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注会考试经验

  非会计专业学习注会的经验分享

20##-9-17 15:27:16网络转载字体:大小

677

  【导读】?以下是一位学法律的非会计专业的同学挑战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验分享,快来看看他是怎么学习,如何安排时间,有哪些小技巧小建议吧。

  为何要考CPA?

  决定参加CPA大概是在20##年初,那时作为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已经一个学期了,但很惭愧的是,对于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仍然知之甚少。记得那个学期开学初,导师在开学典礼上要求我们多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身边的一些同门、班级同学也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我自然也不甘落后,便决心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来弥补这块“短板”。对我来说,参加CPA的考试,目的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拿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准备这一考试,学习一些财务、会计、税法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法律业务打下一定的基础。我认为,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熟背法条、通过司法考试只是基础,远没有达到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地步。之前曾在法律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现在则想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财会金融方面的积累。

  复习时间的协调

  在准备复习的那个学期里,除了CPA的学习任务,其实还有不少其他事情要做。在驾校学车,完成导师的论文写作、读书会、翻译,还有学校里的日常上课、晨读、课程作业等等。我尝试着见缝插针般地利用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每天早上晨读之后,会和同学聊聊复习的进度与困惑,互相鼓励、进步。

  复习过程

  20##年初寒假的时候,每天都花不少的时间学习会计,最初还是比较懒散的,有时候两天才听完一章。大概春节过完的时候,发现离自己所定的寒假之前完成20章的学习任务还有不少距离,然后就开始投入,好歹也完成了这个初期目标。我想,要是给自己定的第一个计划都不能完成,后面也就无法指望了吧。

  学完一遍会计,我记得是在二月底。由于担心两个月的时间跨度太长,学了后面忘了前面,随后我买了一本会计的习题,又做了一遍,相当于温习一遍之前的知识。会计结束之后,我选择开始学财务管理。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今年审计知识发生了较大变化,先听去年的还不如直接学今年的;第二,当时认为审计与会计知识结合紧密,中间间隔一门之后再拿起来,可能比较有利于巩固会计知识。财管的学习没有会计那么难以上手,配合着一本练习册,听一章课件,做一章习题。记得很清楚,我是在现场确认的那个礼拜二早上学完去年的财管课件。这其实也是当时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准时完成给了我不少的信心。

  在四月初的时候,就要决定这次到底考几门。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报六门,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CPA基 础阶段的六门考试互相联系非常紧密,一次性学习既有利于体系化的掌握,也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为扎实;第二,要是只报会计、财管显然太少,若再只加一门(税法或者审计),和加两门,实质上都会占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与其如此,还不如拼一下,挑战一下自己,把四门“主干课”都报了;第三,由于CPA考试还存在专业测试阶段,如果今年能六门都过,明年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再考专业测试;第四,我觉得自己会很享受一次六门全过的成就感,而且愿意为之努力。正是这四个原因,我下了决定报六门。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在这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我的生活已经完全被CPA 所占领。

  现场报名之后,同时开始税法和审计的学习。之所以交叉,是因为课件出的速度比较慢,如果一门一门学习,势必基础班要拖到七月份。当时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基础班学习,听一章做一章练习。全部学完是在6月29号的下午,那天为了庆祝第一轮结束,跑去静安寺吃了甜甜圈,微博上还有记录。

  可以说,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CPA之中,是从6月30号开始的。在第二轮的复习之前,我打算先把财管和会计再过一遍。先是把财管的新讲义全部打印出来,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新课程,大概花了十天(每天9小时左右吧)。然后是会计,考虑到会计课件时间比较长,从头听到尾显然不现实,而且还有最后三章重头戏没有学过,因此只能挑重难点以及有变化的章节学。进入到合并报表的时候,感觉是整个CPA复习碰到的第一个瓶颈。每天10个小时,有时候仍然无法理解合并分录的真正含义,甚至每天睡觉脑子里都是“借”和“贷”在打架。那三章花了我不少时间,等结束会计的复习,大概是在7月19号。

