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调研报告(简)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调研报告

一、调研组织

(一)调研目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师训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县“建设教育名县”的关键要素。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20xx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探寻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以贯彻落实部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我们县级师训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摸清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探寻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征询教师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进行决策咨询,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师训部调研组专门开展本项调研活动。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选定为城关二小,属个案调研。这所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源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几年前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全县各镇中心学校相比无明显差别,选其作为个案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近几年来,这所学校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已居全县较高层次,且发展势头强劲,选其作为个案,调研其发展现状,追溯其发展因素,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对其他学校具有借鉴意义。

(三)调研内容与方式

1、教师群体结构(性别、职称、学历、教龄、年龄、荣誉)的合理性——调查表。

- 1 -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问卷。

3、教师参加培训(集中、远程、校本)的状况、需求、意见、建议——问卷。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成因,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举措——访谈会、查阅资料。

(四)调研工具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参照《安康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问卷调查》,结合旬阳县小学教师实际,研制《旬阳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调研问卷》;同时,设计《城关二小概况调查、任课教师调查登记表》;拟定《城关二小领导、教师访谈会提纲》。

(五)预期结果

1、初步探明和推测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专业标准》之间的差距。

2、分析推测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需求。

3、探索我县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4、寻找我县师训机构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5、形成《旬阳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调研报告》。

(六)调研步骤

1、制定方案、研制工具(20xx年12月1——6日)。

2、组织问卷、召开访谈会(20xx年12月7——14日)。

3、问卷统计、资料收集(20xx年12月15——20日)。

4、整理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20xx年12月21——30日)。 [2][1]

二、调研结果

(一)概况调查结果

1、学生概况

城关二小全校共有学生1239人,师生比1:20.3。高于全国1:17.71的平均水平,说明教师负担较重。

全校共有班级19个,最大班额72人,最小班额47人,平均班额65.2 [3]- 2 -

人。学校校舍紧张,大班额存在。这种现象必须尽快解决。

2、教师概况

城关二小全校教职工66人,任课教师61人占92.4%。任课教师的比重高,学校领导全部任课。

3、任课教师结构

城关二小任课教师性别:男11人,女50人,女性占82%。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任课教师职称:中学高级3人,小学高级26人,中级以上占47.5%。中级以上职称比例较高,这与任课教师的学历、资历、水平相关。

任课教师学历:本科33人,专科28人,专科以上达100%。学历水平较高。

任教科学:语文22人、数学20人、品德4人、英语3人、科学3人、音乐3人、体育3人、美术2人、校本1人;其中文科学历任教理科的13人,占20.6%,虽说这种现象在小学较为普遍,属无奈之举,但不是合理的。

任课教师教龄:3年以下0人,4—10年9人,11年以上52人占85%。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任课教师年龄:30岁以下12人,31—45岁44人,中青年教师占91.8%,46岁以上5人。教师队伍中年化,尤其缺乏新教师的补充。

任课教师获得的荣誉:国家级劳模1人;部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优秀辅导员4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先进个人2人;县级优秀教师3人。共计19人,占任课教师的31.1%,说明发展水平高。

(二)问卷调查结果

20xx年12月10日召开全体教师会,公布《调研方案》,讲清调研意图,发放内含四部分内容的问卷60份,到场回收53份,统计有效53份。

1、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即专业理念与师德,这部分问卷是按照教育部颁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19条基本要求,加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履行教师职级职责”1条而编制的共20道主观评价题,请答题者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级,对自己的 - 3 -

表现作自我评价。

常识告诉我们,自我评价式问卷的回答都会偏向于高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准确,本项问卷的结果也不例外。若将本项问卷五级量表赋予“5——1”的评分(本项问卷共20道题,最高赋予100分),那么,A项被选频次851赋分4255,B项被选频次206赋分824,C项被选频次3赋分9,DE项被选频次0赋分0,共赋予5088分,53位被调查者人均96分。

本项问卷看重的是教师们找出的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即评价较低的选项占30%以上的:“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被选3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被选30%、“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被选39.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被选37.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被选39.6%。

