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省、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以及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各类硬件、网络设施及相关业务软件系统已基本得到了完善和健全,各业务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顺利上线并正常使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查找和剖析制约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我局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全系统共有电脑XX台,其中包含服务器XX台,笔记本电脑XX台,但人均拥有电脑数量不足XX台,各工商所拥有电脑数量XX台,各类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一大批,实现了“省局—市局—县局—工商所”的四级联网,建立了电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和摄像头监控系统。在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全面推广应用了广东省工商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电子档案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力地推动“金信工程”的全面发展和促进我县工商事业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局在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员培训方面 1

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整体应用效果还不太理想,离省、市局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如下:

(一)人员整体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 就我局目前人员状况来看,四十岁左右的人员居多,三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整体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能较为熟练掌握电脑基本知识和操作的人员不多。一是我局缺乏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下面各工商所。目前县局信息中心只有一个专职技术人员,要负责全系统的电脑技术工作(教学、维护保养),确实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志都是经过自学或者短期培训,粗略掌握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而多数计算机仅仅用来打打材料、查看一些信息,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人员还没有掌握计算机初级应用技术和不能独立完成业务系统操作。三是大多以内部培训、分级培训为主,有少数人员由于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系统的培训,而事后又没有主动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操作水平。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局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也严重影响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县局及各工商所设备仍然不足。

硬件设备和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如果离开了硬件与网络支持,无疑信息化建设就会无从谈起。随着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化的 2

不断扩展和深入,现有的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数量尚未能够满足目前的办公需求,我局离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还很远。业务繁忙时,电脑不够用等情况存在,我局已抽调电教室配备的电脑来缓解目前各业务需求,但每到学习培训时,又需将抽调到各股室的电脑收回来。事实上,各所只有XX台电脑,其业务工作量已远远超过了局机关的股室,而有的工商所人均拥有的电脑量更是少的可怜,与日益繁重业务应用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给发验照、执法办案及日常巡查监管等工作的正常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业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全面和规范。

业务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我局的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应用效果仍然不太理想,特别是业务信息化应用还不够完善。

1、业务应用不平衡。应用效果存在业务差异,不同业务模块在同各个单位的应用效果却不尽相同,登记、年检业务应用比较好,合同备案、不动产抵押物登记、展销会登记、商标广告、案件等业务应用比较差。目前,由于省、市局加强了上线这项工作的督促,已逐步得到了的完善。

2、业务操作不规范。一是未能完全按照流程化、网络化规范进行操作。除登记、年检业务操作完全实现了流程化、网络化操作外,其它业务操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次性录入、事后补录的情况;有些该走流程审批的环节在业务系统进行了简化,没有按照流程化 3

处理要求使用系统走审批流程;有些数据录入不及时,业务操作未能完全实现双轨同步录入。二是未能遵循“谁办理、谁录入”原则。许多单位(特别是基层工商所)的业务人员仍存在着将帐号交由他人代为操作的情况,该自己录入的数据交给其它工作人员录入,该自己亲自审批的交由别人在电脑审批,不但在管理上造成了操作责任不清等问题,同时也导致了业务处理过度依赖个别人员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人员的积极性。

3、业务数据质量欠佳。由于各业务之间的应用不平衡,加上操作不规范等原因,给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业务数据质量差,制约了信息系统智能化功能的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我局当前信息化应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点解决好思想观念、队伍能力、设备配备及应用管理的问题:

(一)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工商部门要监管好社会主义大市场,必须借助信息化工程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监管到位。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应用,在全系统形成良好信息化应用氛围。全体干部职工都应树立大局观念,强化个人责任意识,纠正某些干部将业务处理工作交由他人负责的现象,要求独立完成各自岗位应 4

用操作,严格执行系统操作及数据录入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及时、准确地完成各自岗位的业务系统操作。

(二)强化技术保障。由于我局经费比较困难,市局应根据我局的现状,给予追拨专项资金,用于添臵电脑等设备,并逐步实现全系统干部职工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在今后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给各工商所配备至少一名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作为各所的技术保障。

(三)强化能力培养。

要解决我局人员整体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和能力锻炼,确保人人都会电脑,人人都懂使用电脑处理业务。由于现阶段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完全不懂电脑或操作不熟练的干部,使信息化应用无法深入到每一位干部职工,造成许多业务无法完全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流转处理,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并增加了行政成本。因此,应该把解决这些“盲点”作为提高全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首要任务,组织仍未达标的干部职工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再培训,确保人人都会用电脑;操作水平未达标或未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和个人责任感,自觉加强计算机操作练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在狠抓干部职工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培训时,还要加强业务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按照业务分类,组织未能熟练操作个人岗位业务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确保每位干部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5

