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扎营街道社区党员管理情况分析

官扎营街道社区党员管理情况分析

根据区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棚户区改造期间党员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同时,为20xx年度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坚实基础,近日,官扎营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党员情况认真进行了调查摸底,较为详细全面地掌握了社区党员的分布状况、流动去向和居住地点等情况。

一、基本情况

官扎营街道党工委现设4个党总支部、25个党支部,管理党员647名。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1个,市下放企业党总支1个,设党支部3个,区属企业党支部2个,社区党总支部3个,设党支部18个。

二、社区党员呈现新特点

社区党员数量日益增多,分布结构相对分散,流动性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随着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制度的推行和不断完善,大批离退休党员转为社区管理;二是部队转业和复员党员流入社区;三是毕业但未就业的大学生党员转入社区;四是下岗失业人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

三、扎实开展工作,加强党员管理

一是严把“入口”关,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为所辖4社区分别建立党员信息台帐,实行街居两级同时将党员个人详细信息登记造册,坚持每季度核查整理党员转入、转出、死亡等变动情况,并将党员变动情况和个人信息录入党内统计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是创新方式,加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作用,加强社区党员教育,坚持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不少于4次,认真填写“三薄一册”,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党员需求信息,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是立足实际,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党员分布结构和流动性大的新变化,针对社区老龄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增多等新特点,建立实施分类管理机制。动员在职党员参加志愿者队伍,利用职业和技术专长,积极参加社区内各种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对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他们,举办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讲座,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与管理,使他们离岗不离党,不放松自己的政治修养,为社区贡献余热。

四、存在问题与原因探讨

一是党员趋于老龄化,年老体弱者较多。其中,60岁以上党员341名,约占党员总数的52.7%。 二是空挂现象较为严重。截至目前,各社区空挂党员共计199名,占党员总数的30.85%,但目前能与其中178名党员取得联系,督促他们不定期返回社区党总(支)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并自觉缴纳党费。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造成党员空挂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1、自20xx年底,官扎营棚户区拆迁改造摸底调查工作开始以来,近一半社区居民群众陆陆续续搬离本社区,在外租房居住,导致部分党员组织关系出现空挂,主要集中在官中街和官后街两社区。2、一部分户籍在外地、拥有济南市集体户口的党员从企业退休以后,返回家乡生活,将党组织关系空挂在社区。如:夏英荣等7人从济南四建集团退休

以后,返回家乡济宁、泰安等地生活,将组织关系空挂在制革街社区党支部。3、一些党员长年不在本社区居住,但因其户口在官扎营,本人要求将组织关系落在我社区,主要是待业学生和转业未就业的军人。 三是个别党员不能及时主动缴纳党费。根据调查情况,原因主要归结为:1、一些空挂党组织关系的党员频繁变更联系电话,未及时通知所在党总(支)部,而党员本人又不能主动前来缴纳党费,致使双方联系中断,此类党员共计21名。2、一些老党员因年老体弱,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未缴纳党费,此类党员2名。例如官后街社区党员戚汝贵,生活不能自理,无思想意识。3、个别党员以失业或生活困难为由拒交党费。例如,党员李爱珍户口在南村、家住北外环,组织关系空挂在制革街社区党支部,多次督促该同志转走组织关系,但本人口头答应却不前来办理手续,并以失业为由拒交党费。

五、整改措施

1、召开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深入社区,全面了解社区党员所需所想,尤其是要与空挂党组织关系的社区党员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其生活状态和思想动向,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党费收缴工作。

2、多措并举,清除党员管理盲区。一是想方设法与夏荣英等7名将党组织关系空挂在制革街社区党支部的党员取得联系,劝其转出组织关系,或为其办理发放流动党员证。二是联系并督促空挂党员将党组织关系转至常住地党组织。

3、创新思路,畅通联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员信息登记台帐,印制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联系名片并发放给社区党员,方便大家及时联系社区党组织,将社区党组织建成真正的党员之家。

