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PCM系统设计与仿真报告

引言 

数字通信系统己成为当今通信的发展方向,然而自然界的许多信息通过传感器转换后,绝大部分是模拟量,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主要用于语音传输,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借助于MATLAB软件,可以直观、方便地进行计算和仿真。因此可以通过运行结果,分析系统特性。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套面向理论分析研究和工程设计处理的系统仿真软件,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为用户省去了许多重复的代码编写工作;Simulink 的每个模块对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用户只须知道模块的输入、输出以及模块的功能,而不必管模块内部是怎么实现的,于是留给用户的事情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模块来建立模型以完成自己的仿真任务;至于 Simulink 的各个模块在运行时是如何执行,时间是如何采样,事件是如何驱动等细节性问题,用户可以不去关心,正是由于 Simulink 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仿真中,通过仿真展示了PCM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模拟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其可视化界面具有很好的演示效果,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为学习通信系统理论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当然理论与实际还会有很大的出入,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各种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系统介绍  

1、脉冲编码调制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是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PCM的编码原理比较直观和简单,下图为PCM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输入的模拟信号m(t)经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了数字信号(PCM信号),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由译码器恢复出抽样值序列,再由低通滤波器滤出模拟基带信号m(t)。通常,将量化与编码的组合称为模/数变换器(A/D变换器);而译码与低通滤波的组合称为数/模变换器(D/A变换器)。前者完成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换,后者则相反,即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变换。

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它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编码。

2、PCM编码原理

(1)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2) 量化

量化,就是把经过抽样得到的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来表示。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一个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得到已量化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它仅为有限个数值。

如下图所示,量化器输出L个量化值,k=1,2,3,…,L。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x落在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


这里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通常 称为量化间隔。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

用这种方法量化输入信号时,无论对大的输入信号还是小的输入信号一律都采用相同的量化间隔。为了适应幅度大的输入信号,同时又要满足精度要求,就需要增加样本的位数。但是,对话音信号来说,大信号出现的机会并不多,增加的样本位数就没有充分利用。为了克服这个不足,就出现了非均匀量化的方法。

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压缩律和A压缩律。美国采用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压缩律,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

 ,

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 压扩特性图如下图所示:

 A律函数13折线压扩特性图

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数字电路实现,本设计中所用到的PCM编码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表1  13折线时的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表1中第二行的 值是根据 时计算得到的,第三行的 值是13折线分段时的值。可见,13折线各段落的分界点与 曲线十分逼近,同时 按2的幂次分割有利于数字化。

 (3) 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下面结合13折线的量化来加以说明。

表2  段落码                              表3  段内码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

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码,它的8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27=128个量化级。段落码和8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之间的关系见表3。

系统仿真模型

     以MATLAB的Simulink为工具平台,根据PCM系统的组成原理,在Simulink模块库中找出相应的模块,选择合适的模块以及设置适当的参数,建立了 PCM 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图示如下:

仿真波形 

信号源的波形

PCM编码的波形

PCM译码时经过D/A转化并用A律扩张后的输出波形

译码后恢复源信号的输出波形

由以上数据波形可以看出在PCM编码的过程中,译码输出的波形具有一定的延迟现象,其波形基本上不失真的在接收端得到恢复,传输的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的传输过程。

总结

利用MATLAB软件完成了一个完整的PCM通信系统设计,充分发挥了SIMULINK功能强大,建模简单,参数易于调整的特点。结果表明,基于SIMULINK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模拟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其可视化界面具有很好的演示效果,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学习通信系统理论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在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理论的教学,但是深奥的理论难以理解,很有必要以某种可见的、图形化的形式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MATLAB的引入带来了直观的感受,提供了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和可视化的分析环境,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以及各种速率的系统,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通过MATLAB语言对PCM调制系统的采样、量化、编码的仿真与计算,使得分析PCM调制系统变得直观简单。

参考文献   

1  徐素妍 曹坤梅 基于MATLAB语言的现代通信仿真分析

2  孙学军 通信原理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3  李建新 刘乃安 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LAB通信工具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  邓华 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讲解  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孙屹 李妍 MATLAB通信仿真开发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6  邱晓林 基于MATLAB的动态模型与系统仿真工具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1、运用MATLAB仿真抽样信号的频谱,分析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抽样情况、验证奈奎斯特抽样定理;不同量化电平情况下的信噪比的计算,对PCM调制系统中的非均匀量化的压扩技术和编码进行仿真与计算。

