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的守望者 读书报告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报告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第四次被学校开除的少年霍尔顿 ,因不敢贸然回家 ,而在纽约城游荡的一天两夜。他的这一次不愉快的旅行 ,实际上是一次拒绝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 ,寻求精神家园的“精神之旅”。而又由于他无法调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最后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

本文作者塞林格是美国作家,其中,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是"现代经典之一"。他本人也在文坛上享有"当代风格独特的文学天才"的美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写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的故事,但具有极大的普遍性: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危机。即使到现在尔顿仍然带给人们震撼、思索以及争议。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从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这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主人公霍尔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闭上眼睛,霍尔顿的形象仍然能一幕幕的展现在脑海。霍尔顿给我的形象是一个倒戴红色的鸭舌帽,喜欢满口脏话,一口一句 “混账”“他妈的”,喜欢整天游游荡荡,玩世不恭,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这正和我们现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差不多。

霍尔顿的成长经历正是一些青少年的写照。任何一个成长在青春时期的孩子,总是有一些叛逆,细胞中总是存在一些叛逆因子。看看我们周围,发现,其实这样的人有很多,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差生,是老师们最头痛的,是被我们唾弃的,见到他们,我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鄙视他们,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打架是不对的,不用心学习是不好的,说脏话是不文明的。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可能在某些方面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比如说有些人成绩不好,可是体育很好,他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可能他们的理想与大部分人不一样。

在我看来,霍尔顿既是一个主流文化的反叛者,又是社会现实社会的妥协者。

就霍尔顿的反叛来说,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那个社会要求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赚大钱,贪图物质。可是霍尔顿太不喜欢这种假模假式。就如霍尔顿被学校开除,似乎是学校将这个“坏孩子”扫地出门。实际上霍尔顿早就厌倦了潘西中学这种僵化、虚伪的教育模式。他觉得学校说的“全都是骗人的鬼话”,他觉得“我的四周全是伪君子”,从“最最假仁假义的”校长、富有粗俗的潘西校友,到霍尔顿各种病态的同学——斯特拉德莱塔、阿克莱等人都是这种虚假的教育模式的产物。学校里人们的自私、虚伪、贪婪和势利。展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隔膜。霍尔顿看不惯这一切。他向往真善美、向往一切美好而又纯洁的东西。他不愿意随大流。在成长过程中, 他感到了孤独、困惑和焦虑, 但他无法也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状态,而丝毫不顾忌他人的存在。世上最亲近、最了解自己的应该是父母亲,,但霍尔顿即使和父母亲也不能建立起很好的沟通。他不愿像他的父兄、校友、甚至他最为敬爱的老师那样浑浑噩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地生活。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经济不独立、思想迷茫、势单力薄、孤独无援,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他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

的壮举,而只能选择出走。出走可能是他唯一可以选择反抗的方式。然而出逃这样的反抗没有任何派别性质或破坏力,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与现实的脱节、对学生个性压抑的一种反抗。这是来自于一个不甘于被扭曲的纯洁个体的无声的抗议,更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霍尔顿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苦苦挣扎,可是这样的反抗太消极了。他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现实社会的妥协者。这正是由于他的性格所决定的。在我看来霍尔顿是个非常胆小的人,有人从霍尔顿的房间里偷走了他的骆驼毛大衣,连同一副毛皮里子的手套。即使霍尔顿知道小偷是谁,也不会采取行动。正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我是那种胆小鬼。我尽可能不表现出来,可我骨子里真的是个胆小鬼。”渐渐他知道逃避现实不可能,况且无处可逃,因为舒适、宁静的地方根本不存在。妥协是他没有办法的选择。社会太强大,而他的反抗显得太渺小了,而且是一种消极的反抗,他个人的力量无法与现实抗争,更何况他是如此胆小的人,他选择了妥协。

命运的最后,霍尔顿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这引起了我另外的一个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霍尔顿的悲剧呢?

首先,我觉得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当时社会上,人们崇尚金钱,贪图享乐,唯利是图,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空虚,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对物质的渴望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目标。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被父母寄予厚望的霍尔顿接二连三被学校开除,但他的父母从来没有问过原因,没有找霍尔顿谈过心,更别说给他以正确的引导了。可以说,霍尔顿的父母从来没有在精神世界去关心过他,父母不能理解霍尔顿的烦恼与苦闷。更不可能知道霍尔顿对亲情的渴望。在他出逃的时候,他深刻意识到了与社会进行真正的交流这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对什么也不关心,什么也不注意。这对霍尔顿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因为他是如此渴求与人交流。而产生交流难的原因无疑是当时虚伪的社会,物质充斥着人心。霍尔顿意识到虚伪的存在,而他却讨厌虚假,鄙视这个社会。于是,他拒绝父母的安排,拒绝好好读书,他想寻找一种真实的生活。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他想做到真实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他会碰壁,会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悲剧是社会现实所造成的。

