进行了结对救助,06年校长长沙一位郭先生经校长联系他联络自己的朋友拟救助一中30位贫困高中生,10位贫困初中生。海外工作者缪先生对田开原同学进行了结对救助,已故大善人唐向阳为张河等9名同学提供了学费生活费100元/月的资助。学校近年来每年减免高中贫困生费用达20多万元,是高中救助的主要力量。全校教师自发资助贫困生,为贫困生捐钱、捐物。从20xx年开始学校出台政策对优秀贫困学生进行奖励,补助他们的生活费200元/月,常德市一中也免费对特优贫困生开展代培工作。学校还联系县团委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20xx年秋移动富民计划资助了15名高中贫困生,省建设厅资助了9名贫困生,同时县团委还积极为学校联系了县内的单位和企业建立希望工程基金,拟在一中创办希望之星班。06年春的在一中举行的“县长办公会”上确定每年从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

开支中抽取1作为高中贫困生资助基金,用于减免贫困高中的学杂费。新成立的高一年级家长委员会还专门设立章程,募集资金奖励优生和资助贫困生,确定每个委员私人每年拿500元救助1-2个贫困生。衡阳驻军某团以1200元/期的标准救助了张超兰等7位贫困学 6 生。很多面临失学的贫困生因为得到资助而得以继续学业。 3、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也有辉煌的成绩。高中的学费已让贫困生的家长焦头烂额,更何况上大学近万元学杂费,前些年有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家里为了供他们上学可以说真正到了砸锅卖铁,山穷水尽的地步。有的买了耕牛或是买了住房,有的为了让考上大学的哥或姐读书,使得还在读初中或高中的弟妹失学去打工(或回家务农)挣钱维持她们的大学生活,学校了解到这些事情后,积极开展了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工作,20xx年来州里成立了贫困家庭大家救助基金会,学校积极配合基金会开展工作,在每年年初开展贫困生的摸底工作,填好摸底表,三四月开展调查工作。在去年贫困家庭大学生进村入户调查时,学校派人派车走访调查了县内九个乡镇场十五个村寨的28个贫困家庭,使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很落实,无差错。在调查走访的过程,走到那里就把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的政策、精神宣传到那里,在广大农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都说“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供子女读书更有劲头”。学校也积极联系单位和个人对学生进行救助,近几年来先后得到西部助学工程、黄龙洞公司、芙蓉学子、园梦行动、珠海巍峰企业集团、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县委县政府的救助,宋祖英基金会在近两年也救助了5位贫困家庭大学生。同时学校也对考上二本以上

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1000元以上的奖励。06年中央电视台(省青基金会)和芙蓉王实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共同关注》栏目对一 7 中贫困学生彭刚进行了专题采访,树立了自治州贫困生人穷志不穷艰苦奋斗发奋读书的典型。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会助人,学会感恩”主教育活动。今年4月份召开了全校受助学生大会,由校长副校长和救助专干进行了专题发言,教育学生要以一颗感恩地心去看待救助,努力、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良的表现回报好心人,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在全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教育,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五月各班办一期以“爱心献给同学”等为主题的提倡学生友爱互爱的黑板报。建议和要求受助学生经常性地同救助人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这一点,这样就避免了象前几年受助学生因不太懂事,不懂感恩而被中断救助现象的发生,并对学生受助的时间、金额和资金的来源进行登记造册存档,使贫困生救助得到可持续发展。 六、学校贫困生救助资料齐全、过程规范 该校对各级各类贫困生的救助都是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不搞暗箱操作。首先对贫困生进行调查建立特困生档案,并对特困生进行动态管理,把他们确定为待救助对象,然后在每次确立的拟救助对象时到班进行调查了解和电话进村组了解,最后在资金发放前对确定的救助对象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贫困生在领取救助金时签名、按手印、 8 造册、存档。为确保救助完全用于学生的学习,学校对大额救助金进行分期支付的方