2、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采样频率和抽样脉冲的参数,以防波形的失真,采样频率fs一定要大于等于2fH条件。由于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会引起译码波形有一定的延时现象。

3、在设计滤波器时,要看系统信号源输出信号频率到底是处于在哪个频率范围,再根据其他参考参数和系统各项技术要求,决定是要设计哪种类型的滤波器。

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在刚开始的过程中由于主要知识掌握不熟透,时间又紧,做起来有些棘手,之后通过向同学询问与去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找资料,我开始慢慢地了解其工作原理,最终决定用学过的MATLAB软件来仿真实现PCM的编码过程。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充分掌握了PCM编码的工作原理及PCM系统的工作过程,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 MATLAB的SIMULINK,并学会通过应用软件仿真来实现PCM系统的设计,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技能。

总体来说,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系统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系统设计的艰辛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想也许时间会让我们忘记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可是我不会忘记这种学习的方法和思维。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绩评定: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 码中和从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此NRZ信号为集中扩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试验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为无定义位,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Ø  +5V           +5V电源输入点(2个)

Ø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Ø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Ø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Ø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20##-05-30_123328.png图 1-1 数字信源方框图

20##-05-30_123833.png图 1-2 帧结构

FS信号、NRZ-OUT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1-3所示,图中NRZ-OUT的无定义位为0,帧同步码为1110010,数据1为11110000,数据2为00001111,FS信号的低电平,高电平分别为4位和8位数字信号时间,其上升沿比NRZ-OUT码第一位起始时间超前一个码元。

图1-3  FS、NRZ-OUT波形

2. HDB3 编译码

原理框图如图1-4 所示。本单元有以下信号测试点:

l  -12V               -12V电源输入点

l  +5V                 +5V电源输入点

l  NRZ                译码器输出信号

l  BS-R               锁相环输出的位同步信号

l  (AMI)HDB3       编码器输出信号

l  BPF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

l  (AMI-D)HDB3-D (AMI)HDB3 整流输出信号

图1-4  HDB3编译方框图

本模块上的开关K4 用于选择码型,K4 位于左边(A 端)选择AMI 码,位于右边(H 端)选择HDB3码。

AMI、HDB3 码编码规律:

1、AMI 码的编码规律:代码的0仍变为传输码的0,而代码中的1交替地交换为传输码+1、-1。例如:

信息码:   0   1  1  1  0  0  1  0  1  0  0  1  1

AMI码:    0   +1  -1  +1  0  0  -1  0  +1  0  0  -1  +1

2、HDB3 码的编码规律:4 个连0 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 或B00V 代替,当两个相邻V 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 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 码(包括0 个信息1 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 码仍为0 码;信息码的1 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 码即+1 或-1;HDB3 码中1、B 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 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 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

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 0,则NRZ 码、AMI 码,HDB3 码如图1-5所示。

图1-5  NRZ、AMI、HDB3关系图

本单元用CD22103集成电路进行AMI或HDB3编译码。当它的第3脚(HDB3/ AMI)接+5V时为HDB3编译码器,接地时为AMI编译码器。CD22103编码输出两路并行信号+H-OUT和-H-OUT,它们都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分别与AMI或HDB3码的正极性信号及负极性信号相对应。这两路信号经单/双极性变换后得到AMI码或HDB3。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接通信源单元的+5V电源。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观察其波形。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01110010(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

(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AMI码时将HDB3单元的开关K4置于A端,观察HDB3码时将K4置于H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HDB3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4)将K1、K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

(5)加入误码时观察HDB3的波形。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4置A或H端。CH1接NRZ-OUT,CH2接NRZ-OUT,观察这些信号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观察个记录各点波形,并分析波形与理论是否相符。