其次,个人认为是错误的教育导向所导致的。霍尔顿的父母认为声誉响的学校一定更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但一个学校的好坏不一定取决于它在教育界的声望。但,霍尔顿在这个学校看到的都是一些伪君子,在这个学校的同学,经常谈到的就是女人、酒和性。可是这并非霍尔顿向往的学校,他不想和这样的同学同流合污,讨厌那些假模假式的人。可能霍尔顿并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他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太假了。这个在外面享有声望的学校,在他看来是如此的虚假。他也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他所想要的教育。比如说安东里尼这个老师,他已经算是霍尔顿遇到的最好的一个老师了,然而他却无法解除霍尔顿内心的困惑。霍尔顿对他很失望。可这还没有结束,在霍尔顿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发现安东里尼这个老师可能是个同性恋。顷刻间,他感觉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绝望向他袭来。

然后,这样的悲剧也和他软弱胆小的个性有关。正如本文霍尔顿自己所说,他是个胆子鬼,他不敢正面和别人发生冲突。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他总会想到死,却没有直面的去解决。而且他也只是有想想,他根本没有勇气去死。这样的软弱注定他最终要想现实妥协,成为不了真正的反抗者,只能以悲剧收场。

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从霍尔顿身上,我看到了矛盾。霍尔顿在全文中都是一个矛盾个体。正如他讨厌虚伪,但他却不得不应付那些同学,霍尔顿痛恨电影,可他却常去看电影。霍尔顿在这个虚伪的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用他满嘴的脏话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却太过渺小,如沙尘一样随风飘走,无力向社会叫板。这样的矛盾其实也存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如现在社会的愤青,他们愤世,却无力改变现实,只能通过网络通过文笔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抨击社会。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惑和迷惘,对当时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社会风气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抨击,并对当今学校、社会、家庭如何联手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减少问题青少年的产生具有启示意义,所以至今本文还具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

读了本书,意识到我们应该像主人公霍尔顿一样追求真善美,最求美好而纯洁的东西。但我们要有勇气,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

 

第二篇: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

读后感

姓名: 班级:

寒假回到家,重拾了买了许久却未曾阅读的一本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却总是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来兴趣,现在回到家,觉得有必要好好读一读这个书了。

主人公霍尔顿满口的污言秽语给了我莫大的触动。忍受不了他开口就是脏话。他几次被学校开除后,现在又被潘西中学开除,小小年纪的他就学会了抽烟喝酒,无心读书,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霍尔顿的生活环境深深震撼了我,而我对这样一个社会最多的感触就是“虚伪”。学校里有装模作样的老师;假仁假义的校长,只巴结开汽车的家长;星期天家长来接孩子,于是每个星期六都会吃一道好菜,就是牛排;电影院的妇女会为一场电影虚情假意地哭个死去活来。这些我和霍尔顿的感受一样——恶心至极。霍尔顿是个善良,有灵性的孩子,虽然他不文明,又下流。在饭店碰到两个修女,他募捐了十元钱,为了照顾贫穷学生的自尊心,他把自己的真皮皮箱放在了床底下,这又让我觉得他很绅士。霍尔顿还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与人交谈时,总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面对虚伪的人,他会心里骂个痛快,而表面却镇定自若。每看到这里,我会忍不住笑出来。环境的错误让他深陷不能自拔,把持不住自己,迷惘了方向,面对开除却又不敢回家,在外荒废时光。他希望自己会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唯一真正想当的,什么事也不干,离开现在的环境,做一个默默地守望者。

文章笼罩着虚伪的气氛,但霍尔顿妹妹菲比的出现就像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打破了阴翳的天空,感到无比的畅阔。菲比是个天真,纯朴的小女孩,她喜欢和霍尔顿在一起,霍尔顿也是。也许是菲比的率真,霍尔顿最想见她,他给菲比买了音乐光盘,还悄悄回到家见了菲比。霍尔顿真的想离开,做个又聋又哑的人,而菲比听说霍尔顿要离开,她要放弃表演和霍尔顿一起走。小女孩的懵懂总会带来温馨的画面。

我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想到了很多。他们原本善良,单纯,却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变得不学无术,就像霍尔顿一样,他代表了这一类型的青少年,有着叛逆的思想,忘记了最初的热情与目标,让困惑封住了动力,对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追求,彰显自己特殊的个性。我的哥哥也是这样,自从来到杭州就染上抽烟,喝酒,赌博的恶习,伤害的不只是自己,父母为他白了头发,家人为他操碎了心,但每次和他的对话中,我能体会到,他一直都有着善良的一面,他是爱所有人的,但是他也无法改变自己。我们有些同学虽然不学无术,但单纯的一面却经常逗得我们很开心。繁琐花样的的生活不一定精彩,当它频繁了,只想默默地过着简单纯朴的日子。霍尔顿的梦想很简单:“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惟一真正想当的。” 多么简单而又梦幻的想法。现实生活中也许做不了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守望者。世界有许多美好都保存着,人也一样,有可贵的一面,当改变不了一切时,做一个守望者,守望我们可贵的方方面面。拥有诚实,守望诚实;拥有善良,守望善良;拥有纯朴,守望

纯朴。宁愿做一个平凡的守望者!

