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新生儿及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及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一、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 环境适宜。病室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具备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C,相对湿度在55%~65%。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一次。

4. 根据病情,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5. 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刷洗,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6. 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7. 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及时给患儿带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8. 每日测量体温3次,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C以上者,每1~2小时测

体温1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1次,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9. 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1次。

10.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部,防臀红发生。

11. 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2. 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部未愈合前,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每日用0.5%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等,观察大小便及饮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 每周测体重1次,早产儿每日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

16.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做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二、 早产儿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室温应在24~26°C,相对湿度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27~

28°C,以防受凉。

3.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出生胎龄、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体重〈2000g者,应置温箱中保暖,并注意选择适中温度;如需执行采血等必要操作,应尽量在远红外辐射保暖下进行。

4. 有缺氧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歇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而定,尽量避免高浓度或长时间吸氧,以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以刺激呼吸,或行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用氨茶碱静滴或机械正压通气。

5. 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注意患儿用品、仪器设备的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6. 实行母乳喂养,必要时采用配方奶喂养,喂奶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腹胀为原则。吸吮或吞咽差着可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方案,加强营养。

7. 加强巡视,积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大小便等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发生。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

1. 指导科学育儿知识,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2. 指导家长监测体温的方法并注意保暖。

三、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Apgar评分有无胎儿窘迫等病史。

2. 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兴奋或嗜睡、昏迷,皮肤有无发绀。

3. 评估心率、呼吸、肌张力,观察有无前囟张力增设、惊厥、呼吸暂停,检查原始反射是否存在,有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

【护理措施】

1. 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箱温中,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乳汁及口鼻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2. 窒息患儿应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吸氧,根据缺氧程度缺氧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3. 恢复循环,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予扩容、纠酸等处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4. 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哭声、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肢体末梢温度、尿量;观察患儿有无惊厥的次数、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前囟张力的肌张力改变等情况。

5. 保持安静,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剂及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以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

6. 遵医嘱进行喂养。病情严重者,一般出生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开始试喂温开水或5%糖水,第三天开始试喂稀奶,以后逐渐过渡到全奶。试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胃潴留、呕吐、腹胀等不耐受情况。

7. 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应用多巴胺维持循环时应定时测量血压,检查有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副作用,防止药物外渗致皮肤坏死;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时,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

8. 加强康复及随访。动态观察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CT结果,对可能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包括应用胞磷胆碱、脑活素、纳洛酮等药

物促进脑细胞恢复及高压氧(每次1~1.5小时,10天为一疗程)、婴儿抚触等治疗,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健康指导】

1. 向家长解释本病的有关知识,以取得合作。

2. 对可能有后遗症的患儿,要给家长讲解康复治疗方法及重要性,以尽可能减轻后遗症。

四、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患儿孕期及产时分娩情况。

2、 评估患儿临床表现,检查前囟饱满程度;观察瞳孔及肌张力变化;注意有无呕吐、双目凝视、尖叫、呼吸节律改变及发绀等异常症状。

3、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CT、MRI检查结果。

4、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反应情况。

【护理措施】

1、 将患儿置温箱或辐射床上,以便保温和及时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程度。

2、 注意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前囟张力和肌张力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定期测头围并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3、 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急性期禁止沐浴;尽量少搬动头部,避免头部血管穿刺,最好选择四肢浅静脉,使用留置针;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缺氧程度选用适当的给氧方式和浓度。

5、 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急性期避免用力吮奶加重出血)或吮奶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水分和静脉营养治疗,保证能量供给。

6、 做好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如高压氧治疗,婴儿抚触治疗及护脑药物应用等。

【健康指导】

1、 详细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2、 指导患儿家长做好患儿肢体功能训练及智力开发,鼓励坚持治疗及随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孕周,是否为早产儿。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如神志、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观察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注意呼吸困难是否呈进行性加重;观察发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改变。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

【护理措施】

1、 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温箱中,以便保暖、观察及抢救。

2、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供氧方法,调节氧流量使PaO2维持在6.7~9.3KPa(50~70mmHg),避免长期高浓度吸氧,预防氧中毒的发生。

3、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神志、精神状态等情况,观察呼吸困难及发绀的程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对气管插管行机械性通气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做好呼吸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肺部感染。

5、 遵医嘱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1) 头稍向后仰,使气道伸直,在喉镜指引下,插入气管导管。

(2) 滴入前彻底吸尽气道分泌物。

(3) 抽取药液,从气管内缓慢滴入(根据病情需要患儿可选择平卧、左侧、

右侧位)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有利药液更好的弥散,用药后4~6小时禁止气道内吸引。

