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青白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农产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xx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已于20xx年11月1日正式生效。随后,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xx年6月8日通过了《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该条例于20xx年9月28日经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并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颁部和实行,对指导我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和保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

青白江是成都市近郊区,农产品种类较多,数量较大,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大量销往成都市区及周边市场,部分产品(如食用菌、大头菜、花菜、芹菜、韭黄、黄金梨等)甚至远销外省市。但青白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到底如何?能否使我们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对此,我在区农发局同志的陪同下对部分乡镇的种植业生产现状及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青白江区农业生产现状

—1—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郊,距成都市区25公里,国土面积378.54平方公里。20xx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24.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9.7万亩,其中粮食面积40.6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8.1%,总产量13.9万吨;经济作物面积15.4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5.9%,总产量14.8万吨;肉类总产量近3万吨,其中生猪存栏16.8万头,出栏33.3万头,家禽存栏134.7万只,出栏310.8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856吨,其中养殖水产量1634吨。20xx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1.3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42亿元,林业产值0.84亿元,畜牧业产值3.86亿元,渔业产值0.2亿元,分别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6.1%、7.4%、34.1%和1.77%。

种植业方面,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蔬菜以大头菜、韭菜、花菜、芹菜、窝笋等为主,食用菌以蘑菇、平菇、姬菇等为主,水果以梨、桃、西瓜等为主。

二、青白江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现状

(一)建立了农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为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区农发局于20xx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购置了农残检测仪器和药品,每月例行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50个。20xx年区农发局为加强对全区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又在原单纯检测室的基础上成立了

—2—

农业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门负责全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使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步入了正常轨道。

(二)全区农产品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区自20xx年起正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检测范围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弯、红阳街道主要农贸市场,检测品种包括水果、蔬菜、食用菌等。20xx年全区农产品日常抽检合格率为85.6%,20xx年检测合格率为92%,20xx年检测合格率为96.7%,农产品质量安全呈逐年上升趋势。农药残留超标样本主要是蔬菜,如黄瓜、青椒、莲藕等。

(三)制定了部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为加快我区农业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区农发局、区质监分局根据国家、省、市相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结合青白江区实际,因地制宜编制并审定通过了《无公害梨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桃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韭黄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等五项地方标准,并将上述标准通过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等形式传达给广大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但是总体而言,我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还很少,还不能满足全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农发局和质监局还要加快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尤其是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以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档次水平。

—3—

(四)启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青白江区前几年一直是重工轻农,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生产上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鲜有业主投资搞规模开发。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更未提上议程。为贯彻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区农发局于20xx年启动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分别将龙王镇红树村的早熟梨基地、大同镇新锋村早熟梨基地、姚渡镇芦稿村的晚熟桃基地等共计2600亩种植面积纳入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范畴。其中大同镇新锋村的700亩早熟梨基地已于今年通过了成都市质监局、成都市农委的考核验收,这标志着青白江区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有了个好的开端。但这仅仅是起步,农业标准化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我们全区各乡镇、涉农部门加快步伐,跨跃式前进,促进我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过去,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行政执法管理队伍,也没有相应的执法依据,我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比较松散。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不在源头上抓好管理和规范工作,就很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抓好全区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区农发局于20xx年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专门负责全区农药、

—4—

兽药、肥料、饲料、种子等的执法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和过期农业生产资料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生产上使用。通过几年时间的规范管理,我区农业投入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缔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部分禁用农药、兽药在我区销售,严厉打击了违规经营户,保证了我区农业生产安全。

据统计,区农发局农业执法大队20xx年开展市场专项检查11次,日常执法检查279次,检查整顿各类市场297个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户673户,检查生产企业52个次,查处案件59起,查处违法品种89个;20xx年开展市场检查665次,检查整顿各类市场466个, 检查生产经营户1420户,全年共查处案件总数44起,查处违规品种148种,没收涉案商品134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全区农业生产安全。

三、青白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公害生产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问题。20xx年,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进行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试点工作,20xx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强了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没有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我市由于市场准入制度还未真正实行,广大农民甚至基