科学规划 整合资源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马庄镇西界社区党总支

文章来源:马庄远教 作者:马庄远教 发布时间: ( 2010-2-1 ) 浏览次数:446

马庄镇西界社区覆盖6个行政村,辖2316户、8700人,70%的居民是回族,是全区农村社区化建设示范点之一。20xx年以来, 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民政局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明确农村社区化建设功能定位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尝试,迅速展开调研规划工作。一是深入各村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征求基层老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在区领导的带领下赴诸城市参观学习农村社区建设先进经验,邀请市、区民政部门就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指导。三是学习社区建设基础知识。参加了全镇举办的农村社区建设知识培训班,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来社区指导、授课。在此基础上,我们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班子基础、基础设施,尤其是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生活习惯相近等因素,研究确定由西隅、前营、后营、南隅、东隅、董家庄6个村合并组建西界社区,选举产生了党总支领导班子,委托专门机构制作了社区长期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是:按照“多村一社区”模式对6个行政村实施改造,在中心村建设30栋公寓楼,完善水、暖、气等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宾馆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村民逐步向社区聚集、向市民转变,实现住宅公寓化、乡村城市化,让农民群众享受到集中、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先行铺开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规划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按照村级投入,政府补助的原则,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楼,内设“七室一厅”,即: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政策咨询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警务室和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对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门式服务”。社区投资8万元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各种办公设备。同时,建立健全了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将社区管理服务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规划建设了汶水商贸城。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规范市场秩序,我们通过市场运作,引进民间资金在社区服务中心西侧建设了汶水商贸城,将原来6个行政村分散凌乱的市场全部迁到商贸城内进行集中交易,打造集民族风格、特色小吃、畜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商业贸易市场,解决了过去村民“平时没处买、只能等赶集”的苦恼,也解决了农村市场散、乱、脏的问题,既规范了市场秩序,也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是有效整合了周边教育资源。为方便社区居民子女入学,我们有效整合了西界社区周边的教育资源,建设了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民族文苑,民族文苑以高水平的教育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十二年一贯制教育。 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银马民族广场,设立健身设施,栽植绿化苗木,为广大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民族医院,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优良的医疗卫生条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入学、医疗等现实问题,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三、明晰思路,强化管理,确保农村社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农村社区建设涉及服务功能的落实、旧房拆迁、新楼置换、村干部整合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明晰了“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社区工作人员镇派村选相结合。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备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采取从机关、站所选派部分业务人员,从管区、村抽调部分人员的办法为我们社区配备了11名专职工作人员,并进行了业务指导培训,做到了精干高效。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房产交易、土地流转、良种补贴等公共服务,能现场办理的现场办理,需要去镇上或区里办理的由专人代办,真正将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我们社区对社区工作人员实行“绩效挂钩、联绩计酬”考核制度,实行民意测验和服务质量考评,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拆旧建新实行市场运作与政策倾斜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拆旧房住新楼,必须解决先期资金投入及农民积极性这两个关键问题。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策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和群众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具体措施是: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社区住宅楼建设,村民旧房拆除后折价计入购房款,社区建成后可腾空土地2460亩,仅西隅村就可腾空土地340亩,腾空土地由社区用于招商引资和土地复垦。这样,既调动了村民拆旧建新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同时也增加了群众和镇村收入。目前,一期计划建设的2幢的公寓楼,已完成图纸设计,手续已上报区有关部门,计划3月份正式动工。

三是公共设施建设以整合资源和投资新建相结合。我们充分发挥中心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优势,尽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余行政村的旧学校、卫生室、村委大院等资源和资产,能够使用的全部整合用于社区设施建设,不能使用的通过招商引资变现资本用于社区建设。通过这一举措既有效解决了原行政村学校、卫生室等设施分散、破旧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也盘活了部分闲置资产。硬件设施建成后,我们将工作

重点放在质量和档次提升上,通过优胜劣汰、公开招选等方式配备过硬的工作人员,强化内部管理,使社区居民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

我们虽然在农村社区化建设工作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成效,但由于时间短、经验少,社区各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距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措施,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完善服务,积极推动西界社区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情况分析

为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系统、科学、有效新型双重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XXXXX街道党工委按上级党委的相关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

动。

3月x日,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相关工作,并结合工作要求和单位工作实际,成立了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了专职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并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各社区、各辖区单位需要做的相关

准备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4月x日,街道利用周例会,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好的方面:一是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办公室按时完成了《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以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契机,努力创建新型特色社区的实施办法》及《关于落实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社区表现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的下发工作,完善了五项制度(1、党员报到建档制;2、党员认岗履责制;3、党员服务记录制;4、党员考核测评制;5、党员情况反馈制),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各社区、各辖区单位行动积

极,能及时按照通知的要求进行宣传动员,并认真开展先期辖区党员普查与组织报到工作,三是部分在职党报到及时,态度端正、认识明确,截止目前辖区共有XXXX名党员完成报到工作。

虽然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个别社区党支部对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目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缺乏凝聚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协调组织能力,形式上也只是走宣传、登记、存档的老路子,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上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认为当前社区工作已经非常繁重,还要再管理这么多外单位党员,既棘手又畏难,这是增加社区任务量和工作难度。二是个别辖区单位配合意识不强,认识自己单位的人,自己管理好就行,现在让别人插手来管,有一种别人管自家孩子心里不舒服的感觉。三是个别党员对进社区活动的认识不足,存在无所谓的思想,认为只要在单位完成好工作就行了,社区一不能给自己发工资、二不能决定自己前途命运,还要占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所以参与意识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街道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办法:一是要求各社区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让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管的有理、管的有力;二是要求各社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积极发挥党建联席会、党员联系站点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督促;三是要求各社区积极筹划,将社区组织建设、为民服务、居民自治、十户联防等工作上的相关岗位筛选出来,让有条件的党员担任相应职务,进一步做好认岗定责工作;四是要求各社区根

据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节社区工作,将在职党员纳入到社区的建设、服务和维稳工作上来,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活动,创新党员参加活动的组织方法,规范党员参加活动的考评办法,落实党员参加活动的反馈机制。四是全面动员积极发动,让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加强合作力度,就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积极协商,并向辖区明确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情况将与该单位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相挂钩,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

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