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

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

1引言

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能够极大地提高个人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1.1编写目的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1]。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Eclipse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本文主要介绍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主要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1.2背景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组成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王西锋;

本项目的任务开发者:陈智琦、张世豪、程瑞;

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综合楼11楼机房;

该软件系统可以用于机构的个人信息资料管理、求职人员与招聘公司的的数据库。

1.3定义

PIMS: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实用软件文档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原理教程》科学出版社

《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致指南》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铮.软件测试技术详解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韩万江,等.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第三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5]王辉,等.ASP.NET 3.5(C#)实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6]单东林,张晓菲,锋利的jquery(第二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主要功能:为了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个人信息提供了平台,给个人提供个人基本信息查询提供了界面

性能要求:程序员要确保输入的个人各项信息正确无误,且能够快速的安全的无差错的存储至中心服务器,还要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细,真实

输入要求:方便,简捷,快速

安全与保密要求:在涉及到信息管理的时候,必须保证只有管理员能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另外个人查询信息时要保证不能更改信息内容,不能删除信息,不能盗取信息

完成期限:2个月,即20##年12月1日。

2.2目标

为用户登录、信息上传、及时更新消息、查看信息、约会提醒、搜索信息,还为管理人员信息修改、删除信息、管理信息提供了应用系统,而且该管理系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满足与网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联络:

1、加快处理速度:采用本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数据存储,软件处理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

2、为用户提供“傻瓜”型软件:使用户操作更方便。

3、为本系统的超级用户提供简单的操作界面。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年

经费来源:无经费需求。

硬件条件:服务器Microsoft Server 2003工作站,终端为pc机

运行环境:windows xp/7

数据库:Oracle 的SQL Server2005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如新浪微博、QQ空间等个人信息管理的应用和功能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软件开发之前必须同投资方拟定好开发合同;(最好到当地公证处公证一下)

投入运行最迟时间:20##年1月1日。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对用户,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及访谈来了解用户的一般的需要。通过建模分析、效益度量得出取代现在的一般的个人管理系统的新型性的功能要求,成本效益分析、技术分析、可行性分析。

2.5评价尺度

该系统无需费用,学生自主开发。

功能次序:查询-添加-删除-修改;

开发时间:2个月

开发难度:中等。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此系统是基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开发的一个软件系统,通过本软件的各个功能记录、查找、更新、提醒等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主要功能有:任务管理器、定时规划、信息管理(个人收支表、联系方式、个人知识表、名片信息表、个人信息表、网络收藏夹)、其他功能(生日榜、日记本(加密)、天气查询、IP、电话、区号、邮编、查询等).此系统包括完整的系统功能: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用户管理、快捷键设置、系统保存、系统帮助,一整套的系统功能让您使用起来更加无忧,完善的帮助系统更是随时帮助您解决疑难。并且此系统有很可靠的安全性,可以放心使用。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该系统由用户开始注册,超级管理员验证注册信息,信息正确可录入数据库完成注册。注册完成的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到数据库,用户可随时进行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

用户登录到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信息,把资料反馈给用户。

3.2工作负荷

该系统为标准的网络软件。通过它,我们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同时进行任务管理器、定时规划、信息管理的操作。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只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

3.3费用开支

无。

3.4人员

该系统维护人员两名,至少为计算机本科学历,系统操作人员八名,对其进行系统应用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3.5设备

该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为架构的平台。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物理设备层,包括PC服务器、路由器、访问服务器、程控交换机、语音卡等。

第二层:是网络支撑平台,用TCP/IP、PPP、HTTP、HTML、POP3和SMTP构成基本的网络及传输层,是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环境与通讯平台。

第三层:是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对上层应用系统的信息管理支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Windows NT操作系统、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 Web服务器系统。

第四层:是应用开发平台,用于对信息的综合开发处理:利用Intedev、VB,HTML,DreamWaver3等。在数据库访问方面,利用ODBC技术建立对应数据库的数据源(DSN),采用ADO等技术访问和操纵数据库。

第五层:为应用软件层,即个人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客户端计算机运行Windows XP/7操作系统,以IE浏览器访问应用系统Web服务器。

3.6局限性

1.计算机停电或死机会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即时存盘功能,被修改的数据不会立即存盘,会因计算机异常错误而丢失数据。

2.系统是否易学易用?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不是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不友好,操作不容易,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可进行操作。

3.能存放多少数据、能用于多大规模的网络?   

理论上讲,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记录限制为一亿条,系统测试用HP(166/32M/2.1G)服务器,联想(166/32M/2.1G)PC机工作站,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

4.系统是否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时怎么办?   