6、 注意喂养,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健康指导】

1、 做好家属接待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取得家属配合。

2、 注意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是否有母婴血型不合等诱因。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皮肤及脐带有无感染,了解肝脏的大小及硬度。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了解患儿的精神状况、食奶情况、肌张力、大便颜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2、光照疗法的护理按光照疗法护理常规。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光疗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及呼吸异常并及时处理。

(2)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哭声、吸吮力、肌张力、有无惊厥等,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如胎粪排除延迟,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胆红素及大便的排除。

3、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清蛋白以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并减少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4、必要时做好换血治疗的准备。

5、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及预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担忧。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2、若为红细胞G-6PD缺乏者,需忌食蚕虫及其制品,衣物保管时切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3、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全母乳喂养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严重者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可再恢复母乳喂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患病的诱因。

2、检查患儿的反应情况,评估皮肤颜色、全身硬肿范围及程度;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心力衰竭、DIC、肾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情况。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根据体温情况决定给予保温或复温。体温正常者置温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温,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于正常范围。

2、对于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复温,其复温方法如下:

(1)对于肛温大于30℃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再将温箱温度调至该患儿适中温度。

(2)对于肛温小于30℃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也可用远红外辐射床复温,方法是:先将床温调至30℃,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并用保温性较好无色透明塑料膜罩好,以减少对流散热。每小时监测肛温一次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及时提高床温,每次提高0.5~1℃,但床温一般不超过34℃。恢复正常体温后,患儿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温箱。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4、加强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1次。

5、保持臀部干燥,及时更换尿布。会阴及阴囊水肿明显者,适当用纱布托起阴囊,以减轻水肿,保持皮肤完整性。

6、预防DIC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呼吸、心率、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呼吸增快、肺部啰音增加,要考虑肺出血;如穿刺部位出血不止,要警惕DIC。

(2)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酚磺乙胺、肝素等药物及复苏囊、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等仪器)以便及时有效的组织抢救。

7、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保暖、喂养、防感染等育儿知识。

2、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适当添加配方奶,以保证热量供给。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分娩过程中消毒是否完整。

2、评估痉挛发生时的症状,体征,有无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窒息等,检查脐部情况。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置患儿于安静、光线暗淡的单人房间,专人看护,避免声光及其他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最好在使用止痉剂半小时后有条理地集中完成,尽量

采用留置针静脉给药,以免重复注射穿刺引起或加重痉挛发作。

2、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有无窒息等。对于喉部痉挛窒息者应做好气管插管切开的准备。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有缺氧、发绀者可给予氧气吸入,为避免氧气直接刺激黏膜建议选用面罩给氧。

4、遵医嘱运用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剂等。

5、脐部护理:①选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后涂以2%碘酊,用无菌纱布覆盖。接触脐部的敷料应焚烧;②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作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液的游离毒素。

6、患儿早期吞咽功能障碍,应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供给,痉挛减轻后鼻饲喂养。

7、禁食或鼻饲喂养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病情好转可用奶嘴喂养,以训练患儿的吸吮及吞咽功能。

8、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脐部护理。

2、推广无菌接生法。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做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生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情。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跟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要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原(细菌、病菌、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好发于秋冬两季。

(一)病因

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或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因居住条件差,通风不良,空气混浊,致病微生物较多而易发生本病。

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格兰阴性杆菌等。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本病,且病情严重,容易迁延不愈,病死率也较高。

(二)临床表现

1、肺炎起病急,一般出现有发热、咳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烦躁。

2、重者常表现为面色青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嗜睡、惊厥及心力衰竭。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肺炎的相关知识,介绍患儿病情,并解释治疗用药的作用、

疗程及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协助医护人员鼓励患儿克服病痛,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1)告知患儿家属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高热期多饮水,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

(2)教会家属正确喂养的方法,喂养时药耐心和细心,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呛咳、吐奶致窒息;咳嗽时停止喂养,有呼吸可能的婴儿喂养时应抬高头部或抱着喂养,并夹紧奶头;人工喂养用小孔奶头;无力吸允者可用小匙或滴管喂,或暂禁食,营养和水分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

3、用药指导

(1)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

(2)抗病毒药物:常见的有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乳清液等。

4、疾病指导

(1)指导家长保持患儿安静,尽量避免哭闹,减少患儿氧耗。避免吸入烟尘及刺激性气体。置患儿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如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 60°,经常帮助患儿翻身更换体位或抱起患儿,以利分泌物排出,减轻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张。

(2)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采用轻轻拍背部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方法是五指并拢、掌指关节略屈呈空心掌状,由上向下、由外向内,轻拍患儿胸壁以震动气道,使痰液松动。同时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以协助排痰,拍背时间10分钟左右,宜在餐前进行,拍背30分钟后方可进餐,亦可在餐后2小时进行。痰液粘稠时,给予祛痰剂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时应嘱患儿深呼吸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3)高热护理