式,并根据学生的救助金余额按月签字把钱打入学生饭卡中,避免了救助金他用。 七、救助力度大,切实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困难 20xx年该校龙艳辉、符自强、李子蓝、杜方哥等7人享受西部助学工程等救助达17.24万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20xx年又有梁俊锋、向竟利、田宏云等11名考上二本以上的同学得到西部助学工程、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湘酒鬼集团、州基金会等救助,金额达33.3万元。其中向富、黄华获得长沙两个体老板一对一资助金额达7万元和4.8万元。20xx年田开忠、肖国珍、黄小玲、向荣等21人次获得西部助学工程、州基金会、县基金会、深圳个体老板们、湖南经视等单位和人个资助,金额达32万元。20xx年有石座顺华、向红、向帮龙、向圣东等26人享受到湖南经视、西部助学工程、珠海巍峰企业集团、州基金会、县委、县人武部、芙蓉学子救助,总计金额22.1万元。20xx年有杜芳君、李慧丹、张春艳、彭刚等14人获得西部助学工程、珠海巍峰企业集团、省青基会、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组、宋祖英基金会救助金额达18.2万元。近几年来贫困高中学生:向圣东、李成勇、张玉凤、宋勇云等160多人次得到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对资助,金额达30多万元;初中学生有1168人次获得两免一补等政府救助金额达12万多元。学校近几年来每年减免学生费用都在20万元以上。学校今年又投入30 9 多万元,办了两个直播班,奖励资助贫困生金额远超20万元。县团委联络相关单位拟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5-6万元创办一个“希望之星”班。 总之,古丈一中的就读保障体系—即贫困生救助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能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渠道和途径争取资

金,做到了跳出救助抓救助,跳出地区找救助,跳出常规想救助,把贫困生救助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古丈县各族贫困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坚定了人民对社会主义教育社业发展的信念,不愧为一个优秀的救助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民心工程 为了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就读问题,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我校的“两免一补”工作实施顺利,实现了零投诉,社会反响 10 良好,使民心工程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多次受到了上级督查组的高度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建全机构 我校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把此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行动。学校成立了救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还专门配臵了一名救助专干。小组成员精诚合作,各负其责,救助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救助氛围 为增强“两免一补”救助政策的透明度,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做好“两免一补”的宣传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救助氛围。一是会议宣传,首先召开校行政会议,部署“两免一补”工作,然后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最后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家长会,宣传党的救助政策,扩大群众影响,同时班主任在班上还要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通过横幅标语,公示栏宣传,学校建有“两免一补”永久性助学宣传栏和公示栏。三是

进村入户宣传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宣传救助政策,同时调查摸底,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为定准受助对象奠定基础。 三、强化救助措施,严格规范程序 11 为了将“两免一补”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准确认定资助对象。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学生申请,教师专访摸底。所在村委会审核盖章,评审小组审查的程序确定资助对象。我们还明确了“五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孤儿和单亲家庭,优先残疾学生,优先父母致残丧失生产劳动能力的家庭子女,优先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子女,优先靠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子女。对象认定后公示七天以上无异议后,上报县教育局审批。在认定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准”字逐一核查,然后依据贫困程度依次救助。严防出现工作失误和疏漏,凡属财政供养人员坚决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针对秋季开学后,“两免一补”对象将有变化或异动的特点,我们在暑假时就下到村摸清了新生的家庭情况,使新生中的贫困学生也及时准确地得到救助,确保了贫困生不会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二我校认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为提高救助专干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每期都派救助专干参加学习培训。 三坚决把好发放关。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们就对受助对象实行免缴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此,我校在开学报名时就将免缴费的学生和金额在学校的救助公示栏上进行公示。同时学校还召开受助对象家长会,举行发放仪式,先由学校负责人宣讲“两免一补”工作的重大意义,公布发放条件、发放对象 12 和金额,然后由家长签字领取,防止学生领取后花掉或遗失而造成家长误会。秋