  19号的下午,我买了一些本子、笔、订书针,把书桌清理了一下,资料该订的都订好,然后规划了下后面习题阶段的安排,决定财管、审计、税法三门同时进行,等结束其中两门之后,再开始会计的习题班。由于税法和审计的习题班出得较快,所以先完成了这两门,紧接着结束了财管,最后做完了会计习题班题目,当然都包括老师的讲解。预计是在8月15号左右结束习题班的,但最终还是提前了三两天。每次都能按时完成预定目标,总会给自己增加不少信心。

  在做习题班的时候,瓶颈不断出现。先是税法题目经常做不对:组价算错、税率搞混、所得税算错,然后就是审计后半部分没有头绪,知识点过于复杂记不住。至于财管,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复习到最后一章“业绩评价”的时候,做一道题目的时候把剩余收益的公式记错了,当时整个人心情很失落,把那本书撕了的心都有。反倒是会计没有让我觉得太为难。在习题班学习的时候,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会超过10小时,有时候达到12个小时,除了吃饭、散步、睡觉,基本都花在了书桌前。

  会计学完之后,我决定开始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花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听完一遍基础班,做完一本练习册。学风险的时候比较烦躁,一方面是本身对风险的知识兴趣不大,觉得不实用,完全是应试之需;另一方面是担心四门主课会不会这一耽搁又忘记了,要是这样真有点得不偿失。

  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我花了一些时间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点、错题又回顾了一下,然后每天做2~3 套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得失。模拟的成绩还算过得去,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合格,有些平均都做上70分。与此同时,我打印了经济法的冲刺班讲义,对照着习题册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边看边背,算是过了一遍吧。

  这些工作完成,三轮的复习也就基本结束了,我也从家里回到学校。在学校的最后十天,基本上是以调整状态、记忆为主,把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法我认为需要记忆的都背了出来,然后就是翻翻错题,税法、财管也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应付记忆性的客观题,因此也至少要有个印象。考前一个礼拜实战模拟了一次,除了之前比较有把握的财管因为时间原因意外差一点之外,其他几门都顺利过关。考前最后几天,基本就是保持每天7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保持状态,仅此而已了。

  9月17、18两天,我走上了上海市第四中学的考场。真题和模拟相比,无论在陷阱的设置、题量、题型、时间上都有不少差异。我告诉自己,尽自己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最大的实力都反映在卷子上,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错误,无论结果如何,就都已经算成功了。

  ?复习思路

  我觉得CPA考试至少需要经过三轮复习。

  第一轮,掌握知识。从1月初到6月底,我先后听了会计、财管、税法、审计的基础班,配合做完一本辅导书。在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每天会在CPA上花4个小时左右,听完一章的课程,做一章的练习。对于练习上做错、搞不懂的,尽量搞懂。同时,适当的做一些总结,比如税法当中含税价和不含税价,财管中折现率的含义和适用方法等。这些总结都只是初步的,因为在初期,我对于知识的驾驭尚未熟练,但这对于快速了解、搞懂、记住这些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是按照前一年的会计和财管课程学习的,因此在进入7月份之后,我花了20天时间重新学习了这两门课,加深印象,这对于一次准备六门的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轮,做习题。完成上述阶段之后,把这四门课通过做习题的方式加以复习。会计题目很有难度,因此值得一道一道做过来。财管在每一章习题内,还分有几个小部分,其中有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将财管当中文字性、概念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不容忽视,我会找出讲义把它圈出来,强化记忆。其中一些计算性的题目,则一定要自己动笔算,如果做错了,就把题目复制下来,过两天再做一遍。税法在进行习题班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梳理和记忆,尤其是重点的五章,要通过做题的方式把框架形成在自己的脑海里。举例来说,个人所得税一章提到了四样近似的内容:年终奖的个税计算、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个税计算、期权的个税计算、提前退休的个税计算,这些个税的计算看似相近,但在细微之处存在很大不同,只有通过做题、梳理、比较、记忆,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审计则更多的是原有内容的梳理,个人觉得掌握审计关键并不在于做题,而是要自己去理解、看书,因此我在审计上花的时间并不多。

