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

集聚、高度专业化、张扬优势、突出特色、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出现了新苏南模式、顺德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等。新苏南模式是以混合型经济为主体,以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支撑,以鲜明特色和优势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顺德模式是以集体经济转制形成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模式;温州模式是以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的私营经济模式;晋江模式的特点是开放性,形成了以侨资侨力为依托,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珠江模式就是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三资”企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相一致,即发达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落后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分布特征为:

首先,从数量上看,根据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的统计数据,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地区7个省(市、区)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95个,占总数的76.61%;中西部8个省(市、区)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2个,中西部最高排名为四川省双流县,排名第3位,东北地区吉林省延吉市首次进入百强县(市),排名第98位。

其次,从发展水平来看,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辽宁省瓦房店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与位于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江阴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中西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四川省双流县与之相比则差距更大。20xx年,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975元,比上年增长12.54%;双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增长17.3%;瓦房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9%。

再者,从省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以江苏省为例,近年来,省内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存在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不平衡。20xx年,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市的14个县(市)共完成GDP 6022.54亿元,占江苏省县域GDP总量的54.73%,县(市)均430.18亿元;苏中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的15个县(市)完成GDP2806.73亿元,占江苏省的25.27%,县(市)均120.44亿元;而江苏苏北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五市23个县(市)共完成GDP2174.68亿元,占江苏省的20%,县均94.55亿元。20xx年,江苏最强县人均GDP141064元,是最差县人均GDP5263元的26.8倍。

2.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缺乏支撑性的特色产业

中国县域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不佳,产业结构层次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第一产业的比重约25%,而20xx年全国GDP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已达11.7%,这表明县域经济在整体上仍未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结构水平不高,结构单一现象日益凸显。如中阳县是资源大县与工业大县,但一直以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和水泥业为主导产业,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中阳县的经济处于被动局面,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中阳县经济的90%是靠钢铁等重工业和煤炭等初级产品,而中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贡献又占了这些产业的80%,也就是说,中阳县经济的70%要靠中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来支撑。这种严重的结构失衡使得中阳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非常脆弱,经不起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动的冲击,呈现出“不堪一击”的弱势形象。此外,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但是,中国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小而全”的现象严重,缺乏具有地域优势的支撑性特色产业。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县情各异,东、中、西部乃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县域基本上都是在认清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走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可分为三大类:

1.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当地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又有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某些县域因其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而物种繁多,具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这些县多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在发展中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把农业当工业来抓,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浙江省山区的新昌县,因地制宜,发展以茶叶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使“大佛龙井”的知名度直追“西湖龙井”,建起茶园10万亩,完成产值3亿元,获国际金奖十几个,创出“新昌模式”。再如山东省寿光市,依托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建成了全国“菜园子”,并依靠蔬菜产业一直跻身于全国百强县榜单,成为老牌“农字号”百强县。

第二种是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新疆库尔勒市就是对当地丰富的煤炭及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以资源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伊金霍洛旗在20xx年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名列第86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伊金霍洛旗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第三种是一些县域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薄弱,但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据此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诸如交通运输业、宾馆服务业、旅游商品生产等部门的发展。如广东省恩平市凭借得天独厚的热矿水资源和富有特色的温泉旅游,建成了一个大规模、高品位的“中国温泉之乡”,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2.产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县域集中发展某一产业,通过其横向、纵向的拉动作用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一种模式是通过特色产业和产业集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如浙江义乌围绕商品流通这一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服装、针织、彩印、文具、小五金、饰品、毛纺、拉链等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第二产业,其饰品产量约占全国的70%,衬衫产量约占全国的25%,拉链产量约占全国的25%。再如河北辛集和山东寿光的县域经济也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依托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进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是产业发展型的另一种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经营产值往往占整个县域GDP的相当比重,是地方经济的航空母舰。四川省双流县民营经济增长迅猛,逐渐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为实现将双流建设成为空港大城市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xx年10月25日,双流县共有私营企业6173户,注册资金达65.8亿元,比20xx年年末分别增长136.41%和142.79%。仅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就实现增加值达197.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6%。再如广东省的顺德模式也是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为了解决“产权不明,责权不清”的问题,顺德市自19xx年率先在全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全部转制为民营。20xx年,顺德市家电产业总产值为1500多亿元,占全

国家电20%左右的份额,其规模家电企业及配件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拥有科龙、容声、美的、万家乐、格兰仕等五大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家电之都”。