季开学时对受助学生则直接免缴教科书费和杂费,同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补助生活费等。 四严格救助信息档案管理,为使全校贫困生救助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我校建立了贫困生个人信息档案,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除有个人信息档案外,还建有免教科书、免杂费以及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花名册和签名册,且表表相符并装订成册。为使救助管理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我校还为贫困生建立了电子档案,20xx年,我校还加入了贫困生救助网络,届时,更多的贫困生将会及时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扶贫助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民心工程,过去,我们通过努力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学生救助工作的总体而言,我们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成绩,不断拓宽工作思路,讲求实效,努力开创扶贫助学工作新局面,为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就读保驾护航。 古丈县罗依中学 20xx年11月25日

 

第二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践行“敢和苦实”精神 领跑农村高中教育 ——记湖南省新化县第四中学 壶峰巍巍,柘河汤汤。

一百年前,蹈海醒世、天下为怀的革命家陈天华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千年古邑、人杰地灵的新化县琅塘镇。

在这片热土上的新化四中作为新化一所边远农村高中,地处娄底西大门,位于新化、安化、溆浦三县交界处,生源范围窄,数量少,招生质量差,但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超越。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单位"和娄底市“示范性高中”,20xx年——20xx年连续四年获得新化县教育工作绩效评估一等奖。学校占地108亩,在校学生1800余人,教学班级30个,教职工90人。

成绩斐然:农村高中的旗帜

学校按照“扎扎实实抓好教育管理,真真切切转变育人观念,认认真真提高办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图发展,以质量谋地位,一心一意抓管理,聚精会神抓质量,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多次被市县教育局领导誉为娄底农村高中学校的一面旗帜。

20xx年陈敏同学以661分考入清华大学,实现农村中学清华大学零的突破;20xx年和20xx年彭华、刘献华同学获得新化县文科状元;20xx年高考600分以上10人,有2人进入全县前5名;何佳丽同学以语文135分的高分进入全省单科优秀榜;20xx年重点本科上线47人,二本上线133人。彭程同学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30分的优惠分;20xx年高考,高分优秀率居全县第一,刘齐楚同学以高考622分、自主招生考试加30分总分达652分的好成绩被南京

大学直接录取;20xx年高考文科一本上线率居全县第一,刘艳花同学以638分居全市第六,邹璐徽同学以语文135分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戴新颜同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南京大学直接录取。不少学子被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生、、北京航空天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录取。真正做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敢和苦实”:学校的精神支柱

千年梅山古邑,地灵人杰,人文郁盛。梅山文化博大精深,传之久远,它塑造了梅山人的灵魂:实干、重礼、善良、守信是梅山文化的精神内质; 吃得苦、拼得命、霸得蛮、不信狠是梅山精神的外形。以这种勤劳、刻苦、勇敢、团结为内核的梅山文化培养和孕育出无数英才俊杰:蹈海醒世、天下为怀的陈天华,学贯中西、卓然一家的成仿吾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成就了他们辉煌灿烂的人生。四中近年来承传梅山文化精髓,提出“敢、和、苦、实”的四中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营造和谐向上的教育环境,从“苦、实”上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20xx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陈敏同学,当年从铁牛中学毕业进四中时只有698分,但学校从20xx年下期高二制定“清华、北大”培养方案,响亮地提出新化四中20xx年高考必有上清华或北大学生的目标。

在迈向目标的征程中,有人说农村中学是“不知天高地厚”,有的说四中的是“漂亮口号”的制造商。高考的那两天,陈敏同学感冒泻肚,四场考试有的是空着肚子进考场,拖着疲弱的身子回宿舍,旁人认为四中“清华北大梦”已付诸流水。但学校领导在每场考前考后用双手打着代表胜利的“∨”字形手势,给予他一个信任

的放松微笑。最终,20xx年高考成绩揭晓,陈敏以661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xx年,新化四中又成为了新化县第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敢“字,体现了四中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自信和胆略。