—5—

层干部对“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知晓,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统一行动。

(二)广大农户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据调查,目前很多农户甚至种植业主都具有这样一种观点:目前农产品整体价格偏低,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的多,产出回收的少,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科学施肥、用药及进行无公害生产提法甚好,也很切合实际,实施起来确有一定难定。因为目前很多优质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市场差价并不大。生产优质农产品其投入相对要高一些,这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广大农民和种植业主而言,优质不优价势必影响他们的投入积极性。农民购买农药、化肥,求的是效果和价格,只要价格低,效果好就行,对于是否属于禁用物质或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不关心。一些农户种植农产品,只要不是自己吃的,用药、用肥等就比较随意,而自己吃的确很在意,基本不打药或很少打药,这至少说明广大农户心中明白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应该怎样用,只是缺乏公共道德和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的宣传、培训和引导工作。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

—6—

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四)农业生产技术标准有待完善和提高

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有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生产技术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控制和约束农业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很多农产品生产还未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有的也仅仅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绿色或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还比较少。我区目前仅制定梨、桃、西瓜、韭黄、茶树菇等5个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其它农产品以及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还未制定,需加强此项工作。

(五)农产品市场销售准入门槛低

无论是城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乡镇的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性,使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一些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的蔬菜,由于没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菜农照样销售,发生问题无法追踪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问题。

—7—

(六)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还比较差,手段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检测的范围也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对农产品的无公害检测只能定性,还无法开展定量检测,许多基础性检测工作目前还未开展。

四、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组织广大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2个“领头型”农户,每次重大农事活动之前集中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并给予误工补贴,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发布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

(二)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由于近年来成都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染越来越大,致使许多地方的耕地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害物质超标。为此,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农户进行科学种田、安全生产的宣传和

—8—

培训工作外,各级财政还应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在标准化基地的生产过程中,要明确生产者和基地的各项责任,要求他们要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和施肥方案,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合理使用,指导基地生产者进行安全生产,以此推进全区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

加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销售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都需要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目前,区农发局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已能进行农残的快速检测,依靠市检测中心,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完全能够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定期进行抽检,并通过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布检测结果,引导消费。

(四)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工作

农业、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要配合工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净化农资市场。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农资产品在我区销售。要建立农资产品尤其是农药、兽药、饲料的销售登记备案制度,进货、销售、存放都要建立台帐,载明进货批次、来源和销售去向,从源头上控制农

—9—

业投入品的使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初浅认识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区农发局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坚决按照“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加强无公害或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基地认定、产品认证、优质农产品品牌申报、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全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为建设生态青白江作出应有的贡献。

—10—

 

第二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教程》

结课论文

(2012~2013第二学期) 论文名称: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任课教师:张杰 学生姓名:李媛玉 学号:20102021125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姓名 李媛玉 班级 农学一班 学号 25

摘 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爆发、国际农产品贸易屡屡受阻。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政府形象和农产品供给主体的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公众消费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原因,又有管理者、消费者的问题。

关键词: 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大跨越[1]。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绿色消费及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意义[2]。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随着农产品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的经济与政治问题,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国际上,从 19xx年开始肆虐英国的疯牛病、1998 年席卷东南亚国家的猪脑病、1999 年轰动世界的比利时二恶英污染鸡风波,到最近发生在法国的李斯特菌杆菌污染熟肉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国内,毒大米、毒木耳、毒猪肉、毒食用油、劣质奶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爆

发引发了人类空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达标,中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局面。如,20xx年,欧盟根据 200 /34/E C 指令,提高了对动物源性产品中检出药物残留的规定,我国淡水小龙虾受阻。2006 年 5 月 29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度抬高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到我国近 80 亿美元的出口额,涉及 6300 多家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全水平得到的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下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高。根据国家农业部调查,20xx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定。根据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5.8%和95.9%。根据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29个省的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13个奶牛主产省的90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皮革水解蛋白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畜产品、水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已经连续三年多保持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逐增。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xx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20xx年农产品出口额为4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73%[3]。四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明显有了提高。近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适应这种大环境,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以求得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我国农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严重而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迫切要求提供无污染和高质量的食物,而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相对于食物安全而来的,由FAO和WHO提出的食物安全,更强调要有充分的食物供应,保证人人能够摄入足够的食物,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含义为:

