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数电29进制计数器实验报告

29进制加法计数器

1)原理:同步置数法

2)选用器件如下:

1.组成两片74160N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2.一个函数发生器(产生矩形脉冲波)

3.两片数码显示管(已编码)

4.一片与非门(二输入)

5.一片非门

6.红色标记灯

329进制连接图

 

第二篇:数电-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

一、设计方案论证

1、选择论证的基本过程

 1)概述:-----------本文由wzp原创,仅供不知如何写课程设计的同学参考-----请勿抄袭

   本设计为一个60进制计数器。

1)每隔1s,计数器增1;能以数字形式显示时间。

2)当定时器递增到59时,定时器会自动返回到00显示,然后继续计时。整个计数过程中,X1即发光灯会显示进位信号。

3)本设计主要设备是两个74LS160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并且由300HZ,5V电源供给。

2、设计方案框图

使用300HZ时钟信号作为计数器的时钟脉冲。根据设计基理可知,计数器初值为00,按递增方式计数,增到59时,再自动返回到00。此电路可以作为简易数字时钟的分钟显示。下图为60进制计数器的总体框图。

图1   系统总体框图

二、单元电路设计

1、十进制计数器(个位)电路

本电路采用74LS160作为十进制计数器,它是一个具有异步清零、同步置数、可以保持状态不变的十进制上升沿计数器。功能表如下

表1  十进制计数器功能表

连接方式如图:

图2  十进制计数器(个位)

2、十进制计数器(十位)电路

图3  十进制计数器(十位)

3、时钟脉冲电路

图4  时钟脉冲电路

4、置数电路

图5   置数电路

5、进位电路

图6   进位电路

6、译码显示电路

图7  译码显示电路

三、绘制原理图

1、完整原理图

图7  计数器原理图

2、选定仪器列表

表二   原理图仪器列表

四、测试方案

测试步骤:

1)进入Multisim7界面

图8   软件页面

2)右击空白处,选择放置元件,进入元器件选择区,选择要放置的元件,然后单击好。

图9  放置元件

3)放置好各种器件之后,即可进行线路连接,同时标明所需参数值。设置元器件的参数时,用鼠标双击,弹出属性对话框,分别给元件赋值,并设置名称标号。

图10    元器件属性图

4)确认电路无误后,即可单击仿真按钮,实现对电路的仿真工作。

5)观察结果看是否与理论分析的预测结果相同。

五、测试验证结果与分析

1、验证结果

以下两个仿真结果分别是计数器计数的仿真起点00和仿真终点59,之后计数器会自动恢复原来的00起点继续进行循环计数,并且进位输出灯会在59时发光。

图11   60进制计数器起点00                图12   60进制计数器终点59

2、理论分析

本计数器由两个10进制计数器构成60进制计数器的接线图,右边的10进制计数器作为个位,左边的10进制计数器作为十位。输入端全部接地,计数开始循环一周后通过置位法自动进行归00,之后再继续循环计数。

图13   60进制计数器的接线图

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如下

图14   计数器显示的状态转换图

六、设计体会

1、设计特点

本设计具有直观的图形界面。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它们利用仿真产生的数据执行分析,分析范围很广,并可以将一个分析作为另一个分析的一部分的自动执行。 兼容性好的信息转换,提供了转换原理图和仿真数据到其他程序的方法,可以输出原理图到PCB布线(如Ultiboard、OrCAD、PADS Layout20##、P-CAD和Protel);输出仿真结果到MathCAD、Excel或LabVIEW;输出网络表文件;向前和返回注;提供互联网共享文件。

2、个人心得

本设计原理简单,结构清晰,较为容易仿真成功。从本次课程设计中使我获益匪浅,首先使我对数电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对60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使我将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使我找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通过再次查找资料,我又学会了很多。本次课程设计也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竞争—冒险现象是很常见的,并且消除此现象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对结构复杂的电路而言,往往消除了一处竞争—冒险现象,又产生了另一处,此问题需要我以后多加注意。七、参考文献

[1]彭介华.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23—42

[2]王传新. 电子技术基础——分析、调试、综合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70—275

[3]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278—311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