  第三轮,做模拟题。在限定时间内(一般会减少五分钟,因为考虑到实际考试需要涂卡)做完,然后对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在这一阶段,有些题目甚至做到第四遍才能完全做对。过程比较曲折,但提高很快。这里我尤其想说的是税法,大概在习题班阶段,我就发现自己很难把税法的计算题做对,尤其是计算题,总会忘记某一个步骤,因此也很着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多做题。我当时做了很多税法的计算题,模拟阶段税法的卷子也做得最多,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大概从第四份模拟卷开始,税法就能保持在75分左右。

 

第二篇: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次过六门四大牛人经验

一次过六门《张天马》420分经验分享

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晚。

我在一所普通大学上学,今年大二,90年,用大一一年时间学习注会,每天学习6.7小

时。大二9月份在安徽参加考试,一次通过6门。

审计 64

财务成本管理 78

经济法 64

会计 7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72

税法 70

我是一门一门学的,会计,审计基础班都听了两遍,用5个月学完这两门。其他4门各

一个月。复习了2个月。

会计要注重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前后有联系,学完第一遍基本就忘了前面讲什么的,所

以我学了两遍。

审计比较烦,要注重理解,不理解就背,背长了也就理解了。

财管题目要多做,做多了就找到感觉了。

税法也要多做,不然算错第一步,后面就不给分了。

企业战略管理要结合案例理解一下

祝10年学员轻松过关!

勤奋+方法=两个半月通过6门

本来不想写这篇经验,因为在cpa通过率提升的年代,一次通过6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但受某人所托,也为了感谢曾给过我巨大帮助的各位东奥老师,以及ly同学,还是写写吧,只是要让大家见笑了。

为免唐突,我先说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吧。我本科是纯理科,和会计学八杆子都打不着,只有在考研复试的时候突击了一些基础会计学,审计等其他学科压根儿就没学过,考完研后报了全部5门,打算回家复习结果一页书都没看,自然一门都没去考(定力不高千万别抱着回家看书的美好想法)。说这个的意思是想告诉那些会计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们,我们基础差不可怕,可以用勤劳来弥补。复习时间基本上从6月22日最后一科期末考试结束开始到9月19号开考时结束跨度三个月吧,期间做了一份兼职以及帮助老板做项目挣了半年的生活费,前前后后

耗去大半个月,一共复习时间满了算也只有两个半月了。说这个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时间紧也不可怕,时间不够我们可以用方法来弥补。

关于听课,就见仁见智吧,有的人全靠自己考也可以考很高分,我自己由于时间紧迫每门都利用了一些网上课程,大家不要以为我在打广告就行了。

先说会计。

会计我觉得是最花时间以及最需要方法的科目。我最初花了几天时间把整本书过一遍(我学任何科目都是这样),大致了解了这本书所包括的内容以及每章的基本知识,这个时候只管自己懂的看,不懂的全部跳过也不做记录(因为不懂的实在是太多了),看完一遍后然后才进入正式复习。正式复习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听张志凤老师基础班的课进行的,每天保持1-2章的进度,比较难的章节也可以花2天时间。这一遍过程主要关注书上的例题,课程里张老师讲的例题不论难易尽量弄懂,看懂之后最好藏着答案自己再做一遍看还会不会,因为这些题要么是真题,要么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书上的例题大家更容易忽视。张老师讲课非常有条理,深入浅出,在一些比较难的地方不仅会告诉你在这里该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可以让你记忆更加深刻,另外一些会计政策的最新变动张老师也会随时提及,而这些变动在当年的考试就肯定不会考的了,比如去年4月出的cpa的书,而后来财政部出了份征求意见稿,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分配股利冲减投资成本的做法改掉了,那么这一部分就可以完全放弃不管了,节约了很多时间。