食物应当无毒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也就是说食物必须保证不致人患病、慢性疾病或者潜在危害。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解决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首届中国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刘振伟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投入性不合理的使用,农产品不科学收获,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排放,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监督管理等原因,导致农产品餐桌污染比较严重,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中毒事件,出口农产品以及加工期因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超标,与国外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入世,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4]。

综合起来,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农业的化学投入品的数量急剧增长,每年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大概在一百七十万吨左右,其中有相当部分使用的是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有人判断每年使用的一百七十万吨农药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是含有有机磷的,它对于毒性的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都是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折成存量是四千二百万吨,平均每公顷土地所使用的化肥的生成量超过四百公斤,和美国及欧洲的标准化肥使用的安全性每顷二百二十五公斤相比,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显然也是非常严重的[5]。

2.2食物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导致全国食物中毒现象日益严重

我国不少农民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滥施化学剂、争取果菜早上市,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水果、蔬菜和肉类普遍口感和安全性较差,有的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农民为了争取果菜早日上市,卖个好价钱,普遍使用早熟技术、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使农作物超越某个生长阶段和环节的催熟已成为农民经

常使用的方法。

2.3食物健康污染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愈难控制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物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由于食物意外地被大量农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急性中毒外,目前更受到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污染物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如DDT等农药,重金属铅、汞、镉,以及燃煤中的氟等。因为,这些污染物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而对健康造成各种慢性危害。此类化学性污染大都是工业化的副产品,一旦进入食物链,很难消除。例如,铅污染造成的儿童智力发育障碍,鱼的有机汞污染造成的肝、肾损伤和胎儿先天畸形,燃煤中氟污染食物而引起氟骨症等等。这类污染由于其污染物的种类多、污染来源多、难以发现,以及对健康危害的性质严重(如,脑损伤、致癌、先天畸形等),而受到消费者特别的关注,甚至引起恐慌,如近年的二恶英污染事件、英国的疯牛病事件等。

2.4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农产品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生长。目前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这些污染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均有极大影响。大气污染主要针对有叶子的农作物,通过光和作用,使农作物的一些化学元素含量超过标准含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还会引发食物链问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任何生物体的成长都离不开水,只要水受到污染,那么生物体必然受到影响。植物体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或高级动物的健康。而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污染后极难恢复,将长期对土壤功能产生影响,后果十分严重[6]。

2.5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和文化水平低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耕地总面积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少,且我国耕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壑为主,平原少,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分散的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也不容易统一产品质量。另外,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生产的能力,如施肥问题,大

部分农户都简单地认为“多施肥,产量就高”,甚至将施肥当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程序而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农业生产定式,意识不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7]。还有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撒农药,如何除虫,何时收成等问题,都不能进行科学的操作,对农产品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6公司的非法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农产品公司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在各个地方。然而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公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社会的责任,进行非法生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等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品色素、 激素、防腐剂等成分, 给农产品安全性埋下隐患,如在产品中添加色素和一些可以增加产量但危害生命的元素,以及用甲醛、工业级磷酸钙盐甚至“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8]。

2.7农产品检测制度不完善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不是很完善,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不合格农产品频频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危机消费者利益。农产品检测不仅包括产后的检测,还包括农产品产中的检测。在农产品生产中,没有标准的质量检测体系,使得农产品形状和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由于制度不健全,不合格产品又进入了市场中。另外,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

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不能与国际接轨,形成不了统一的检测体制。有的产品即使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由于各贸易国家的标准不一样,使得我国有些农产品在其他贸易国家成为了不合格产品,严重阻碍了贸易出口量。

我国近年来大量的农产品出口被退回[9],其主要原因是:杂质;食物卫生差;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晰;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使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对国家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损失食物,损失运输费用,而且未来货物的价格将被迫降低,最严重的是丧失了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从19xx年开始,全世界开始关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最近三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国家政府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对外贸易中最主要控制的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目前国际市场四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这四大壁垒是:第一类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我国多年来在这个领域的法规很不完善,目前已成为欧洲、日本,尤其美国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进口限制的最主要障碍。第二类围绕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以及标签和包装,这也是我国出口环节的重要壁垒。第三类壁垒是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第四类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这四个方面都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9].

