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学习心得

《心理学》学习心得

这一学期,我有幸能选到《心理学》一课。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如今在卢老师生动具体的讲解下,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生活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和谐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我们——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卢老师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她(他)的人。诚然,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真诚是必须有的品质。因此,建立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四种人际交往心理模式。第一:我不好——你好。这是一种自卑的心理;第二:我不好,你也不好。这是一种孤独、退缩的心理;第三:我好——你不好。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第四:我好——你也好。这才是一种成功并完美的心理。

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明白了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在沟通时,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的说话方式。比如“哎呀,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是不行的,怎么那么笨呢!”即使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良善的,但如果讲话的口气太强势,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那对别人来说会像是一种攻击,很不舒服。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美、被认同、被附和,而不喜欢被否定、被轻视。所以在与人沟通时要学会口气要委婉些。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是要想着说,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另外,我也学会了在沟通中要有情绪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为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在我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必须先静下来、勿冲

动行事。

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对待同学朋友—以诚相待。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能知道他人的志向、脾气和生活环境。在共同的活动中最能彼此知道对方的长处与不足。期间我们要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信任,学会说明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2)对待家长教师——尊重理解。尊敬师长是大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尊重师长,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教育,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从而为我们与老师和父母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正确处理矛盾铺平道路。(3)对待异性朋友——互相学习。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自然而又不可缺少的部分。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而且男女交往也是今后走上社会所必须的。

二:培养情绪智力

卢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我们认识情绪智力。1、认识自己的情感;2、控制自己的情感;3、表达自己的情感;4、认识他人的情感;5、调控他人的情感。情商决定人的心态平衡、决定人以后的最终成功,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金钥匙,情商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智商。情商高的人,对自己就有一个客观而理智的认识与管理、对周围的人与事就会有敏锐而合理的反映,就会得到满意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就会得到多方面的情绪支持,更容易获得成功。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能增强活动动力;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能提高活动效率;发挥情感的保健功能,能保持充沛精力。从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所具有的蓬勃的激情,坚定的信心和勤奋学习,忘我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勇于面对毁誉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正表明他们具有很高的情商,有优秀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正是这种高情商成为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情商呢?在卢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我们应学会通过增高自己的情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摆脱因挫折带来的焦虑、沮丧、愤怒、忧愁和烦恼等消极情绪的侵袭,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跳出来。再次要学会激励自我的情绪,这种自我激励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实际工作和

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要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控自己的情绪,充满信心,满会希望地去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奔向既定目标。最后,要注意理解他人情感,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情他人,多为别人着想,分担他人的困难,分享他人的幸福,与人和谐相处。人际交往能力高的人,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接纳和帮助,容易获得欢迎和尊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情商是十分重要的。

三:启迪智慧悟性

在这一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遗忘曲线。老师介绍说,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率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的过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发展较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下降,到后来遗忘停在一定水平上不再发展,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在学习新知识后,我们要经常地温习那些知识。另外,我们制定的目标要有可行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目标需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自身的特点,而且在短期内是可以实现的。二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目标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而且是具体的。三是目标要循序渐进。可以将学期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单元目标、每周计划、每日目标等,这样通过过程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终点目标,进而启迪自己的智慧悟性。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很神奇的机器,尽管我们也许不知道它的所有潜力,但我们可以不停地找到新的方法来挑战各种极限。所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动脑,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启迪智慧悟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之人。

四:发掘创造潜力

在这一节中,老师先给我们做个一个有关创造力的测验:砖头可以用来做什么。同学们的答案真是应有尽有,千奇百怪。每人的创造力因他后天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环境等不同出现很大差异。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在在校学习期间培养、锻炼自己创造力。创造的机遇是平等地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有的人抓住了机遇,创造发明成功了,更多的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了机遇。所以说:“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所以我们要有创造的意识,相信自己有创造的潜能,在实践中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社会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创造力是各种人才最宝贵的品格和素养。科技

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科技的发明和突破;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文艺就僵化。是人才,必定是在各行各业中的创造者和革新者。为此培养创造力的必然结果是人才的成长。这一点对我们大学生就更为重要。许多同学在学校里是被动地学习,只会按老师的布置去学习,还需老师时时督促,思想不活跃,更谈不上创新。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模仿和抄袭。”因此,我们要重视在校学习时期创造力的培养,为将来创造发明作好准备。