由统计数据和个别访谈而推论:被调查者在“专业信念”方面自评人均96分,可以认为是自我倾向于坚定的专业信念、整体师德高尚,但也有少数被调查者在专业认同上有畏难情绪(个别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难当”),引导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信心尚有不足(主要是个别教师的畏难和轻度倦怠情绪),自我情绪心态的调控不到位。

2、专业表现

专业表现是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专业工作中的表现。这部分问卷主要依据教育部颁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参照《安康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问卷调查》,结合旬阳县小学教师实际而编制的10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①制定计划:81.1%的教师能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②在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学方案时:89.7%的教师上网搜寻,75.5%购买相关资料、书籍,60.4%找同事或图书室借资料。

③设计班级和少先队活动:66%的教师能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 4 -

④采用的教学方法:86.8%制作课件并借鉴同行的方法,47.2%自制教具、挂图等,28.3%较便捷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⑤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77.4%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67.9%让小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思维主动探究,47.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小学生多读多记多练。

⑥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上课外还对学生开展了哪些教育形式:71.7%组织实践性学习,47.2%办小报,45.3%组织学科竞赛。

⑦授课完后您进行过哪些活动:100%写教学反思或教学体会,69.8%撰写课例,58.5%撰写教研论文,22.6%做标签进行教学研究的积累。

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评价:90.6%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83%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81.1%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64.2%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4.5%记载评价结果,告诉学生家长。

⑨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沟通方式:94.3%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与小学生沟通,92.5%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84.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1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⑩对您专业发展价值较大的校本研修方式:77.4%教研组听评课活动,64.2%自主的教学反思,43.4%小组课例研讨,22.6%学校的课题研究,17%个人的小课题(主题)研究。

统计数据表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运用专业知识、在专业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能力,八成以上的教师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设计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采用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合理,自觉采用教学反思研究、个性发展研修、团队互动研修等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但,还有34%的教师设计集体教育活动的能力有待提高,28.3%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落后,47.2%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教育沟通中仅有15.1%的教师能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在校本研修中只有17%的教师认为“个人的小课题(主题)研究”有价值。

3、专业发展需求

- 5 -

专业发展需求主要是指教师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方面急需的内容。这部分问卷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结合旬阳县小学教师的实际而编制的5道选择题。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①专业信念急需提高的依次是:“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认同”,“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四个选项的被选率在4—6成。

②专业知识需求依次是:“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对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与把握的知识”,“小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五个选项的被选率在4至6成。

③专业能力,目前较欠缺的选项中,被选率较高的是:“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71.7%),“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34%),“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28.3%),“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28.3%)。

④班主任工作能力,认为需要改进的依次是:“做好留守学生和后进生的工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与家长密切沟通”,“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遵守纪律的意识”,五个选项的被选率都超过4成。

⑤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最需要的指导依次是:“文本成果的撰

写”,“研究方法”,“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方案的制定”,“如何选题”,五个选项的被选率都在4成以上。

统计数据表明:教师专业信念需求是增强职业认知、正确对待小学生、提升教育行为的科学性;专业知识需求是完善丰富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通用知识;专业能力需求是亟待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研究者预设的本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被调查者的实际需求基本一致;也证明教师的发展需求已从“教学需求”向“研究需求”、从“教书型”向“专业型”转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这为培训者的培训内容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照系。

4、培训情况

- 6 -

培训情况是指教师亲历各级各类培训的感受与期待。这部分问卷主要参照《安康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问卷调查》,结合旬阳县小学教师实际而编制的14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被调查者都参加过各级各类培训,对所接受过的教师培训的满意程度达86.8%,以为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培训课程与师资、培训管理与服务;认为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授课教师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认为培训对工作有帮助的占92.4%。

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依此为:院校集中培训54.7%、送培到校26.4%、校本研修24.5%、而远程网络培训(2%)则不被看好。

希望培训的教学形式依此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88.7%,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58.8%,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49%,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35.8%,专家讲座、报告28.3%,实地参观考察28.3%,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22.6%,专题沙龙15.1%,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13.2%。