技能的同时,能熟练掌握各自岗位业务模块的操作,切实提高系统应用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应用指导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只有制定了有效的应用操作规范,明确了操作要求,并强化对口指导和管理,才能为信息化应用效果提供长效保障。

一是要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县局各牵头股室应该结合各业务模块的功能、业务规范要求,制定本业务模块应用操作规范,统一全县各业务工作在业务系统的处理方式方法,明确各项数据的录入内容及时间要求,统一各业务模块在全县的操作方式方法和数据采集要求,让各业务模块的应用操作有章可循。

二是要加强对各所的应用指导,建立顺畅的问题处理机制。各业务口要建立顺畅的应用问题上报、处理及反馈机制,县局各牵头股室应及时了解本业务口信息系统在全县的应用情况,并对各所上报的问题和建议认真分析研究,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要严管操作规范和数据质量,加强对口管理。各业务应用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谁办理谁录入”的原则要求,实现流程化和网络化规范操作,确保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处理,各业务人员及各级领导的数据录入或审批工作必须亲自在电脑上处理,并确保各项审批操作必须与纸质材料审批实现同步录入;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按照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采集录入各项业务数据,切实保证数据采集质量。各业务部门不但要做好本部门 6

的应用,还要切实抓好下级单位对口业务模块的应用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本业务口系统模块在全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对各单位的数据入库率、数据质量及操作规范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强化对口管理,确保各业务应用全面到位。

信息化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问题、找准原因,并进一步明确目标,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我局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然能实现新的跨跃。

7

 

第二篇: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槐荫法院)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商河法院

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增进资源共享,提高法院信息传递速度,节约诉讼资源,方便群众诉讼,而且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为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民法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法院的重视。省、市法院先后出台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和实施方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息化建设。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上有误区、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下以及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法院自身管理的有效对接等诸多问题。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以全省三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来看,到目前为止,三级联网已经实现,提高了法院信息传递速度,节约诉讼资源。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建成统一高速的网络平台,如“审判管理系统”虽然统一应用了,所有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归档、查询,增强了审判活动的公开性、有序性和规范性。但仅限于各个法院内部,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许多数据资料没有被整合,应用到审判工作中去。

1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忽略了各系统之间的关联。

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法院审判、办公以及干警个人利益等各个方面,选择好的应用软件是关键,如果没有一整套既方便、又实用的软件系统,很难达到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大局着想,实现全方位的系统集

成,建设统一数据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应用系统,从而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实现对物质装备管理系统的整合,对车辆管理与案件管理的整合,对人事管理与案件管理的整合,对人事管理与后勤管理的整合,从而实现法院现行管理与信息化对接,实现审判工作网络化、行政管理智能化、人事管理信息化。

(二)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缺乏懂法律、懂网络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材。

现在我们基层法院存在严重的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有些法院只有1名技术人员,还有的法院甚至是临时工在做这项工作。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这种状况势必带来不小的影响。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想办法引进技术人员,但种种原因的制约,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要求。有些法院与一些软、硬件集成商协商,实现外维,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实现外包,这里存在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追究很难。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忽略了与法院整个管理对接。 2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能简单地以审判工作“网络化”作为法院信息化标准。而应根据法院工作特点,以法院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和物质装备管理在网络上的运行程度作为信息标准,作为法院办公现代化的衡量尺度。这为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另一方面,管理要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对开发商提出了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开发出符合审判规律的审判管理,又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出符合法院实际的人事管理和物质装备管理系统,并实现网络管理与法院管理的对接。由于各个法院的管理思路不同,管理模式大相径庭,加上人事管理的复杂性和物质装备管理的繁琐性,要在现有的系统软件上,不断完善和修改完全适应各法院工作的实际。

二、法院信息化建设展望

法院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法院工作水平、提高法院管理档次的唯一途径,也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真正实现对物质装备管理系统的整合,对车辆管理与案件管理的整合,对人事管理与案件管理的整合,对人事管理与后勤管理的整合,就会从根本上实现法院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地转变。

三、几点建议

3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首先,加强物质财力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没有物质财力的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针对各个法院情况不同,可以分阶段投入,打好提前量,为下一步的信息化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加强机构建设、人员配备。有了物质财力的保障,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提高部门层次和人员职级待遇,人微言轻,很难协调工作,对信息化建设也是不利的。

第三,统一思想。自上而下做到统一,包括建设思路、机构人员配备、系统应用等层面。

二O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