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综述

数控机床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综述

     数字控制机床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简称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用于数控机床的运算.管理和控制.通过输入介质得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和运算并对机床产生作用,伺服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床.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成机床移动部件的运动指令.使刀具和零件执行数控代码规定的运动,检测系统则是用来检测机床执行件(工作台.转台.滑板等)的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指令进行比较.根据其差别调整机床运动,机床传动系统是由进给伺服驱动元件至机床执行件之间的机械进给传动装置,辅助系统种类繁多.如:固定循环(能进行各种多次重复加工).自动换刀(可交换指定刀具).传动间隙补偿偿机械传动系统产生的间隙误差)等等.

     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要改变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一般自动机床高.可以精确加工复杂型面.因而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繁.精度要求高.形状又较复杂的工件.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采用数控系统的机床品种日益增多.有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和电火花加工机床等.此外还有能自动换刀.一次装卡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

发展概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其产量20##年为17521台,20##年24803台,20##年36813台,20##年51861台,20##年产量是20##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20##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59639台,接近6万台大关,是“九五”末期的4.24倍。“十五”期间,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外商投资企业增长速度加快所致。

  20##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到85756台,同比增长32.8%,增幅高于金切机床产量增幅18.4个百分点,进而使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37.8%,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此外,数控机床在外贸出口方面亦业绩骄人,全年实现出口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63.14%,高于全部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增幅18.58个百分点。

  20##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123,257台,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3,011台;国产数控机床拥有量约50万台,进口约20万台。

  20##年10月,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达105,780台,比20##年同比增长2.96%。

  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内本土数控机床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中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更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少之又少,制约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国外公司在中国数控系统销量中的80%以上是普及型数控系统。如果我们能在普及型数控系统产品快速产业化上取得突破,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就有望从根本上实现战略反击。同时,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中国的自主设计、开发和成套生产能力,创建国产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中国高档数控系统总体技术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数控车床1996-20##年消费数量,通过模型拟合,预计20##年数控车床销售数量将达8.9万台,年均增长率为16.5%。根据中国加工中心1996-20##年消费增长模型,预计20##年加工中心消费数量将达2.8万台,较20##年年均增长率为17.8%。

发展趋势

      回顾数控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六代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叫做NC阶段,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和小规模集成电路三代。自1970年开始小型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控系统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叫做CNC阶段,成为第四代数控系统:从1974年微处理器开始用于数控系统即发展到第五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控系统从性能到可靠性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实际上从20世纪末期直到今天,在生产中使用的数控系统大部分都是第五代数控系统。但第五代数控系统以及以前各代都是一种专用封闭的系统,而第六代——开放式数控系统将代表着数控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数控机床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多工序集中加工的数控机床品种越来越多,激光加工等技术将应用在切削加工机床上.从而扩大多工序集中的工艺范围,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更加提高.并具有多种监控功能.从而形成一个柔性制造单元.更加便于纳入高度自动化的柔性制造系统中.数控机床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0.01μm时,最大进给率达到240m/min且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发出CPU已发展到32位以及64位的数控系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分辨率为0.1μm、0.01μm时仍能获得高达24~240m/min的进给速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1s左右,高的已达0.5s。德国Chiron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0.9s。

    2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机床的运动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

    (1)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106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01μm/脉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2)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空间误差进行综合补偿。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3)采用网格解码器检查和提高加工中心的运动轨迹精度,并通过仿真预测机床的加工精度,以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使其性能长期稳定,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完成多种加工任务,并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3 功能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种要素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车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采用复合机床进行加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加工过程的复合化也导致了机床向模块化、多轴化发展。德国Index公司最新推出的车削加工中心是模块化结构,该加工中心能够完成车削、铣削、钻削、滚齿、磨削、激光热处理等多种工序,可完成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随着现代机械加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

    在20##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上,国内外制造商展出了形式各异的多轴加工机床(包括双主轴、双刀架、9轴控制等)以及可实现4~5轴联动的五轴高速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铣削中心等。

    4 控制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算法进行识别,以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将工艺专家或技师的经验、零件加工的一般与特殊规律,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利用它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的;

    (3)智能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方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4)智能故障回放和故障仿真技术: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各种信息,对数控机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故进行回放和仿真,用以确定错误引起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生产经验;

    (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参数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这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并自动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

    (6)智能4M数控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检测一体化是实现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的有效途径,将测量(Measurement)、建模(Modelling)、加工(Manufacturing)、机器操作(Manipulator)四者(即4M)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测量、建模、加工、装夹、操作的一体化。

    5 体系开放化

    (1)向未来技术开放:由于软硬件接口都遵循公认的标准协议,只需少量的重新设计和调整,新一代的通用软硬件资源就可能被现有系统所采纳、吸收和兼容,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开发费用将大大降低而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将不断改善并处于长生命周期;