第一遍结束后就是第二遍重点突击了。第二遍我是重复的第一遍的过程,继续看书继续听张老师的基础班(主要是没钱买后面的班,有钱的话建议跟随老师的课程来),简单的章节和非重点章节加速播放加深记忆就行了,重点和难点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加两合并,所得税,租赁,日后事项等集中精力抓,不懂的就重复听,看例题,做例题,和同学讨论等等,每章看完后再把近几年真题里有关该章的题目再做一遍(真题我都不是最后冲刺的时候做,而是在每一遍复习过程中都会拿出来看拿出来做),要是觉得不过瘾还可以把轻松过关1每章后面练习题里觉得出得好的题目拿出来练练,我一般每章也就挑1到2个大题来练,一来没时间,二来里面很多题目类型重合,还有些比较偏。第二遍复习可以根据时间多次重复。最后一遍就是听听老师的串讲班,再做做例题,真题,基础班上的一些好题目了,适当的做2套模拟题就差不多了。最后就是自己在考场上的一点经验教训了,一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章,这次由于时间紧迫我放弃了股份支付,每股收益,结果股份支付还考了大题,直接放弃后面几个小问了;二是在考场上要懂得应变,懂得舍弃,有舍才有得,这次的单选题记得是1.5分一个,量也多,

而多选题我觉得太难。因此我最后把检查时间全花在单选题上面,多选题就完全听天由命了。最后我单选题基本上没错,而多选题基本上没对。

接着是审计。

审计内容很多,出题也非常灵活,听别人说非常注重实际,是我最害怕的科目。因此一开始这一科我就完全求助于刘圣妮老师了。刘老师讲课有个特点,喜欢重复,而且提出的重点特别多,这也要背那也要背,听课初期对刘老师就一个印象:罗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是应该感谢刘老师的,正是由于她的不断重复,很多的知识我不用背居然就印在了脑海里,也正是由于她的不断强调,才迫使自己不断去背诵那些重点。到目前为止我的审计书基本上都是新的,划了一些线,笔记基本上没有,轻松过关1也只做了选择题,大题没做。审计我反而觉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听课和背诵看真题基本上就可以了(刘老师的课时间非常长,听得我当时头晕耳鸣,她给的重点也非常多,时间紧的话没必要全部都背,也背不了,挑一些重点背就行了。)

税法

税法是有一点麻烦的科目,税种多,有些税种计算也很复杂。我的经验是可以把一些类似的进行比较记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交税环节和组税计算方法有类似的地方,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几个关于土地房屋的也有类似的地方。在复习每个税种的时候最好先从宏观上把握这个税是来干什么的,怎么收的,再从细节上去把握,这样从抽象到具体比较好记忆。听课的话我看了别人的推荐主要听了叶青老师的课,后来冲刺阶段听串讲也听了刘颖老师的课,发觉两个老师都讲得挺好的,大家可以去试听下再选择。做题的话和会计差不多,做书上例题和真题,轻松过关1做选择题就行了,大题挑选个别较好的题目做,一来节约时间,二来做题不在多,而在于不断重复的做一些好题。

财管

财管我觉得是这么多科目中最需要大量做题的科目,不仅要重复的做书上的例题和真题,轻松过关1前面的例题,后面的选择题和大题里的好题目,我还在网上找了东奥每章的课后练习和习题班的题目来做。做题的原则是选择题尽量都

做,费不了多少时间,大题都只挑好的题目做,从不同的地方挑,去一些论坛,东奥或网校的论坛都可以。听课的话我推荐听阎老师的课,基础班和习题班都要听,里面的题目听了之后最好还要自己再做一遍。反正财管就是听课和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需要大量的练习。

经济法和战略

经济法和战略基本上都是考记忆水平。经济法的老师当然首推郭守杰老师了,既幽默又注重和实例结合,经常举例子来贯穿前后知识,而且把每一章都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来讲,系统性很好,不用我们自己再去总结了,就是时间比较长,时间紧的话有些例子就不要听了。战略也听了田老师的课(时间太紧也没怎么细听),感觉比较一般,多数还是靠自己看,主要记忆了系统框架和要点,细节内容以熟悉为主没有去强记,考试的时候就吹吧(这门课我花的时间最少,结果最后分数最高)。这两门除了真题样题我基本没有做题,轻松过关都没买,主要靠看书,听课,做真题还有样题。

