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竞赛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过程,深感责任重大。

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思考,这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们还不断的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实这段时间对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觉得收获最大,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很感谢这个项目给我的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第二篇:竞赛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竞赛感想与总结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白石 张崇 缪丽民

第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参赛简述

竞赛时我们用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讨论选择了D题,即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问题。

我们的论文的题目为:邮件运输网络规划建模。在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邮件运输系统的运行特点,并利用图论的知识先把问题转化成为一个对自治系统的求解。我们在文中给出了这个自治系统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治系统内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的基本模型。根据解决问题时的约束条件的不同自治系统内邮车的调度模型分成邮路最少、车程最短并且有时限约束的模型,和在这一模型基础之上加入邮车运载能力的邮件运输网络规划模型。由于整个运输网络是由两级运输网络组成,所以邮件运输网络的规划应该分成两个层次,即区级的邮件运输网络规划以及县级的邮件运输网络规划。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层次的规划方法统一起来,用自治系统的规划模型进行描述。我们所建立的模型是实际邮件运输网络的简化抽象描述,但是在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模型的准确求解是NP难题,所以我们在选择算法时不求能求得理论上的最优解,而找到近似的最优解即可。我们选择了启发式的贪心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初我们求得的解由于贪心原则的选择会有一点缺陷,然而经过修正我们得到了较好的解。我们在文章中还探讨了去除县的边界限制和中心局可以改址时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方案。最后我们撰写了邮政运输网中县局重新选址的建议书,希望对管理部门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心得体会

对于数学建模竞赛,我们的总体感觉是——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就本科生或研究生而言,竞赛的题目都有不小的难度,解决起来遭遇的困难很多,因此在我们看来,敢于参加比赛接受挑战的人都是勇敢者。

数模竞赛的题目往往是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炼、抽象出来的,尽管题目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简化,但对于我们这些仍在学校里求学而并未遇到过如此复杂问题的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有时我们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有时我们面临的却是零数据,无论何种情形,问题的解决都很让人头疼。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我们是勇敢者,既然已经选择了挑战,无论多艰难都要坚持下去,绝不退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题目中寻找规律,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加以解决;我们利用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处理海量数据,利用从网络及各种文档中获得的资料对零数据问题进行数据扩充;我们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类,并逐个击破。

虽然这是一件不轻松的任务,我们却应当拥有轻松的心态。我们要做到微笑地面对,冷静地分析,大胆地决策,干净利落地把活干完。

对我们而言,每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都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我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简单谈了谈我们对数学建模竞赛的总体感受,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今后的参与者以借鉴。

一、团队的形成

众所周知,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人组队参加,而非个人参赛,因此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团队成员的构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难言何为最佳,这里我们只提点建议:如果一支队伍能够理工结合,成员中既有数学程度较好的,又有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这样的团队在竞争中会比较有优势。原因其实很简单,即对数模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抽象,而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用计算机编程来实现。除了有擅长数学和计算机的成员,我们认为,拥有较好写作能力的成员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观点是能写的人越多越好,因为竞赛时间紧张,而大家最终的成果就是一篇论文,所以大家都能写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使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成为可能。

二、练习

对于确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来说,练习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必须非常重视。MIT有一句名言,叫做“Learning by doing”,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练习的意义——即我们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并成长,使队伍得到磨合。练习时,如果能把几类常见的问题都训练到是比较好的,而且假如练习的时间能和竞赛基本保持一致就更理想了。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作为研究生,我们平时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因此三个人不容易凑到一起进行长时间的练习。我们要寻求一个较为折中的时间安排,以便大家能够分头练习与集中讨论。练过几道题目之后,大家对彼此的特点和风格逐渐熟悉,往往能够找到比较适合自己队伍的题目类型。竞赛的题目通常有多个且类型不一,可自由选择,所以一个队伍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是很有利的,这样可不必为选题耗费太多的时间。这里简单总结一下需要练习的方面,包括:审题、意见统一、问题抽象、数据处理、编程练习、结果分析、文献查找、写作练习、经验教训总结等。限于篇幅,具体细节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三、分工合作

前面提到,数模竞赛是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任务,所以分工合作很自然也很重要。如果分工不当、配合失误,往往会导致竞赛的失败,对此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分工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儿,原则是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比如一个同学抽象能力比较强,那么就分给他模型构建的工作;如果一个同学编程能力较强,

那么就分给他编程解决问题的工作;如果一个同学写作能力较强,那么就多分给他一些论文写作的工作。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不建议论文只由一个人来写,而应由队伍中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以体现每个人的特点、反映每个人的智慧,当然行文风格的统一也是必要的。分了工并不是说大家各自为政、互不交流,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遇到问题时,大家需要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理解同伴的想法,最后将意见统一起来。有的时候即使自己感觉别人不对,如果多数人意见统一了,也最好能同意他人的看法,这需要对队友充分的信任且具备否定自己的魄力。竞赛中的合作是一种艺术,只有大家不断的磨合,才能使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这里不妨借用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对哈赤成功经验的概括来做个小结,即想要成功需达到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天合”需要大家找好合作伙伴,努力练习,分配好时间。“地合”需要大家选择较好的竞赛实验环境。“人合”需要大家做好分工,合作愉快。“己合”需要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提高魄力,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只是我们的一些浅显的意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人员及参与评审的专家教授。我们认为他们都是很有责任感的人,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为提高中国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而奋斗着,让我们十分敬佩。真是太感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