    (2)向用户特殊要求开放:更新产品、扩充功能、提供硬软件产品的各种组合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3)数控标准的建立: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以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编程语言,既方便用户使用,又降低了和操作效率直接有关的劳动消耗。

    6 驱动并联化

    并联运动机床克服了传统机床串联机构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在机床主轴(一般为动平台)与机座(一般为静平台)之间采用多杆并联联接机构驱动,通过控制杆系中杆的长度使杆系支撑的平台获得相应自由度的运动,可实现多坐标联动数控加工、装配和测量多种功能,更能满足复杂特种零件的加工,具有现代机器人的模块化程度高、重量轻和速度快等优点。

    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自发明数控技术以来在机床行业中最有意义的进步”和“21世纪新一代数控加工设备”。

    7 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

    国防、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需要大型且性能良好的数控机床的支撑。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战略技术,需发展能适应微小型尺寸和微纳米加工精度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所以微型机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车、铣、磨)机床、微电加工机床、微激光加工机床和微型压力机等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大。

    8 信息交互网络化

    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来说,使数控机床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车间各个部门间畅通无阻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又能实现数控机床的远程监视、控制、培训、教学、管理,还可实现数控装备的数字化服务(数控机床故障的远程诊断、维护等)。例如,日本Mazak公司推出新一代的加工中心配备了一个称为信息塔(e-Tower)的外部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机外和机内摄像头等,能够实现语音、图形、视像和文本的通信故障报警显示、在线帮助排除故障等功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的制造单元。

    9 新型功能部件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各方面的性能,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新型功能部件的应用成为必然。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功能部件包括:

    (1)高频电主轴:高频电主轴是高频电动机与主轴部件的集成,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可无级调速等一系列优点,在各种新型数控机床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2)直线电动机:近年来,直线电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其价格高于传统的伺服系统,但由于负载变化扰动、热变形补偿、隔磁和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机械传动结构得到简化,机床的动态性能有了提高。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FN1系列三相交流永磁式同步直线电动机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高速铣床、加工中心、磨床、并联机床以及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要求高的机床等;德国EX-CELL-O公司的XHC卧式加工中心三向驱动均采用两个直线电动机;

    (3)电滚珠丝杆:电滚珠丝杆是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杆的集成,可以大大简化数控机床的结构,具有传动环节少、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点。

    10 高可靠性

    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增加了数控系统和相应的监控装置等,应用了大量的电气、液压和机电装置,易于导致出现失效的概率增大;工业电网电压的波动和干扰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极为不利,而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型面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万小时以上。为了保证数控机床有高的可靠性,就要精心设计系统、严格制造和明确可靠性目标以及通过维修分析故障模式并找出薄弱环节。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10万小时以上,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0000小时左右,国外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800小时以上,而国内最高只有300小时。

    11 加工过程绿色化

    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制造加工的绿色化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不用或少用冷却液、实现干切削、半干切削节能环保的机床不断出现,并在不断发展当中。在21世纪,绿色制造的大趋势将使各种节能环保机床加速发展,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1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因此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图形化的要求。合理的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除此以外,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应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因此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综述

       回首过去的“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机床工具行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得益于全行业在新形势下把握住了“抓创新、调结构、促改革”这一工作主线,使行业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也已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决议。在有关文件的精神指导下,数控机床专项已制定了“十二五”的实施计划,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在草拟中。有关文件已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结构为切入点,工业行业最主要的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保持行业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

    虽然“十一五”期间,机床工具行业在广大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20##年我国的机床产值和销售收入名列世界第一位,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但应该看到,就机床工具行业而言,我们也只能算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我国的机床工具产品结构中,中低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所需的一些中高档产品仍然需要依赖进口;我们的机床工具产品出口,依然在靠大量低值、廉价的一般产品来支撑,而且始终存在着较大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机床工具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机床产品也已经开始出口,但从全行业的总体来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有待提高,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力争“十二五”期间能够取得大的突破,将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和已经列入数控机床专项的船舶、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汽车等重点领域所需的高端装备,将是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主攻方向和重点,这些专项的实施不只是满足重点领域需要和打破国外封锁,而且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由大变强”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数控机床专项的所列项目,并非行业的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具体承担,但根据市场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坚持自主创新,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去寻找企业自身的市场切入点,确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的。我们要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只要找准方向,把产品做专做精,同样会有广阔的前景,对于符合发展方向且具有专业化特点的中小企业,有关方面也会给予扶持,从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0##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国际机床市场也有一定好转。在这种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发展和数控机床专项“十二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大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做好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大力促进改革,机床工具行业一定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一年,行业面貌也会有一个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