答:本次实验通过示波器验证AMI、HDB3码在不同的消息码情况下,示波器显示出的波形与理论波形是否一致,通过实验可知,示波器显示波形完全符合理论波形

2.比较不同信码中的AMI码与HDB3码波形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全相同。AMI码和HDB3码都是双极性归零码,当信息码全1时,AMI和HDB3码是相同的。当信息码全0时,AMI码是全0,没有信号电平的跳变,因此提取同步信息困难。不过对于HDB3码,连0数不多于3,总有信号电平的跳变,所以即使信息码全0时仍能够提取定时信号。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实验二 数字调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 信号的方法。

3、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2FSK、2DPSK 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 信号波形。

3、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ASK、2FSK、2DPSK 信号的频谱。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用到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信源模块向调制模块提供数字基带信号(NRZ 码)。调制模块将输入的绝对码AK(NRZ 码)变为相对码BK 、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 信号。调制模块内部只用+5V 电压。

20##-05-30_131941.png

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Ø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Ø  NRZ-IN   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

Ø  CRA      2DPSK 信号载波测试点

Ø  AK       绝对码测试点(与NRZ-IN相同)

Ø  BK       相对码测试点

Ø  2DPSK-OUT     2DP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3个),>0.5V

Ø  2FSK-OUT      2F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3个),>0.5V

Ø  2ASK          2ASK信号测试点,>0.5V

用2-1 中晶体振荡器与信源共用,位于信源单元,其它各部分与电路板上主要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Ø  2(A) U8:      双D 触发器74LS74

Ø  2(B) U9:      双D 触发器74LS74

Ø  滤波器A V6:     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Ø  滤波器B V1:     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Ø  码变换 U18:     双D 触发器74LS74;U19:异或门74LS86

Ø  2ASK 调制 U22:  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9·

Ø  2FSK 调制 U22:     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Ø  2PSK 调制 U21:     八选一模拟开关4051

Ø  放大器 V5:         三极管9013

Ø  射随器 V3:         三极管9013

将晶振信号进行2 分频、滤波后,得到2ASK 的载频2.2165MHZ。放大器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输出两个频率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这两个信号就是2PSK、2DPSK 的两个载波,2FSK 信号的两个载波频率分别为晶振频率的1/2 和1/4,也是通过分频和滤波得到的。

下面重点介绍2PSK、2DPSK。2PSK、2DPSK 波形与信息代码的关系如图2-3 所示。

20##-05-30_132027.png

图中假设码元宽度等于载波周期的1.5 倍。2PSK 信号的相位与信息代码的关系是:前后码元相异时,2PSK 信号相位变化180,相同时2PSK 信号相位不变,可简称为“异变同不变”。2DPSK 信号的相位与信息代码的关系是:码元为“1”时,2D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180。码元为“0”时,2DPSK 信号的相位不变, 可简称为“1 变0 不变”。

应该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相位变或不变,是指将本码元内信号的初相与上一码元内信号的末相进行比较,而不是将相邻码元信号的初相进行比较。实际工程中,2PSK 或2DPSK 信号载波频率与码速率之间可能是整数倍关系也可能是非整数倍关系。但不管是那种关系,上述结论总是成立的。

本单元用码变换——2PSK 调制方法产生2DPSK 信号,原理框图及波形图如图2-4 所示。相对于绝对码AK、2PSK 调制器的输出就是2DPSK 信号,相对于相对码、2PSK 调制器的输出是2PSK 信号。图中设码元宽度等于载波周期,已调信号的相位变化与AK、BK 的关系当然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即对于AK 来说是“1 变0 不变”关系,对于BK 来说是“异变同不变”关系,由AK 到BK 的变换也符合“1 变0 不变” 规律。

图2-4 中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相位,BK 也可能具有相反的序列00100,这取决于载波的参考相位以及异或门电路的初始状态。

2DPSK 通信系统可以克服上述2PSK 系统的相位模糊现象,故实际通信中采用2DPSK 而不用2PSK(多进制下亦如此,采用多进制差分相位调制MDPSK),此问题将在数字解调实验中再详细介绍。

20##-05-30_132112.png

四、实验步骤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及数字调制单元的工作原理,直流稳压电源输出+5V电压,通过数字信源+5V电源(数字调制单元的+5V电源与数字信源的+5V电源在电路板上已经连在一起)

    2.用示波器CH1接AK,CH2接BK,信源模块的K1,K2,K3置于任意状态(非全零),观察AK,BK的波形,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交换规律

