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这门课程虽然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且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学习该课程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非常有必要时刻关注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及世界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独立客观地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也使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像以前政治课的冗长乏味,武老师并没有只是对书本进行解读,而是结合实际,切合当前最热的话题,从新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教导我们如何思考问题。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也解决了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等问题。以下便是自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于19xx年,中国共 产 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

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学习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了解到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历史逻辑。同时,还学习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艰苦探索和艰难抉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逻辑使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当今世界发展态势使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它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更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特”在它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也“特”在特殊的人文条件;更“特”在它特殊的历史任务,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为巩固社会主义打好基础;同时还“特”在它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管理制度和体制。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

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但我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虽然这门课即将结束,但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不仅仅止于这几节课,而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今后我也将继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研究生而言,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 最后,再次向武教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十分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讲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精彩的课堂。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HYC—BUCT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于个人而言,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修为,另一方面扩展了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验研究》课程并未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了十八大的内容,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自早期的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 产 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才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 产 党加强自身先进性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保证。

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抓紧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反思苏联的倒塌,根本上来讲是忽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点导致民心丧失,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能重蹈苏共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覆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