1)患儿盖被不宜过厚,要松解衣服或襁褓,以利散热。

2)降低环境温度,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对流风。也可以利用空调控制室温在21~22℃。

3)体温超过38.5℃时根据情况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等。

A、头部冷敷方法一般用20~30℃冷水侵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之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B、头部冰枕方法是通过传导散热,可以降低并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取冰块用锤子敲碎成小块,放在盆中用水冲去棱角,以免损伤冰袋和导致患儿不适。将小块冰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夹紧袋口,倒提冰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放置于患儿枕部。冰块融化或布套侵湿应及时更换,并应观察枕部皮肤有无冻伤。

C、冰敷方法是将有碎冰块的冰囊置于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行走处,通过传导散热,需及时更换并观察枕部皮肤有无冻伤。

D、温水浴适用于急性起病的高热患儿。水温比体温低2~3℃,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E、乙醇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乙醇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散热的作用,且乙醇在皮肤上蒸发时,可带走大量的热。乙醇擦浴前置冰袋于患儿枕部。准备25%~35%的乙醇200~300ml,擦浴从颈部一侧开始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从腋下、臀内侧擦至手心,下肢自髋部沿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沿腿内侧经腘窝差值足跟,在大血管行径表浅的部位可反复 轻轻擦片刻,以增加降温作用。左右两侧均擦浴后助患儿侧卧擦背部,整个擦浴过程为15~20分钟。禁止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

4)及时更换湿衣服,避免再着凉,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5)采用降温处理后应注意观察降温效果,避免体温骤降,观察有无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脉搏细速、四肢冰冷、大汗、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如出现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

热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一般体温降至38.5℃左右即可停止物理降温措施。

6)指导家长观察有无惊厥先兆,当患儿出现兴奋、烦躁、惊跳等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及时给与处理。惊厥发作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以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及时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或痰液,颈部和背部塞上小毛巾使颈部处于伸展位或将患儿下颌托起,防止意识丧失过程中舌后坠。用消毒纱布包裹好的压舌板或小勺,置于口腔一侧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但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

7)指导家长对惊厥患儿的应急处理。

8)指导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或口泰液清洁口腔,在晨起、进食后、睡前进行,婴幼儿在餐后、睡前饮白开水。

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运动。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免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记录出入水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患儿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及体重等。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有无指压痕等。有无颈静脉怒张及肝大,肺部有无啰音等。观察患儿的排尿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尿常规、免疫学及细菌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上;水肿消退、血压平稳者可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3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尿沉渣12小时阿迪式计数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2、按医嘱给予饮食。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或普食,防止发生低钠综合征;明显少尿应限制液体量;尿量增加血压正

常水肿消退可恢复正常饮食。

3、病室布置应符合患儿的心理特点,周围环境安静,能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意外发生。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感冒受凉;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水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属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予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叮咬及皮肤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室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瘀点,有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长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盒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出院后定期复查。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囟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呕吐、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及恐惧。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的应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患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膜下穿刺手术。硬膜外穿刺放液须按压

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通畅。

7、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音能力训练,促进患儿康复。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制品、冲调方法、喂养次数及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评估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措施】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周围循环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6、正确执行静脉输液,经常巡视,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健康指导】

1、加强新法育儿知识宣传,做好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循环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注意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食具严格消毒,避免肠道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有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诱因。

2、评估水肿部位及蛋白尿、高血压的程度,了解尿量及体重变化。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水肿明显、大量蛋白尿或严重高血压均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累。

2、严格按医嘱执行无盐或低盐、低蛋白或高蛋白饮食,设法增进患儿食欲。

3、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特别是血压、尿量、水肿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和体重,根据病情每日测量体重或每周测血压2次。

4、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水肿严重部位如阴囊、臀部、足踝等处应加以保护,预防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慢性灶;保持会阴部清洁。

5、准确收集尿标本:常规尿标本在清晨收集新鲜尿液;中断尿培养应争取于治疗前送检,并注意无菌操作;留24小时尿,收集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并添加防腐剂,注意不要混有大便。

6、由于此病除妖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产生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7、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及家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肾衰竭者行结肠透析、腹膜透析或人工肾,按相关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关爱患儿,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要求家长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并与家长保持联系,对患儿进行追踪。

2、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服药,一旦发生感染尽早有效的治疗;预防接种要待症状缓解、停药6个月至1年后进行。

3、感染和劳累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年幼儿要加强生活管理,避免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注意休息和营养,重视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坚持治疗。

4、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和血浆蛋白。一旦发生皮肤、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制品、冲调方法、喂养次数及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评估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措施】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周围循环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6、正确执行静脉输液,经常巡视,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健康指导】