总之,我的备考过程基本就是书+听课+例题真题,个人不推荐做轻松过关后面的大题,还不如做习题班的大题来得好,又有讲解又有代表性。由于时间紧迫我放弃了不少知识点,会计的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财管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和租赁,经济法也放弃了几个知识点,基本上我放弃的里面每科都考到了1个大题,其中的每股收益和布莱克模型我都直接放弃做其他题。一方面是个教训,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章,但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放弃了这些题我集中精力于其他题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复习的时候可以取舍,在考场上更要懂得取舍,计算复杂的题目千万不要去纠结,要保证自己会做的做正确。财管我最后一个题做到第2问就果断放弃了,转而去检查前面的计算题,结果检查出来两个地方计算都有问题,最后对答案时财管大题除了布莱克模型和最后一个大题其他题目基本上全部正确。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一种酒,舍得酒,有舍才有得,也算自己的幸运吧。

至于时间分配,每个人可能有不同方法。我的是会计审计税法一组,另外三门一组,先看完一组再看另一组不断循环往复,除了第一轮基础和最后一轮冲刺外其他轮次都是时间少重复多,有点求速度不求质量的感觉,但是每轮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基本都泡在图书馆了,最初听基础班的一轮晚上有时候会加班听课到晚上3,4点,以完成听课任务为目标,这一轮过去后面就好很多了。

PS:听课的时候可以加速播放的,我开始没发现亏大了,后来我都是以1.8倍速度播放。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跨过cpa这道坎吧,坚持就是胜利!

特别鸣谢:ly同学在整个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以及悉心的照顾和陪伴,在此表以最衷心的感谢!希望以后再接再厉,继续发扬!

一次过六门的学员<钱传海>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

注会考试复习心得

记得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位校友在他的博客中提到:注会考试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不就不要选择,要不就别放弃。看到这句话有点誓死如归的感觉。后来我也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我拿着我的决定去征求朋友的意见。她问我会不会拿到了CPA证工作也不好找?我说有可能;她又问我会不会一次考不过六门?我还说有可能;又问我会不会一门都过不了?我说也有可

能;她又问我如果考不过怎么办?我说接着考。她然后说:考吧,我支持你!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想好了再复习,不要为冲动的决定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那位校友说得很有道理。注会考试复习的成本很高,无论通过了几门再放弃都是不值得的。

我能顺利一次通过六门考试得益于无数的“先烈”们贴出的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是沿着前辈斑斑血迹走过来的。我也得益于东奥的各位老师的“诱导”——循循善诱,精心指导。当我考完了,我也想能够给后来的同志们做一些贡献,也不枉做了一回“先烈”。

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复习各科要穿插、调剂,效率第一。有些科目计算的比重更大一些,如会计和财管;有些科目理解的比重更大一些,如审计;有些则是记忆的更多一些,如税法、经济法还有风险管理。如果一段时间持续进攻一门课,效率会很低,人也会有厌倦。如果能将不同特点的科目交叉复习,效果则会好很多。我将一天分为三个单元,上午时间较长复习效率也较高,我用来复习会计或者财管;晚上时间较短但效率也很高,我复习审计或者税法;

下午效率最低,通常是记忆经济法或者风险管理。

第三句话是:复习要计划。有计划的复习有三个好处:第一,复习能有条不紊,什么时间复习到什么程度都会心中有数;第二,会很有成就感。因为总能实现一些既定的目标,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中期的等等。我复习时有长期计划如十个月时间,哪几个月是看课本、听课件,哪几个月是做习题,哪几个月是做模拟卷都有比较明确的划分;也有月计划、周计划

和日计划。日计划细分到哪几个小时完成哪些任务。

第四句话是:听听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不是万能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如果一味地觉得听了课程就万事大吉那就大错特错了。但如果觉得听课程是浪费时间,我也觉得很不妥。东奥的许多老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帮我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也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象幽默的郭老师,经常自我陶醉的张老师,还有经验丰富的刘老师等等。我复习的十来个月里,听网络课程的时间超过300小时。有时候一天要听十来个小时的课程,