2.8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饱,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愈来愈关注

过去的消费者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据19xx年7月《中国食物报》中一篇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文章说:“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

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谨防“病从口入”当然是保护健康的最后防线之一。

3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西班牙出席改善传统食物国际会议的各国科学家们指出,21世纪的人类食物将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科学家们对20世纪出现的因饮食问题而引发人类疾病的情况深表忧虑,消费者对食物的安全性产生了“不信任感”,科学家们因此强烈呼吁各国政府建立严格的食物质量意识并提高生产者与贸易者的职业道德,这也是我国食物生产与管理者努力的方向。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角度出发,重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以下意义:

3.1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

一九九八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地提出,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即在数量矛盾已经基本缓解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品质,解决供求关系中生产与需求之间,品种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战略性调整,大量发展安全性高的绿色食品。

3.2发展安全食品也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过去我国简单地增加数量,优化品种,不提高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农业发展一定要适应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下,对于食品内在品质的安全性的要求。只有通过这样的生产才能使得消费者有信心,对农产品购买力的欲望不断提高。

3.3发展安全食品也是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如何在入世之后,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适应市场更加开放的要求,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越来越多的份额。疫病、残留和标准是我们当前农产品出口中面临着的三大制约因素,如果要想练内功的话,我们必须认真地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得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地发挥出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价格上的优势是足够的,但仅仅靠打低价是不行的,如何按照国际市场通行的规则,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农产品是未来的当务之急。

3.4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家信誉的大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每年有4.6亿吨食物在140多个国家流动,任何一个国家的食物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英国19xx年爆发疯牛病以来,欧盟各成员国国内不断出现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后连续出现比利时污染鸡、法国厂家用污染物做饲料以及荷兰等国可口可乐污染事件,不仅使欧盟消费者担惊受怕,也影响了欧盟成员国食物在国际上的声誉。欧洲的食物安全问题影响到欧盟内早已实现了商品自由流通大市场的正常运转。食物安全问题出现后,欧盟不少国家实行了食物禁运,甚至出现与欧盟决定相对抗的事情。整个欧盟的发展受到不少影响。我国如果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未来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措施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共同参与,从农户个人、企业、政府三个方面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4.1农户个人方面

农户在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户生产水平。首先,农户要增强环保意识和对环保价值的认识,熟悉相关环境保护知识,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和技术,减少产地环境污染。其次,由于农户受教育水平比较低,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农户应该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等,提高农户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4.2企业方面

首先是工业污染企业,工业污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因此,工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活动,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量,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注意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如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不当处理,还要注意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使得农产品质量达标。

4.3政府方面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想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形成良好管理效果,就必须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首先,事前应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消减污染物从土壤向农产品迁移积累,提高轻度污染土壤安全生产能力[10];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形成统一标准 [11]。其次,事中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检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生

产过程中,政府应该定期派人去企业生产基地考察,监督企业生产过程,对不按要求进行生产的企业,应该给予严厉惩罚,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外发布。最后,事后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应该经常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 河南农业,2004,(5).

[2] 马爱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与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 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5).

[4] 刘振伟,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绿色食品发展 [R]首届中国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北京2001

[5] 陈锡文,发展绿色产业势在必行[R]首届中国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北京:2001

[6] 吴 为,张 琰,胡 捷.南通市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 整治,2009,(2).

[7] 林宏程, 李先维.农业污染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产 业观察,2009,(9).

[8] 陈素珊, 余心杰.我国农产品安全性问题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农机化研 究,2003,(3).

[9] 郭小景,我国六百多批食品被FDA扣留[N]北京青年报2002

[10] 项虹艳,李廷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广西农业科 学 2004 ,35 (03).

[11] 杨肖娥,余剑东,倪吾钟等.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 报,200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