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

教你读懂宝宝化验单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是宝宝生病的高发季节。很多宝宝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时,大夫往往会先让孩子验血,再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因进行治疗。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化验单,更让妈妈们一头雾水!别担心,只要稍稍用心,妈妈们就能轻松读懂化验单哦!

和小宝宝有关的化验项目很多,不过以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最为常用。 常用检查项目1——血常规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一般说来,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能够反映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而且还能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同时它还能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是否存在贫血;另外通过它还可以看出宝宝凝血功能呢。

别看血常规化验单里有好多项,妈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四项即可,那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他许多繁杂的项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较专业,那些就统统交给医生就好了。

看血常规化验单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一旦化验结果异常,该项内容后面就会出现“↓”或“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而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对于不同日龄、月龄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白细胞等项目的具体参考值还有一定的差异。 常用检查项目2——尿常规

如果宝宝有尿频、尿急、尿痛、浮肿、尿少、多尿、不明原因的发烧等情况时,就应当化验尿常规,因为尿常规化验不仅能直接反映泌尿系统的功能状态,还能间接折射出其他系统的健康状况,如有无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甚至还能检测用药安全呢。

一次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的颜色、气味、酸碱反应、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等检查,妈妈们不必记那么多,只要大致了解尿比重、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意义就行了。

看尿常规化验单也有一些小常识,那就是一般化验结果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可疑:以“+”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异常,并以“+”到“++++”分别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某些医院的尿常规化验单还会在异常的项目上以“※”做出重点标记。 常用检查项目3——大便常规

如果小宝宝出现了腹疼、腹泻、腹胀、呕吐、突然高烧抽搐等状况,医生便会要求妈妈们给宝宝化验便常规。正常粪便由已经消化和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及水分组成,一旦出现异常,就说明宝宝消化系统出了故障,便常规化验还能帮我们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以及消化食物的状况等。

宝宝粪便异常可以表现为量的变化、质的变化和次数的变化,便常规的检验项目包括粪便的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淀粉颗粒等食物残渣和寄生虫等,妈妈们需要记住的是白细胞、红细胞、脂肪小滴、寄生虫虫卵这四项。

便常规化验单和尿常规一样会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从“+”到“++++”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一次便常规正常不一定就说明消化系统没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

 

第二篇: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

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

感冒发烧是小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当宝宝感冒发烧时,大夫往往会先让孩子去验血,再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因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开始专注宝宝的化验单。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化验的基本知识。

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义表示,当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时,医生一般就会让宝宝化验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通过血液常规化验可以了解到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各项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宝宝的营养情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者凝血功能问题等。

很多家长感觉医生在看化验单的时候比较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这几项的计数,这又是为什么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佳楠表示,白细胞根据其来源、形态、功能等不同,至少可以分为3个系统,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由于这几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当发生不同类型的感染时,所引起的各类型白细胞数量变化也不同。

简单来说,在看化验单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白细胞的总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哪些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则是病毒性的感染。 李佳楠表示,正常小儿白细胞初生时可达(15~20)×l09/L,以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5×109/L。婴儿期维持在10×l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为(4-10)×l09/L。白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白细胞减低则多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疟疾、粟粒性肺结核等。

除了白细胞数量之外,各种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也是判断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准。临床上最重要的是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以中性粒细胞为例,一般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低的意义和白细胞总数大致相同,即中性粒细胞增多表明是细菌性感染、减低表明是病毒

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抵抗力很差的新生儿发生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不增多,而中性粒细胞仍然显著增高,表示感染较为严重。

对于其他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变化可能代表的疾病类型可以参照下表:

白细胞类型 变化 可能代表的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单核细胞 过多 可能正处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或者是患有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 过多 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

过少 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急性感染症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

■ 热点问答

采血前应让孩子安静保暖

Q:医生必须依据化验结果才能确诊孩子的疾病吗?

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徵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徵。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结果或者临床表现上都不能确诊,必须将两者结合,才能最终确诊。

一些家长怀疑在诊断的过程中是否有化验的必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应该进行一些常规的化验。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对的,因为化验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很丰富的临床经验。

Q: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会比较准?

A:一般发热以后不要马上进行化验。很多家长比较着急,看到孩子发烧马上就送去医院,这时候的化验结果比较难作为参考的标准,因为白细胞增高是在发热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应该在发热24小时后进行化验,所得到的数值比较有参考价值。

Q: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

Q: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A:仅凭白细胞数目判断是否要使用抗生素不够准确,还应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比例进行判断。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多增高,超过50%。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这时候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另外现在很多医院的血常规都会包含C-反应蛋白这一项,这是能够表现人体是否有炎症反应的一种蛋白。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这项数值会高于正常值,这也是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一项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