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中,口语交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学生口语水平的欠缺。学生有说的欲望,但是课堂中只是随兴而发,学生的口头语言无序。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口语能力较弱。参与交际的人没能适时接话题,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难以较好地进行。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

二、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2.5—2012.6)

制订形成并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选择研究对象,确立

研究内容,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前测。

(二)第二阶段:调查实施阶段(2012.7—2012.12)

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其主要任务是深入调查研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学生交际能力现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工作。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展开实践,紧密围绕本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并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探究口语交际教学批改方法,开展教学实验研讨,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写教研体会及成果,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三)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1—2013.6)

1.扎根课堂教学,开展课题实验;

2.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途径和方法。

3.将前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4. 撰写结题报告、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展示成果,形成报告集,完成结题工作。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学生口语水平的欠缺。学生有说的

欲望,但是课堂中只是随兴而发,学生的口头语言无序。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口语能力较弱。参与交际的人没能适时接话题,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难以较好地进行。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不平等的参与,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经常是“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听众”,而这一部分旁听者,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开口。

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参与交际,不能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有些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东张西望,脸涨得通红,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仅仅在乎说什么,更在乎与什么样的人说,在怎样的氛围中说。学生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嗤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论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的就是勇气,大胆展示自己的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没有交流展示的习惯,更没有交际成功的喜悦与满足,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

1、不善说话,表达能力差。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语音不清,或吐字含糊,或语速不当,用课文语句回答还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却不行,往往辞不达意,缺乏条理,语无伦次。

2、口语交际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胆量。有的同学在一般

场合或跟熟人聊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可一站在讲台上就话不成句,结结巴巴,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2) 学生的语言贫乏,语言组织不规范。

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口语交际课堂往往成了尖子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则是陪坐。很多时候,发生口语交际冷场的原因,并不是课堂气氛紧张,而是学生缺乏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蓄,造成思维的狭隘性或单一性,影响语言的流畅性或丰富性,使得原来有话可说的话题变得无话可说,或者不知该怎么说,会出现“嗯……啊……”等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久而久之,淤积在心中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苦衷,会直接影响交际的勇气,甚至逐渐丧失交际兴趣。

(3) 学生不善于倾听,没有认识到听与说的作用和关系。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

投入。但是当别的同学在说的时候,往往是不注意仔细听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听话能力不强,理解能力、概括组织能力差,没有真正学会听别人说话。有的同学上课听讲,抓不住重点;听别人讲话,弄不清别人的意图;有的听条理清楚的话还可以,听条理不那么清楚的就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还有的同学听浅显的话还好,稍含蓄些的就听不出弦外之音。

(4) 学生交际习惯的缺乏。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倾听别人交流的习惯。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只做听众,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人交谈时,态度不够自然大方。

2.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地位的认识片面。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数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们认为不需要安排专门的课时来进行训练。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没能很好地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本质。二是没能正确理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由于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

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形同虚设。

看到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教师用半堂课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剩下的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问其原因,原来“口语交际”一般没有考查,即使有,也不会“口试”,而是在语文试卷上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话。所以教师也就以“写话”来应付这个“笔试”。

(2) 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认识肤浅。

许多教师肤浅地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等于听说教学。而实际上,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除了语言及其伴随手段之外,还包括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交际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口语交际教学突破了听说教学的狭隘框架,使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发出一定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且要指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能正确理解每一具体语境下的话语,通过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的表达,较好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口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指名表达时,被叫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表达者要么背对着倾听者“交际”,要么对着倾听者的背“交际”,即使有学生上台面向大家表达,也仅是“表达”而已,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

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

(3) 大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理解模糊。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大多致教师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中有人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规定,有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就是课本。教材是教学内容外在的物质载体,教学内容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言语风格,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口语意图的教学,口语语境的教学及口语风格的教学。

(4)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很好地得以发挥。表现为:以发展学生听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语文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却很“紧”。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难以明显提高。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教师应该认真和学生共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上每一节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对每次口语交际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学习新课标,教育理论,分析口语交际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使研究的展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和翔实的实践背景上。

2. 调查研究:对教师对教师口语交际课堂进行实地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作理性思索,确定研究的方式方向和突破口,设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对实施过程作精细的理论分析。

3. 实证研究:各年级确定两个实验班,展开行动研究,投入变量,组织实践,总结调控,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穿插教育测量和分析。

4. 经验研究: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

(三) 进行过程监控,建立管理机制,及时反馈总结。

这次课题研究我既是主要课题负责人,同时也有学校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在过程管理上能够较好的安排实施。

1. 检查教学常规,语文教研组长对教师口语交际教案情况着重检查,深入听课,教导处深入总结,取得第一手资料。

2. 深入班级深入学生,调查学生课外交际现状。

3. 组织辩论赛赛,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水平,验证课题研究成效,查找不足。

四、研究成效

归纳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保障。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亲师”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因此,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着眼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这种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在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心灵,形成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充分表现、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却、懈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