认为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依此为: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提交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考试。

培训师资中最喜欢的授课教师依此为: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课改专家、教科研人员、教材编写者、高校教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参加培训的动因依此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教育改革发展,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所需,听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排,晋升专业职务需要,增强竞争力,以另谋发展。

参加培训的期待依此为:获得新的理念,获得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理顺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当遇到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时:88.7%是向同行请教,39.6%是个人钻研,18.9%是向曾经培训过您的教师请教,11.3%是通过培训获得提高。

- 7 -

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原因依此为:学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培训安排的时间有问题,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对口,培训活动水平不尽人意,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个人承担的费用高,单位不提供便利条件。

在回答“您曾参加过的各类培训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的问题时,认为主要是国培计划的集中培训收获最大,尤以“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最受青睐。

统计数据表明: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总体有效,认为培训对工作有帮助的超过九成、满意度也超过八成。但在培训方式、教学形式、授课教师、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有诸多不符合教师短期学习特点的状况而强差人意。

(三)深度访谈与资料整理结果

20xx年12月13日下午,我们调研组六人到城关二小召开访谈会,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参加。访谈的内容:一是请教师畅谈自己专业发展中的主要经历,追溯促进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也谈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收到18名骨干教师的书面材料);二是请学校领导谈谈他们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取得的实际效果(收到学校书面总结材料),也谈谈对县级师训机构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通过对访谈记录和书面材料的整理,得到以下基本观点。

1、教师们寻找的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因素。

主观因素。一是发展需求。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都向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所遇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引发了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二是发展目标。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难有理想的追求,也就难有自我潜能的挖掘,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快速成长。因此,明确的目标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三是时间保障。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意味着要每天面对零零散散的一堆琐事,如果一味的因为事情太多、太忙,而忽视了自我的专业成长,总归要一事无成。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挤出时间学习研究,是自我成长的保障。四是主动反思。城关二小教师人人都有清楚明确的发展定位,“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成了他们共同 - 8 -

的座右铭,“不待扬鞭自奋蹄”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反思成为习惯,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进而自觉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客观促进因素。一是环境熏陶。城关二小全体教师在一线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陈校长的带领和感召下,学习、工作积极性比较高,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看齐;中年教师积极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迈进。在这种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源动力。二是专家引领。首先是上级提供的各类外出培训、学习,使教师开阔视野、汲取精华,起到了从根本上转变理念的作用;其次是师训教研中心的专家经常性的跟踪指导,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对个人成长帮助较大;再次是学校校长本身就是专家,以身作则,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多方位的指导,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供发展机遇。三是同伴互助。城关二小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具体体现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如集体备课、课例研修、观课议课、公开赛教、课题研究等,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历练平台。四是学校保障。发展规划从发展目标、路径到发展模式、策略,校本研修从组织管理、领导带动到培训研修、交流展示、专业考核,都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技术支撑。

2、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城关二小在“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陈芳校长的带领下,该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强化发展动力,其主要策略:“乐以贯之”的学校文化建设,定位准确策略科学的发展规划,校长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制度化人性化的表彰激励,专家组、教研组、课题组等团队建设,外出培训、外校交流、赛教展示、论文发表等各种发展机会的提供,从而激发发展热情,培育群体动力,着力解决教师“想发展”的问题;二是完善发展机制,其主要机制:领导机制重在示范引领,管理机制重在树立典型,培训机制重在促进内化,研修机制重在提升能力,交流机制重在搭建平台,评价机制重在激励促进,从而保障发展、支持发展、推动发展,着力解决教师“能发展”的问题;三是构建发展模式,其主要模式:培训导航、 - 9 -

交流反思、青蓝结对、课例研究、课题带动,开创个性研修、群体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教师发展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化,着力解决教师“会发展”的问题。因此,这所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全县各镇中心学校相比无明显优势的学校,20xx年以来,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已居全县较高层次,且发展势头强劲,已获得表彰的有国家级1人、部省级8人、市级7人、县级3人,共计19人,占任课教师的31.1%。可见,城关二小培育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乐教善教、充满发展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对教师培训的感受、意见和建议。

