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机械电子工程系的夏东朋。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分享我的一份读书心得,可以向大家推荐我认为适合咱们现在读的一本书。

首先我我要在这里感谢学校各位领导,在本学期的开始就举行了读书节,学习弟子规这项活动,让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不同于于书本上的东西。属于我们内心心灵不一样的东西。

在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之前呢吗,我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一个关于孝的问题。相信大家对于我说要和大家讨论孝的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在想,孝这个问题还用你和我们讨论吗?!难道我们都不孝顺吗?如果大家这样想就错了,我只是要在这里和大家更加深层次的讨论“孝”。相信大家也知道弟子规的开篇是什么,对,就是入则孝,意思是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孝,在古往今来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孝” 这个字,孝,这个字,是会意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个字上面是“老” 字头,下面是子。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是融成一体的,这就是孝。我们再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人用字形就向我们诠释了“孝”字的真谛。

最近看了曾仕强教授的《孝就是道》这本书,有很多感慨。书中曾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中华文化缘何源于易而成于孝,并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展开讨论,将枯燥经典的《孝经》轻松展现给读者。

这本书共分为12讲。对于我自己的理解,我将这12讲,分别总结了3点,现在依次展现给大家。

第一讲 为什么孝就是道

1、道就是自然,明白自然的道理,才是真正的知道。

2、孝并非天生,需要从小培养,有赖父母以身作则。

3、孝合乎自然的道理,做人的根本,所以孝就是道。

第二讲 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1、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为修德之本。

2、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

3、孝是基本原则,是做人做事的检验,人不孝免谈。 第三讲 为什么孝为德之本

1、孝从哪里来?孝从祭祀中来,拜祖宗并不是拜偶像。

2、祭祀的前身是殡葬,由恻隐之心自然孕育而形成。

3、孝是子女的责任,不应推卸,从父母生前到死后。 第四讲 要等到父母死后才孝吗

1、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勿违。

2、生前能事父母以礼,远比死后再补救要可贵得多。

3、事亲五要则,最好都具备完善,才算尽爱敬的心。 第五讲 孝从哪里培养出来

1、孝从哪里来?孝从祭祀中来,拜祖宗并不是拜偶像。

2、祭祀的前身是殡葬,由恻隐之心自然孕育而形成。

3、孝是子女的责任,不应推卸,从父母生前到死后。 第六讲 孝要分等级吗

1、《孝经》的内容,分为天子、诸侯以至庶人十八章。

2、把孝道运用在社会各阶层,使孝道发挥不同的感化。

3、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不是等级吗? 第七讲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1、孟子指于礼不孝有三事,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

2、其实是不孝以无后为最大,包含了三层不同意义。

3、促进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扬,才是有后最大价值。 第八讲 廿四孝的故事不合时宜了吗

1、中华文化是道德与艺术的结合,充满了浓厚感情。

2、廿四孝所追求的,是永恒的价值,内容与时俱进。

3、迄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要用心体会其中道理。 第九讲 孝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1、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不忘本的人,值得大家信任。

2、父慈子孝,一字和乐,家和万事成,人人都喜欢。

3、家风在传承中发扬光大,长保富贵平安,最踏实。

第十讲 孝对现代人有哪些启发

1、至少可以维持精神上的三代同堂,孝道得以传承。

2、孝悌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使人不致孤立。

3、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找对人提供更可靠依据。

第十一讲 现代人的孝道在哪里

1、现代人过份自我,彼此疏离,需要孝道和谐。

2、孝是德之本,要振兴道德,必须从孝道重新开始。

3、唯有明白百行孝为先,才能根除万恶淫为首乱源。

第十二讲 孝道为什么是无限的责任

1、道是要实践的,人能弘道,并不能等待道来弘人。

2、孝道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尽心实践,才了悟不足。

3、既然知不足,就应该善补过,所以是无限的责任。

“百善孝为先”。古代有“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二十四孝》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感人的孝心故事,新时代同样有很多感人至深的行孝的真人真事。正像曾教授说的“孝为德之本”,如果你心中时刻想着父母,你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给父母丢脸,不能给家族丢脸,不能给祖宗丢脸。这就是中国人的孝道,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同,中国人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家庭、家族的荣辱,所以能尽孝的人,必然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可靠的人。

由此,曾教授指出“不能尽孝,何谈尽忠”。如果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都处不好,那他能和邻居处得好吗?他能和同事处的好吗?如果连至亲的父母都不愿意孝顺的人,你能相信他会认真对待工作吗?他能对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吗?显然这些都是问号。所以对于职场,“孝应该是用人的第一标准”! 再往深一步,曾教授讲到“孝道,扩而大之,可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孝用于国家治理就叫孝治,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把孝道用在社会方方面面,这才叫孝道。广义的孝不仅仅指对父母的孝,“孝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孝,对全人类的

孝??”。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我们都能怀着这份博大的胸怀去做人、做事,那很多社会诟病将不复存在,社会和谐、人人和睦的盛世将不再是梦想。

但是,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很多人崇尚西方文明和西方独立自由的思想,造成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慢慢被摒弃、被遗忘,殊不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正是中华文明,崇尚天人合一最高境界的也是中华文明。我们有责任把这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通过《孝就是道》这本书,曾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课,他指出了现代人行孝时存在的问题和现代人对孝道文化的误解和扭曲,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文化,如何培养和传承孝道文化,读了之后获益匪浅。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都不能丢弃这种美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孝顺父母,敬老爱老养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

 

第二篇:读书心得3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

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生活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要和时代同步,才能够与时俱进,安身立命,因为个人的奶酪随时会被他人拿走,被外界所移动,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知道追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不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变化,陷入困惑中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活在海市蜃楼般的“幻城”里面,不知觉悟,还自我安慰“面包会有的”,“奶酪会回来的”,到有一天,等发现失去的奶酪不会回来了,终会追悔不已的,因为不论面包也好,馅饼也好,奶酪也好,不会平白无故的从天而降,要想寻找到新的奶酪,就要学习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即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马上出去再寻找,简单的思维往往能够突破顾虑过多带来的障碍,而走向光明,创造成功,重新获得新鲜可口的奶酪。

当然"奶酪"只是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也或许是一种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宫"代表着你花时间寻求着的东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机构,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区,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种人际关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无法实现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觉得看这本书的收获,并不是要学它们任何一个,而是认识到变化是一种必然我们要做的是,是在最大变化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行动准备和心理准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