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参观有感

校史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xx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xx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

19xx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xx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xx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xx年和19xx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 论证。19xx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 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 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 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

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xx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

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xx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xx年迁至抚顺办学,19xx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xx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xx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

油化工大学。建校70年来已培养10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xx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xx年迁至抚顺办学;19xx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xx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xx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0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社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竞赛活动、提供科技活动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393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6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

20xx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

20xx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出席庆典的贵宾及海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赠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建成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资助学科5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现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重点支持专业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另有化工专升本,自动化专升本,机械专升本,会计专升本。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权力和招收选派留学生的资格的多科性大学。

 

第二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3

参观校史陈列馆有感

郭 劲 东

20xx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10月26日,校庆大喜之日,我随着参观校友的人群步入校史馆追寻生物工程的沧桑足迹、品读学校的六十年的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生物工程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江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生物工程经过六十年的风雨,通过参观校史馆,我知道学校创办于19xx年,挂牌“江苏省盐城农业学校”,19xx年创办“江苏盐城农学院”,19xx年江苏省农林厅批复为“盐城农业专科学校”,19xx年经江苏省委同意建立“盐城地区五·七农业大学”,19xx年经江苏省革委会决定恢复“江苏省盐城农业学校”, 20xx年6月江苏省盐城农业学校与盐都南洋高级职业中学经过资源整合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更名为“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校牌。目前,学校正积极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是盐城唯一的农业类学校。

校史馆中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珍贵的笔记和书籍无不向我们展示: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地方农业战线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领导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农技铁人”姜德明,全国人大代表、蚕桑专家卢克松等一大批优秀的校友,在为国家的“三农”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承传,言传身教,历史性地形成了“严谨朴实”的育人品格,练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近几年,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学历+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采取“一凭多证制”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各类职业技能的训练,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4人、创新发明奖2人、专利2项;省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105人、创新发明奖2人;市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544人,连续2年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其中顾金龙同学20xx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荣获数控车加工中心组合一等奖第一名,为我省荣获自参赛以来含金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几十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67000多人。学校以“德技双馨”为校训,形成了“艰苦创业、和谐奋进”的优良校风。

参观过程中,一组学校校舍发展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只看到了如今崭新宽阔的校舍,却全然不知在此校区建成之初,这片土地原来是一整个村庄。校领导为校址奠基与在新建成的校门口揭幕的两张相片之间,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与奋斗,又有多少人的奉献。 学校现有建湖上冈、亭湖南洋两个校区,校园面积902亩,建筑面积149315.6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6108人,教职工3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5人,理实一体化“双师型”教师162人。现有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动物工程系、数控技术应用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贸与服务系等七个系,有高职、中职和高技(技师)三个办学层次,18个专业。我校特色专业是立足于现代农业,特别是盐土农业、滩涂绿化、海水养殖、园林设计与城市绿化等专业,重点专业是数控技术、汽车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校建有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数控技术、机电技术,1487台计算机信息中心、维修与驾驶员培训一体化的汽车实训中心、服装制作与设计中心、财会实训中心、咖啡师培训中心等85个实验室,105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园环境优美、典雅,绿草茵茵,树木葱茏,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农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教学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省文明单位创建先进集体”、“江苏省职教名校” 等荣誉称号,是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成员单位,江苏省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

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物工程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以崭新的姿态,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生物工程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六十年的风雨使生物工程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60年的春去秋来,60年的风雨兼程,60年的光辉岁月承载着60年春华秋实。

作为一个参观者,我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历史厚重感,并且也充满了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祝福。“弹指一挥六十年,桃李芬芳春满园”。60年来,生物工程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技能型人才;60年来,生物工程的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奉献。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生物工程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对我而言,身处生物工程,我不仅仅只接受着生物工程带给我机会、让我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我也希望生物工程能因为有了我们这一群蓬勃向上的年轻一代而拥有更多的发展,

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发扬传统精神,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