    3.示波器CH1接2DOSK-OUT,CH2分别接AK及BK,观察并总结2DPSK信号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PSK信号相位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此关系即是2PSK信号相位变化与信源代码的关系),注意:2DPSK信号的幅度可能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信息的正确传输。

    4.示波器CH1接AK、CH2依次接2FSK-OUT和2ASK-OUT;观察这两个信号与AK的关系(注意:“1”码与“0”码相对应的2FPSK信号幅度可能不相等,这对传输信息是没有影响的)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化规律、相对码与绝对码的变化规律

   

   答:① 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

   “1”变“0”不变,即绝对码的“1”码时相对码发生变化,绝对码的“0”码时相对码不发生变化。——此为信号差分码。(参考码任意取,所以最终由两种相反的结果。)

   ② 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

    相对码的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相同时对应的当前绝对码为“0”码,相异时对应的当前绝对码为“1”码。(同样,参考码任意取,所以最终由两种相反的结果。)

    2.总结2DPSK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SPK信号的相对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即2PSK的相应变化与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

答:2D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绝对码(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是:“1 变0 不变”,即“1”码对应的2DPSK 信号的初相相对于前一码元内2DPSK 信号的末相变化180º,“0”码对应的2DPSK 信号的初相与前一码元内2DPSK 信号的相位相同。

    2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相对码(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是:“异变同不变”,即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相异时则当前码元内2PSK 信号的初相相对于前一码元内2PSK 信号的末相变化180º,相同时则码元内2PSK 信号的初相相对于前一码元内2PSK 信号的相位无变化。

实验三   数字解调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 

2. 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2. 用示波器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

三、基本原理

可用相干解调或差分相干解调法(相位比较法)解调2DPSK信号。在相位比较法中,要求载波频率为码速率的整数倍,当此关系不能满足时只能用相干解调法。本实验系统中,2DPSK载波频率等于码速率的13倍,两种解调方法都可用。实际工程中相干解调法用得最多。

2FSK信号的解调方法有:包络括检波法、相干解调法、鉴频法、过零检测法等。

 

图3-1   数字解调方框

(a)2DPSK相干解调           (b)2FSK过零检测解调

本实验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2DPSK信号、采用过零检测法解调2FSK信号。

2DPSK解调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12V        -12V电源输入点(2个)

· 2DPSK-IN    2DPSK信号输入点/测试点(2个)

· CAR-IN      相干载波输入点

· MU         相乘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LPF         低通、运放输出信号测试点

· Vc          比较器比较电压测试点

· CM-OUT     比较器输出信号的输出点/测试点(2个)

· BK          解调输出相对码测试点

· AK-OUT      解调输出绝对码的输出点/测试点(3个)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2FSK解调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FD          2FSK过零检测输出信号测试点

· LPF         低通滤波器输出点/测试点

· CM         整形输出输出点/测试点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 AK-OUT      解调输出信号的输出点/测试点(3个)

DPSK相干解调器模块各点波形示意图如图3-2所示。图中设相干载波位n相。

图3-2   2DPSK相干解调波形示意图

2FSK解调器工作原理及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 图3-3为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示意图,图中设“1”码载频等于码速率的两倍,“0”码载频等于码速率。

1          0          1

图3-3   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图3-4将五个模块的信号输出、输入连接在一起,将数字信号源模块上的+5V电源用导线连接至载波同步模块的+5V电源输入点。将直流稳压电源的+5V连接至数字信号源模块的+5V输入点,将+12V、-12V电源分别用导线连接到载波同步模块的+12V输入点及数字解调模块的-12V输入点(数字解调及载波同步模块的+5V、+12V、-12V已在印刷电路板上连通)。

2.检查数字信源模块、数字调制模块及载波同步模块是否工作正常,使载波同步模块提取的相干载波CAR-OUT与2DPSK信号的载波CAR同相(或反相)。

3. 2DPSK解调实验

(1)将示波器的CH1接数字调制单元的BK,CH2接2DPSK解调单元的MU。MU与BK同相或反相,其波形应接近图3-2所示的理论波形,调节电位器R26使MU峰值不超过5V(否则LPF信号可能出现异常)。调节载波同步单元中的电位器P1或微调C34来改变相干载波相位,会发现MU波形无变化但其幅度下降(为什么?请思考)。

