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的成长

最好是英文专著,中文的推荐陈国伟 郑宗锷教授主编的《现代心脏内科学》第二版

《实用内科学》

在园子里总是看到有提问“推荐几本心脏病学书”或“什么心脏病学书好”的类似问题。想想自己当时刚工作时也常有此问题问老医生。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挺有意思。今天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的经历,希望如对初学者有帮助;如果不屑一顾,可一笑置之。不要扔鸡蛋!!!!!!!!!!!!!哈哈。

现在的书实在是多。我记得我刚工作时,书非常少。那时编书的工态度认真。现在很多书,说实在的内容贫乏不说,还错误很多。因为体制因素,有一些编书专业户,时常看到他们出书,但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因为自己编过书,当过编审,明白现在多数书也就是学生写的,教授署名。我自己编的书,我自己都没有看完过,没法,为了晋升。所以很敬佩那些一生编一、二本经典书的人。目前国内心血管界能认真负责写书的人太少了,如郭继鸿教授,比较尊敬的人。

1、心内科医生首先是一个内科医生。不要好高骛远,读好二本书,水平就已经极高了。一是《内科学》,可以说集国内最优秀的专家编写。其中内容一定要详细读,很多书中简单的一句,可能就是临床中你解决的问题的核心。二是《诊断学》,临床所有的基本功在此;学习诊断学不易,可以说很多工作多年的医生其基本功仍然很差。就我个人感觉,这二本书能掌握的人少,能活用的人更少。没法,现在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好好读这二本书的人少了,虽然这是我对每一个内科医生都讲得话。

2、学好心电图:心内科急救最急的是恶性心律失常。学好心电图非常重要。心内科可以不会心彩超、不会影像学,但一定得会心电图,而且要非常会。建议最初不要从《临床心电图学》开始,不是说这本书不够经典,而是对初学者不适用,因内容有较多的电生理相关基础知识,初学者很难读得下去。建议直接从图谱读起,如山东的那一本。一般一本图谱约400余图。读完之后对一般的图就没有问题了。之后再去读《临床心电图学》,可能兴趣会大些,同时读得也略轻松一些。再后读《临床心电图学》的配套书,是王思让编的图谱,第二版,编的相当不错。以后有机会读读老外的图谱,很有意思。对起搏图谱,建议不要看国内的,以前买过耿教授的,一直没看完,真对起耿教授。后来买了几本老外的书,写得好,值得好好读读。对心电生理图,可以从石教授的书开始,基础呀,好读,以后可以看郭继鸿教授翻译的。

3、选一本心脏病学的大而全的书,见。补充:《心脏病学百科全书》,老书。刚工作时买的,很薄,但对先心病的讲解是看到最细的书,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4、增加影像学方面的知识。以前我们是看普通X片,说实话,现在可能很少有人在这方面花工夫和时间了。但CT、MRI方面知识要增强,因为已经较普及了。我自己是东看看、西看看,没系统看过书,不知哪位战友推荐一下。又来了!!!!!!!!!

5、心彩超方面:书实在是太多了。老外有一本对初学者的书,可以看看,写得不错,读过。但心彩超方面的知识一直未进一步加强。实在是没兴趣。

6、心内急救方面的知识。书太多了。工作中的积累、再结合书本,进步会很快。

7、多看心血管方面进展的内容。当然多上丁香园可以长很多知识。

8、多看看老外的书,一般翻译到国内的,都是国外经典的书,非常值得读。本人E文差,如果E文好,可以多看看丁香园提供的电子版的书。不过我个人感觉,电子书大多时间是很少去看的,想很多战友也是这样的。所以说电子书是用来收藏的,不是用来读的。

本人是不好读书的懒人。

术业有专攻,有失方有得。人不可能穷尽知识。要选好自己的方向。主攻,涉猎。主攻方向精读,助攻方向涉猎。精,确立地位;涉,增广见闻,知道问题在哪。 本人涉者多,而精者无。汗颜。

个人同意楼上观点。精研内科,诊断。

生理,病理生理尤其重要。

影像学。其实就是解剖。

基本功,越往上,拼的越是基本功。

1 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读书,大医院的师傅们看的书不一定就适合基层的战友们,反之亦然。

2 最基本的教材确实最重要的了,原来的师傅们写一本书,好几十人花上好几年,逐字逐句精练出来的东西,如果你不慢慢体会,你很难把它把握住,你就是把它全背下了,你不一定是把它全吃透了,经常和同事说要学别人的经验,其实好多所谓的临床经验绝大多数叫在教材里头,只是我们没有反复研读罢了。我自己是大约每年都要读一下内科教材,你每一次看它你都会发现你以前工作中的不足,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某病人现在这样处理会更好,某病人曾经把我噎坏了,可能就是现在书上看到的某种情况。反正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东西让我有了与上次不一样的理解,总之,你的经验和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3 在基层工作,没有很多的师傅随时请教,但是在我的更衣柜里头本科的所有教材是很齐全的(包括内外妇儿、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影像诊断、检体诊断、实验室诊断等等反正是能用上的,都藏在里头,以备查用),万一有个病人涉及到某个不懂的情况,查查书,一回生,二回熟,要么十回八回的查,反正每次你会记一点,理解一点,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还是记了一些东西,在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用到一些。

一个医生随着你工作时间的延长,你和别人在专业领域里头的差别就是那么一丁点,最后要拼的就是楼上说的基本功,对一个病人的处理,是你的所有包括本专业知识、其他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等等的综合,而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以前的老师傅们特别知识面广。

4 对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超声检查、心电检查等等和咱们工作有关的要了解一些,包括检查方法、工作流程、结果分析、误差判断,不一定要全明白,明显的错误能看出来就行,对自己

工作用好处,省的叫他们牵着鼻子走,万一要是出了事套进去的先是医生,累人!还有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你可以从不同侧面理解你想弄明白的疾病,帮助记忆。呵呵!