系统全部代码为16位,安全性一般,会出问题。系统具有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因停电、死机、机器硬件故障等原因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可由系统自动修复,实在不行,可打电话给代理商,但还未做到随叫随到。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各大高校或各大公司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取得成功。为了适应学校学校或公司的需要,特别开发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它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 及Web技术,建立以Browser/Server 为结构模式、以数据库为后台核心应用、以服务为目的信息平台。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图4.2.1 处理数据流程图

图 4.2.2 数据流程图

4.3改进之处

该个人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新型系统,应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该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规模较小,但是功能齐全,具有相当的管理功能,我们根据用户要求扩大容量,满足更多的用户存储更多的信息。

4.4影响

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方便任何人进行信息录入和查询,可以科学的管理所有的信息资料。可以检索资料,可随时删除、更新和修改,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信息管理,保护了用户资料信息。

4.4.1对设备的影响

要求设备有较大的缓存和内存,防止死机造成用户信息丢失。

4.4.2对软件的影响

该系统可能会影响其它软件的使用。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如要正确运行该系统,需要计算机技术专业四级以上操作人员3名,操作不当会造成系统崩溃,导致信息无法还原。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该系统需要按规定步骤操作,运行中心不得透露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数据保存应进行多重加密,系统失效请马上联系该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数据恢复。

4.4.5对开发的影响

该系统开发需要3台计算机同时进行,信息需要进行至少3重加密,由于目前技术水平不到,所以安全性不够。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4.5局限性

该系统不具有高度容错能力,可自动检测如登录号、复本出错、数据追加重复等错误,如用户不小心执行了错误操作,系统可能会死机。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在当前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的基本功能目标能达到;

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可以实现;

开发人员的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可能无法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C/S 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服务器是网络的主体,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必要的资源。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降低了系统通讯开销。

C/S结构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机器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客户端响应比较快。其缺点是客户端需要下载安装,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它是在C/S结构的基础之上为了适应Internet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是通过浏览器实现的,主要事物逻辑在服务器端进行。

 B/S结构的优点是业务扩展方便,可以通过增加网页实现。维护简单,开发简单,共享性强。它的缺点是响应速度慢,功能弱。

6投资及效益分析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本章用来说明对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包括: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合同责任:符合国家标准的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5年内进行软件维护,

侵犯专利权:没有侵犯专利权

侵犯版权:没有侵犯版权

本软件是否是正版:是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在1992年Apple公司推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之后全球个人信息化开始了发展,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个人信息化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而逐渐显现出来的个人信息管理质量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一方面,管理员为了将国民的部分个人信息记录下来,需要每一位国民自己填写他们个人资料,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编号和排序,对他们的信息进行修改和查询操作。另一方面,为了能够使国民信息更加安全,必须限制非管理员对其信息的访问权。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管理平台,能够使个人信息快速完整地自动记录在案并且不能够随便被任何人非法窃取,这对个人信息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自定。

工作制度:自定。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人员素质能满足要求,可以熟练操作个人信息系统。从社会效益上看,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软件工具完成信息管理工作,毫无疑问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新的需求和问题,这样也会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和软件应用的革新。用哲学的思维分析可概括为软件应用促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反作用于软件的应用,从而双方面同时促使社会不断朝前经过研究,此系统的用户无使用方面的问题。

8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经济,技术和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此系统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实用性强,方案更加人性化,且投资与收益比例适当,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可以立即执行。

组员分工:本文档主要由组长陈智琦执笔,组员张世豪负责第四部分,组员程瑞负责第五、七部分,组长负责其他部分和整理。

 

第二篇: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1

目录

1引言 ....................................................................................................................................... 1

1.1编写目的 ......................................................................................................................... 1

1.2背景 ................................................................................................................................. 1

1.3定义 ................................................................................................................................. 1

1.4参考资料 ......................................................................................................................... 1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 1

2.1要求 ................................................................................................................................. 2

2.2目标 ................................................................................................................................. 2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 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 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 4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3.2工作负荷 ......................................................................................................................... 4

3.3费用开支 ......................................................................................................................... 4

3.4人员 ................................................................................................................................. 5

3.5设备 ................................................................................................................................. 5

4所建议的系统 ....................................................................................................................... 5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 5

4.2改进之处 ......................................................................................................................... 6

4.3影响 ................................................................................................................................. 6

4.3.1对设备的影响 .......................................................................................................... 6

4.3.2对软件的影响 .......................................................................................................... 6

4.3.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 6

4.3.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 6

4.3.5对开发的影响 .......................................................................................................... 7

4.3.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 7

4.3.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 7

4.4局限性 ............................................................................................................................. 7

4.5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 7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7

6投资及效益分析 ................................................................................................................... 7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8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 8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 8

1

8结论 ....................................................................................................................................... 8

2

GB8567——88

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本系统的总体需求、实现方案,并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开发该系统的依据和建议。