(2)示波器的CH2接LPF,可看到LPF与MU反相。当一帧内BK中“1”码“0”码个数相同时,LPF的正、负极性信号电平与0电平对称,否则不对称,将示波器调至失步状态,可观察到眼图。

4. 2FSK解调实验

示波器探头CH1接数字调制单元中的AK,CH2分别接2FSK解调单元中的FD、LPF、CM及AK-OUT,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的解调过程(注意:低通及整形2都有倒相作用)。LPF的波形应接近图3-3所示的理论波形,若相差较大可微调节电位器R48

图3-4   数字解调实验连接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各测试点波形,并给以必要的说明。

2、画图时将波形的相位关系正确的表示出来,若产生相位说明原因。

3、通过实验两种解调器各有什么优缺点?

实验四  帧同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

2. 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 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概念。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 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3. 观察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作用。

三、基本原理

    在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本实验系统中帧同步识别码为7位巴克码,集中插入到每帧的第2至第8个码元位置上。帧同步模块的原理框图如图4-1所示。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S-IN                 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2个)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2个)

    · GAL                  巴克码识别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24                 24分频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TH                       判决门限电平测试点

    · FS   -OUT               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图4-1  帧同步模块原理框图

    从总体上看,本模块可分为巴克码识别器及同步保护两部分。巴克码识别器包括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图4-1中的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当基带信号里的帧同步码无错误时(七位全对),把位同步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给移位寄存器,识别器就会有帧同步识别信号GAL输出,各种信号波形及时序关系如图4-2所示,GAL信号的上升沿与最后一位帧同步码的结束时刻对齐。图中还给出了÷24信号及帧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OUT,FS-OUT的上升沿稍迟后于GAL的上升沿。

图4-2 帧同步器信号波形

÷24信号是将位同步信号进行24分频得到的,其周期与帧同步信号的周期相同(因为一帧24位是确定的),但其相位不一定符合要求。当识别器输出一个GAL脉冲信号时(即捕获到一组正确的帧同步码),在GAL信号和同步保护器的作用下,÷24电路置零,从而使输出的÷24信号下降沿与GAL信号的上升沿对齐。÷24信号再送给后级的单稳电路,单稳设置为下降沿触发,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比÷24信号的下降沿稍有延迟。

    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是由同步保护器中的与门3对单稳输出的信号及状态触发器的Q端输出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的。

电路中同步保护器的作用是减小假同步和漏同步。

当无基带信号输入(或虽有基带信号输入但相加器输出低于门限值)时,识别器没有输出(即输出为0),与门1关闭、与门2打开,单稳输出信号通过与门2后输入到÷3电路,÷3电路的输出信号使状态触发器置“0”,从而关闭与门3,同步器无输出信号,此时Q的高电平把判决器的门限置为7(P3灯亮)、且关闭或门、打开与门1,同步器处于捕捉态。只要识别器输出一个GAL信号(因为判决门限比较高,这个GAL信号是正确的帧同步信号的概率很高),与门4就可以输出一个置零脉冲使÷24分频器置零,÷24分频器输出与GAL信号同频同相的的周期信号(见图4-2)。识别器输出的GAL脉冲信号通过与门1后使状态触发器置“1”,从而打开与门3,输出帧同步信号FS-OUT,同时使判决器门限降为6(P3灯熄)、打开或门、同步器进入维持状态。在维持状态下,因为判决门限较低,故识别器的漏识别概率减小,假识别概率增加。但假识别信号与单稳输出信号不同步,故与门1、与门4不输出假识别信号,从而使假识别信号不影响÷24电路的工作状态,与门3输出的仍是正确的帧同步信号。实验中可根据判决门限指示灯P3判断同步器处于何种状态,P3亮为捕捉态,P3熄为同步态。

    在维持状态下,识别器也可能出现漏识别。但由于漏识别概率比较小,连续几帧出现漏识别的概率更小。只要识别器不连续出现三次漏识别,则÷3电路不输出脉冲信号,维持状态保持不变。若识别器连续出现三次漏识别,则÷3电路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使维持状态变为捕捉态,重新捕捉帧同步码。