3.综合发展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县域经济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县域拥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科技、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如广东省增城市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从20xx年开始,增城市摒弃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将全市从南到北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使该市的发展踏上一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比从19xx年的第58位跃升至20xx年的第9位。在连续八年领跑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城市还先后摘得“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等多个荣誉称号。江苏省昆山市地处“长三角”地区,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优越的地形、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湖光山色的自然资源,又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周庄为龙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昆山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88.13%,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行业为优势行业和领先行业,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外向度高,已成为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县(市)、强县(市)。

 

第二篇: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6):2560-2562                    责任编辑 李洪 责任校对 李洪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王磊,左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94)

摘要 自十六大发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认清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及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差异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以此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的切入点。关键词 县域经济;现状;差异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6-02560-03

1 县域经济及其特点

1.1 我国县制发展历史悠久 我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设立

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总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

2002,“县域经济”的概念并

县,秦王朝就推行郡县制,在郡下设县。此后,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县制的行政区划并一直延续至今,且发挥着重要的行政功能与经济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

[2]

,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表现在:①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②发达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③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差异;④各县域经济的自身差异。

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2.1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

政区划制度重新作了统一的调整,县隶属于省、市以及自治州或地级市

。而“20xx年代才出现,,,,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系统

[3]

。简单地说,县域经济就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

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2 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①区域性。它是在县级行政区

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运行单元,也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和基石,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是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集中地,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

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旗49个,自

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②农村性。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着绝大部分地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农民在县域内的居民中占据着绝大多数;③系统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体系,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④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⑤差异性。

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全国县域内陆地国土面积超过874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0%。全国县域内人口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到20xx年,全国县域经济GDP为6.4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5.15%[4]。

图1 各省区县域经济GDP占该省区GDP比例

Fig.1 Theproportionofcounty2levelGDPineachprovinceinGDPofcorrespondingprovince

2.2 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2.2.1 各省市区县域人口比例的差异。虽然全国县域人口

作者简介 王磊(1983-),男,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

经济发展。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收稿日期 2007210227

占总人口比例很高,但就全国各省市区而言,其县域人口比

例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县域内人口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区和贵州省,分别达90.6%和89.4%;而县域内人口最少的是上海市,仅为3.7%[4]。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县域人口比例偏高的各省与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偏低。

36卷6期                  王磊等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2561

由于县域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而这些地区农村人口占其地方人口比例较高,所以其县域人口比例自然也很高。此外,由于沪、京和津三个直辖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其县域人口比例偏低,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县域人口比例都普遍偏高。

2.2.2 各省市区县域经济GDP比例的差异。就全国范围来

全国县市总数的近64%,而且该曲线的众数在3500元左右。这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县市的人均GDP水平依然不高,同时也反映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2.4 东、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差异。首先根

看,县域经济在各省市区GDP中的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GDP比例最大的是贵州省,达74.4%;最小的是上海市,仅为1.1%(图1)。由图1可见,县域经济GDP比重最低的三个地区依然是沪、京与津三个直辖市,尤其是上海和北京。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构成中,属于县域经济的产业比例非常低,所以在其GDP构成中,县域经济范围内的总产值比例就非常低。因此,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县域经济GDP比重越低,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反之则越高。

据数据来源定义东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西部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表1可知,全国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在县域人口平均规模、总产值平均规模及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方面差异都很大:西部的要大;西部;而西中部地区,不到其4  由表1还可看出,全国的县域人口比例基本上一致,而西部地区县域GDP占全国县域GDP总量比例最低,不到

20%,因此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仍处于不利地位。这种

差异再一次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落实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

图2 全国县域经济人均GDP分布曲线

 Fig.2ThecurveofpercapitaGDPdistributionofcounty2levele2

conomyinChina

起”的战略方针,以此加快西部与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前进的步伐,防止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2.5 发达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

2.2.3 全国县域经济人均GDP的差异。20xx年,全国县域

差异。根据第四届(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测算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平均规模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表2)。

  由表2可知,百强县的人口、GDP、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

人均GDP6770元,全国人均GDP9057元,全国县域人均

GDP是全国的74.8%[4];但从20xx年全国县域经济人均GDP

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图2),人均GDP小康水平以下的县市占

表1 全国东、中、西部县域经济部分数据

Table1Somedataaboutcounty2leveleconomyineastern,middle,andwesternofChina

县域人口平均规

地区

Region

县域地区GDP平均规模∥亿元

AveragesizeofGDP65.5

64.514.5

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亿元

Averagesizeofthelocal2.51

2.110.60

县域人口占全国县域人口比例∥%

县域地区GDP占全国县域地区GDP比例∥%

模∥万人

Averagesizeofthe    58.7

101.731.9

Percentageofthecounty2levelpopulationPercentageofcounty231.149.4

38.330.5

30.919.6

东部Eastern

中部Middle西部Western

 注:表中数据根据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下表同。

 Note:Thedataintablewasbasedon“ChinaCounty2levelEconomyYearbook2004”.Thesameasfollowtable.