1.2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工资管理系统。

项目开发者:河池学院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唐佳彬、周全庆,何正爽。

1.3定义

工资管理系统对于现代公司而言,是能否发挥其日常管理作用的至关重要技术平台。对于公司管理人和公司员工来说,是能否方便快速查询自己的工资情况信息的关键。所以,工资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操作手段。

1.4参考资料

(一) 钱乐秋等,《软件工程》,青还大学出版社;

(二) 张害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 王珊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 赵池龙等,《软件工程实践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五) 李军国等,《软件工程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化,网上办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项目要开发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工资管理系统。由于公司人员多,每天人工记录工资的工作量大,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而

1

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因此,实现一个工资管理功能和员工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起来的工资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开发的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方便直观。既要方便公司管理员对工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理,又要方便公司员工随时查看自己的工资信息的请假的信息,这样也能有效地督促员工尽量少请假

2.1要求

A. 主要功能

i. 员工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员工建立工资账户,并告诉员工其帐号

对应的不同工资查询卡(工资查询卡可提供员工的登陆帐号、随机

生成的与别人不同的登陆密码)。

ii. 工资管理:(或者是公司的智能考勤系统)可根据员工的具体的考勤

情况,记录其应得的工资或应该扣除的工资项。如:请假等情况。

iii. 工资统计:工资管理员在结算工资时,可通过互联网登陆工资管理

系统,使用工资

iv. 查询功能,可查询员工的各项工资和结算之后应得的最后工资。 v. 员工查询:员工可对以利用管理员发的工资查询卡登陆工资管理系

统进行工资查询,

vi. 可以对自己领取的工资进行校对,可以查询自己的历史工资。

B. 主要性能

i. 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信息管理、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

合法性校验程序高,查询速度快(不超5秒)。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

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高可靠性。

C. 可扩展性

i. 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

D. 安全性

i.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

具有一定权限的公司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管理权限,一般的员工

用户只能查自己的工资和个人信息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

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有一定的备份机制,

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E. 完成期限

i. 20xx年10月8号至20xx年12月8号,共60天。

2.2目标

i.

ii.

iii.

iv.

v.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处理速度的提高;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2

vi. 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i. 建议软件寿命:2年。

ii. 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为10天。

iii. 经济来源:自费。

iv. 硬件条件:PC机2台,INTERNET。

v. 软件条件:XP操作系统,sql2000或sql2005数据库,浏览器等。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本次可行性分析是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步骤进行的,即按复查项目目标和规模,研究目前正使用的系统,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重新定义问题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进行。然后提出系统的实现方案,推荐最佳方案,对所推荐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用户操作和法律的可行性分析,最后给出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写城本文档。

i.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1

ii.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成开发任务;

iii. 操作可行:系统能被现有的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并使用;

iv. 法律可行:所使用工具和技术及数据信息不违反法律。

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1

3.2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3.3费用开支

自费

4

3.4人员

唐佳彬,周全庆,何正爽全程维护。

3.5设备

小组成员所拥有的电脑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所建议系统是B/S模式。员工管理、工资管理等大部分的功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工资信息查询、员工个人信息情况查询等功能可在互联网上进行,利于有效地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联网数据交换的自动化。用户在经过身份确认后,系统按照权限的不同向其不同各种类型用户所对应的功能。系统实现方案如下图。

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1

5

4.2改进之处

根据开发的软件的实际情况再具体改进

4.3影响

4.3.1对设备的影响

由于所建议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所以需要配备足够符合以上列出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的计算机和通信线路。系统失效后,服务器端需要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恢复数据信息,要求要有足够的数据备份空间。

4.3.2对软件的影响

需要落实是否有符合本报告所列出的正版的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则需要购买。

4.3.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投入使用前还需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

4.3.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a. 用户的操作规程;

b. 运行中心的操作规程;

c. 运行中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d. 源数据的处理;

e. 数据进入系统的过程;

f. 对数据保存的要求,对数据存储、恢复的处理;

g. 输出报告的处理过程、存储媒体和调度方法;

h. 系统失效的后果及恢复的处理办法。

6

4.3.5对开发的影响

a. 为了支持所建议系统的开发,用户需进行的工作;

b. 为了建立一个数据库所要求的数据资源;

c. 为了开发和测验所建议系统而需要的计算机资源;

d. 所涉及的保密与安全问题。

4.3.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暂无

4.3.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暂无

4.4局限性

开发过程有待挖掘。

4.5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

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较为紧迫,但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能完成开发任务。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暂无

6投资及效益分析

本系统为学生开发探索阶段,效益方面没有过多的深究。

7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经过简单培训人员就会熟练使用本系统。

8结论

本项目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投资回报利益大,使得工资管理实现电子化,符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操作、法律方面都是可行的,可以开发本系统。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