但我依然觉得是值得的。

我要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怠慢了自己的身体。之前在网上见一位同志说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掉了很多头发,经历了无数的失眠的夜。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考试复习其实是个体力劳动,时间堆够了功夫也就下的差不多了,操心、有压力都是没有任何正面效果的。我复习时就像在上班,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回来。周六周日和同学逛街、打

球、K歌等。从头到尾都没怎么有压力过。

希望我写的这些能给“道上”的朋友带来一些裨益,也希望各位顺利、心想事成!

----钱传海

------西安交大 管理学院

一次过六门的学员<王建>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

注会心得

因为大学我的专业就是会计学,所以很早就知道注册会计师考试,知道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很高,但是真正系统的去准备注会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那时也没为自己设下要一年考出几科的具体计划,更多的是想借这次机会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是回顾巩固下学到的专业知识。选择报考六门是因为一直自己学习的习惯——喜欢系统的去掌握知识,因为听过之前很多人讲过,注会是各门之间都存在联系,所以想把各科都看下,觉得这样能够对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能够有个更深刻全面的认识。现在我已经在一个事务所上班,然后通过一段时间

在事务所的工作的经历,再回头看自己之前的学习和准备,能够体会更多。

各科学习时间安排

注会六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因为注会本身

的特点,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经验去如何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准备的时候我把这六科划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第二个层次是税法、经济法;第三个层次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划分的标准既有难度的原因(从高到低)也有个人兴趣的原因,然后之后的学习也是依照层次的划分安排时间和精力。在实际学习的执行工程中,时间上的大致分配是第一层次占总时间的60%,第二层次占30%,第三个层次占10%,只能做到一个大致上的分配,为了避免一天长时间学习一门带来的烦躁感,我也会适当调节每天的各科的

学习时间,以提高当天的学习效率。

各科学习心得

注会六科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侧重于计算,有些侧重于记忆,当然无论哪科都要在理解之上进行学习。在六科之中,我的体会是觉得会计是最重要的,它与各门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它是学习审计这科的基础,与财务管理的联系主要是能够帮助对于租赁处理的理解,与税法的联系是主要在应交税费这个科目的核算上的联系,与经济法的联系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一些名词上的解释,与公司战略管理的联系相对较少也是通过一些名词,同时在会计事务所的工作中,会计的作用最大,几乎每一笔分录的做法都要仔细研究过去,书上的那些原文也要仔细斟酌。审计的则主要是和会计的联系,几个业务循环都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才能够理解。财务管理侧重于计算,所以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公式,同时对于每一个公式最好的理解都附上一些实例记住。经济法和税法的话则是要把握每个法条的核心,他们基本的东西都是不会变的,除非是新加了新的法律,为什么要立这个法,为什么要施行这些法律都是有章可依的。在学习税法的时候我还去看了很多税法的会计分录处理的方法,以此为基础的话记忆的很快也更深刻。至于战略管理这门课我觉得是一门拓展管理学知识面的课程,在学习的工程中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应对考试的话首先要把书上的知识搞清楚,有时间的话可以去

涉猎一些财经类的杂志和专业的杂志增加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最后是报班的问题,晚上的老师都讲的不错,他们讲的很多东西都能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张志凤老师、阎华红老师、田明老师、刘圣妮老师、郭守杰老师、刘颖老师的课程我都是认认真真听了好几遍,我还喜欢自己准备一把讲义里对我有帮助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然后再打印出来记忆,这个过程还会有两三遍,不断的在上一次的基础版本上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进行加工。

准备注会的这一段时间很辛苦也很快乐,付出很多也获得很多,感谢各位老师,从你们那真

的获得很多。

-----王建

一次过六门总分430<谢飞旺>注会经验分享!

