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改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韦翠娟,感谢你们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说教材

第二:说学生

第三:说教学目标

第四:说教学设计

第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精读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火柴看见的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和亲情。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说学生

总整体说来,六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已经有基本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理解故事的时代意义,掌握了一定得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的基础,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1

Wei cuijuan....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效果。

4.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各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法和教法: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四步,共两个课时进行: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三)理清脉络,把握情节

(四)品读课文,激发同情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好的课文导入,是课堂成功的重要部分。我以“同学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呢?”这个问题导入,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再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动画,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

继而让学生回忆所学安徒生的童话,以及对安徒生的了解。教师作出相应补充并介绍这篇童话的写作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型其实是安徒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2

Wei cuijuan....

的母亲。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问题二: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问题三:小女孩总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看见了什么景象?

课文朗读完毕,学习本课生词。我将易错字、同音字、重点理解词分开讲解和朗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例如易错字:“灌”“焰”“裙” ;重点理解词,如“哆哆嗦嗦”“两腮通红”“蜷腿”这些词,都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三).理清脉络,把握情节

1、通过回答自由朗读课文时提出的三大问题来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了了文章大意。

问题二: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回答出很冷、很饿、很孤独,小女孩此刻最需要的就是温暖、食物、快乐和亲情。这为回答第三个问题作出了铺垫。 问题三:小女孩总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看见了什么景象?提示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小女孩看见这些幻象的顺序。

2.回答完三个问题,学生基本把握了故事的情节,便可以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第1—4节):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

第二段(第5—11节):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小女孩的死。 ?

(四).品读课文,激发同情

首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在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一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学生抓住每一部分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3

Wei cuijuan....

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其次,引深问题,对比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教师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到最后赶紧抽出一大把?”这期间小女孩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小女孩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这里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的好处。

最后,对比升华,思维扩展。

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文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结束语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陈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教师:韦翠娟

20xx年8月10日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4

Wei cuijuan....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第一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赤壁市营里小学 李雪静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个人十分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情有独钟,能在这次比武活动中参赛并主讲,我感到十分欣喜。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具有鲜明审美特性和典范意义的作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教师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读”出意义,然后回到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就超越了故事情节的层面,便生成了学生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主题的达成。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快速浏览课文,能结合重点句子,重点字词的品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

3.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同情怜悯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教学难点:

体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唤起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法选择: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慢读细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将第一课时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

一、悄然入情引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因此我以配乐诗歌导航。在一阵悲缓的配乐声中,老师朗诵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把学生带入了安徒生笔下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接着自然引入课题并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是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检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是学生参差不齐,所以,通过课前的这段时间的检查,进一步确定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课文情况。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出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描写中体会作者的用意。

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谈自己对小女孩的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交流的平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多元情感体念。这与课标指出的“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个性阅读行为”也是相符合的。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为下文品读她的可怜做好铺垫。

三、慢读细品悟真情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主要环节,主要是学习本文的前4个自然段。“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用意。”是重点教学目标。设计这堂课时,我也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达成这个目标。思考再三,就决定尝试一下,重点精读卖火柴这一部分,本环节的设计,我注意学生的朗读、批注、练笔等诸多方面。例如:“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言外之意是——小女孩一天也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一天也没有挣到一个钱。但课文中却有意规避了这样的写法,两个看似简单的“谁”,剔除了泛泛而过的“大多数”——“没有人”,表现的是所有的人无一肯施舍自己的同情;体现出不是小女孩不肯用心努力换得温饱,而是面对如此美好可怜的生命,世人的冷漠到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看似简单的“谁”,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原来这寒冷,不仅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所以,细读文本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品读,不但能读到词语本身的信息,引发开去,还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悲惨,就在此时及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之后再次读句子,学生在写话的感情基础下,朗读得更是一次比一次有韵味,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一次比一次走进文本,也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我,就让学生在情正浓意正深之时引入第四部分学习。

四、切入结局留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下堂课做铺垫。 设计特色:

1.朗读感悟为主线

2、慢读细品谈理解

3、细致尽心创情境

4、听说读写相结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陈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