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会公布了以下十项调查结果:

(一)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年增加0.5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年的52.3%增加了1.6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年的77.1%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年的52.3%增加了1.6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63.1%,比20##年的66.8%下降了3.7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1.3%,比20##年的46.9%下降了5.6个百分点。

(二)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呈较快增长势头。

通过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三)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100.70份、6.67期。

从对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除纸质图书阅读量外,我们在本次调查中还考察了国民对电子书的阅读数量。分析结果显示,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1.42本。

(四)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电波媒介的时长均有所减少,但上网和接触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等媒介的时长有所增加。

从我国18—70周岁国民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长来看,20##年,传统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和传统电波媒介(电视、广播)的接触时长,均比20##年有所减少;但新兴数字媒介(互联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均比20##年有所增加。

 

手机阅读人群每天的手机阅读时长

(五)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4.9%,比2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4.9%,比20##年的49.9%增加了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0.6%)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25.4%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上网率的增幅明显,与20##年的16.6%相比,增幅高达53.0%。

(六)我国18—70周岁的国民对图书、期刊及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均有所增加。

对我国国民能够接受图书价格的量化分析发现,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3.43元,比20##年的12.75元增加了0.68元。对期刊承受能力的分析发现,我国18—70周岁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60元,比20##年的6.12元增加了0.48元。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1.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年的53.8%有明显下降。但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

(七)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八成以上为18—40周岁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

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不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八)接近六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或一般,有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

我国国民对当地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有62.6%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0.6%,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4.0%。

(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1%,比20##年的82.7%略有上升,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有增长,且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

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年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0.68本,比20##年的9.99本有所增加。其次为9—13周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7.24本,比20##年的6.32本增加了0.92本;0—8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5.40本,比20##年的4.78本有所增加。可以看到,三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超过了18—70周岁成年人。

(十)在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5.9%,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比20##年的陪读时长有所增加。

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5.9%,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比20##年的22.78分钟略有增加。此外,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大约带孩子逛书店3.12次,比20##年的2.69次略有增加。

 

有陪读行为的家庭中家长陪读时长分布情况

 

 记者提问(邓杨/摄)

调查结果发布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以及课题组成员、全国国民阅读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就记者提问作出了细致回答。郝振省表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在目前来看仍将是我国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他说,我国的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同,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和城市中老年人口对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仍有很深的感情和牢固的习惯,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提升,传统阅读仍有发展空间。但同时,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阅读造成影响,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影响的外在表现。

对于报刊阅读率下降的问题,徐升国认为,虽不能简单地得出报刊衰落的结论,但报刊的确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数字化媒体的冲击。他表示,报刊自身就是短平快的阅读材料,与更加碎片化、娱乐化及迅捷的数字化媒体有所重叠,因此易受影响。媒体更当专注于内容,传统媒体应将载体形式的变化看做是一次机遇,比如在苹果平板电脑iPad流行后,许多国内期刊都应时开发了客户端平台,这是媒体适应数字化挑战的主动应对。

 

第二篇: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人“手机阅读”:

每天4.47分钟 男性多于女性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独家最新透露的“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表明:我国18~70岁国民“手机阅读”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4.47分钟,在这一领域平均花费是17.04元人民币。“手机阅读”在14~70岁的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0%。其中,男性、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其“手机阅读”使用者比例最高。

该报告基于去年进行的“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分析说:在“数字阅读”中,“手机阅读”使用者64.5%为男性,其中63.5%为18~29岁的年轻人,近九成的手机使用者集中在18~39岁之间;从学历和收入来看,“手机阅读”者中,低学历、中低收入者的使用数量,普遍要高于高学历、高收入的使用者数量;从城乡划分来看,农村中的手机阅读者的绝对量要高于城市。

在时间和费用的花费上,总体来看,高中以上学历18~29岁的男性在“手机阅读”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

“手机报”是“手机阅读”的主要阅读方式。网络通讯工具也通过手机终端赢得了不少使用者。“手机QQ、飞信”等的使用者在“手机阅读”使用群体中所占比例已接近40.0%。“手机小说”、“手机

音乐”、“手机游戏”等也均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比例均在25.0%左右。

“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我国18~70岁的国民中,有24.5%的人以不同形式接触过数字阅读;而在14~17岁的国民中,这一比例则为100.0%,即,14~17岁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接触过不同形式的数字阅读。“手机阅读”也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数字阅读方式。“手机阅读”使用者在14~70岁的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0%。

“网络阅读”主要场所是“家中”、“学校或单位”,以及“网吧”。“便利性”是人们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获取便利”、“方便信息检索”、“方便复制和分享”。据悉,互联网、手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更为凸显,也就容易成为较多人使用的数字阅读方式。“收费少或者不收费”也是吸引人使用某种数字阅读方式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