本文来自09年注会一次过六门学员【谢飞旺】的经验总结,在此与大家分享! 非会计专业的我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要感谢东奥一直陪伴我走过了十个月的炼狱生活,在备战注会的路上是东奥的各位老师替我披荆斩棘,指点迷津,让我在茫茫大海中

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现在都快五月份了,相信大家应该都开始准备注会考试了。也许是受我的影响,但是我想他们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我一次过注会六门的结果,并没有看到我十个月的炼狱生活是怎么走过来的。其实结果是次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经过了这样一个非常人般的炼狱过程,

相信大家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下决心一次考六门,而且能够一直坚持十个月,其实我考注会的动机

很简单,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希望通过注会后能多赚点钱。

我是在08年国庆的时候决定考注会的,那时我还没有决定考六科,所以只买了经济法和税法两门比较简单的,刚开始看税法,我是看一章教材做一章练习,税法记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各个税种的税收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依据,知识点比较碎而且杂。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记忆,需要不断的做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大概20来天的样子税法看了一遍。看完税法之后我开始看经济法,其实经济法这一科是没有必要看教材的,只要把郭帅的那本轻松过关一搞定了就行,郭帅总结的很好,几乎把所有的重点、难点、易考知识点写出来了,而且做了很多的总结。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上花了是来页纸来叙述,但郭帅只用一个小表格就通俗易懂的总结出来了。经济法第一遍我只花了十来天,因为没怎么看教材所以比较快。看完税法和经济法之后我发现注会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当时就非常自信的把会计、审计、财管的教材和辅导都买了过来。看到会计时自己备受打击,因为没有会计基础,刚开始只能抄书上的会计分录。尤其是看到长期股权投资那章时,什么权益法转成本法,成本法转权益法,把自己都转蒙了。蒙了也不要紧,跳过去,后面有简单的,简单的我就不蒙了。就这样在蒙与不蒙中我看了一遍会计。看完一遍之后总算有点会计基础了。接着我就开始看审计,翻开审计教材我就想,这哪是考试教材啊,全是小蚂蚁一样的文字,而且足足有两斤重!后来听刘圣妮老师说这是一本“天书”需要天天看。看到那些小蚂蚁我就头疼,我天天看就天天头疼,头疼了大概一个月之后我就没那么头疼了,这个时侯审计教材我已经看了两遍了。审计这一门要注重理解,没必要做什么练习,尤其是新增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这两章比较抽象,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来理解。看完审计之后我开始看财管,前面的四门都比较偏文科,财管比较偏理,公式比较多,注重计算和理解,光死记这些公式是没用的,需要不

断的做习题,而且一定要计算出结果。

我一直相信“REPE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S”看完第一遍后我又接着看第二遍,第二遍我更注重细节和理解。第二遍结束时已经是四月份了,那时已经开始报名了,然而却碰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当我向报名的负责人说我要报六门时,那负责人很负责的叫我回去再想一想报三门是不是更合适,不要一时头脑发热报六门,不要浪费报名费了。我当时是下定决心了要考六门了,就一直缠着那位老师,最后那老师没办法只好让我报名了,最后还说反正不是浪费他的钱。” 拿到新教材之后我开始进入第三遍复习,这个时侯我发现前面的知识点都忘光了。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要不断的复习,反复的做习题、听课件,这种现象会慢慢的消失的,尤其是经济法,这种存记忆的东西更需要不断的温故。在六月底期末考试结束时,新的辅导书和教材我细致的复习了一遍,接着就是暑假了,我每天坚持十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复习四门,3.5小时一间隔。南昌的暑假虽然痛苦难熬,但

每天有各位名师陪伴,我还是愉快的度过了两个月,真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

对于我们这些考六门的来说两天考六门确实是一件体力活,在考前半个月我就开始调整生物钟,以适应这高强度的考试。我觉得这种适应对于在一天之内考试科目比较多的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在下午一点半开考,就开始习惯性的午睡的话,考试肯定很难通过

了。

总之考注会要确保足够的时间复习,要有非常的毅力,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相信自己、相信东奥、相信我们都能通过注会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