因为我最近想看些叛逆少年的故事,那种邪恶的、叛逆的、无所谓的男孩子,内心空洞的、无助的、脆弱的抗争着,最好还有好看的外貌,最近我迷恋这样的故事。没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和叛逆、邪恶完全扯不上边,或许有些颓废,但相信我,小说中的这个男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是我看过的最善良的小说人物——嘿,真的,我不开玩笑。

他是彻彻底底的善良,以至于彻彻底底的脆弱,以至于不能融入这个邪恶的社会,他的善良简直让我感动,又压抑得让人想哭。

怎么可以那么善良?他恨人不用真皮箱子,因为他恨自己的真皮箱子让别人自卑,甚至藏起来。他尖酸地嘲讽见到的一切,所有东西都看不惯,但又由衷地为所看到的一切感到害怕和难受,为他衰老的历史老师沉闷的生活,为旅馆里为他抬行李的老头潦倒的职业,为他死去的弟弟(这段令我心碎,是真的心碎,我不开玩笑),为他妈妈向店员问了“百万个愚蠢的问题”后为他买了冰鞋而他却被开除,为那个萍水相逢却勒索他的妓女如何像一个普通姑娘一样去商店买东西,甚至为受人宠爱的钢琴手欧尼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钢琴其实有时候弹得很糟,这一切,他感到害怕和难受。他憎恶没脑子的姑娘,但却比谁都尊敬她们,他爱那些真正聪明的姑娘,用心去爱,爱到让我无法相信一个青春期的男生会有这么细腻和温柔的情绪。

他长得漂亮,小说不止一次强调。家境富裕。敏感而聪明,热爱阅读,作文写得好极了。是击剑队的队长,高尔夫打得可以拍体育短片,但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讨厌“混账电影”,为他讨厌的东西拍短片,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伪君子。而这一切,居然都不能令他快乐,居然都不能令他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他眼中的傻子、白痴、变态(我同意他的看法,并非偏激),却能自得其乐,这实在有点诡异。

如果你听我的意见,我说他是有道德洁癖的人。他不像我们,我们有时自己就不道德,有时自己道德但也能理解别人的不道德,我们是自私的凡人,快乐的大多数,因此我们还喜欢这个世界。

还是那句话,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就往往无法幸福。霍尔顿承认,你必须想这一切“想得恰到好处”,才不会为这个世界难受。

塞林格绝对是把自己融入霍尔顿里面了,要是我写这么个完美的人物,我就绝对是把他当成一种理想写的,我要是塞林格,我写这么一个男孩的野心,绝对是让每个女孩子都爱他,每个男孩子都渴望成为他。

如果你了解他谎言后的绝望、粗口中的愤懑,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经质举动下纯洁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对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会认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软,却过于冷静,他说的话令你笑,但同时鼻子有点酸,他爱着你时,非常温柔和安静,他鄙视你时,是在鄙视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对一些人真正的讽刺,足可令人警醒。

而这样一个人,似乎注定不能享受凡人之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砸碎窗户或是突然跳踢踏舞的人,我多么理解和爱这种人,但却似乎注定不能得到快乐,更可怕的是,当他们真的被人理解和宠爱时,他们又会本能的抗拒,抗拒一切能让他们活下去的糊涂乐观,坚持能让人发疯的清醒苦闷。

还没有看完,不想那么快看完,很小心翼翼地在看,像吃到了最好吃的甜点,不忍心一口吃完,怕吃完了,余生空虚,怕吃完了,忘了刚入口那种沁入心扉的触动,没有撕心裂肺的爱与恨,但我撕心裂肺的为他而痛。

我也觉得,这是一部更基本的作品,超越阶级、超越年龄、超越国界,只要你曾经思考过,你就会有和霍尔顿同样的感受,我看了之后,已经觉得我的余生都无法忘记这部小说,这不是感动、不是会心、不是领悟,不是这些情绪,这是唯一一部直击心灵的小说,是比athena 更athena的那个真实的athena在喋喋不休地跟我说话,禁不住流泪,不能不流泪,我听着我自己的声音;禁不住微笑,不得不微笑,面对同样的世界。那个世界,几十年后依然一样,我们和霍尔顿同时代、同地域,这是反人类,这是爱人类,只要有人类,你都可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你都会觉得那是你自己在和你自己讲话,就是这样,心中永远有个霍尔顿,从此以后,在悄悄地和你说话。

读小说,我似乎读到了青少年在跋涉人生途中的迷茫与不满。反顾我们当下生活中,有没有霍尔顿这样的挣扎者?一定不少。青春期的迷茫是必须面对的。每个处在青春时代的人,也许就是一个个霍尔顿。他们走过不少弯路、窄路、险路,甚至悬崖峭壁,然后再在苦苦的挣扎中站立、疾走、迅跑,最后踏上人生的康庄大道。也许手脚损伤,也许头破血流,也许心力交瘁,但终于会走过来,脸上浮起了坚毅的笑意。

《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是青少年迷途中的一束曙光,青青春路上的行动指南。霍尔顿们的迷茫与失落永是成长中人们的迷茫与失落,但愿现实中的霍尔顿们终会纠正行程中的偏差,快速步上人生正轨,大步流星的行走在人生征途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