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郭振飞

一、研究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亳州一中高一、高二、高三的在校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项目设计了《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表》,在亳州一中随机抽取若干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98份。

1.2.2  文献资料法

在百度上搜索查阅了体育活动现状的相关资料

1.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学的检验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有75.6%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值得一提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比例最高:85.4%;而高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比例最底:51.2%。究其原因,高一新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有较为充裕的课外时间;高二年级为了应付会考占用大量课余时间;高三学生因为面临高考,大部分时间被占用而疏于体育锻炼。(详情见表1)

                   表1  各年级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

2.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87。9%的男生和65.2%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积极的,认为体育对自身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宣泄情感,结交朋友,舒缓压力。此外在态度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经过分析:大多数男生天性好动,在运动方面有强烈的表现欲,能积极的参与锻炼;很多高中女生好静不好动,一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人多的地方不好意思活动,怕被耻笑。这种心理影响了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一的学生步入新的校园,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于课外锻炼格外热情;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生活更加繁忙,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有点消极。(详情见表2)

                    表2 各年级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差异性(%)

2.3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是人们对客观需求的主观反映。

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多元化的特点。在诸多动机中“增强体质”居首位,这与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关;前三项指标高一年级高于高二、高三年级,这是因为高二、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参与动机受到了抑制;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高二年级指标为最高,说明新课改后的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在“应付体育测试”方面,高三年级的指标最高,这是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巨大,但是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必须参加导致的。在“美化形体”和“扩大社交面”方面,高二、高三学生比例要比高一高,说明高年级同学更注重自己的社交能力。

    不同性别间的锻炼动机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美化形体”指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其余几项明显低于男生,这与女生更注重自身形体和外在形象有关(详情见表3)

                    表3  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统计表(%)

2、4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总体来看,学生选择的项目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当代青少年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需求有关;但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一、高二年级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篮球、跑步、足球、羽毛球;高三年级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项目易于开展,对体育活动技能的要求不高。由于男、女生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上的差异,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则以跑步为首选。这是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决定的。(详情见表4)

表4  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统计表(%)

2.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硬件设施缺乏和学业负担过重成为制约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缺乏有效丢的引导机制也成为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更注重锻炼气氛的影响。(详情见表5)

表5  影响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校各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较高,有75.6%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不锻炼的占了24.4%。

3.1.2   我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并且参与课外活动的动机呈多元化。

3.1.3   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上,篮球成为各年级的首选。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选择各有侧重,既反映了高中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反映了开展选项教学对学生认识体育项目,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都有着推动作用。男、女生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的差异也集中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

3.1.4   影响我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较多,其中硬件设施的缺乏和学业负担重成为制约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3.2.1  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并可以用来指导日常的体育锻炼。

3.2.2  一方面向主管部门争取解决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立足于现有条件改善场地设施,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区域,尽量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3.2.3  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适当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第二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济川中学 叶许林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道滘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明确,但参与锻炼和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校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有限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同伴的参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参与活动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对策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实行“减负”作为学校不只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另一方面,学生的余暇时间多了,学校和家长应当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支配自己的余暇时间,使青少年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在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的同时,也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准备。所以如何科学地安排学生余暇时间,尢其是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摆在学校管理者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查阅近几年道滘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有关文献资料,并向学生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428份,有效率95.2%最后对获数据进行统订常规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体育活动能减轻因学习负担过重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调节精神紧张,缓解身体疲劳为26.4%。通过体育活动使自己玩得高兴,心情舒畅,寻找自我满足的为24.3(表1)

中学生已经有了参加社会渴望独立意识,近切需要通过健身结交朋友,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经验表明,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达到健康,娱乐消遣,宣泄情感目的,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3.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调查显示,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跑步、排球、单双杠。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篮球、网球。这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强,动量大且具有身体接触的集体项目。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无身体接触的项目,健美操基于其项目特点也有20%的女生选择该项目。这充分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项目需求上的差异。

3.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从调查结果可知: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为最多,分别为27.3%和29.8%。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最多,分别为34.4%和28.6%明显底于男生。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又明显高于男生。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30-60min为40.7%,60-90min为25.5%而女生分别为31.3%和10.6%。结果表明: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较差。

3.4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

中学生台加育活动场地主要集中于本校场地和住家附近场地,分别为47.2%和23.6%。第三是不收费场所,虽然收费的场馆条件好,但学生没有能力承爱,虽然我国的体育场馆有了很大的改善,依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阻碍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表2)

表2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由表3可知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一起,为56.7%。喜欢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究其原因,参加体育锻炼是与同学朋友聚会,玩耍的一种方式,通过一起锻炼,可以交流感情。年龄,兴趣,运动水平相当的中学生一起锻炼其趣味性更浓。以个人形式参加体育活动和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为20.6%和17。8%,其原因是

个人参加体育锻炼较枯燥,难以坚持,体育活动交友的功能也得不到体现。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3.6中学生体育锻炼中易受同伴锻炼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中学生在有同伴锻炼时,会经常加入活动锻炼的比例为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34.8%有时会加入的比例为52.6%。中学生易受同伴影响而加入体育锻炼活动行列中。如果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越能带动周围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反之,有体育活动习惯的中学生会因周边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而放弃参加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学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磨练意志,锻炼体魄,陶冶情操。

4.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基本上是以球类为主的一些传统项目。每周参加活动次数和参加锻炼时间较差。

4.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以校内运动场馆为主。运动场

馆和运动器材的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各学校应在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上多加投入,建设。

4.4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在同伴进行锻炼时易受影响而参加锻炼,反之而不参加锻炼。

4.5中学生应主动地,自觉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接受教师指导,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体会体育活动对消除疲劳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君等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 浙江 体育科学 2003。(2)

[2]余纯璐 上海市中小学生余暇体育的比较分析 体育科研 2005.26.6

[3]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关系 体育科研 2007.28.1

[4]贾改莲 关于我国亲暇教育问题的初步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