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2)

药物的镇痛作用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常用的三种疼痛实验模型的制作。

2.       观察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实验原理

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疼痛除了由于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外,往往还表现出自主神经反应、躯体防御反应和心理情感及行为反应等。痛觉不仅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痛觉也不同。痛觉的观察指标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一种衡量痛觉敏感性的指标即痛觉阈值(简称痛阈值)客观地对痛觉做出描述。

解热镇痛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可通过提高痛觉阈值达到镇痛的目的。

疼痛实验模型的制作,常用的方法有:热刺激、化学刺激、机械刺激及电刺激等

一、         热板法

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雌性小鼠(18~22 g)6~7只。

二.器材与药品

Woolfe热板、天平、鼠笼、注射器(1ml)2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实验方法

1.       筛选实验动物  将热板温度调节至(55±0.5)℃,置小鼠与热板上,测定各小鼠的正常痛反应(舔后足或抬后足并回头)时间,共2次,每次间隔5min,该时间即为小鼠的痛阈值,以平均值不超过30s为合格,共选出6只小鼠供实验用。

2.       动物分组及给药  取选出的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只),称重编号。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实验组1小鼠腹腔注射1%盐酸哌替啶40mg/10g(0.1ml/10g),实验组2小鼠腹腔注视3%安乃近300mg/10g(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后15min、30min、45min分别再次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小鼠痛阈值。对60s不舔后足、不抬后足并回头的小鼠,痛阈值按60s计算。

3.       结果计算  收集整个实验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的痛阈改变百分率。

痛阈改变百分率=

4.       将小鼠给药前、后的痛阈值记入表13-4。并计算各时间点的痛阈改变百分率。以时间为横坐标、痛阈改变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出用药后15min、30min、45min小鼠的痛阈改变百分率时效曲线(图13-2)。

表13-4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图13-2  痛阈改变百分率时效曲线

注意事项

1.       热板法要求必须用雌性小鼠。因雄性小鼠遇热阴囊松弛,易于热板接触而影响实验结果。

2.       热板法个体差异大,实验动物应预先筛选。以痛阈值在30s以内为敏感鼠,供实验用。

3.       用药后小鼠痛阈值超过60d者应立即取出,以防烫伤足部而影响实验结果,其痛阈值按60s计算。

二、         化学刺激法

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雌性小鼠(18~22 g)6~7只。

二、          器材与药品

天平、鼠笼、注射器(1ml)2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0.6%醋酸溶液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实验方法

1.       取体重相近的小鼠6只,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只),称重,并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

2.       实验组1小鼠腹腔注射1%盐酸哌替啶40mg/10g(0.1ml/10g),实验组2小鼠腹腔注射3%安乃近300mg/10g(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3.       给药后20min,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l/10g(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0.1ml/10g),观察15min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收缩内凹、躯干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的动物数。

4.       结果计算  收集整个实验室结果,将各组发生扭体反应和未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记入下表,并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

药物镇痛百分率=

表13-5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化学刺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

注意事项

1.       酒石酸锑钾或醋酸需临用时配置。存放过久,将导致作用明显减弱。

2.       哌替啶给药剂量要准确。剂量过大抑制呼吸,剂量过小不发挥作用,均会影响实验结果。

三、甩尾法

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雌性小鼠(18~22 g)6~7只。

二、器材与药品

热辐射刺激仪、天平、鼠笼、小鼠固定器、注射器(1ml)2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0.6%醋酸溶液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实验方法

  1、筛选实验动物  将小鼠装入小鼠固定器,暴露鼠尾,打开灯光,光束直射于鼠尾1/3处,观察小鼠甩尾动作,记录出现甩尾动作的时间作为小鼠痛阈值。选出6只在6s内出现甩尾动作的小鼠供实验用。超出6s的小鼠应弃除。

2.动物分组及给药  取选出的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只),称重编号。将小鼠装入笼中,暴露并抓住鼠尾,按上述方法测定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实验组1小鼠腹腔注射1%盐酸哌替啶40mg/10g(0.1ml/10g),实验组2小鼠腹腔注射3%安乃近300mg/10g(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15min、30民、45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其中,对于60s不甩尾的小鼠,痛阈按60s计算。

3、结果计算  收集整个实验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的痛阈改变百分率。

痛阈改变百分率=

      4、将给药前、后小白鼠痛阈值记入表13-6。并计算各时间点的痛阈改变百分率。以时间为横坐标、痛阈改变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出用药后15min、30min、45min小鼠的痛阈改变百分率时效曲线。

表13-6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思考题

1.哌替啶和安乃近各属于哪一类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2.哌替啶在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方面与吗啡比较有何特点?

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什么?相应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第二篇:镇痛药及镇痛药的分类

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此类药镇痛作用强大,多用于各类剧痛,反复应用易致成瘾,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与人工合成品(哌替啶、阿法罗定、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 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口服给药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较好。 1.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及抑制呼吸、缩瞳、催吐等作用。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立体结构特异性,符合与受体结合药物的特点。研究证实,吗啡可激动不同脑区阿片受体的不同亚型,呈现多种药理效应。 (1)镇痛 作用强大,对各类疼痛都有效。其镇静与欣快感可消除由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镇痛机理系药物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形成突触前抑制,减少递质(包括P物质)释放,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而发挥镇痛作用。 (2)抑制呼吸 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张力的敏感性,并可抑制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 (3)镇咳激动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4)吗啡可使瞳孔极度缩小,也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 吗啡可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产生止泻及致便秘作用;也可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提高胆囊内压而导致上腹不适甚至胆绞痛。 3.心血管系统 吗啡作用于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促进组胺释放有关。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可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增高。 4.其他 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大剂量尚能收缩支气管。 吗啡的临床用途有①各种急性锐痛、癌症剧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血压正常者可以用。②心源性哮喘 吗啡配合应用强心甙、吸氧等措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其机理是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其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③阿片酊等制剂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