学好并运用好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朝成功之路迈进一步。在成功的条件中,有很多因素都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建立坚定信心”、“创新致胜”、“心态积极”、“正确面对失败”和“保持身心健康”等。既然心理学的影响作用那么大,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好好掌握这门学科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在卢老师的精心生动的讲解下,我对“和谐人际关系”、“培养情绪智力”、“启迪智慧悟性”、“发掘创造潜力”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后,我会牢记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把助我成功的心理学好好地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处事结合起来,使自己获得快乐,增强自信,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篇:学科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特别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收获颇多,同时也对自己曾经建立在没有理论没有系统知识盲目从众的对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以及我国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进行的批判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和深思。通过对两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并不只是动动口,动动手的课堂简单传教,而是一项集知识、技术、智慧与经验和反思批判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教学行动者。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思潮中,有着不同的国别地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学生群体,作为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应该是及知识智慧、品德修养、教书育人、激情创新、及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为一身、有着热情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像倾向性从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社会发展的开拓者,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是保证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最有力保障,是实现国家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最有力和最可靠保障。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而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实现我国在尖端科技领域欠缺和者落后于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时,教师可以为振兴国家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因此,作为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与自己的职业为傲,我们应该埋头默默的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肩负起培养祖国优秀骨干力量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社会人才。 我非常重视和珍惜此次的两学培训,为的就是自己能够更多的结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去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对我国教育作出公正合理的指点和批判! 下面就近期的学习,谈一下我的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对《教育学》的系统学习,我认识了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综合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个体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及与教师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如教学、课程理论、班级管理等等。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初步的了解了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态度与品质的实质和培养、心理健康发面的有关知识、以及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心理学如教学设计、教学测量和评价、教师心理、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等等。这只是此次培训中笼统的概括的系统知识。下面结合教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对我认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存在的明显的不足和明显缺陷的地方简要的点评。下面我以序号的形式列车我国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古代教学思想影响和中国共党党的影响,我国教育体制仍旧存在极强的阶级性,专制性和刻板性。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古代的孔孟到程朱理学的,儒家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到后来的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隋唐科举制度到程朱理学和明代后的八股文。我国的教育领导权都是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这就出现了教育的专制性和阶级性,同时教育类容和教育手段方式过于刻板,这就是古代教育的刻板性。可是自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仍旧没有放宽教育的领导权,教育仍旧过度偏向于为政党服务,为阶级服务。我们现在的教学类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和刻板,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在制定教育目的的时候应该放宽对教育的政治象征性作用,给学校教育和地方教育更多的自由权和领导权。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有利于教育的民主和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国学校教育却没有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齐头并进。我国教育经费的开支不到国民经

济的4%。教育投入不足,所以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投入不足,这个在高校体现比较明显。我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永远保持其相对的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用于教育支出应该占到国民经济收入的10%才能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目的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有段过于陈旧是影响我国教育的质量最为关键的认为因素:由于受政治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目的具体体现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及其抽象的空空三段文字难道可以把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都包括了吗?其实教育目的的制定还是不够全面合理。我国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这是不争的事实,小学基本就语文、数学、英语,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小学三年级开始综合实践课,我认为这种没有规定评分的课程对于很多学校和学生都是无视和没有作用的。中学教育我们采用分科课程为主,分为文科和理科。我认为这种分科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加强突出学生在独特兴趣和爱好。目前我国很多老师都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会系统的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只知道指导教学这种模式,而对于发现教育、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从不常试,所以很多教师只会灌输学生知识,而不会指导学生发现知识 ,这对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室非常的不利的,我想这也是我国教育很失败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优秀的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日本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日本把优秀的年轻的教师分配在小学教育上,从心里学角度而言,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小学配备的是最低级的教师。

德育停留书面口头上,而没有付诸社会日常生活实践。我们中国的教育很重视德育(及态度品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德育课程,但是我们中国学生,中国的素质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我认为德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我们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道德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法我认为是培养学生德育很好的方法。而要掌握这些道德的培养方法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同时道德的形成也应该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家庭是对孩子道德进行检查监督的有效手段。

由于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管理过于专断型,班级管理比较落后。在我国由于受班主任能力和素养的影响,我国中学的班级管理存在普遍的问题。及由于受到分数的影响和班主任职业权威的影响,班主任班级管理过于专断型。还有就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很低。我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存在的,但是在我们国家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要求我们班主任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和人际交往的艺术家。这就体现了再现代与班级为主体的制度化教育体制下,强调班主任的作用。

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现有了教育体制中,小学、中学、高中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心理课、大学好大部分学校只是形式性的开了几节课。这体现了我国教育体制没有与学生为本,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没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的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该作为门重要的学科真正的传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我国教育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本为零。在很多教师的教育思维定式模式中,有个性的学生就是那种坏学生,其实个性及人格,个性是创造性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忽视或者孤立有个性的同学,我们更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

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长期历史的影响,我国国家经济整体在东部地区比较发达,中部和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城市发展比较迅速,而乡村发展

比较滞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这种二元不平衡导致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呈现了相关的问题。现在在一些落后地区或边远乡村教育投入和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当的滞后,在西部的大片乡村,在中东部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乡村,就连学校教师也相当的缺乏。要改变这种空间地区上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加大扶贫教育力度,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支持,确实稳固、扎实的落实的推经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然,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区,我国的教育体制机制也面临着重大转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下培养不出在某方面杰出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深思和反省!

相关推荐