规模都比全国平均规模高,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规模的

1.86、5.14、6.29倍,说明我国发达县域经济实力已步入真正

2.2.6 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差异。一般而言,县域经济

是处在以县为行政区划的空间地理范围内,这就决定了其多数是在中心城区的周围空间发展的。而由于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效益相对县域经济要高很多,尽管中心城区人口可能高于县域人口,但其人均

GDP普遍高于县域人均GDP(图3)。

2.2.7 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身差异。由于县域经济存在地

“发达”的阶段。如到20xx年,江苏江阴市连续三年名列百强县之首,其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已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总体来看,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5%,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10%,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1/4,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30%,百强县人均GDP近3000美元。东部地区有93个全国经济百强县,这说明百强县基本都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与江苏。

域差异,所以各个县域经济实体的发展模式也各有其特色。如“苏南模式”,即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模式“;温州模式”,即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带动县

2562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表2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比较

Table2ComparisononaveragesizeofChinacounty2leveleconomybasic

competitivenesstop100andnationalcounty2leveleconomy

的达43.7%,最低的为17.6%[4]。百强县(市)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也反映出了县域经济的地域性。同时可看出,目前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高低仍然是决定百强县之“强”的关键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县域人口县域GDP县域地方财万人亿元政收入∥亿元County2levelCounty2Localcounty2level

population

levelGDPfinancialrevenue164.70

7.60

综上所述,就全国范围来说,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县域经济收入为该地区经济收入的主体;但是,对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言,县域人口与县域经济规模水平都极低。其次,发达县域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明显,且有进一步拉大之势。这些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排头兵。再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中心城区发展水平。其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与中心城区相距依然甚远,人民生活水平依然落后于中心城区人民生活水平。最后,经济发展水造成这些差异我国疆域广袤,各地区自然条件差,人民生活、生产习惯与方式并不完全相同。②历史因素。由于我国长期重视东南、中南以及中原地区的发展,使得这些地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利于县域经济迅速发展。③政策因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梯度发展战略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中、西三个梯度,而县域经济的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市)平均规模

AveragesizeofChinacounty2leveleconomybasiccompetitivenesstop100

84.80

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

county2levelecon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omy

45.5332.041.21

Averagesizeofnational

图3 县域人均GDP与中心城区的比例

Fig.3Theratioofcounty2levelpercapitaGDPtothatincentralcity

发展是建立在地方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④智力因素。我国智力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此外,还有许多社会文化因素如民族、宗教等也是造成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笔者认为:第一,要发展特色经济,注重规模经济。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与“市场”俱进;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有条件的地区要升级产业结构,要认识到二、三产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第三,发挥发达县域经济排头兵作用,给予落后地区人力、财力、政策、经验等方面援助;第四,改善用人机制,引进智力资源;第五,促进各县域经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第六,统筹城乡发展。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适当加快农村城镇化规划与建设步伐;第七,国家继续给予政策指导与财政支持。参考文献

[1]王怀丘.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2]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9-13.

[4]刘福刚,孟宪江.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

(市)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它反映了以个体私

营企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壮大的发展轨迹“;珠江模式”,即依托“三资企业”的发展带动县(市)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县发展模式,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和福建闽南地区为代表。它是外联型的,市场、技术、资金在外,自外而内,依托地缘优势和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大都市的产业辐射发展起来。

图4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产业结构

Fig.4IndustrialstructureofChinacounty2leveleconomybasiccom2

petitivenesstop100

  此外,根据对百强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分析可看出(图

4),基本上实力强的县域经济实体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很大,

且其第三产业比例仍在扩大,第一产业比例逐渐降低。同时,在百强县中一产比例最高的达31.2%,最低的为1.9%;二产比例最高的达77.7%,最低的为31.4%;三产比例最高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结果

利用图、表及文字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务求精练通顺。不需在文字上重复图或表中所具有的数据,只需强调或阐述其重要发现及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