不难看出,若识别器第一次输出的脉冲信号为假识别信号(即首次捕获到的是信息数据中与帧同步码完全相同的码元序列),则系统将进入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由于本实验系统是连续传输以一帧为周期的周期信号,所以此状态将维持下去,但在实际的信息传输中不会连续传送这种周期信号,因此连续几帧都输出假识别信号的概率极小,所以这种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

当然,同步保护器中的÷3电路的分频比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值,此值越大,在维持状态下允许的识别器的漏识别概率也越大。

在维持态下对同步信号的保护措施称为前方保护,在捕捉态下的同步保护措施称为后方保护。本同步器中捕捉态下的高门限属于后方保护措施之一,它可以减少假同步概率,当然还可以采取其它电路措施进行后方保护。低门限及÷3电路属于前方保护,它可以保护已建立起来的帧同步信号,避免识别器偶尔出现的漏识别造成帧同步器丢失帧同步信号即减少漏同步概率。同步器中的其它保护电路用来减少维持态下的假同步概率。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帧同步模块的+5V电源与位同步模块的+5V电源已在印刷电路板上连在一起,所以由位同步模块+5V输入点输电源。

1、熟悉数字信源模块的帧同步模块,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及位同步+5V电源。

2、观察同步器的维持态(同步态)

    将数字信源单元的K1(左边的8位微动开关)置于×111 0010状态 (110010为帧同步码,×是无定义位,可任意置“1”或置“0”),K2置为1000 0000状态、K3则置为全0状态,示波器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分别接帧同步单元的GAL、÷24、TH及FS,观察并记录上述信号波形以及与NRZ-OUT的相位关系(注意:TH为0电平,帧同步模块的P3指示灯熄,P1、P2亮,表示识别门限为6)。使信源的帧同步码(注意是K1的第2位到第8位)中错一位,重新观察上述信号,此时GAL、÷24、TH、FS应不变。使信源帧同步码再错一位重作上述观察。(此时同步器应转入捕捉态,仅÷24波形不变,请根据原理框图分析思考此过程)。

    3、观察同步器的捕捉态(失步态)

上步中电路已经由同步态变为捕捉态,示波器仍观察÷24信号,此时断开电源,再接通电源,可看到÷24波形的下降沿已不再对准第一个数据位(相位随机),观察其他信号可见TH为高电平,FS无输出。将信源K1从刚才错两位状态还原为仅错一位状态,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再将信源K1还原为正确的帧同步码(×1110010) ,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分析÷24信号相位变化原因,从而理解同步器从失步态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4、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及同步保护器的保护作用。

上步中同步器转为同步状态后,使信源单元的K2或K3中出现1110010状态(与1110010状态有一位不同的状态也可),示波器CH1接NRZ-OUT,CH2分别接GAL和FS,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理解同步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同步器处于同步状态及失步状态时同步器各点波形。

    2.本实验中同步器由同步态转为捕捉态时÷24信号相位为什么不变?

    答:因为判决器无输入,与门4无输出,故24分频电路无复位脉冲,其输出的24分频信号相位保持不变。

    3. 同步保护电路是如何使假识别信号不形成假同步信号的?

    答:假识别信号与或门输出信号不同步,与门1输出中无假识别信号。因而,假识别信号不能通过与门,所以单稳输出信号仅与负同步码对应的识别信号有关,而与假识别无关,这样假识别信号就不能形成假同步信号。

实验九  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以及触发式数字锁相环的快速捕获原理。

2.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3.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信息代码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基本原理

    可用窄带带通滤波器,锁相环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实验一中用模数混合锁相环(电荷泵锁相环)提取位同步信号,它要求输入信号是一个准周期数字信号。实验三中的模拟环也可以提取位同步信号,它要求输入准周期正弦信号。本实验使用数字锁相环提取位同步信号,它不要求输入信号一定是周期信号或准周期信号,其工作频率低于模数环和模拟环。

用于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数字环有超前滞后型数字环和触发器型数字环,此实验系统中的位同步提取模块用的是触发器型数字环,它具有捕捉时间短、抗噪能力强等特点。位同步模块原理框图如图9-1所示。其内部仅使用+5V电压。