“和”即天地人合一,你我他同心。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周边群众为学校建构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在学校努力构建奋发向上的和谐教学育人环境。以光明前景激发人、以事业留住人、以人文关怀人、以管教净化人、以人格臣服人。切实做到领导、教师、学生的融合与亲和。学校在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学校对教师诚心关怀,耐心扶助,全心依靠,青年教工的婚姻,中年教工子女的升学、就业,退休教工的生活、健康都关怀备至。学校的关怀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心换来激情”,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我们一以贯之的态度是“扎实苦干”。在苦字上做实文章,在实字上下真功夫。高考复习期间,有老师母亲病重,在长沙住院半年,只在手术那天看上一眼的;有老师血糖高达29.69还坚守在讲台的;有老师把洗刷用品也带到教学楼,真正和同学“亲密接触”的;有老师身患肾结石、胆结石,强忍剧痛,靠吃药来坚持到高考后再做手术的!

“实”即务实。不唯上,不唯虚,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备受“冷落”和“歧视”。20xx年,我校高考复习开始探索实行分层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使其在健康宽松的环境中重树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

的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改进和提高。一是培养目标分层,二是教学要求分层,三是教学方法分层。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基础夯实了,高考成绩提高了。还有这样一件事,我们一个优秀学生的数学在选择题和填空题方面老是出低级错误,有一次,一个选择题全班只有三人做错了,他竟然名列其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我们的老师觉得先要了解这位同学解题的最初思路,才能对症下药,于是在考试时他就一直站在这个同学的旁边,看着他从第一题解答到最后一题,从中发现了这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缺陷,一站就是120分钟两个小时。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大量的事实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集体,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只有以精神做支柱,真抓实干,才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吃苦耐劳的精神,务实的教学管理,凝聚了全校教师的教育合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学校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一直名列全县第二,学生有2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有20位学生参加省体育项目比赛分别获一、二名,参加省市文艺汇演,节目《八百里洞庭》、《纳西篝火阿哩哩》获得了好的名次。教师有200余人次的论文在省内外获奖,有30人次参加省、市、县说课等竞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学生管理:细微处见精神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几年来,学校以“教、示、细、情”四字管理方针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就是利用演讲会、辩论会、班会及升旗仪式、校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正面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

2、“示”就是教师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跑操时老师与学生一起跑,清扫卫生时老师亲自擦玻璃、拖地,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

3、“细”就是管理要细致、细心。从时间、空间、心理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宿舍里教会他怎么叠被子,怎么打扫卫生,怎么休息,怎么节约;上学放学路上行走注意什么,在校内怎么么做,走出校门怎么做,衣服穿着怎么穿等,印制了《学生自律手册》,让学生每天自省,自悟。

4、“情”就是以情动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每天,校园广播站就播出反映“真、善、美”等人世间真情的美文;班会上,班主任老师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本学期几个班会主题就是围绕“感恩”、“说出你的谢意”、“我为班级添光彩”来进行的。摒弃空泛的说教,用真实的事例打动学生,用最真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为重:众志成城铸辉煌

如果说,新化四中“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使学生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学校“教学为重”的办学思路使教师懂是怎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实课堂常规,完善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为重”办学思路的一大重要特色。在这一特色中,学校重点抓备、教、改、辅、考五个基本环节的落实和评介,长期坚持领导听“推门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中老年教师上“示范课”,新分配来的教师随堂听“学习课”,教务处组织“研究课”、“公开课”,每月召开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同时,学校教学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齐全,实用性强,注重过程管理,每月一次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并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备课,作业等进行指导;每周一次教务会,定期召开教学专题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校领导坚持兼课、听课制度,力争把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管理到位、落实到位。

针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们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方式,逐步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学校的科研课题《三位一体的总分剖析法教学研究》获市二等奖;伍正扬、刘琦等两位青年教师在湖南省高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新课堂教学大赛县级竞赛中获特等奖和二等奖;20xx年谢红灯老师被评为娄底市历史学科带头人;谢红灯、刘祖石老师获得新化县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此外,学校还十分注重课题研究,通过从事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兴校”战略的落实。

老一辈教育家吴玉璋曾说:“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化四中将继续发扬“敢、和、苦、实”的四中精神,以更辉煌的业绩,为新化教育添光加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