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七个方面对本课教材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文章讲述了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万家喜庆的大年夜,被迫沿街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作品通过这个小女孩濒临死亡、神志不清时眼前出现的神奇幻想与现实生活中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民众悲苦命运的同情,对丑恶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也可以看出安徒生对当时儿童生命状况的深切关注。

2、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纵向:《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被编排在六年级下册的第四组,本组教材是围绕“外国名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与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

横向:《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共同组成一个单元。从单元导语中我们知道,通过本组的学习,了解料片外国短篇作品,接触两部外国长篇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由短入长、由浅入深,通过小女孩、凡卡等同龄人的悲惨经历,联系生活实际将他们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对,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发深入的思考,更有利于加深阅读体验。

第二部分 说学情

从整体来说,六年级学生进入下半学期无论从阅读经验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童话”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低中年纪都有涉及,而且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更有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的差异,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回顾童话学习方法的预习人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第三部分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方法指引点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对比、想象、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童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痛哭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结合我校“学法迁移”第二课时教学模式的运用,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2)快速默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运用圈点标注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 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将继续采用我校的“学法迁移”第二课时教学模式,即“复习巩固、学点深悟、读写结合、拓展阅读”四个教学环节。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情境。

“启发质疑法”: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情境后出示最后一段。这样的结尾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为什么会看到?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她的幸福是什么?这样学生会产生浓浓的阅读期待,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读—思—议—写”结合法。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理解重点句子是先思考并交流感受。最后利用阅读链接,打开同情话题,仿写小诗,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2、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内容,我采用读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小女孩,走进作者的心灵。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并能简单运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让今天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把读、思、品、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读、思、品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说学法

以上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朗读法。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时活的;朗读时赋予作品以生命。”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结尾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感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第五部分 说教学流程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复习巩固环节大约用时3分钟;学点深悟环节大约用时20分钟;读写结合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总结写法、拓展阅读环节大约用时7 分钟。

2、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上课伊始,伴着哀伤的音乐,我朗读描写在寒冷的大年夜小女孩卖火柴的片段,走近这可怜的小女孩。此时,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接着出示最后一段: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样的结尾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为什么会看到?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她的幸福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 很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聚焦“幸福”,积淀情感。

王崧舟老师说得好:“文字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文字它是有生命的。当你的心灵敞开的时候,它是会跟你说话的。”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选择自己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接下来 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这样做又为后

面衬托现实中的不幸做好了铺垫。

(三)认清现实,宣泄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把描写现实的句子找出来,我相机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让学生读,去体会幸福中的不幸。让孩子们了解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尽管这幻想是那么短暂。幻想的幸福更衬托了现实中小女孩不幸的命运。

美丽的幻想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去体会想象女孩的心理活动。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让学生 讨论交流:“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曾经”指的是什么时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不同吗?)在讨论中“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后的第4题为学生的交流读书感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用足用好教材,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此打开话题,让学生仿写,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在最后我推荐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这样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大课堂。

第六部分 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1、作业安排

这堂课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声巨响,天塌地裂,“5.12”地震之后的汶川一下子多了千千万万个孤儿,一年过去了,他们并没有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悲惨地死去,而是在全国人民的关爱和帮助下坚强地活了下来,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段话或者一首小诗,把自己对灾区儿童无限的同情、关爱、鼓励和祝福,写进你的小诗或作文里。

(将现实事件和中国元素融入到学生的作业中,一下子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这样的作业设计、训练,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对学生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2、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板书

12卖火柴的小女孩

对比 幻想美好—幸福 现实悲惨

虚实结合 (兴奋惊喜) (失望悲伤)

细节描写 死—————幸福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叙事线索,也突出了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课文主要的内容一目了然。

3、课堂评价

“关注、赏识、激励”无疑是课堂评价的主旋律,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把握这一理念的基础

上,我分别针对学生的朗读、学习方法、体会内容和思考角度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效率的基本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大多数学生,更要估计学困生和培优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文体设置上要有梯度,在提问过程中更要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作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七部分 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图文并茂,直观感悟

图文并茂是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小学教材的基本特征。插图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利用插图激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插图进行练习,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利用插图设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插图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插图为阅读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音乐渲染,烘托情感

在课文的朗读环节,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能更快地将学生引领进入故事发生的环境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女孩的悲喜。同时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激发学生对丑恶的社会现实的憎恶,以便在读写结合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使内心的感受化为文字流淌于笔端。

3、课外阅读资料的整合运用

无论是课后补充的阅读资料还是学生们自主搜集的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这都是学生们充实阅读量,丰富阅读体验的基本资源,因此合理地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更有利于学生将课内所学的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之中。这种学法迁移的理念正是我校第二课时教学模式的基础。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