图9-1  位同步器方框图

位同步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5V                +5V电源输入点(3个)

· S-IN                 基带信号输入点/测试点(2个)

· BS-OUT               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3个)

    位同步器由控制器、数字锁相环及脉冲展宽器组成,数字锁相环包括数字鉴相器、量化器、数字环路滤波器、数控振荡器等单元。

当数字环输入信号的码速率与数控振荡器的固有频率完全相同时,环路锁定后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即位同步信号)的相位关系是固定的且符合抽样判决器的要求(当然开环时它们的相位误差也是固定的,但不符合抽样判决器的要求)。输入信号码速率决定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数控振荡器固有频率决定于位同步器的时钟频率和数控振荡器固有分频比。由于时钟信号频率稳定度是有限的,故这两个时钟信号的频率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锁相环输入信号码速率与数控振荡器固有频率不可能完全相等(即环路固有频差不为0)。数字环位同步器是一个离散同步器,只有当输入信号的电平发生跳变时才可能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和反馈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从而调整反馈信号的相位,在两次相位调整的时间间隔内,反馈信号的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是变化的,即数字环位同步器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是抖动的,即使输入信号无噪声也是如此。

    显然,收发时钟频率稳定度越高,数字环的固有频差就越小,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范围越小。反之,对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要求越严格,则收发时钟的频率稳定度也应越高。

    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还与数字位同步器输入信号的连“1”或“0”个数有关,连“1”或“0”个数越多,两次相位调整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越大。

    对于NRZ码来说,允许其连“1”、连“0”的个数决定于数字环的同步保持时间tc。tc与收发时钟频率稳定度e、码速率RB、允许的同步误差最大值的关系为:

tC =η/(2RBε)

tC的定义是:位同步器输入信号断开后,收发位同步信号相位误差不超过的时间。

用模拟环位同步器或模数环位同步器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与固有频差无关,但随信息码连“1”、连“0”的个数增多而增大。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位同步模块。

1、熟悉位同步单元工作原理。将数字信源单元的NRZ-OUT连接到位同步单元的S-IN点,接通实验箱电源。调整信源模块的K1、K2、K3开关,使NRZ-OUT的连“0”和连“1”个数较少。

2、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

将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数字信源单元的NRZ-OUT和位同步单元的BS-OUT,调节位同步单元上的可变电容C2,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锁定时BS-OUT信号上升沿位于NRZ-OUT信号的码元中间且在很小范围内抖动;失锁时,BS-OUT的相位抖动很大,可能超出一个码元宽度范围,变得模糊混乱。

3、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与位同步器输入信号连“1”或连“0”个数的关系。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NRZ码连“1”或连“0”个数增加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输入NRZ码连“1”或连“0”个数增加时,鉴相器输出脉冲的平均周期增大,数字环路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平均周期增大,即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对DCO的相位调整一次。而DCO输出的位同步信号重复频率与环路输入的NRZ码的码速率之间有一定误差,当对DCO不进行相位的调整时,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与码元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不断增大,相位调节时间间隔越长这种偏差越大,即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

2、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Δf,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及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

答:时间内有固有频差产生的相位误差为时间可等效为相位位值为,故;即在时间内不对DCO进行相位调节,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小于。设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连“0”最大个数为M,鉴相N次后DLF才有一个输出信号即对DCO进行一次相位调节,则

3、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固有频差越大,DCO输出位同步信号与环路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增大的越快,而环路对DCO的相位调节时间间隔,平均值是不变的(当输入信号一定时),故当固有频差增大时,位同步信号的同步抖动范围增大。

4、若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信息代码中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能。因为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得到的是一个单极性归零码,其上升沿使鉴相器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同步正常工作。对这种码的信息代码连“1”个数无限制,因为连“1”代码对应AMI码及HDB3码为宽度等于码元宽度一半的正脉冲或负脉冲,整流后全为占空比为0.5的正脉冲,脉冲上升沿的个数等于信息代码“1”码的个数;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限制,因AMI码连“0”个数等于信息代码连“0”个数,不产生脉冲,也就没有上升沿;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无限制,因为不管信息代码连“0”个数有多大,HDB3码中连“0”个数最多为3.即鉴相器在四个码元内至少工作一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