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饶平电大20xx年( 2009-11-04 22:10:39 阅读9331 评论8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作业1

具体方案: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

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

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作业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

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xx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

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

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C )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 B.深入 C.内化 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 C.二 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

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

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

A抵触型 B折扣型 C滞后型 D僵化型

2、( )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A.有效 B.适度 C.客观 D.全面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

A、整体性、 B、普遍性 C、灵活性 D、动态性

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

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

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

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

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

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

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作业3

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可供参考的题目: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作业4

案例分析。

案例:

从19xx年以来,我国的沈阳、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纷纷出台了类似这样的政策规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因行人违章造成损害后果的,机动车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撞了白撞”的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20xx年5月5日,《南方周末》发表一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撞了白撞”的交通规则。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

由于行人违章造成损害后果的,机动车方必须承担责最大的责任。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xx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D)。

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

C.价值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E)。

A.抵触型B.折扣型C.滞后型D.僵化型E.结构型

2.( )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A.有效B.适度C.客观D.全面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

A、整体性、B、普遍性

C、灵活性D、动态性

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形成性考核(三)

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可供参考的: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 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19xx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xx年2月16日启动.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xx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xx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形成性考核(四)

题目要求对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并对它进行分析。只要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字数达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案例:c

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xx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xx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 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

(3) 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