培训感受与看法。参加阳光师训、校本研修、交流研讨等方式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大;通过各类培训,提高了教师教育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了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培训中聆听名师讲课,与名师交流上课心得,作为一线教师,这种形式更能快速促进教师成长;认为远程培训可以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专家的教诲,与同行交流,但在形式上还需完善,教师普遍不喜欢远程培训这种方式;有些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培训只是主讲老师的独角戏,忽视教师专业需求,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意见和建议。部分培训项目时间太短,仅为完成任务;培训应更有针对性,更加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理论实践相结合;培训应注重实效性,多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专家点评,为教师做好示范引领,避免空谈理论;“国培”中的网络培训便于参与,学习时间自由灵活,可操作性强,但利用率不高,有的项目平台软硬件要求过高,操作有一定难度,如教育技术培训;教学培训没有很好地把培训内容和校本研修进行整合,使培训与研修“两张皮”;培训应多注重研讨交流,相互学习,最好能经常走出去多看看;学校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培训任务很难完成,建议培训时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阔教师的视野和思路,加大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由于调研时间仅一个月,较为仓促;数据统计仅为频数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简单;多数研究者经验欠缺,水平较差。因此,以下调研的初 - 10 -

步结论与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教师群体结构状况。

1、结构形态。

城关二小教师群体结构呈现出“四高二低”形态,即学历高、职称高、女性教师比例高、中年教师比例高,男性教师比例低、青年教师比例低。“二低”现象和文科学历教师任教理科的状况都应尽快改变。

2、现状评价。

城关二小师生比高、班额大,教师负担重,但教师发展水平高,是一支师德高尚、乐教善教、充满发展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成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现状。

1、专业信念。

城关二小教师的自我评价倾向于坚定的专业信念,整体师德高尚,基本达到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要求,但也存在着少数教师在专业认同上的畏难情绪、引导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信心不够充足、自我情绪心态的调控不够到位等现状。这给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专业能力。

城关二小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扎根,“为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观念得以落实,教育教学方式得以改善。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在专业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能力,教师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设计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采用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合理,能自觉采用教学反思研究、个性发展研修、团队互动研修等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存在的不足:①在设计集体教育活动能力方面,34%的教师“设计班级和少先队活动”的能力有差距;②在教学方式选用能力方面,28.3%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落后,47.2%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③在评价与沟通能力方面,仅有15.1%的教师能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④在研修能力方面,在校本研修中只有17%的教师认为“个人的小课题(主题)研究”有价值。

- 11 -

这种状况,与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相比,大部分达到或接近达到,还有相当部分没有达到。这个现状,为学校在教师能力建设方面指明了重点,为师训机构的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现实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将较为深厚宽广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的实践之中,在长期实践积累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效率的心理条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教育教学能力——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评价沟通能力,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能力——以课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小课题研究为基础的教科研能力。本案调研表明:即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较高的学校,教师能力建设仍然是基础工程,要常抓不懈。建议学校能依据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规律,指导教师努力读书学习、多读教育类书刊,更新丰富知识结构,运用专业知识于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促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师训教研机构能将不同学段教师的专业能力加以分解细化,探寻其内在联系,引领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改进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有侧重个性化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城关二小教师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愿望,专业信念需求是增强职业认知、正确对待小学生、提升教育行为的科学性;专业知识需求是完善丰富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通用知识;专业能力需求是亟待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这些足以说明,教师的发展需求已从“教学需求”向“研究需求”、从“教书型”向“专业型”转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

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不断强化专业信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教育管理者、教育培训者都应从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教育观的高度来强化专业信念;给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丰富专业知识;搭建展示专业能力的舞台,指引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以有效改进实践,锤炼专业本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因素

