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

庄周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说的继承人,也是道家学派的确立者,他的著作有《庄子》52篇。后人并称老子、庄子为“老庄”。一部《庄子》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十个人看了也许有十种理解。孔子是圣人,庄子是神人,圣人跟神人终归是有区别的。如此才华横溢的庄子为什么能心甘情愿地忍受一世清贫?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绝世才华去救世?庄子的无为应如何理解?评价他应该首先从哲学的角度入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可以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生活,庄子同样有选择“苟全性命于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的权力,无可指责。他选择了避世,单纯的避世并不难,难的是身在尘世中避世进而修练内心,他一只眼睛将外部世界看得通透,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的内心将人性深入剖析,前世、来生、现世、七情六欲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幕戏,他深邃的目光穿越古今,横亘宇宙,他将自己的心得著书立说,无私地奉献给他人,他的思想穿透几千年的尘埃仍旧指导着我们今天的人怎样做事,怎样修练内心,这难道不是哲学上的有为吗?

庄子主张无为,并不是要不作为,而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心态,他并不反对我们做事,只是在告诉我们世路难行,但并非不可行。初读庄子《逍遥游》,只见一条巨大无比的鱼,怒而飞,变成巨大无比的鸟,感觉庄子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大师,读过其他篇章后回头再看《逍遥游》,才感受到庄子的远大志向,那是尝遍世间冷暖,看透人间百态,历经磨难,参透生死、入世、出世后真正地逍遥于天地间。唯有自己丰富了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唯有自己内心充满爱才能感知世界的爱,唯有自己胸怀宽阔了才能真正逍遥于天地间!

有的人说庄子消极离世,不通人情事故,真是误读了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段描述如何与太子相处的精彩段落“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为人处事要外圆内方,外表随和,内心平和,有自己的原则,附和别人要恰到好处,不能深入,太深入你就不是你了,内心的原则不要表露出来,表露出来你就成了妖孽、异类。庄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顺应事情本来的规律,条件成熟,当为则为,条件不成熟要懂得等待时机,保全自己。在《人间世》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懂得用无用来保全自己可谓人生之大智慧,可见庄子早已把人世看透,在《应帝王》中关于出世入世的精彩论述,“尽其所受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上天给了我们一个生命,我们应该让这个生命自然、舒服地活下去,外物都是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修练到心如明镜,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中不藏,这样才能不被物所伤,就可以入世了。

庄子受老子的影响,既讲事物的辨证转化,也说万物齐同,他在《齐物论》里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道通万一”。在他心中“道”化生万物,万物都有“道”,万事万物之间表现的差异并不能掩盖同一的本质。“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给人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梦,人称“庄周梦蝶”:一天夜里,庄周躺在床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他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忽然,他从梦中醒来,眼前的蝴蝶不见了,躺在床上的还是他自己。庄周迷糊了,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的本意在于告诉人们:人与蝴蝶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本源于自然的人与物,最终会归于自然,人与物的界限也会消失。庄子的相对论更是反复阐述这样一个道理: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客观评价尺度,只有人自身的感觉。

“应而不藏”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要做到真的很难,机会来的时候,要及时抓住,就象照镜子镜中立刻能出现一个逼真的影像,既不过于丑,也不过于美,当机会去的时候,要懂得放手,就象拿开物件镜中的影像立刻消失,能做到这样才是尊重生命,我们的人生才能不后悔。尘世中的你我做到了吗?往往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犹豫不绝,前怕狼后怕虎,当

机会错失的时候又懊悔不已,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被别人获得,心理不平衡、嫉妒、痛苦,又由此而做出傻事,庄子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尊重生命,生命该精彩的时候就让它精彩,该回归的时候就让它回归,要顺应事情本来的规律,不执着,也不拒绝,不强求,也不留恋,不消极,也不积极,如此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让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

 

第二篇:刘洁洁+庄子心得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庄子)心得》

班级:制药112

学号:201104040214

姓名:刘洁洁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庄子何其人

②:境界有大小

③:感悟与超越

④:认识你自己

⑤:本性与物性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答:专题内容 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一位完全超脱现实的人,他甘于贫困却不潦倒,文学造诣颇高,对是非,贫富,贵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是何等让人无法理解?自己死的时候连棺木都没有,他却仍很高兴,他一生贫困却逍遥一生,不为名不为利自得其乐。

庄子何其人讲的是庄子是一个看破名利与生死,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他嬉笑怒骂,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可以说庄子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

庄子看破了利。人生在世难免不被利益所扰,许多人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丧尽天良,而庄子却视金钱如粪土。有一天,庄子去见梁惠王,他穿着那种大麻布,补丁摞补丁的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一绑,就这样去了。梁惠王见到他就说,你怎么这般困苦。庄子说,我这是贫穷而不是困苦啊。真正的仁人志士在乎的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奢华。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他出使秦国,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秦王赏了他好多车马。他遇见庄子时就不断地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本事就是能说几句话就能得到君王的赏识,然后换来许多金银财宝。庄子听了以后,就淡淡地说,“我听说秦王有痔疮。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可以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曹商,你是不是给秦王治痔疮去了吧?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你还是去吧,你这些东西我心里根本就不会稀罕。”由此可见,庄子完全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

庄子看破了名。楚国的人来请庄子去做宰相,而庄子却用典故拒绝了他们。

庄子看破了生死。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却发现庄子在唱歌,就觉得庄子很过

分。庄子说:“人本来就是一股气息,我的妻子死了,就是由形体变成了原本的气息。她回到了生命的开端,得到了真正的解脱,我怎么能不为她高兴呢?”生老病死皆是人生常态,有了庄子的这份淡然,我们会少许多牵绊与烦闷。

心得体会

庄子看破了许多,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依旧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利而蝇营狗苟。寒衣脱了,我们依然遮蔽自己,真性还被紧紧地包裹。有时我们也迎合,学着混世的狡诈。笑,不是开心;点头,未必满意。我们不惜背弃诚实,去营造一种公认的随和。谁顾得坦诚的问自己,一天的应酬,几分是真,几分是戏?说过做过之后,连自己的心灵都不肯兑现,我们却从没为此悲泣。也许只有夜阑人静、天籁无声的时候,我们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灵的栅栏,真实的审视自己。然而第二天,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我们又忘了昨夜的苦恼,一如既往的带着面具出发。

我们害怕死亡,害怕不被理解,害怕好多好多······面对问题时,总想着逃避,不肯正视自己,更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失。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开心,不开心不是希望没有实现,就是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每当这时,我们就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活着,应该像庄子那样,不要祈求太多。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上苍待我们如此恩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我们为什么活的累呢,因为我们的心不自由,它被太多的东西束缚了。古语有句话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如果心自由了,便不觉得生活是一团乱麻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生活中,如果我们多学学庄子的话,来点由衷的善举,结些真诚的友谊。说你所想,做你所欲。其实,我们再明白不过,什么是地道的真丈夫或者堂皇的伪君子。礼品,要有个包装,藏起一份意外的惊喜;人性,却无需华衣,什么也美不过原本的真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