其实,你看特别厉害的师傅,往往又博又精。

古人说过“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我也爱看书,体会:

1、自己专业(内科)的书(五、八年制“内科学、急诊医学”教科书+治疗指南+丁香园)要纵向看---专,其他(外妇儿等)要横向看---博。

2、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这五本教材是要经常翻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感觉多看“病例讨论”、“经验教训”之类的书和文章(首推丁香园里战友的无私奉献),对培养临床思维最实用。

 

第二篇:年轻医生的成长

我在基层的三甲医院工作过,也在国内顶级的医院工作过,我身边有非常多的年轻医生过的并不顺心,在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不得志,是因为自己“太直率”,太“不懂人情世故”,“不够圆滑”。是因为自己“不会来事儿”,所以得不到上级医生的赏识与锻炼的机会。

对这些年轻的医生,我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而这些年轻医生,如果整天把注意力集中在“学做人”上,那也注定是南辕北辙,在我看来。

如何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让你自己变得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和上级医生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工作的关系,你的上级医生需要的,不是一个圆滑的废物,而是一员得力的干将。我们同样必须要清楚:住院医师虽然是最底层的医生,但同样是医疗体系里面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必须清楚,虽然我们在经验和资历上仍有不足,但是我们同样有自己绝无仅有的优势。

我们很多人可能忘记了住院医的本意,住院医生,就是要求24小时住在医院的医生。当然现在大家都已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住院医生”这个词汇,其实已经很明确指出了我们的职责和优势。

上级医生,由于资历比较高,他们往往有繁重的其他工作,比如

教学,科研,以及外出会诊等,即使他们不忙,也很难指望他们再守在患者床边,去了解每一个细小的病情变化。谁对患者的病情最有发言权?是整天守在患者身边的医生,是对患者的病情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了若指掌的医生,而这,恰恰是住院医生的优势和职责。

一个下级医生,要牢牢记住“住院”两个字,要真正做到以院为家。要刻苦的学习专业理论,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你不可能真正读懂患者的病情变化。要对患者所有的病情变化了若指掌,患者所有的重要化验检查结果要烂熟于心,你必须清楚患者每天用多少药物,输多少液体,必须清楚每种药物的使用指证,常见副作用以及处理方法。必须了解患者的困难;患者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能力。你要清楚自己开的每一条医嘱的原因,在上级和患者问起的时候你要能清楚的说明为什么给患者选用这样的药物和治疗。

你只要做到了以上这几点,你就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大部分的治疗。只有那些你拿不准患者比较犹豫的,你才需要请示上级医师,而且在请示的时候,你应该能拿出自己的备选方案,并且说明各方案的利弊,告诉上级医生你犹豫的原因,这样上级医生做决定时候会轻松很多。只要确信自己对病情足够了解,而且理论功底足够扎实的情况下,你可以相信自己的处理是正确的,不要没完没了的拿一堆琐碎的小事去麻烦你的上级,你是个有证书的医生,你需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出自己该做的决定。无休止的以推卸责任为目的拿一堆鸡毛蒜皮的东西让你的上级签字的医生,绝对不会被赏识和喜欢。

不要怕那些所谓的“麻烦病人”,无论是老年也要,重症也好,多种合并症也好,不要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要勇于迎接挑战,要有足够的干劲和激情,这样的患者,对你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患者,尽量自己把工作做到,做细,不要整天拉着上级医生陪你耗,你不是孩子了!

你只有最大限度的减轻上级医生的工作量,最大限度的把上级医生从繁杂的临床中解放出来,让他能够安心的做一些上级医生需要做的事情。你才能得到赏识和垂青。你只有让你的上级医生感觉到跟你在一起很轻松,他可以放心的把患者交代给你而不用提心吊胆。你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和机会。

你要让自己变得对上级非常重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让自己成为上级的左膀右臂,而不是一个除了写写病历换换药之外完全可有可无的人!做到了这一点,你拉风也好,傲气也好,轻狂也好,你的上级都不会介意,甚至,还会欣赏你的个性!

而这一切,取决与你自己的努力!

我当初在基层医院时候养成了习惯,每天早去在上级医生前查一次房,下午下班查一次房,晚上只要有时间,尽量去医院看看分管患者的护理记录并且再研究一下化验结果。每次科里危重患者病情讨

论,我汇报病情从来不看病历,都是直接口头汇报,我可以清楚的说明患者从入院以来所有的病情变化,说清楚患者近一个月内重要化验的结果和数据,无论发表意见的医生想了解什么情况,我都可以给他明确而直接的回答,而不需要再翻来翻去。当我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的上级已经放心的让我做很大的手术,而比我早几年的住院医,很多还只是写病历,拉钩,换药而已。我考取北大后,也一样这样要求自己,毕业时候没用我去跑任何的关系,很顺利留了下来。留下后,虽然也有种种的坎坷,但是感觉自己和上级医生关系很好,业务上进步非常快。

人要成才,无非是智商和情商。如果你把情商理解为整天琢磨“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理解为谦卑和谄媚,理解为蝇营狗苟,那么很遗憾,你错了!

所谓的情商,是激情,是爱心,是勤奋,是刻苦,是知道自己的责任,是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其他。

轻狂不是错,拉风不是错,傲气不是错!

错的是你没有表现出一个下级医生应有的素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