1、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成因。

- 12 -

城关二小教师通过对自己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主要节点、关键事件的分析,归纳出主观因素:一是发展需求,职业追求是动力;二是发展目标,准确定位指方向;三是时间保障,挤时间学习研究;四是主动反思,反思成为习惯,改进实践成为日常作为。客观促进因素:一是环境熏陶,在专家型校长的带领下,在“乐以贯之”的学校文化感召下,发展有了不竭动力;二是专家引领,外出培训聆听专家讲课、当地专家到校指导、本校专家校长具体辅导;三是同伴互助,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的研修活动的历练;四是学校保障,学校多方提供的条件保障、技术支撑。

2、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如前所述,城关二小在“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陈芳校长的带领下,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强化发展动力,激发发展热情,培育群体动力,着力解决教师“想发展”的问题;二是完善发展机制,保障发展、支持发展、推动发展,着力解决教师“能发展”的问题;三是构建发展模式,开创个性研修、群体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教师发展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化,着力解决教师“会发展”的问题。

3、思考与建议。

本案归纳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发展动力是根本、环境条件是支撑、学校促进是关键。这可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城关二小探索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它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一是以担当激励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教师是有发展潜力的,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平台,发掘教师的发展潜力,学校是要付出代价承担风险的,所以,校长不仅要敢于“担当”而且要善于“担当”,没有付出发展代价哪能收获发展红利?那种认为教师发展只是个人的事而不作为、对教师只重使用不管培养的校长就是没有“担当”没有尽责。校长善于“担当”的学问更大,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是第一激励因素,发掘教师的发展潜力,首要的是帮助教师确立发展目标,学校要有周密的发展规划,促成教师形成自我“担当”。

二是以专业引领发展,解决发展技术问题。校长是一校教师发展的首席专家,是第一责任人,“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引领教师发展必 - 13 -

须解决“技术”问题是“专业”活,校长不是“全能冠军”,只能“两脑”全用,即充分用好“内脑”——本校专家、广泛利用“外脑”——校外专家及书刊网络,逐步形成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教师发展模式。

三是以机制保证发展,解决发展保障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独特性的各工作,学校要支持发展、推动发展,就要健全一整套发展保障机制,这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但,组织管理、科研管理、培训学习、展示交流、评价总结、支持服务这六项制度似乎不可或缺。

(五)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的评价。

城关二中教师都参加过各级各类培训,认为培训总体有效,对工作有帮助;对培训有着高期待,认为“国培计划”的集中培训收获最大,尤以“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最受青睐;阳光师训、校本研修等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大。但对集中培训的培训方式、教学形式、授课教师、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认为有诸多不符合教师短期学习特点的状况而强差人意;认为远程培训可以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专家的教诲,与同行交流,但在形式上还需完善,教师普遍不喜欢远程培训这种方式;有些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培训只是主讲老师的独角戏,忽视教师专业需求,培训效果不佳。

2、教师对培训的建议。

培训应更有针对性,更加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理论实践相结合;培训应注重实效性,多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专家点评,为教师做好示范引领,避免空谈理论;“国培”中的网络培训便于参与,学习时间自由灵活,可操作性强,但利用率不高,有的项目平台软硬件要求过高,操作有一定难度,如教育技术培训;集中培训应把培训内容和校本研修进行整合,克服培训与研修“两张皮”现象;培训应多注重研讨交流,相互学习,最好能经常走出去多看看;学校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培训任务很难完成,建议培训时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阔教师的视野和思路,加大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3、教师培训改进策略。

教师期望培训更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希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 - 14 -

校本培训三者紧密结合相互贯通,这给培训机构和培训者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首先,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培训设施等硬件和培训资源等软件建设;其次,在培训设计上要多下功夫,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设定到选聘授课教师、选用考核评价方式,都要从培训对象的发展需求出发,而培训实施要以促进专业发展为旨归;最后,作为县级师训机构,要想实现国培省培的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与县级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相互贯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县级培训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的优势,使培训更加贴近教师实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2012-09-13),网址:,2012.10.5。

[2]安康市课题组,《安康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问卷调查》,陕西省课题编号JSDWKT07-2,内部资料,2012.8。

[3]教育部,20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网址:,2012.11.5。

(2012.12.23草成初稿)

- 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