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

实验一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沉淀反应,了解提纯氯化钠的原理;

2.练习和巩固称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K- 和SO42-)。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在粗食盐中加入稍微过量的BaCl2溶液时,即可将SO42- 转化为难溶解的BaSO4沉淀而除去。

Ba2+ + SO42- = BaSO4↓

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由于发生下列反应:

Mg2+ + 2OH - = Mg(OH)2↓

Ca2+- + CO32- = CaCO3↓

Ba2+ + CO32- = BaCO3↓

食盐溶液中杂质Mg2+-、Ca2+ 以及沉淀SO42- 时加入的过量Ba2+ 便相应转化为难溶的Mg(OH)2、CaCO3、BaCO3沉淀而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过量的NaOH和Na2CO3可以用盐酸中和除去。

少量可溶性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很少,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溶液中,不会和NaCl同时结晶出来。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台秤、烧杯、玻棒、量筒、布氏漏斗、吸滤瓶、循环水真空泵、蒸发皿。 药品:饱和Na2S溶液;2mol·L-1NaOH;25%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0.1mol·L-1和2 mol·L-1HCl;粗食盐;pH试纸;滤纸。

四、实验内容

1、在台秤上,称取30g研细的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约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至溶液沸腾时,在搅动下一滴一滴加入25%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约3mL)继续加热,使BaSO4颗粒长大而易于沉淀和过滤。为了试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烧杯从热源上取下,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澄清液中是否还有混浊现象;如果无混浊现象,说明SO42-已完全沉淀,如果仍有混浊现象,则需

继续滴加BaCl2,直至上层清液在加入一滴BaCl2后,不再产生混浊现象为止。沉淀完全后,继续加热至沸,以使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一滴饱和Na2S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3、若无沉淀,不必再多加Na2S溶液。可逐渐加入NaOH和饱和Na2CO3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体积比为1﹕1)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11左右,加热至沸,使反应完全,过滤,弃去沉淀。

4、在滤液中逐滴加入2mol·L-1HCl,并用玻璃棒沾取滤液在pH试纸上试验,直至溶液呈微酸性为止(pH≈4)。

5、将滤液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粥状的稠液为止,但切不可将溶液蒸发至干(注意防止蒸发皿破裂)。

6、冷却至室温后,将晶体减压抽滤、吸干,将结晶放在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干燥。

7、称出产品的质量,并计算其百分产率。

五、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用重结晶法提纯氯化钠?为什么最后的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2、除去Ca2+、Mg2+和SO42-离子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如先除去Ca2+、和Mg2+,再除SO42-,有何不同?

3、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如何除去?

 

第二篇: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和氯化钠的制备实验预习报告

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和氯化钠的制备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日期:20##.12.0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度数据的测定方法。能绘制干基四元正方形相图并学会分析和研究相图,模拟工艺流程的计算机程序。

2、通过相图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获得制备各种产品难易的信息,提出工艺路线开展试验研究确定较合适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了解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和方法,掌握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

1、水盐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相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比较重要的方法是等温法和多温法。等温法: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是一定组成的系统在试验装置内达到相平衡,然后直接测定液相的组成并液相呈平衡的固相情况,从而获得相平衡数据。要测定一个未知的多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应按照由二元、三元到多元,由简到繁的程序进行。该法测定结果可靠准确,但较麻烦费时。多温法通过测定不同组成的体系在变温过程中发生相变是的温度,得到组成与相变温度关系曲线,进而根据作图可确定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变温过程可以是冷却也可以是加热。多温法测定比较简单,只需要配好各种组成的系统,进行冷却或者加热,测定发生相变的温度即可。并可获得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连续数据。但是犹豫进程可能发生过冷现象,会使相变的温度测定不准确;另外,对于多元体系其剖面选择有限,难免漏掉小的饱和面,测定结果不够准确。

2、相图标绘分析及硫酸钾与氯化钠制备工艺

可根据实际测定25℃和100℃相平衡数据容易绘制出K+、Na+//Cl-、SO42—H2O体系的相图。25℃时候一共存在6个结晶区间,他们分别是AEGF→结晶区、FHRG→结晶区、HRJKB→NaCl结晶区、EGRJPM→结晶区、KJPNC→KCl结晶区、MPND→K2SO4结晶区。100℃一共存在5个结晶区、NaCl、、KCl。

直接法生产K2SO4:

把配料组成点配制为a点,其反应为,其中W为水,P为含有Na+、   SO42—、K+、Cl-、H2O的盐溶液。理论上计算钾的收率为26-29%之间。

间接法生产K2SO4:

把配料组成点配制成为点“1”处,其反应方程式:,其中为水,R为含有Na+、SO42—、K+、Cl-、H2O的盐溶液,为钾芒硝,用g表;g与KCl、H2O配制成物系点b,反应式为,其中W2为水,P为盐溶液,性质同前;P盐溶液与配制成物系点“3”反应式为,其中W3为增加水量或减少水量,R性质同前:以此反复,此工艺过程的钾收率达到了80%左右。

闭路法生产和回收NaCl工艺

此工艺在间接法的基础上回收了R盐溶液中的NaCl和钾芒硝g。有R点组成经人为调节到“4”处于100℃点处,蒸发掉部分水分,由于溶液“4”处于100℃时候NaCl结晶区内,故析出NaCl,过滤得到NaCl和C100℃盐溶液。C100℃盐溶液处于25℃的钾芒硝结晶区内,故当冷却至25℃时,得到钾芒硝和盐溶液“3”,把钾芒硝和盐溶液“3”反复应用,并结合25℃和100℃条件的相图的应用,理论上钾的收率达到100%。

三、工艺流程和模拟计算

依据相图分析大致可提出三种工艺路线,即直接法、间接法、闭路法。各自流程拟定如下:直接法见图2,间接法见图3,闭路法见图4.

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和氯化钠的制备实验预习报告

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相平衡数据测定方法:(1)加热水浴于25±0.05℃;(2)按相图R、P点用台秤称量,干盐总量不超过20g;(3)先加入少量水于平衡管中,在依次加入Kcl、Nacl、Na2SO4、K2SO4,开搅拌器,最后把所有水量全部倒入平衡管中,记时间、温度、平衡搅动2—3小时;(4)停止搅动,静止澄清1—2小时,分别取清液分析和湿渣固体分析或固体鉴定。

制备K2SO4的方法:(1)加热水浴25℃,按相图用杠杆原理或用R、P、g的溶解度数据计算物系点“1”、“a”、“3”、“b”所需各自原料量,干盐总量不超过50g;(2)按物系点计算出所需的Na2SO4、Kcl、W(H2O)、g(复盐)、p(盐溶液)、R(盐溶液)的量,用台秤称量;(3)开搅拌器,先加入少量水于反应器中,然后依据不同反应依次加入Kcl、g(复盐)、Na2SO4,最后把所余的水全部加入,记温度、时间,反应3—4小时;(4)反应结束后,盐浆用真空系统过滤,收集固体和液体,并用台秤称量,关闭反应体系和真空体系;(5)用分析天平称固、液样品,用重量法测定固、液体中K+含量,用容量法测固、液中的cl-、SO4含量;(6)根据分析结果计算K2SO4中K+、cl-、SO42-的含量,钾芒硝中K+、cl-、SO42-的含量,K+收率。

制备Nacl的方法:①按相图,用杠杆原理或用100℃和“4”点溶解度数据计算蒸发的水量;②用电炉蒸发水量,用台秤称量;③在100±5℃条件下过滤,并称量固体质量;④用分析天平称取样品,用容量法测定cl-的含量;⑤计算Nacl的含量。

相平衡数据测定方法:(1)加热水浴于250.05℃;(2)按相图R、P点用台秤称量,干盐总量不超过20g;(3)先加入少量水于平衡管中,再一次加入KCl、NaCl、Na2SO4,开搅拌器,最后把所有水量全部倒入平衡管中,记时间、温度、平衡搅动2-3小时;(4)停止搅动,静止澄清1-2小时,分别取清液分析和湿渣固体分析。

制备K2SO4的方法:(1)加热水浴25℃,按相图用杠杆原理或用R、P、g的溶解度数据计算物系点“1”、“a”、“3”、“b”所需各自的原料量,干盐总量不超过50g;(2)按物系点计算出所需的Na2SO4、Kcl、W(H2O)、g(复盐)、p(盐溶液)、R(盐溶液)的量,用台秤称量;(3)开搅拌器,先加少量水于反应器中,然后依据不同反应一次加入Kcl、g(复盐)、Na2SO4,最后把所余的水全部加入,记温度、时间,反应3-4小时;(4)反应结束后,盐浆用真空系统抽滤,收集固体和液体,并用台秤称量,关闭反应系统和真空系统;(5)用分析天平称固、液样品,用重量法测定固、液体中K+的含量,用容量法测量固、液中Cl-、SO42-含量;(6)根据分析结果计算K2SO4中K+、Cl-、SO42-的含量,钾芒硝中K+、Cl-、SO42-的含量及K+的收率。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1)   测定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铬酸钾(K2CrO4)为批示挤,用硝酸银(AgNO3)直接滴定,其反应如下:

Nacl  +  AgNO3→NaNO3 + Agcl↓(白色)

Mgcl2 + 2AgNO3  →Mg(NO3)2  +  2Agcl(白色)

Kcl  + AgNO3  →KNO3  +  Agcl↓(白色)

K2CrO4  +2AgNO3 → 2KNO3 + AgCrO4 ↓(砖红色)

  因为氯化银的浓度积较铬酸银小,所以氯化银先沉淀,直至溶液中氯离子全部变为氯化银沉淀后,则砖红色铬酸银沉淀出现,即为滴定终点。

(2)   仪器和试剂

25毫升移液管,250毫升容量瓶。L:液体5ml(准确到四位小数)溶于500ml容量瓶中。S:固体1g(准确到四位小数)左右溶于250ml两瓶中。250高升锥形瓶,50毫升量筒,50毫升棕色滴定管;5%K2CrO4和0.05N AgNO3

(3)   测定手续

    用移液管吸取10毫升上面制备的稀释液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约20毫升蒸馏水,加5%K2CrO4批示挤5~7滴,在充分摇动下,用0.065N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悬浊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砖红色,经充分摇动后不消失,即为终点。

(4) 计算方法

Cl-%  =

式中        V——滴定时所消耗的0.05N  AgNO3毫升数;

            N——AgNO3标准溶液的当量度;

            G——L,S样品重量;

            0.03546——CT的毫克当量,克。

(5) 注意事项

①溶液的PH最好为9,不得高于10.5及低于6.5。因为溶液为酸性时,则

       AgNO3  +  H2SO4  →  Ag2SO4  +  H2CrO4

会降低生成Ag2CrO4的灵敏度,同时Ag2CrO4能溶解于酸中。当溶液为碱性时,则  AgNO3 + NaOH → AgOH +NaNO3      2AgOH →Ag2O↓(黑色) + H2O

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1)   用Bacl2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SO4-,使沉淀带负电荷。当达到等当点后,过量的钡离子(Ba++)被硫酸钡吸附,使沉淀带正电荷,此时,带负电荷的指示剂离子(C14H4OS-)被吸附于沉淀表面,与Ba++生成红色的络合物。溶液中加乙醇可降低BaSO4溶解度,并能得到表面积较人的细小BaSO4结晶,使吸附能力增强,终于变色明显。用6N醋酸(HAc)调整溶液深度,使PH在3~3.5之间,避免碳酸根(CO4-)的干扰。

(2)   仪器和试剂

分析天平,称量瓶,10毫升移液管,250毫升容量瓶,25毫升滴定管,250毫升烧杯,10毫升量筒,30毫升滴瓶;0.2%茜素红,6NHAc,无水乙醇,0.1Bacl2标准溶液。

(3)   测定手续

用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取S:固体1~2g(准确到四位小数);L:液体7.5~8g(准确到四位小数)。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溶解。溶液移入250毫升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数次,洗涤并入容量瓶,然后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取10毫升稀释液注入250毫升烧杯中,加5毫升H2O加茜素红的指示剂6滴,6NHAc3毫升,摇匀后,再加无水乙醇10毫升,迅速以0.1NBacl2滴定,将到终点时每次加入Bacl2应间隔3~5秒钟,并充分搅拌,直至悬浊液呈现淡红色为终点。

(4)   计算方法:

Na2SO4%  = × 100

式中:     V——所消耗Bacl2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Bacl2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7103——Na2SO4的毫克当量;

           G——S,L样品重量;

(5)  注意事项:

①最好在滴定开始时将Bacl2标准溶液需要量的90%迅速加入,近终点时逐渐滴加入,并充分搅拌。

②溶液温度宜在20℃以下,温度过高,沉淀吸附能力减弱,终于不明显。

③溶液的PH值在3~3.5时终点明显。

④溶液中乙醇含量以30~40%为宜。

⑤当水硝中CaSO4,MSO4含量较低时,在计算Na2SO4含量的公式中可忽略不计;若含量高,则在计算公式另应减去其SO4-的含量。

⑥固体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