式可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既可以进行画面解说、自我介绍、演讲,也可双人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等。

(三)、营造宽松的学生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心理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可是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教师应该认真和学生共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上每一节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对每次口语交际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在课堂方面更应该加强语文素养的训练。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此精神我们应该抓住课堂这一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共振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人都可以围绕某一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认识体会,这就使其不仅在内容上会有个性的独特性,而且在形式上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和”功效,

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2.在交流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这里的交流主要指对于共同研究的专题的交流。由于学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对于有的问题就有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各抒己见,时不时争辩一翻,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同学的读书、答问、表演,甚至老师的范读等时常要发表见解,课堂是灵动的,是开放的。为了评得精彩、议得出色,学生特别注意听的质量,还积极展开思维,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通过课堂问答、朗读、复述、讨论及口头作文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 课堂问答,必须用普通话,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提问要注意艺术性,抓住兴趣点、疑难点,难易适度,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朗读,可采取每节语文课开始三分钟由一个学生上台朗读课文或自选材料,进行评分。锻炼学生上台“说话”的胆量。

(3)复述故事和课文内容,是培养学生“说”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人称,或把课文展开,加上丰富的想象进行复述。

(4)讨论,要求学生听清别人发言的要点,理清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有无相同与不同之处,发言要观点鲜明,语言简明扼要。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小组为单位或班级为单位进行。

(5)口头作文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力的好方法。这种即席讲话,要边想边措词,边表达,而且要做到有内容、有条理、有感情。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口头做课文的缩写、扩写,布臵他们选好课文,写好提纲,依据提纲上台发言。然后再慢慢地脱稿,可让他们说见闻、谈感想,只定“说话”范围,不定具体题目,让学生直接口头表达。

(五)授予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1、倾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理解得更深切,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能听懂对方说的话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在听时,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抓住对方话的要点;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抓住一些提示性的关联词,明确说话者要表明的态度或主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重音、表情,抓住“文字”背后的隐含意思。它为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2、交际。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训练学生“说”时,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设想自己如何说能让听者听懂,迅速打动听者。在听的教学中,训练学生首先要抓住主要意思来“听”,那么在

说的训练中,就要紧扣主要意思来“说”。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从几个方面展开。“说”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人与人和谐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懂得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

(六)对学生要多鼓励,建立学生用于交际的信心。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教师要带着赏识的眼光,保护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加条条框框,不应以自己的好恶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夸奖他们,如“你说的真好”,“你很爱动脑筋”,“你真有礼貌”,“这个词用得真棒”等激励的评价,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

(七) 规范交际语言和得体的举止谈吐。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当地的大冶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学生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有的语态不雅,说话

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在校内不仅要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口语交际的举止应提出严格要求: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微收下巴,不颤腿,不绞衣角;坐,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闪躲,不目中无人,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倾听过程中,礼貌待人,目光平视,不和同学交流,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思考领会别人话语的意思,记住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做到言之有礼,说话得体。

(八) 将口语交际与课外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锻炼,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比如听报告或讲座,演讲会,故事会,辩

论会,参观采访活动,组织学生剧社等等,通过这些“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训练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渗透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态的、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九) 延伸课外,增加阅读。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口语交际变成简单的公式或提纲,只是展现其一些特点。学校活动只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训练机会,而更多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可能面对社会的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把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具有长效性。

全方位更新了师生的观念,大面积提升了口语交际课成效。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已基本结束,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拓展了现代生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许多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风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为教师如何上好交际课和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提供了技术指导。

近一年的研究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扬弃了传统的教学观,更新了观念,对教学实质进行再认识和探索的过程,研究的成果使许多教师更

新了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冲击,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许多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实践逐渐摈弃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了师生的内在交流,可以说是真正的教与学的交流。

(二)、积累了新的科学的育人方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这一过程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自我评改意识的渗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应当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素养,使教育的效果能够无形中转化。

五、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回顾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 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尤其要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具体可行的操作形态,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仅要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目标,更要明确学生交际实际应用的长期目标,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二)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作为课题的集中研究有时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是对规律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三) 课题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务必追求实际效果,接受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 课题研究工作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造就一批课题研究的“志愿兵”,这是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五) 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在制度工作安排上给予重视和考虑,必要时还需要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我校“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历时一年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懈努力,它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深知这条口语交际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仍需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

参考文献:

【1】、谢雄龙,《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导引》,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费蔚,《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 ,杭洲: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梁荣照:《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其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5期

【4】、蓟运河《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 20xx年9月第一期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 负 责人:

课题 组 成员:

课题立项编号:单 位 名 称:

完 成 时 间: 陈新现 桑伟龙 李利霞 李春艳 新密市白寨镇中心校 201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