1、加强新法育儿知识宣传,做好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循环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注意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食具严格消毒,避免肠道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有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诱因。

2、评估水肿部位及蛋白尿、高血压的程度,了解尿量及体重变化。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水肿明显、大量蛋白尿或严重高血压均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累。

2、严格按医嘱执行无盐或低盐、低蛋白或高蛋白饮食,设法增进患儿食欲。

3、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特别是血压、尿量、水肿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和体重,根据病情每日测量体重或每周测血压2次。

4、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水肿严重部位如阴囊、臀部、足踝等处应加以保护,预防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慢性灶;保持会阴部清洁。

5、准确收集尿标本:常规尿标本在清晨收集新鲜尿液;中断尿培养应争取于治疗前送检,并注意无菌操作;留24小时尿,收集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并添加防腐剂,注意不要混有大便。

6、由于此病除妖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产生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7、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及家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肾衰竭者行结肠透析、腹膜透析或人工肾,按相关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关爱患儿,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要求家长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并与家长保持联

系,对患儿进行追踪。

2、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服药,一旦发生感染尽早有效的治疗;预防接种要待症状缓解、停药6个月至1年后进行。

3、感染和劳累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年幼儿要加强生活管理,避免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注意休息和营养,重视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坚持治疗。

4、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和血浆蛋白。一旦发生皮肤、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入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量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应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分钟,应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征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里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症状,家长切不可将患儿强行拉起。

2、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受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变化,患儿应及时添加衣物:如家庭成员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在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尤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4、如患儿发生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高热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麻疹、瘀斑、黄染等。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的皮肤温度,湿度及弹性。

【护理措施】

1、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

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4、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施行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出血等处置冰袋,或采用32~36℃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或采用冷盐水灌肠。如患者出现颤抖,应停止物理降温。

5、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降温。对年老、体弱及婴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6、高热期间,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一次,必要时随时监测。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及时测量体温及记录。

7、保持衣着及适中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应给与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8、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9、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惊厥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过去有无类似的发作史,是否有诱发惊厥的相关脑部病变或全身疾病。

2、评估患者惊厥类型、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3、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4、评估患者有无黄疸、皮疹、脱水等。

5、评估惊厥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高血压、瞳孔扩大、舌咬伤、剧烈头痛等。、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宜安静、光线稍暗。集中安排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以免诱发惊厥。

2、惊厥发作时患者宜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有惊厥发作史的患者应设高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惊厥发作时,切勿用力牵拉或按压患者肢体。

4、抽搐严重及发绀者,给予吸氧。有痰时,及时给予吸痰。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准备。

5、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抗惊缓解情况。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咯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无心、肝及肾功能障碍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1500ml,适当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3、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采用胸部物理治疗。

4、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观察呼吸困难发作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发热、喘鸣、下肢水肿等。

2、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观察面色、神志等变化。

3、对重度呼吸困难者,评估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

1、患者宜解送衣、被,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清淡、不易发酵(不产气)、易消化的饮食。

4、以外源性哮喘患者,去除过敏如花粉、植物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伴痰多者,应给予吸痰。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急救准备。

【护理评估】 持续心电监护常规

1、评估患者心率、心律、有无心悸、有无胸闷、胸痛;了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对心电监护的认识,有无紧张焦虑。

2、了解患者的心电图的情况。

3、评估心电监护仪是否完好。

【护理措施】

1、向患者解释持续心电监护的目的、方法和配合要求。

2、确定电极片安放部位及清洁相应部位的皮肤。

3、安放电极片,连接心电监护仪。

4、根据心电监护所采集的患者的参数,合理设置报警值。

5、观察心电监护的动态变化,包括心率、心律等,定时或按需要记录。对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和处理。

6、结合心电示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胸闷、心绞痛等。了解病情变化特点。

7、监护过程中,注意检查电极片是否松动、移位、脱落等,以免影响监护参数。 健康指导

向患者说明在监护过程中,仪器报警等可能产生噪声及需要卧床造成患者生活不

便,以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

麻疹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接触类似病例。

2、评估皮疹出现的部位、颜色、大小、出疹的顺序、时间、特点及皮疹分布情况。

3、评估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有无继发性肺炎,如持续高热、气急、肺部啰音增多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给予呼吸道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第6天。

2、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至恢复期,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3、饮食宜富有营养、含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饮水。

4、遵医嘱治疗,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的变化,特别注意评估皮疹情况。

6、做好皮肤、口腔、眼、鼻部护理,预防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7、对体温过度或有高热惊厥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忌用酒精擦浴。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

2、指导易感人群正确接种麻疹疫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