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20##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专 业:地质工程

                                   年 级:09级

                                   班 级:地质09-3班

                                   姓 名:闫常魁

                                   学 号:310903010330

                                          20##年 7 月 30 日

对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20##年7月10日——20##年7月25日

调研地点: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

调查对象:东村村委及部分空巢老人

调查主题: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构建和谐社会

调查人员:闫常魁

对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空巢老人”,搜集到了相关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社会调查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同时我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个人摸索以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熟悉了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了大学生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学会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本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收益非浅的。当然由于人员和个人能力有限,因此亲身所调查的一些资料仅限于我的居住地--民权县北关镇,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部分缺陷。另外在这次活动之中,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将手头掌握的当地资料与报道的其他地区的资料作对比,进而对全国农村“空巢老人” 的生活状况做整体评估。

正文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_基于厦门市的调查

中新网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表

(由指导教师填写)

 

第二篇: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20xx年10月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考察对象: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街道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 考察目的:

20xx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提出“如何让空巢老人畅享幸福晚年?”的问题,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有学者将空巢家庭分为三类: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家庭。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独生子女因升学、出国等原因较早离家的家庭,尽管父母只有40岁左右,却已进入“空巢期”。中国老年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教授是“空巢老人”概念的提出者,88岁的邬沧萍自己就是空巢老人,他大声疾呼:我国应对空巢老人现象加强“防洪”意识,争取实现有保障、健康、积极的老龄化。一份来自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空巢老人接近五成。据统计,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者没有子女。由此可见,空巢在我国已成为普遍现象,空巢老人也亟待我们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

由此,本小组五名成员(梁晶晶、徐敏、孙丹、陶红叶、王华平)对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街道三元巷社区的空巢现象进行走访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元巷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力求揭露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希望通过对三元巷这个空巢老人重灾区的调查由此引发整个社会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从而使得社会能够深入开展和落实社区幸福老人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空巢老人”子女公约的内涵,强化尊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已达到增强空巢老人乃至所有老人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过程:

9月28号上午八点,本小组一行五个人来到镇江市空巢老人的重灾区润州区金山街道三元巷社区。三元巷社区位于镇江市西津古渡旁,曾为镇江著名的“红灯区”,属老式建筑群,多为清末民初遗留建筑,古色古香。这边的老人许多子女都在外地,有些老人甚至瘫痪或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过这里的总体氛围比较恬淡、宁静、悠闲。

社区负责人首先带我们到了一位六十七岁的张爷爷家,老人虽已不能自由走动,但身体其它情况都很正常,当我们到他家时,张爷爷正悠闲地坐在门前看报纸,深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当知道我们前来的目的时,老人很热情地辅助我们完成了第一份调查问卷。他是退休工人,每个月拿一千多退休金,对于自己及子女的生活现状,老人很是满意。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和子女一起住时,老人很是坚定地说:“我自己住自在,和他们住不方便,我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人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的腿不能站立走动,但是老人仍欣慰地说:“比起楼上几位八十岁的老人整天与药和医院打交道相比,自己幸福多了。”此时的我们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知足常乐”。

在此之后社区负责人有领我们到了二十几户人家进行

了调查问卷,当遇到不识字的老人时,我们就一一用与他们聊天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不断的走访、交流、调查,

我们也对空巢老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问卷过程当中我们在巷子里也遇见了十几位老人,他们大都散步回来,我们也对这些老人做了调查问卷。当我们看见那么多空巢老人的笑脸,听见他们那爽朗的笑声,深感现实生活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正如一位老爷爷所说:“还是社会主义好!共 产 党好啊!生活变化简直翻天覆地啊!你们这些小孩体会不会有我们深的。”

当然,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也有一部分家庭状况十分困难,如全身瘫痪的杨奶奶,因家中只有一个在外地的儿子,所以杨奶奶的生活起居全由所请保姆照料,更加困难的是由于部分问题杨奶奶还未申请到低保,这应该引起社区相关单位的重视。被调查者中诸如此类的空巢老人还有一些。

临走的时候我们到杨奶奶家及另外两家身患重病的空

巢老人家里,帮助他们做些简单的家务,扫扫屋子,洗洗菜……老人连连感激。我们心里也似装满了蜜一样甜。与此

同时,通过对三元巷社区的走访问卷,我们深有感触,一方面为部分空巢老人能够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安享晚年而感到欣慰,更多的是我们为那些整天瘫在床、生活困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空巢老人而感到同情与难过。 调查成果:

关于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调查问卷分析表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注:总调查人数为50人 调查地点:镇江市三元巷社区

住房状况满意度:

经济状况满意度:

婚姻状况满意度:

对来自儿女关心的满意度: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健康及幸福状况: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政府政策满意状况: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并非像社会上大家想得那么糟糕,反而他们对自己的一系列现状是呈现一种满意的状况。

首先,他们的住房大都是自己的房子,很少是借住或是政府提供的,因而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三元巷的空巢老人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多的能够达到3000元,这对于一位老人而言无疑是很宽裕的。其次,有很多老人的老伴还健在,虽然他们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是夫妻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还是很幸福的,除此之外,有的空巢老人虽然没有老伴,但是和邻居们、朋友们都友好地相处着,日子过的也是蛮悠闲的,因而他们也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虽然这些老人是空巢老人,但是他们还是和子女经常有联系,有的子女还会给老人们过生日等节日,有的老人的子女一个星期会去看望老人好几次,体现了老人和子女间浓厚的亲情,也使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1

老人们倍感温暖。再之,空巢老人们虽然年龄都挺大的了,但是总体的健康水平还是不错的,大都能够自理。但是,就我所调查的三元巷社区也有部分空巢老人存在着诸如身患疾病无法照料自己、经济困难、幸福感缺失等等棘手问题。最后,由于空巢老人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因而一直以来也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政府也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这些无不使老人们感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大多数老人更希望社会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

调查总结与感悟:

此次关于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我们是基于对三元巷社区有所了解的前提之中的展开的,三元巷社区是作为我们所了解的镇江空巢老人重灾区之一,我们所展开的围绕三元巷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是旨在通过三元巷社区这个点而能够深入扩散到面的发展。调查的过程实践环节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做以下总结:

1、 调查问卷的设计需做大量准备,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及

咨询老师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调查问卷的任

务。

2、 由于三元巷社区属老式弄堂建筑,在前往调查的前期准

备需与社区负责人提前联系,确保调查当天能够在社区负责人的辅助下完成调查任务并提前锁定调查对象的

范围。

3、 在调查过程中需严格记录下发放问卷数及有效回收问

卷数,对分析问卷的过程提供保障。

4、 分析问卷时需将回收的有效问卷做记录并通过图标等

方式表示总结出综合性的结论。

此外在这次的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中,小组成员五人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确立的明确的分工,这对此次调查的圆满完成起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感谢老师及社区工作者的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经过本小组五名成员不懈努力及社区通过此次调查报告基本达到了调查预计的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元巷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详细分析,基本揭露三元巷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三元巷社区的大部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良好,子女也经常回家看望,幸福感良好。并在社区及社会的关怀下,基本解决了看病等老大难问题,经济状况也相对令人满意,但是部分三

元巷空巢老人存在着诸如身患疾病无法照料自己、经济困难、幸福感缺失等等棘手问题。

在此,希望通过此次本小组对三元巷这个空巢老人重灾区的调查由此引发整个社会对于部分空巢困难老人的关注,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关爱空巢老人的团队中来,从而使得社会能够深入开展和落实社区幸福老人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空巢老人”子女公约的内涵,强化尊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已达到增强空巢老人乃至所有老人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